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课件.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86943311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3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经济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行为经济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为经济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经济学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 钱雪松行为经济学(心理学和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Psychology and economics)n定义n代表人物n与主流经济学的联系n代表性理论-展望理论行为经济学(心理学和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Psychology and economics)n研究心理因素和经济因素对人类行为影响的学术思潮。n代表人物nDaniel Kahneman(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把心理研究的悟性和洞察力与经济科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有关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nAmos Tversky(

2、1937-1996):斯坦福大学教授 nAndrei Shleifer: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nDavid Labison: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nRichard Thaler: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和经济学教授;与主流经济学的关系1:区别n方法论上的差异:与主流经济学相比,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特点n运用试验揭示人的行为;n兴趣在于人类行为的微观基础(例如偏好、信念、认知等等)n关注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例如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判断和决策制定、神经科学等)n大部分行为经济学研究者认为,主流经济学中关于人类行为的经典经济模型过于极端:n过于理性(too rational)n过于自利(too se

3、lfish)n过于坚强(too willful)与主流经济学的关系2:相似点n行为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都遵循以下共同原则:n决策制定者经验丰富,思维缜密;n市场和激励在塑造行为方面都放挥关键作用;n与政府配置资源相比,市场配置资源更有效。n行为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共同之处:n当有数据可供研究使用时,研究者应该运用;n数理模型是表示经济学思想(知识)的有用途径;n行为经济学模型应该能将完美理性情形作为其特例处理;The p-Beauty contestn1、参与人在0-100之间选择一个数;n2、裁判收集每个参与者选择的数字;n3、裁判对所有数字求平均值,记为X;n4、裁判计算X的2/3

4、,记为Y=(2/3)X;n5、所选数字最接近Y的参与者获胜。n在通论中,凯恩斯在描述报纸上的一个选美竞赛时候指出,读者应该选择其他读者眼中最美丽的候选人;实际上,这并不是读者的最优策略,我们能够思考得更加深入:读者应该判断一般读者认为其他人会选择哪个候选人,并将其作为其选择。剔除严格被占优策略n该博弈的最大平均值是100,因而选择大于(2/3)100=66.67的数值是一个严格劣策略;n经过上一轮推测之后,该博弈的最大平均值是66.67,因而选择大于(2/3)(2/3)100 是一个严格劣策略;nn这样一来,该博弈平均值的最高值是n因而参与人的严格占优策略是n当N趋向无穷大时,严格占优策略将趋

5、向于0。The Nash equilibrium of The p-Beauty contest gamen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是唯一的、对称的,而且是纯策略均衡;n如果其他每个参与人的选择是S-i,那么我的最优反应应该是Si=(2/3)S-i;n由均衡的对称性可知:Si=S-i;n由以上两式可得:Si=S-i=0。博弈分析与实验结果相符吗n实验结果:参与人选择数值的平均值为20.43;中位数为18.2;n2/3*平均数值=13.62;n赢得博弈的参与人所选数值为13.5;实验中参与者的推理n第1轮推理:所选数值是平均概率分布,那么EAV=50,因而(2/3)*50=33.33;n第2轮推理:参与

6、人预期其他人都认为所选数值是1-100之间的随机分布,那么他会选择(2/3)*(2/3)*50=22.22;n第N轮推理:如果参与人反复这样推理,那么平均值将下降到0;n行为博弈理论:每个人都知道上述推理,但是不知道该推理到底会推导到第几轮,因而参与人会一个接近于0的较小的数,比如5。n那么实验中选择较大数值的参与人又是怎样思考的呢?n40:我认为大多数人会倾向于选择大数值,但是有小部分人会选择纳什均衡策略0,所以,我判断平均值在60左右,其2/3为40;n44.4:(2/3)*100*(2/3)=44.4,没有人会选择大于(2/3)*100的数值;n67:既然每个人都知道纳什均衡是0,那么人

7、们会选择比较大的数值,使得平均值上升,我选择100的2/3,但我是否获胜取决于人们思考该博弈的方式;n100:如果我选择0,因为大部分人会选择0,所以没有人会从中获益,而且5/100美元的奖励也不值得去获取,所以我选择100以使得有人能够从该博弈中真正获得益处。n0:认为这是一个唯一稳定的均衡;只有0这个数的2/3仍然是0;每个人形成一个数值选择的预测,接着意识到获胜的数字应该是其2/3,这样一直推导到0为止;每个人都会选择更小数值0要成为实际中最优反应的条件n每个参与博弈的人都实施纳什均衡策略,这要求:n没有人误解博弈内容;n没有人感到迷惑;n没有人会有意搅局(选择100的参与人);n没有人

8、认为其他人会误读该博弈;n没有人认为其他人可能会认为某人会误读 P-Beauty Contest带来的启示n博弈理论预言每个人都是同等的、完美理性的;n但是现实的博弈参与者是异质的,并且不是完美理性的:-经验不同;-认知起点不同;-思考类型不同;-思考深度不同;n在博弈论中,由于每个人都能够预期其他人的行为,因而总想在竞争中领先一步做不到。n但是在实际世界,实现“在竞争中领先一步”是一个合理目标。EXAMPLE1:20世纪末的IT泡沫n1995-2000:股票价格的上升阶段;n2000-2002:股票价格的下降阶段;n提前一步:在2000年出售股票;n提前两步:在1999年出售股票;n提前三步

9、:在1998年出售股票;n在一个完美理性的世界,投资者应该已经在1996-1997年股票价格高于其基本价值的阶段就将股票出售。EXAMPLE2:美国入侵伊拉克n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美国入侵伊拉克的主要原因之一;n在侯赛因被捕7个月之后的采访中,侯赛因声称:他没有预期到美国会因为大规模杀伤武器而入侵伊拉克;n因而,侯赛因并不介意给外界留下他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印象:-骚扰联合国检查人员;-不能证明销毁了化学武器;-发表伊拉克不需要一定遵守联合国决议的命令;-发表煽动性言论:“我们并不需要寻求或建造最具危害性的武器,但是,为了保卫伊拉克和阿拉伯世界,我们将毫不迟疑地拥有这些武器”n萨达姆侯赛因让世

10、人相信他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用来恐吓伊拉克人民,用来防止其他国家攻击伊拉克;n有时候盲目应用理性博弈理论并不是现实中的最优策略;n当然,由于博弈论给出了人们行为性质的一些信息,博弈论仍然有用。n成功的策略应该将博弈论和对博弈对手复杂巧妙能力不足的理解结合起来。研究思路n第一步,找到经济学家普遍运用的标准假设,如贝耶斯更新、期望效用、效用贴现等;n第二步,发现异象-找到那些与标准假设模型相违背的现象,细心地排除其他解释;n第三步,从异象出发(受其启发)探寻一般化原有理论(假设)的新理论(假设)来替代旧理论(假设);n第四步,使用第三步发现的行为假设来构造行为经济模型,并用之来导出新含意,并检验

11、它们。行为经济学代表性理论-展望理论n社会科学家建立的预测人类行为的简洁模型之一;nKahneman&Tversky(1979)指出传统期望效用理论无法完全描述个人在不确定情形下的决策行为;他们以大学教授和学生为基础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的回答显示出违背期望效用理论的现象,并据此提出另一种预测人们行为的简洁模型,称之为展望理论。n基本思想:人们关注的是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财富变动而不是最终财富水平的效用。n经济主体运用加权价值函数来考虑风险决策;n用(p)表示经济主体对客观概率为p事件的主观权重;nV(x)表示变化量x的价值;n一个彩票(60%,+10%;40%,-10%)的价值是:(0

12、.6)V(10)+(0.4)V(-10)n而期望效用理论认为,该彩票的价值为:0.6V(w+10)+0.4 V(w-10),其中w是初始财富。三个效应n确定效应(certainty effect):相对于不确定的结果而言,经济主体对确定结果过于重视。n选择问题1:n假设有两个赌局:n赌局1:有33%的机会得到2500元,有66%的机会得到2400元;另外1%的可能得到0元;n赌局2:确定得到2400元;n82%的受访者选择赌局2;n选择问题2:n假设有两个赌局:n赌局1:有33%的机会得到2500元,有67%的机会得到0元;n赌局2:有34%的机会得到2400元,有66%的机会得到0元;n83

13、%的受访者选择赌局1。n反射效应(reflection effect):经济主体在面对损失时,有风险偏好倾向;在面对利得时候有风险厌恶倾向;即经济主体对得益和损失的偏好恰好相反,称之为反射效应。n选择问题1:n假设有两个赌局:n赌局1:有80%的机会得到4000元;n赌局2:确定得到3000元;n80%的受访者选择赌局2;n选择问题2:n假设有两个赌局:n赌局1:有80%的机会损失4000元;n赌局2:确定损失3000元;n90%的受访者选择赌局1。n分离效应(isolation effect):情境的不同分解会导致经济主体不同的偏好。n选择问题1:n假设有个两阶段赌局:n第一阶段:有75%的

14、概率得不到任何奖品而出局;有25%的概率可以进入第二阶段;n第二阶段: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有80%的概率得到4000元,一个选择是确定得到3000元。n从整个赌局看,有20%的概率(80%*25%)得到4000元,有25%的概率得到3000元。n78%的受访者选择得到3000元;n选择问题2:n假设有两个赌局:n赌局1:有20%的机会得到4000元;n赌局2:有25%的机会得到3000元;n大部分受访者选择赌局1。对行为经济学的评价n行为经济学在传统经济学分析中加入心理学基础能够加强经济分析,理论洞察力更深、更好地解释现象、导出更好的政策建议n对行为经济学的批评1:行为经济学是各种工具和思想的

15、集合,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n对行为经济学的批评2:行为经济学所做假设的基础(心理现象或心理规律)本身是一个假设还是一个最终的结论;很多经济学者和心理学家认为,需要研究心理现象或心理规律本身,考察其怎样行为、受什么影响;行为经济学展望n所有经济分析都建立在(显性或者隐性地)某种心理学之上,关键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中运用的心理学是好的心理学还是撇脚的心理学(good psychology or bad psychology);现代或将来作经济学研究不关注好的心理学是不明智的,而且是低效率的;n从长期看,行为经济学是一个经济学思潮,或者是一种建模风格,当其被广泛教学和运用以后,行为经济学将失去其特殊的语义地位,而成为取代传统强调苛刻理性简化模型的一般化经济模型。小结n创立一种新的理论不同于毁掉一个旧仓库,并在原地建立起一座摩天大楼。它倒像攀登一座山,你会不断获得新的更为广阔的视野,不断发现我们的出发点与其丰富多彩的环境之间的新联系。但是,我们的出发点依然存在,依然清晰可见,尽管它变得越来越小,最终将成为我们征程中踏平坎坷之后所获得的广阔视野中的一个渺小的部分。(爱因斯坦)n祝大家在攀登经济学这座高山过程中能够欣赏到壮丽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