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影响因素.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15253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28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影响因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影响因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影响因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影响因素.pptx(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食品的腐败变质问题一什么是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有哪些现象?问题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1页/共27页1.1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易受到外来和内在因素作用而发生腐败变质。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表面的微生物食品内部的酶空气中的氧感官品质的下降营养价值的损失安全性的降低。食品坏了、不能食用第2页/共27页一.定义 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1.1食品的腐败变质控制品质的下降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

2、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3页/共27页二.按照变质可能性将原料分类极易腐败原料(1天2周)肉类和大多数水果和部分蔬菜;中等腐败性原料(2周2月)柑橘、苹果和大多数块根类蔬菜。稳定的原料(28月)粮食谷物、种子和无生命的原料如糖、淀粉和盐等。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4页/共27页三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生物学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啮齿动物啮齿动物害虫害虫食品腐败变质微生物微生物温度水分光照氧化酶类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5页/共27页(一)生物学因素1.微生物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定类型和数

3、量的微生物的污染,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而且,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酵母菌、霉菌。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特点食品种类不同,引起变质的微生物种类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变质快慢程度不同;食品成分发生变化的同时,产生毒素或致病。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6页/共27页(一)生物学因素1.微生物细菌 不管食品是否经过加工处理,在绝大多数场合,变质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引起的。酵母菌 在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中容易生长发育。霉菌 在有氧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在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中容易滋生霉菌。第7页/共27页部分食品腐败类

4、型和引起腐败的微生物 食食品品 腐败类型腐败类型 微微生生物物 糕点糕点霉变和酸败霉变和酸败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黄曲霉、毛霉、青霉、镰刀霉变形杆菌、黄曲霉、毛霉、青霉、镰刀霉 糖浆糖浆产生粘液发酵呈粉红产生粘液发酵呈粉红色发霉色发霉 产气肠杆菌、酵母属产气肠杆菌、酵母属接合酵母属接合酵母属玫瑰色微玫瑰色微球菌球菌、曲霉属、曲霉属、青霉属、青霉属 新鲜果蔬新鲜果蔬软腐病、炭疽病、青软腐病、炭疽病、青霉病、黑霉菌腐烂霉病、黑霉菌腐烂 根霉属、欧文氏杆菌属根霉属、欧文氏杆菌属、葡萄孢属、黑曲、葡萄孢属、黑曲霉霉、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新

5、鲜肉新鲜肉变酸、变黏、产生异变酸、变黏、产生异味、变绿色味、变绿色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乳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乳杆菌属明串珠明串珠菌属菌属家禽家禽 变黏、产生异味变黏、产生异味假单胞菌属、产碱菌属假单胞菌属、产碱菌属 浓缩桔汁浓缩桔汁 失去风味失去风味 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醋杆菌属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醋杆菌属 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8页/共27页(一)生物学因素1.微生物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PH值 耐酸性 霉菌酵母菌细菌氧气 好氧性 微需氧 兼性厌氧 厌氧水分 最低水分活度营养成分 温度 嗜冷 嗜温 嗜热微生物第9页/共27页(二)生物学因

6、素2.害虫和啮齿动物危害性增加食品的贮藏损耗,污染食品,甚至传染疾病。害虫:种类繁多,分布广,躯体小,体色暗,繁殖快,适应性强。主要有甲虫类、蛾类、蟑螂类、螨类。啮齿动物:对食品危害最大的啮齿动物是老鼠。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10页/共27页(二)化学因素酶的作用 酶促褐变非酶化学反应非酶褐变氧化作用 脂肪、色素、维生素等的氧化。与包装容器发生的化学反应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11页/共27页1.酶的作用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种特殊蛋白,具有高度的催化活性;与食品变质有关的主要酶类:氧化酶、脂肪酶、果胶酶。酶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氧化酶催化

7、酚类物质氧化,引起褐色聚合物的形成。脂肪氧化酶催化脂肪氧化,导致食品产生异味。果胶酶促使果蔬植物中的果胶物质分解,使组织软化。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12页/共27页1.酶的作用影响酶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温度/反应速度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方面酶促反应和一般化学催化反应一样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速;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酶会受热变性而失活,使反应速度减慢。第13页/共27页1.酶的作用影响酶作用的环境因素 2)PH值891112765431001246最适pHpH酶活力曲线具有最适PH值,酶在最适PH值范围内

8、表现出做大活力。第14页/共27页1.酶的作用影响酶作用的环境因素 3)水分活度 促进底物活化,使底物能向酶扩散接近。第15页/共27页 2.非酶化学反应 定义在食品贮藏与加工过程中,常发生与酶无关的褐变作用,称为非酶褐变。非酶褐变的机制基本上已知有三种类型的机制在起作用:美拉德反应焦糖化褐变作用抗坏血酸氧化褐变作用a.非酶褐变非酶褐变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16页/共27页a.非酶褐变美拉德反应是食品中的氨基与羰基经缩合、聚合生成黑色素(也叫类黑精)和某些风味物质的反应。影响羰氨反应的因子水分pH值温度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1

9、7页/共27页a.非酶褐变焦糖化褐变作用是指糖类受高温(150至200)影响发生降解作用,降解后的物质经聚合、缩合生成粘稠状的黑色物质(焦糖或酱色)的过程。抗坏血酸褐变作用是指抗坏血酸自动氧化分解为糠醛和CO2,而糠醛与氨基化合物又可发生羰氨反应。非酶褐变对食品的影响 颜色变化;营养物质损失:氨基酸、还原糖和抗坏血酸。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18页/共27页c.氧化作用脂肪的酸败游离脂肪酸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继续分解产生有刺激的“哈喇”味;油脂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游离脂肪酸进一步氧化,甘油也被氧化产生异味物质。油脂酸败的影响因素温度、光照、

10、氧气、水分、金属离子等。维生素的降解、色素的氧化也导致食品的色泽、风味和营养价值降低。自动氧化过程脂肪水解过程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19页/共27页d.与包装容器发生的化学反应含酸量高的原料做成果汁时容易使罐壁的锡溶出 菠萝、番茄含花青素的食品馆藏时,与金属罐壁的锡、铁反应 桃、葡萄含硫蛋白质与锡、铁反应发生变色 玉米、芦笋、绿豆、鱼肉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20页/共27页(三)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诱发或加快食品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变质的外在原因。主要因素有:温度 水分 光 氧气机械损伤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

11、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21页/共27页(三)物理因素温度 微生物的生长、酶促反应、化学反应等无不受到温度的制约。根据范特霍夫(Vant Hoff)规则,温度与食品成分的热破坏反应速率以及微生物生长速率的关系均可以用温度系数表示:k(t+10)、kt分别表示在(t+10)和t时的反应速率常数。由阿雷尼乌斯(Arrhenius)方程可知:E:活化能;R:气体常数;T:热力学温度;A:频率因子。T的微小变化可导致k的较大改变。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22页/共27页(三)物理因素水分 水分与微生物生长关系密切,多数化学反应、酶促生化反应必须在水中进行。水分的

12、蒸发使鲜活食品的外观萎缩,鲜嫩度下降。光 脂肪的氧化、色素的褪色、蛋白质的凝固等均会因光线的照射而促进反应。氧气氧直接参与氧化反应对食品的营养成分、色泽、风味造成损失,同时还是需氧菌生长的必须条件。机械损伤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23页/共27页小结食品原料属生物材料,导致食品变质腐败的原因错综复杂,有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因素,也可以分为:食品内部原因酶引起的、自身生命活动引起的、食品成分间相互化学反应、食品成分的逸散等。食品外部原因污染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条件(温度、光、氧气)引起的、机械损伤、外源污染物等其中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微生物污染、酶促生化反应、非酶化学反应。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24页/共27页思考题什么是食品的变质?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生物学因素及其特性。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因素及其特性。温度、水分和pH值对食品腐败变质有何影响?第一章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第25页/共27页第26页/共27页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感谢您的观看!第27页/共2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