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787248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的普遍性体现在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B杂种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矮茎豌豆的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数量或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基因突变不会D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型,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但不产生新基因型2 DNA甲基化是指在有关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中的胞嘧啶结合一个甲基基团的过程,它能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调控基因的表达。细胞中存在两种DNA甲基化酶,从头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维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半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

2、基化后的DNA在复制时,碱基配对的方式会发生改变B甲基基团与胞嘧啶结合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引起生物性状改变C从头甲基化酶与维持甲基化酶功能不同,但二者结构可能相同D从头甲基化酶不能作用于全甲基化的DNA复制一次所形成的子代DNA3某小孩因维生素B2代谢紊乱导致造血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异常,被确诊为全世界少有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经检测,该患者的基因SLC52A2发生了突变,导致维生素B2代谢紊乱,患者在坚持服用维生素B2四个月后造血功能和神经系统逐渐恢复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患者需要终身服用维生素B2以防止该贫血病症复发B该病的治愈说明维生素B2可以修复SLC52A2突变基因C该病的出

3、现可说明人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D检测基因SLC52A2利用了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4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4条酿酒酵母染色体,合成的染色体删除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DNA,加入了人工接头,总体长度比天然染色体缩减8%。这一成果为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等提供研究与治疗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合成人工染色体的基本原料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B染色体上DNA发生的个别碱基对增添都属于基因突变C某基因缺失单个碱基对,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可能不变D合成酿酒酵母的过程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均可能发生5人体造血干细胞中9号染色体上原癌基因ABL所在的片段易位至22号染色体上BCR基因所在的区域,形成

4、一个新的BCRABL融合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使造血干细胞出现增殖失控而导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癌基因ABL的表达导致造血干细胞增殖失控B造血干细胞中ABL与BCR融合属于基因重组CBCRABL融合基因的遗传信息可精确地传给子代细胞DBCRABL融合基因在转录时会有两条不同的模板链6交换是基因重组的基础,A、B两基因交换的3种模式图如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甲乙丙A甲和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B乙和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C甲、乙和丙的交换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甲、乙和丙的交换都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7豌豆第4号染色体上的基因D能编码赤霉素3氧化

5、酶,该酶催化无活性的赤霉素前体(GA20)转变为有活性的赤霉素(GA1)。该基因突变后,赤霉素3氧化酶第229位的丙氨酸被替换为苏氨酸而导致活性降低。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该突变是由基因D中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发生替换导致的B突变后的基因编码赤霉素3氧化酶时,所需tRNA种类一定增多C若突变杂合子赤霉素3氧化酶活性仍很高,则突变为隐性突变D若发生隐性突变,豌豆突变纯合子植株应表现为矮茎8不同基因型的T2噬菌体能使大肠杆菌出现不同的菌斑。将野生型T2噬菌体(hr)和突变型T2噬菌体(hr)混合,并在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培养,检测到的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菌斑类型小噬菌斑、半透明大

6、噬菌斑、透明大噬菌斑、半透明小噬菌斑、透明对应基因型hrhrhrhrAT2噬菌体基因经逆转录整合到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上B基因h和h在T2噬菌体遗传过程中不遵循分离定律Chr和hr的DNA在大肠杆菌内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D自然界中突变型T2噬菌体是由野生型发生基因突变得到的9花斑玉米中籽粒的颜色有紫色、白色及花斑色。研究发现花斑性状的出现与基因组中“跳跃基因”有关。玉米胚乳中C基因控制紫色色素合成,转座子是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在转座酶的作用下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也可以转出,呈现不稳定状态。转座子插入C基因后色素合成阻断使胚乳呈现白色;紫色斑点为白色胚乳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细胞中转座子转出,色

7、素合成基因功能恢复而形成。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中“跳跃基因”转座导致C基因发生突变B转座酶作用于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使转座子可“跳跃”C花斑玉米中花斑色籽粒所得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D胚乳发育过程中转座子转出时间越早,花斑色籽粒中紫色斑点越大10果蝇的红眼与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有眼与无眼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仅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白眼雄果蝇与一只无眼雌果蝇杂交,F1均为红眼果蝇,且雌雄21,F1红眼果蝇随机交配获得F2,在F2果蝇中发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已知某亲本果蝇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同源染色体均不携带该片段中的某基因

8、时,胚胎致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母本的一条X染色体缺失了含A基因的片段BF2果蝇中存在红眼、白眼和无眼3种表现型CF2果蝇中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DF2果蝇中红眼雄果蝇所占比例约为3/28二、非选择题11科研团队尝试利用遗传学原理和生物技术解决稻米镉污染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在水稻种质资源库中,同种水稻的富镉和低镉两种表现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_。(2)已知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解它们的显隐性关系,研究人员先用能够稳定遗传的富镉和低镉水稻作亲本进行杂交,结果F1中无低镉水稻,说明_;后用这两种水稻进行多株杂交时,在F1群体中偶然出现了一株低镉水稻,从遗传变异的角度分

9、析,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富镉水稻在形成配子时_。(3)研究人员想要利用生物技术对富镉水稻进行遗传改良,他们在富镉基因内插入了一段DNA,大大降低了水稻对镉的吸收量,该操作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进一步研究发现,改良后的植株,不仅镉吸收量大幅下降,对锰的吸收量也显著降低,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12果蝇的某1个基因发生突变,野生型变成突变型。为研究该突变基因的遗传机制,科研小组进行如下杂交实验:突变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F1雌、雄果蝇均为:突变型野生型11请回答下列问题:(1)因野生型基因与突变型基因中的_不同而导致其遗传信息不同,可能是野生型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_(填1点即可)。(2)根据

10、杂交实验结果,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的显隐性;如果控制果蝇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突变型是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的依据是_。(3)研究发现,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用F1果蝇设计一组杂交实验证明该结论,请写出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要求:相关基因用A/a表示;写出表现型、基因型和配子等)。13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突变型1连续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黄

11、色叶植株占_。(2)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_位氨基酸突变为_,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_。(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3)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从突变型1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其结果为图中_(填“”“”或“”)。(4)突变型2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的另一突变基因C2所致。用突变型2与突变型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

12、50%。能否确定C2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_(填“能”或“否”),用文字说明理由:_。答案1C2 D3A4B5C6C7B8A9C10D11 (1)相对性状(2)水稻富镉是显性性状(或水稻低镉是隐性性状)富镉水稻植株形成的某一配子中控制富镉性状的基因突变为控制低镉性状的基因(或富镉水稻植株形成的某一配子中控制富镉性状的基因片段缺失或富镉水稻某一配子中含富镉基因的染色体丢失)(3)基因突变一对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12 (1)碱基序列替换(或增添或缺失)(2)不能显性若野生型是显性,则子代雌、雄果蝇表现型不同(或子代雌性全为野生型,雄性全为突变型或若野生型是显性,则表现为交叉遗传)(3)13 (1)2/9(2)243谷氨酰胺基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3)(4)能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突变型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2C)与突变型1(C1C)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1,与题意不符9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