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景物形象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8712801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景物形象ppt.ppt(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诗歌鉴赏景物形象PPT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6页景物形象景物形象物象:物象:景象:景象:写物写物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写景写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形形象象鉴鉴赏赏 景景 与与 物物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6页同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感或思想 2 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情绪(喜、怒、乐、哀、愁等)(喜、怒、乐、哀、愁等)。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

2、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思想、志向。异异:1 1、借景抒情的、借景抒情的“景景”指自然风景指自然风景 托物言志的托物言志的“物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志”。形形象象鉴鉴赏赏 借借景景抒抒情情与与托托物物言言志志异异同同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6页1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柳永雨雨霖铃霖铃)2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于谦石灰吟石灰吟)3 3、“留

3、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杜甫江畔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独步寻花七绝句)4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陆游卜算卜算子子 咏梅咏梅)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形形象象鉴鉴赏赏 借借景景抒抒情情与与托托物物言言志志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6页借景抒情类解题步骤:借景抒情类解题步骤:1、列举景物(可作适当描绘,注意、列举景物(可作适当描绘,注意手法手法)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的氛围(气氛、意境)意境)3、抒发了作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的

4、情感 形形象象鉴鉴赏赏 景景物物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6页葛溪驿葛溪驿王安石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列举景物: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分析氛围: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氛围衰残、凄凉的氛围处境:行人处境:行人羁旅羁旅抱病抱病独苦独苦抒发情感: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和对身体病痛、羁旅漂泊的愁抒写了

5、作者怀乡之思,和对身体病痛、羁旅漂泊的愁苦和无奈。苦和无奈。例题展示一(例题展示一(07四川)四川):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6页新晴野望新晴野望王维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注:尘垢:尘埃。列举景物:列举景物:空旷的原野、明净的空气、河边渡头空旷的原野、明净的空气、河边渡头 、城门楼、村、城门楼、村边的绿树,银白色的河水、青翠的峰峦边的绿树,银白色的河水、青翠的峰峦 、初夏田间的农忙情景、初夏田间的

6、农忙情景 分析氛围:分析氛围:清新明净、秀丽、明朗清新明净、秀丽、明朗 抒发情感:抒发情感: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例题展示二例题展示二0707全国全国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6页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6页意意:诗人主观情感:诗人主观情感象象:诗中客观形象:诗中客观形象物物景景意象意象诗人给客观事物赋以主观感情。诗人给客观事物赋以主观感情。题型题型意象类意象类 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6页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

7、何通过渲染清寥的环境来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通过渲染清寥的环境来表现孤寂之感的。表现孤寂之感的。通过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风吹木通过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风吹木叶、月照孤舟的景象,渲染凄清孤寂的环境,叶、月照孤舟的景象,渲染凄清孤寂的环境,突出了作者孤独寂寥忧伤之感,表达了对故友突出了作者孤独寂寥忧伤之感,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的思念。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6页余干旅舍余干旅舍 刘长卿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8、?注注 余干:地名,今属江西。余干:地名,今属江西。摇落:草木摇落:草木凋零。凋零。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答案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邻家渔船、寒衣等意象。这独鸟、渡口、初上月、邻家渔船、寒衣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交待时令(秋景),营造了凄冷清些意象的作用:交待时令(秋景),营造了凄冷清秋的气氛,表达了一种浓郁的离情相思。秋的气氛,表达了一种浓郁的离情相思。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6页意象意象+意象意象+=意境。意境。鉴赏意象和意境鉴赏意象和意境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

9、36页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如果意象是鬼火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即白色恐怖。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6页宏阔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肃杀肃杀 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 繁丽、热闹、繁华、淳朴、喧闹繁丽、热闹、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暗淡、渺茫、寥落、萧条、

10、荒凉、冷寂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华美、壮阔、明快、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远等、苍凉雄浑、旷远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6页(1 1)关注画面色调:)关注画面色调:由形象画面的色调,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剖析作者情感思想A 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愉悦的的观愉悦的的B B、阴暗、凄冷和低沉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色调,其内

11、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痛苦的痛苦的鉴赏景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6页 题型题型意境类意境类 A A、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氛围特点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远辽阔等等)B B、抓住意象,抓住意象,再现画面再现画面(写景运用什(写景运用什么手法)么手法)C C、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答答题题步步骤骤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6页阅读下面的宋诗阅读下面

12、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然后回答问题。游月陂游月陂 宋宋 程颢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容分析。(2)“(2)“林下泉声静自来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请简析其效果。【答案答案】(

13、1)(1)营造了宁静幽雅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或静谧,幽静等)(1分分)的意境,的意境,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1分分)表达了诗人表达了诗人闲适闲适(或恬淡或恬淡,自在自在),随遇而安,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不计较得失的的淡泊情怀淡泊情怀。(2(2分分)(2)(2)反衬反衬(以动写静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静。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6页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

14、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正宫正宫塞鸿秋塞鸿秋 浔阳即景浔阳即景 周德清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注1 1、周德清(、周德清(127712771365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 2、淀:、淀:即蓝靛,蓝色染料。即蓝靛,蓝色染料。【答案答案】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

15、,远山重重,写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 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分;答出白天夜晚

16、顺序的,给1 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 2分。意分。意思答对即可)思答对即可)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6页(080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6分)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

17、慨万端,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作诗以抒怀。请从请从“虚实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参考答案: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统一,人们不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统一,人们不能自由来往的痛苦,表达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能自由来往的痛苦,表达作者对国家

18、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望。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6页某句诗的作用某句诗的作用 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奠定情感基调奠定情感基调铺垫作用铺垫作用 营造氛围(意境)营造氛围(意境)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交代交代时令、地点、环境时令、地点、环境 衬托衬托(人物节气、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品质或性格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6页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分)(06辽宁辽宁卷卷)东坡东坡苏轼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雨洗东坡月色清,

19、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荦lu确:山多大石。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分)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交待了时间、地点、环境,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交待了时间、地点、环境,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幽明静的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幽明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远离世俗名利、远离世俗名利的精神的精神境界

20、。境界。(3(3分分)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6页情与景关系题思路:关系关系+内容+气氛+情感步骤:(关系)描写 营造 表达 情景关系:情景关系:1、触景生情触景生情、2、融情于景,景情交融融情于景,景情交融3、以景衬情以景衬情(.正衬: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正衬: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情反衬: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写乐情)4、以以景结情景结情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6页望江南望江南(超然台作超然台作)苏轼苏轼 春未老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烟雨暗千家。寒食后寒食后,酒醒

21、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茶。诗酒趁年华。请从请从“情情”与与“景景”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作分析。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作分析。全词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或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或“以乐以乐景衬哀情景衬哀情”)。上片。上片描写了描写了清明之际的春景:清明之际的春景:“风细风细”“柳斜柳斜”“春水春水”和春和春“花花”,描绘了描绘了一幅一幅“春未老春未老”的美的美好好春景春景,营造了营造了一种幽美明净的一种幽美明净的意境意境。下片抒发了由此景。下片抒发了由此景引发的引发的“思乡思乡”之情,之情,表达出表

22、达出春虽未老,人却因无法回家而春虽未老,人却因无法回家而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思乡思乡”之情。之情。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6页 形形象象鉴鉴赏赏 景景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6分)分)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唐唐 韦应物韦应物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请从“山山”、“雨雨”、“鸟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

23、表达的感情。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评析示例: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凄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上了霏霏雨幕,凄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鸟飞东南,离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还要赶路,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巢愈近;而诗人还要赶路,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6页【感受高

24、考感受高考】(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宅同咏竹严郑公宅同咏竹唐唐杜甫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现在学习的是第

25、28页,共36页(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同学答案:同学答案:【首联首联】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竹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竹梢才刚过墙。梢才刚过墙。【颔联颔联】在书房处,看到天色昏暗,阴寒之气在书房处,看到天色昏暗,阴寒之气迫使酒杯发凉。迫使酒杯发凉。【颈联颈联】一场涓涓细雨洗净空气中的尘埃,微风一场涓涓细雨洗净空气中的尘埃,微风吹来,闻到淡淡清香。吹来,闻到淡淡清香。【总结总结】描写了竹子坚贞、有气节、生命力旺盛的描写了竹子坚贞、有气节、生命力旺盛的形象。形象。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36页严郑公宅同咏竹严郑公宅同咏竹唐唐杜

26、甫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箨箨:tu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严郑公:严武,被封为郑国公严郑公:严武,被封为郑国公【形象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或绿竹的新嫩,阴凉,雨雨洗竹净,风送竹香。(或绿竹的新嫩,阴凉,雨后的洁净,清香。)后的洁净,清香。)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36页(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27、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同学答案同学答案1:如果不砍伐,竹子一定会冲破云霄,不断生如果不砍伐,竹子一定会冲破云霄,不断生长。突出竹子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作者长。突出竹子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作者借竹子自比,写出自己的坚强不屈,努力进借竹子自比,写出自己的坚强不屈,努力进取。取。同学答案同学答案2:竹子不被砍伐,就能生长,表达作者希望像竹子不被砍伐,就能生长,表达作者希望像竹子一样,不被压迫,得到重用。竹子一样,不被压迫,得到重用。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36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二:要呵护人才

28、,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36页【小试牛刀小试牛刀】画眉鸟欧阳修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2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1、前两句描绘了画眉在林间、前两句描绘了画眉在林间自由自在自由自在的美好形的美好形象:山花绚丽,树阴浓密,画眉鸟在其间婉转

29、象:山花绚丽,树阴浓密,画眉鸟在其间婉转地鸣叫,自由地飞翔。地鸣叫,自由地飞翔。2、后两句用了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后两句用了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以及对个性束缚的憎恶与否定。以及对个性束缚的憎恶与否定。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36页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杂诗三首(其二)杂诗三首(其二)张翰张翰东邻有一树,三纪裁可拱。东邻有一树,三纪裁可拱。无花复无实,亭亭云中竦。无花复无实,亭亭云中竦。隙禽不为巢,短翮莫肯任。隙禽不为巢,短翮莫肯任。(翮:(翮:he鸟翅,此处指鸟)鸟翅,

30、此处指鸟)(1)这首诗从内容角度看,属于)这首诗从内容角度看,属于诗。诗主要写了什么形诗。诗主要写了什么形象?象?参考:(参考:(1)咏物诗)咏物诗诗写了一棵落寞的奇树。这棵树无花无实,诗写了一棵落寞的奇树。这棵树无花无实,但高大挺拔,禽鸟也不愿理睬它。它象征着正直的人不被恶俗但高大挺拔,禽鸟也不愿理睬它。它象征着正直的人不被恶俗社会所重视。社会所重视。(2)诗的最后两句对诗歌主体形象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是用)诗的最后两句对诗歌主体形象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是用的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的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参考:(2)这两句对主体形象起侧面烘托作用,这样一棵大)这两句对主体形象起侧面烘托作用,这样一棵大树,却连小鸟都不愿在它身上做巢栖息。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树,却连小鸟都不愿在它身上做巢栖息。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那种趋炎附势、贬抑人才的世俗的批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那种趋炎附势、贬抑人才的世俗的批判,对怀才不遇、难为世用的丑恶现象深沉感慨。判,对怀才不遇、难为世用的丑恶现象深沉感慨。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36页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36页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3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