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32941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60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pptx(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能概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能概述群落的结构特征。2能够判断出群落的演替的类型。能够判断出群落的演替的类型。3关注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关注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复习目标复习目标第1页/共33页知识一知识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定义群落的定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_的集的集合。合。2研究的问题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群落的_组成。组成。(2)_关系。关系。(3)群落演替。群落演替。(4)群落的群落的_结构。结构。预习检测预习检测生物种群物种种间空间第2页/共33页知识二知识二群落的结构特征1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1)研究物种组成的意义: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研究物种组成的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衡量指标:_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规律: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群落的物种比温带和寒带规律: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群落的物种比温带和寒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_。2种间关系种间关系(1)_: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2)_: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_等。结果常表现为等。结果常表现为_,有时表现为一方占,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优势,另一

3、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3)_: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来维持生活。摄取寄主的养分来维持生活。(4)_: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彼此_。丰富度丰富捕食竞争空间寄生相互抑制互利共生有利第3页/共33页思考感悟思考感悟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为捕食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为捕食还是竞争关系?为什么?还是竞争关系?为什么?提示:不是捕食也不是竞争,捕食和竞争提示:不是捕食也不是竞争,捕食和竞争都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而大、小鲈都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而大、小鲈鱼为同一物种,是发生在同种

4、生物个体之间鱼为同一物种,是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种内斗争。的种内斗争。第4页/共33页知识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种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_。2类型空间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水平结构现象现象_现象现象_分布分布决定决定因素因素植物分层:植物分层:_动物分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层:栖息空间和_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度的差异,_的不的不同、生物同、生物_特点不特点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分层镶嵌光照食物条件光照强度自身生长第5页/共33页知识四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代替的过程。2类型:_和_。3人类活

5、动对演替的影响: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和_进行。另一个群落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方向速度第6页/共33页探究探究点一点一种间关系的比较第7页/共33页第8页/共33页第9页/共33页【例1】(2009全国)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解析】这道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种间关系的理解。蚂蚁保护蚜虫,为的是蚜虫分泌的蜜,而蚜虫因此而免遭天敌瓢虫的捕食,这属于互利共生。菜粉蝶幼虫吃菜叶,而蜜蜂采食花蜜,它们的食物来源

6、不同,不属于竞争关系。噬菌体与细菌是寄生关系。在同一培养瓶中的两种绿藻争夺相同的空间、水、矿质元素、阳光和二氧化碳等,属于竞争关系。【答案】D第10页/共33页【即时训练1】(2007宁夏理综)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答案】B第11页/共33页【解析】由图中曲线相互位置关系可知,甲、乙、丙三者之间食性存在

7、重叠,但食物来源又不完全相同,A项错误;由于食物存在重叠,对共同需要的食物甲、乙、丙之间会有一定程度的竞争,B项正确;仅由图中曲线含义并不能说明物种丙与物种甲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之外的其他种间关系(如捕食),C项错误;由于不能确定为捕食关系,也就不能确定能量流动方向为:甲乙丙,D项错误。第12页/共33页探究点二群落的结构分析一、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第13页/共33页二、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

8、占据不同的空间,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1)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2)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等有关。(3)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比如湖泊、海洋中的浮游动物即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影响浮游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决定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此外,在不同季节也会因光照条件的不同而引起垂直分布的变化。第14页/共33页2群落的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例如我国由东到西的群落分布主要是受水分制约,由南到北的群落水平结构主要受温度的制约。第15页/共

9、33页【例2】(2007全国)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答案】D第16页/共33页【解析】由曲线可知丙主要分布在浅水层,乙主要分布在中层,而甲主要分布于水底,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A项正确;由食物分布可知,甲、乙、丙三种鱼的食性存在较多重叠,因此三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B项正确;此图即根据各种鱼的食物情况来绘制的,动物的分层是因植物提供的食物、栖息空间等的不同而产生的,

10、C项正确;由以上可知,三种鱼类之间不存在共生关系,D项错误。第17页/共33页【即时训练2】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答案】A第18页/共33页【解析】竹林中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A项错误;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B项正确;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

11、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C项正确;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D项正确。第19页/共33页知识三群落的演替一、群落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5人类活动的干扰。第20页/共33页二、群落演替的过程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三、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 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

12、过植被,或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第21页/共33页四、群落演替的特点(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可预测的。(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特别提醒】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会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

13、物种的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第22页/共33页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探究原理(1)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2探究步骤第23页/共33页第24页/共33页3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如实记录。(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3)同样营养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4)识别命名要准确。4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14、第25页/共33页【例3】(2007广东理基)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第26页/共33页【解析】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要长,演替的速度要慢,A项错误;自然演替的结果会使生物的多样性增加,B项错误;在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相对稳定,因此其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会过于显著,C项错误;火灾过后的森林,其土壤条件基本不变,甚至还保留着植物的繁殖体,因此,再重新形成森林

15、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项正确。【答案】D第27页/共33页【即时巩固3】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第28页/共33页【解析】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的时间短,C项正确;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A项错误;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竞争现象,B项错误。【答案】C第29页/共33页【实验设计】

16、根据“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这些小动物对_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_。(3)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如白天或晚上)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请你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统计表。【答案】(1)动植物遗体的分解(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第30页/共33页【解析】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鼠妇、马陆等,这些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为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力,而且身体微小,所以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第一罐丰富度第二罐丰富度第三罐丰富度平均值白天晚上第31页/共33页第32页/共3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3页/共3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