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教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8781653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2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六则》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语六则》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六则》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六则》教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121论语六则论语六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亦、殆、诲、厌、斋、辅”等 6 个字。(2)了解“说”“识”等字的特定读音。(3)了解孔丘和论语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熟读、背诵课文,初步学会对照注释学文言课文。3、情感目标:感受古人论学的道理,并借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二、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文意。三、教学难点: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四、教学课时:2 课时五、教学步骤:一、介绍作者及作品: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论语 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论语的体裁:语录

2、体二、朗读课文三、分析课文内容: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论语中是指孔子。曰:动词,说。时:副词,时常,常常。习:动词,温习,复习。说:通“悦”,形容词,愉快,高兴。乎:相当于“吗”。朋:文章中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愠:怨恨,心里不满。君子:文章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好好学习,享受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友互相激励,探讨。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君子的风度。第二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温:动词,温习。故:旧,指学过的知识。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为:动词,做。矣:相当于“了”。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便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个)做老师了。”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通“惘”,迷惑不解。殆:危险。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第四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动词,喜爱。乐:愉快,快乐。这里的意思是“以为乐”。意动用法。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

4、乐的人。”第五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其:代词,他的,他们的。从:采纳,听从。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第六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惑:疑惑。耳:听觉。逾矩:超越法度。逾,超越,超过。矩,本指木工用的曲尺,引申为法度。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

5、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认真思考:21、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孔子终身学习,取得了哪些效果?明确: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课文中有些话已凝固为成语,请把它们找出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3、掌握“

6、而”字的用法而:连词。表承接,如“学而时习之”。表转折,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答案:而:连词,表承接。而:连词,表转折,却。而:连词,表承接。而:连词,表转折,却。而:连词,表承接。而:连词,表承接。四、思考练习:1、背诵并默写 论语六则;2、课外阅读论语一书。32222、世说新语二则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抓住人

7、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中主旨。2、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重点讲解文中的疑难字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学习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道理。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期行期行一、导入: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

8、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简介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 8 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 36 门。二、示标: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三、第一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一内容:生字词,课文。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握节奏。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9、。(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三)展示提升注字音,读课文:(1)字音:尊君在不 fu陈寔 sh太丘舍 sh去4(2)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时年/七岁四、第二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二内容:课文翻译方法: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要求:4 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注意:学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译,有错即停,其他同学纠正)(二)学生自读,讨论,译讲课文,教师巡视。(三)展示提升重点词句: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期:约定,动词。(今为日期,名词)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过了中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舍:舍

10、弃。去:离开(今义为前往)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歉意。惭:惭愧。引:拉。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不回。顾:回头看。四、第三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三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方法: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要求:1、说说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2、你对元方的言行有什么看法?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小组讨论交流,5 分钟后请同学回答。(二)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难点问题,教师巡视。(三)展示提升指名回答,补充,订正。1、事件的起因: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

11、出。事件的经过:陈太丘的朋友失约,元方以礼责怪父友。事件的结果: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2、元方答语彬彬有礼,驳斥据礼力争,入门不以为然。可见他是一个懂礼识仪、落落大方的孩子。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从小要做一个守信的人。五、当堂训练讨论: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对吗?(提示: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5【板书设计】期行元方:聪明机智明理诚信客人:无信无礼改过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乘船乘船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懂得了守时、守信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再学习乘船(板书课题)二、示标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

12、人的正确道理。三、第一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一内容:生字词,课文。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握节奏。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三)展示提升注字音,读课文:(1)字音:华歆 xn辄 zh邪 y(2)王/欲舍/所携人宁/可/以急相弃邪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四、第二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二内容:课文翻译方法: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要求:4 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注意:学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译,有错即停,其他同学纠正)(二)学生自读,讨论难点,译讲课文,教师巡视

13、。(三)展示提升重点词句:有一人欲依附: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同行。依附:搭船同行(今义为依托)幸尚宽,何为不可?: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幸:幸而,恰巧。可:肯,同意(今义为可以)后贼追至: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贼:作乱的人(今义为偷东西的人)6正为此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耳:语气助词,罢了(今义为耳朵)四、第三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三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方法: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要求:思考下列问题:1、乘船 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你觉得华、王二人孰优孰劣,为什么?3、读了这个故事,

14、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分组交流讨论,5 分钟后请同学回答。(二)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难点问题,教师巡视。(三)展示提升指名回答,补充,订正。(1)学生自己复述。(2)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可提示:华的信)(3)启示:一个人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五、当堂训练讨论交流:期行 与 乘船 这两则故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提示:从写法和主旨两方面来谈)点拨:1、写法上短小精悍,但脉络清晰,人物形象鲜明。2、主旨:期行 讲守时,乘船 讲守诺,都是诚信方面的问题。【板书设计】乘船难之在前华歆急人之难,始终如一乘后则救助船纳之在前王朗轻诺寡信,只为自己后则欲舍中心: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的故

15、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72424木兰诗教学设计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

16、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生生互动法: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 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

17、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 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8一、创设情境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

18、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 34 分钟)。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可同学们却不一定知道这个故事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二、背景解题,了解时代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它

19、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等等。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注意将语文学习与历史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 1.教师带表情范读。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2.教师请学生对范读进行点评。3.解决生字词。教师重点强调:“十二转”的“转”读 zhun。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中的“裳”读“ch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可汗”,读 kh

20、n,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4.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5.学生分组朗读比赛。学生认真听课文,勾划词语。学生各抒己见,点评。学生指出自己读不准,不理解的字词,其它同学帮助理解。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学生比读,互读互评。通过反复的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为背诵全诗做准备。9四、整体感知,走近花木兰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填空:理清情节:木兰停机()决心()从军()奔赴()十年()拒赏()与亲人()。提问两名同学复述。之后,其它同学评价。学生

21、分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请几名学生回答。“叹息”、“替父从军”“准备”、“战场”“征战”、“高官厚禄”“团聚”通过学生复述及分组探究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五、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一边分析,一边板书:

22、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2品读探究:(1)第 2 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2)第 4 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3)第 5 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3、详略分析:(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学生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探究。之后,统一结论。勤劳孝顺。10“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机智、谨慎。

23、学生讨论明确:并不繁琐。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学生讨论明确: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准备详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在内容上)突

24、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深入认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深入体会诗歌语言方面的特色,理解诗歌的中心思想。六、体验反思,互动释疑教师请学生任选下面三个话题中的一个话题,进行说话练习。1.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2.假如“你”就是木兰姑娘,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3.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发挥合理的想像,先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25、,之后,每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通过情境教学法,既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11七、总结存储,加深印象总结:木兰诗 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并运用了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方法,这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些特色。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通过回顾、总结,再次加深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印象。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