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82509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1年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df(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一、本章内容概述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 3 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

2、种有益的尝试。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分类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分类法概括物质共性,确定分类依据化 学 物质分类分 散 系的分类化 学 反应分类一般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初中知识的巩固与提高)酸、碱、盐、氧化物、单质各类不同化学物质的共性及相互转化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初中衔接与补充完善)胶体的概念,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分,胶体知识的简单应用(初 中电 离 概念 的 衔接)离子反 应 基础(初 中氧 化 和还 原 概念 的 发展 及 统一)氧化还 原 反应二、本章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本章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

3、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1与初中的衔接作用与第 1 章相比,本章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系的补充(胶体对分散系概念的补充完善);有的属于初中知识的延伸发展(电解质是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有的属于对初中基础概念的深入发展、提升、统一。2基础性、工具性作用物质分类法属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方法性工具;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属于

4、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知识。3值得注意的问题学习本章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于对比,通过分析熟悉的物质,逐渐认识到有限的因素与庞大的物质家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和运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新概念的思路和方法。(1)物质分类法属于方法性工具,就不要把它本身当做死的知识来学习和训练。而要以其为线索,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法,对所学化学元素、物质、反应等进行多角度的分类,借以巩固学生对化学的认识。(2)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电解质)两部分内容,在中学阶段的确是重点知识,但绝不意味着此处的教学要“一

5、步到位”。而这里所说的不要“一步到位”,也不意味着在概念教学方面随意降低要求。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基础概念的教学要务求扎实。而这个扎实需要的是学生的主动思考、记忆、联想和教师科学设计和安排的必要训练。对于示范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可考虑介绍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在水溶液里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的事实。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关于电解质的完整概念;另一方面可以为今后教学打下更好的基础。三、在高考中的地位及常见题型本章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点是高考中的重点热点,是必考内容之一,需要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分类是记忆的基础,高考试题往往会综合

6、考查物质的分类;对于胶体知识的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考查内容一般是将胶体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离子反应的考查一般涉及的题型是选择和填空以及有关离子共存的综合判断;离子共存的命题发展趋势是:(1)增加限制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颜色遇到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以及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等;(2)定性中有定量,一般和水的电离溶液的 PH 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从考查上内容及历届的高考试题来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而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拆分处理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或漏掉部分反应等等;(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

7、化还原反应约占 20左右;(3)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往往多次重复出现,例如碳酸盐与酸的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等等。考查离子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准确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预计今后的高考试题中还会保留。离子反应的问题除保持传统题型外,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的简单计算、析出沉淀物或微溶物的计算也会出现。随着环境污染已成为社会问题,污水中的离子反应担负着变废为宝的重担,必将在综合考试中担任重要角色。第 1 页,共 39 页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极为广泛,它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全过程,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8、之一。考点涉及基本概念、配平简单计算以及关系式计算,还有强弱规律的应用。在高考中经常涉及的知识及题型有:(1)从氧化还原反映的角度来分析反应类型;(2)判断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及反应产物;(4)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5)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近几年除注重基本概念的考查外,还出现了将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与物质的分析推断结合在一起,或已知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之比,通过计算后确定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等新题型。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考查面广,能出较有深度的考题,有较高的区分度。该部分知识的考查

9、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今后的高考命题出继续从上面进行综合考查以为,还可能推出新的题型和新的设问方式,特别是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紧密结合。考纲解读考纲解读一、本章的课标要求是:一、本章的课标要求是:1.认识比较、分类等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3.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4.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二、本章的三维目标是:二、本章的三维目标是:1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能够根据

10、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了解丁达尔效应。(3)了解电解质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盐的电离方程式。(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能通过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6)能识别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2)通过对丁达尔效应、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反应等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初步体会从实验现

11、象分析上升到理论知识的理性思维过程。(3)在与同学讨论分类法的过程中学会对日常生活知识进行提炼、升华,并应用于科学研究或学习过程。(4)通过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血液透析、卤水点豆腐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分类等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2)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3)通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相互依存关系,初步树立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4)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5)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知识带来的快乐。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

12、和难点分析如本文第二项之分析,本章内容具有与初中化学衔接以及高中后续学习基础工具性的双重作用,对于学生建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今后继续深入地学习化学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使学生扎实掌握。1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离子的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2教学难点:(1)胶体概念的形成(2)氧化还原概念的形成(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法及学习指导建议教法及学习指导建议1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是现代教学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而与传统相比,学本身的目标要求也是发生了变化的。传统教学中,学主要是指学到知识,而现代教学要求学有

13、三个维度的目标。只有通过学生切身的学(阅读、思考、整理教材,调动已有经验,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实验、调查、观察,借助音像资料和网络技术等),才可能达成这三维目标。同时,考虑到学生已进入高中阶段,其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质疑能力均比初中阶段有了长足的进步,要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就必须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意识,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具体可以使用的方法很多。如关于胶体的知识及其应用,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课外的研究性课题学习搜集素材做墙报的形式交流,当然也可以运用课堂时间展示交流(关键是没有课时)。再如关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可以编制预习提纲课前发给学生,让其通过预习解决基本概念问题,课堂

14、上则以知识应用形式的巩固性练习为主。还可已通过“大单元四环节”教学形式,通过“自学自研-问难讨论-精讲点拨-应用评价”,加强教学的整体性。2 2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胶体知识的教学,有一个解决学生“前认知”的问题。必须联系实验和学生生活实际,使其对胶体与“胶状物”、胶体与溶液的关系辨析清楚。3 3加强训练加强训练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是抽象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基本没有什么理解可言,只有记住。但记住要有记住的办法。这就是多加练习。教师要舍得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做典型练习,一定要在课内解决这个问题,以免留下后患。常见离子的性质,也要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认识。第 2 页,共

15、39 页4 4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方面首先要使学生通过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化学带给他的快乐。但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与数学、物理相比,化学毕竟是年轻的科学,尤其对于他们来说,化学还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很多感性的东西是需要记忆的,让学生明白“没有记忆就没有理解,也就没有思考”的道理,不要排斥基础知识的记忆。其次,要让学生意识到,高中阶段的学习,不再仅仅是凭兴趣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要学好一门学科,必须付出应有的努力。尤其是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这样的抽象概念、离子反应这样微观层次的内容。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内容课时第一节物质的分类2第二节离子反应2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2单元复习2单元测验2第

16、一节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2、教师指导下完成科学探究实验,并能总结实验结果。3.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3、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

17、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探究(学生用)预习探究(学生用)1.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曾经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2.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这种方法在社会生活、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交叉分类法: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法的不足。例如,对于碳酸钠,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而从其组成的

18、阴离子来看,则属于碳酸盐。4.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例如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互动课堂互动课堂(一)情景激思(教师用)(一)情景激思(教师用)【导语】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所有这些问题都牵扯到一个物质的分类问题。【教师强调】本节的课标是: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板书】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教师活动】将全班同学按照 10 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小

19、组长,在每个实验小组的桌子上摆上一堆无序的摆放化学药品。【问题】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很多种化学实验室的常用药品,请每个小组在 2 分钟内将它们分成组,我要提问每一个小组分组的依据是什么?【学 生活动】学生分组开始。【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及时答疑。【教师提问】【教师总结】要点:(1)表扬分得好的组;(2)针对不同组分得的组数不同和依据不同选择典型情况分析;(3)所给药品的一些其它的学生没有想到的分类方法;(4)指出分类的重要意义。【教师强调】为了研究化学的方便,我们要对化学世界中的物质、现象、变化、概念等等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首先应该明确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类标准不同,被分类的对象将有不同存在关

20、系。在每一个分类标准中,被分类的对象都有且只有一种存在形式。【过渡】其实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思考回顾】初中对元素及物质的分类,交流回答。【教师提问】1、元素分类:2、化合物分类:3、化学反应分类:【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思考与交流】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第 3 页,共 3

21、9 页【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1.提示:2.提示:如图书馆中的图书分类收藏,大型商场中的物品分类,网络中的信息分类,化学中分散系的分类,生物中对各个物种的分类,等等。【点评并板书】1.分类法的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等。【归纳与整理】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所以分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过

22、渡】对于纯净物 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学生思考回答】【师生交流】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对于Na2CO3如果从阳离子来看,可以与 Na2SO4一起分为硫酸盐。若从阴离子的角度来看可以与 K2CO3一起分为碳酸盐。因此可以说,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例如: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2SO4硫酸盐K2CO3碳酸盐【板书】2.化学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课堂练习】常温常压下以下物质:水硫酸氧化铜空气碳酸钙水银二氧化硫石灰水氢氧化钠氨气。

23、(1)属于混合物的是;(2)属于化合物的是;(3)属于是氧化物的;(4)属于气体的是;(5)属于碱的是;【教师总结】【过渡】那么对于对同类事物如何再进行分类呢?【思考与交流】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树状分类法可以让我们把同类事物进行再分。例如:【板书】(2)树状分类法【过渡】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将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3.化学反应的分类:第 4 页,共 39 页置

24、换反应类别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的多少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化学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根据反应中物质得氧或失氧还原反应【课堂练习】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1)硫在氧气里燃烧(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对上述5个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分类标准1】是不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为一类,都是化合反应;【分类标准2】反应物的特点:化学反应、为一类,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化学反应、为另一类,都是金属与氧气反应;学完本章全部内容后,还可以对上述反应继续进行分类。【分类标准3】

25、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为一类,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思考与交流过程中,要使学生感悟到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了解到对于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实践活动】教材 P251、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品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2、选择熟悉的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提示:氧化物、酸、碱、盐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一步进行分类,化合物也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3、以钙和碳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转化关系,思考归类并图示单质、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4、通过实践活动 3 深刻体验归类法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运用,比较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效

26、果。【小结】在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1分类法的意义:(2)树状分类法:2化学物质的分类:3化学反应的分类:(三)迁移应用(三)迁移应用题型一化学物质的分类【题例1】将中物质与中物质的类别用短线连起来。Na2SO4含氧酸盐KHSO4无氧酸盐NaCl钠盐BaSO4硫酸盐NaHCO3酸式盐方法指引:对于交叉分类法连线题,要左右看清。如将Na2SO4与右边五个选项逐一检查,防止出现

27、遗漏。解析:分类连线时,一定要明确分类的标准。对同一物质来说,分类的标准不同,则会有不同的归类。【变式训练】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aOHSO2CO2BNaOHHClNaClNa2OCOCNaOHCH3COOHCaF2COSO2DKOHHNO3CaCO3CaOSO2解析:A中的Na2CO3不是碱,NaOH不是盐,SO2不是酸性氧化物;B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C中CO不是碱性氧化物;D组分类正确。答案:D。题型二化学反应的分类【例题2】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按初中的方法),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ZnH2SO4ZnSO4H2B2K

28、ClO3CSO2MnO22KCl3O22HCl第 5 页,共 39 页SO2DH2Cl2解析:解析:根据初中化学中对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物质得到氧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在题目所给出的四个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应当是C。答案:答案:C。【变式训练】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它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A.3Fe+2O2Fe3O4;B.CO2+C2CO;C.NH4HCO3NH3+H2O+CO2;D.CaCO3+CO2+H2O=Ca(HCO3)2解析:A、B、D都属于化合反应,只有选项C属于分解反应。答案:C。(四)反思感悟(四

29、)反思感悟_.(五)备选例题(五)备选例题【例题1】有些食品的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石灰还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三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为什么?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用作干燥剂?举例说明。解析:本题是生活常识与物质的分类知识相联系的综合题目。具体考查了CaO的物质类别、碱性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干燥剂的应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初三所学的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答案:生石灰属于碱性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

30、CaO+H2O=Ca(OH)2生石灰还可与酸、酸性氧化物、盐等类物质反应。如:CaO+2HCl=CaCl2+H2O;CaO+CO2=CaCO3(或CaO+SiO2=CaSiO3);CaO+H2O+Na2CO3=CaCO3+2NaOH。不能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原因是:CaO+H2O=Ca(OH)2,Ca(OH)2虽也有吸水性,但Ca(OH)2再吸水表面形成粘稠状时,即失去吸水干燥物质的能力。Ca(OH)2+CO2=CaCO3+H2O,碳酸钙无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NaOH、Ca(OH)2、CaCl2、碱石灰、P2O5、浓硫酸等。【例题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并注明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31、中的哪一种。(1)氢气再氧气中燃烧(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3)氧化铁跟盐酸反应(4)氢气还原氧化铜解析:本题主要时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涵义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并能熟练地书写常见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题时要正确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将之与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定义相联系,确定各化学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答案:(1)2H2O2=2H2O(化合反应);(2)2KMnO4K2MnO4MnO2O2点燃(3)Fe2O36HCl=2FeCl33H2O;(4)H2CuOCuH2O达标体验达标体验1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A.Ca

32、CO3B.P2O5C.CuOD.KMnO42下列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水B.食盐C.食醋D.酒3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A.NH4ClB.NaHCO3C.NaHSO4D.HNO3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碳酸盐的是()A石灰石BCa(OH)2CCaCO3DCH45.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HNO3、O2、CO2、CaO、NaOH、Na2SO4、H2SO4、Ca(OH)2。课时作业课时作业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2.下列物质中

33、既属于无机物,又属于碱的是()ANa2CO3BCH3OHCCH3CH2OHDCu(OH)23.下列物质中,是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用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C天然气D纯净的没有污染的空气4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此物质(0A一定是纯净物B一定是一种单质C一定是混合物D可以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5对于反应A+B=C+D来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生成物C、D分别为氯化钙和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A 为可溶性碱,B为可溶性盐,则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D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之和6 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

34、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属无机物反应基本类型中的()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7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第 6 页,共 39 页AH2OBNH3CNaHDH2SO48.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的类别相同的是()A.氧气、氧化镁 B.硫酸铜、氯化钠 C.硫酸、硫酸钠 D.硝酸银、氢氧化钠9.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几种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物质组成上的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它物质的物质找出来。NaCl、KCl、NaClO3、BaC

35、l2HClO3、KClO3、Cl2、NaClO3H3PO4、HNO3、HCl、H2SO4空气、N2、HCl气体、CuSO45H2O10.现有铁、稀硫酸、碳、碳酸钠、氧气、氢氧化钠6种物质。以这6种物质作反应物,写出它们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这六种物质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后所得生成物,按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达标体验:达标体验:1.解析:CaCO3和 KMnO4属于盐类;CuO 属于金属氧化物;而 CO2、S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 P2O5属于同类。答案:B2.解析:水的成分为H2O;食盐的成分是NaCl;食醋是CH3COOH的水溶液;而酒是的C2H5OH水溶液。答案:A+3

36、.解析: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只有D符合;而A、B、C都属于盐类物质。答案:D4.解析:解析:石灰石是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 CaCO3。Ca(OH)2是碱,CH4是有机物,故正确选项应为 C。答案:C5.解析: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物质进行不同的分类。方法(1)根据化学物质的属类:单质:O2酸:HNO3、H2SO4碱:NaOH、Ca(OH)2盐:Na2SO4氧化物:CO2、CaO方法(2)根据物质的状态:气体:O2、CO2液体:HNO3、H2SO4固体:CaO、NaOH、Na2SO4、Ca(OH)2。课时作业课时作业1.解析:所谓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

37、化合物叫做碱;而盐是指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2盐。由 Na2CO3的电离方程式 Na2CO3=2Na CO3知 Na2CO3应该属于盐,而不属于碱。答案:A2.解析:解析:Na2CO3是无机物,但属于盐;CH3OH 和 CH3CH2OH 为有机物;Cu(OH)2为碱且为无机物,故答案应选 D。答案:D。3。解析:不论是冰还是水都是由 H2O 组成的,因此冰水混合物仍然是纯净物;用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一定会混有空气,因此是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因此是混合物;空气不论是否被污染都属于混合物。答案:A4.解析:既然该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说明这种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由

38、于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单二者混合在一起确是混合物。答案:D5.解析:做这类试题一般采用举例排除法。例如 CaO+2HCl=CaCl2+H2O 不属于中和反应。因此 A 不正确。答案:A6.解析:由于铁或铝的活泼性比铜要强,因此它们可以把铜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答案:A7.解析:由题意知氢化物必须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而硫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构成的二元酸。答案:D8.解析:考查有关概念的理解。硫酸铜、氯化钠都属于盐类,因此符合题意。答案:B9.解析:先仔细分析每组中各物质在元素组成、化合价上的特点,找出其相似

39、性,即可找出那一种不同的物质。只有NaClO3不是氯化物,它是钠盐,其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也不同于其它物质。只有Cl2中的氯的化合价为0价,其它物质中的均为+5价。只有盐酸为无氧酸。只有空气为混合物,其它物质均为纯净物。10.答案:3Fe+2O2点燃Fe3O4CO2点燃2COC+O2点燃CO2Fe+H2SO4=FeSO4+H2H2SO4+2NaOH=Na2SO4+2H2OH2SO4+Na2CO3=Na2SO4+CO2+H2O树状分类法分类: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化合物。单质可分为:金属(Fe);非金属(C、O2)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CO2、CO、H2O、Fe3O4);酸(H2SO4);碱(NaOH

40、);盐(FeSO4、Na2CO3、Na2SO4)交叉分类法分类:盐可以分为:硫酸盐、碳酸盐、亚铁盐、钠盐。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一)知识与技: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3、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4、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逐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

41、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预习探究(学生用)预习探究(学生用)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有九种组合方式。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液体时,按

42、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其中分散质粒子小于 1nm 的称作溶液;大于 1nm 的称作浊液;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 1nm10nm 之间的称作胶体。第 7 页,共 39 页3.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互动课堂互动课堂(一)情景激思(教师用)(一)情景激思(教师用)【导入】上节课中我们运用分类法对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类,其中主要研究了纯净物的分类。那么对于混合物可不可以分类呢?如果能分类,应如何分

43、类,分类标准是什么?【教师强调】本节的课标是: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知道丁达尔效应是溶液、胶体、悬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胶体所特有的性质;大致了解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板书】二、分散系及其分类(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二)合作探究(师生共用)【思考与交流】1将少量 NaCl溶于水得到的体系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将泥沙溶于水得到的体系呢?将它们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区别?2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烟、雾、云属于纯净物吗?如果不是,是什么物质分散到什么物质里的?【学生活动】阅读教材 P2526 并思考.【教师总结并板书】【板书】1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

44、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问题】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 9 种类型。对比如下:分 散 质分 散 剂实 例【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气气空气【学生总结】液气云、雾【板书】(2).分散系分类: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分散系粒子大小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溶液1 nm固液糖水、油漆胶体100nm液固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问题】溶液、胶体、浊液各自的稳定性如何?固固有色玻璃、合金【学生回答】【教

45、师点评】溶液最稳定,浊液很不稳定,而胶体责介于二者之间。【过渡】如何区分溶液和胶体?【学生活动】教材 P26科学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活动】巡视并答疑。【教师总结】(1)实验所用的 FeCl3溶液要饱和但不能浑浊。烧杯里蒸馏水煮沸后,滴加 FeCl3溶液要不断振荡,但不宜用玻璃棒搅拌,也不宜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生成沉淀。(2)丁达尔效应并非是胶体的特有性质,一些浊液也有这个性质,但溶液没有,因此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可见到。【板书】2.胶体的性质3.三种分散系的区别: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100 nm分散质粒子大小1100 nm分散质粒子性质外观稳定性能否透过滤纸

46、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实例分子或离子均一,透明稳定能无饱和NaCl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单个高分子均一,透明介稳性能有豆浆、牛奶巨大数目分子的集合体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无泥浆水、Ca(OH)2的悬浊液【思考与交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经常在媒体上听到一些有关纳米材料,你知道有哪些呢?【强调】纳米粒子的尺寸与胶体粒子大致相当。原有的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不仅有助于纳米技术的发展,胶体化学也从中获得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动力。【指导阅读】:阅读课本 P2829 科学视野板书板书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及其分类:2.胶体的性质:3.三种分散系的区别:(三)迁移应用(三)迁移应用题型一、分

47、散系的分类题型一、分散系的分类【例题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得到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第 8 页,共 39 页解析:胶体与溶液、浊液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大小不同,溶液中的溶质粒子通常小于 1nm,浊液中的粒子通常大于100nm,而胶体粒子大小介于1nm100nm之间。选项C正确。答案:C。【变式训练】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解析:解析:雾、云

48、、烟都是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即气溶胶。故应选择答案D。答案:答案:D。题型二、胶体题型二、胶体【例题2】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都能透过滤纸B都呈红褐色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D都比浊液稳定3解析:解析:溶液和胶体粒子都能透过滤纸。FeCl3溶液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中,Fe和C1 直径都小于1nm,而Fe(OH)3胶粒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答案:答案:A D。【体验4】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A观察外观B丁达尔效应C看能否透过滤纸D加热解析:解析: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故本

49、题答案应选B。答案:答案:B。(四四)反思感悟反思感悟_。(五)备选例题(五)备选例题【例题】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7-9A、比较稳定B、产生丁达尔现象C、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D、分散质直径在 10 10 m 之间解析:解析: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颗粒的大小,其他的性质都是由此而决定的,因此本题答案应选D。答案:答案:D。达标体验达标体验1.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A、悬浊液B、乳浊液C、胶体D、溶液2.下列分散系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豆浆C、白糖水D、肉汤3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食盐水B酒精溶液C淀粉溶液DFe(OH)3溶胶4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50、)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粒不能透过滤纸C胶体一定是混合物D胶体一定是液体。5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NaCl分散在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课时作业课时作业1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AFeCl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B将FeCl3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C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D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2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色玻璃是固溶胶B雾、云、烟都是气溶胶C用滤纸能把胶体中的分散质与分散剂分离D胶粒大小在1100nm之间。3关于胶体和溶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