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86894354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力量。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力量,与材料的组成和构造有关。 流程与方法: 1.用观看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拟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看和测量的观点。 3.增加材料循环使用,节省资源的环境爱护意识。 【学习重点】 用观看的方法比拟材料的吸水性。 【学习难点】 通过比拟发觉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构造有关。 【学习预备】 学生(每小组): 1.大小

2、、厚度尽量一样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教师:古代造纸的录像。 【学习流程】 一、导课 小嬉戏:各取所需 详细规章: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依据详细状况选择材料,并简洁说明理由。详细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教案# 导语:刚刚同学们依据详细状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响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力量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讨论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谁更简单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一样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

3、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简单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想结果记录在试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助,你们准备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试验,只要求简洁设想) 3、教师补充观看、试验要点: .试验的公正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一样。 .从侧面观看水滴的变化,既要观看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局部的变化。 .留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看到的观看。 .依据观看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索: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试验后汇报。 可预期的发觉: .纸的吸水

4、力量、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外表比拟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三、纸的观看 1.供应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教案# 导语:纸的吸水性,有些同学猜测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认真地来观看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展更深入的观看呢?进展观看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示学生留意观看的挨次。 3、小组观看后全班沟通。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纸的特点,均应赐予确定,要留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构造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觉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

5、进展观看。(学生观看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四、介绍造纸术 #教案#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很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创造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日的讨论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讨论所得有什么相像的地方?(纤维)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 3.观看: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一样和不同之处? 一样: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

6、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匀称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一样。 六、课堂小结: 1、通过对纸的讨论,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2、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四周存在着很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四周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流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看和识别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展进一步讨论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重点】 观看和

7、识别身边不同的材料 【学习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学习预备】 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学习流程】 一、观看我们四周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头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沟通记录的状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推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完毕后,在小组内

8、争论以下问题: 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沟通的根底上,全班沟通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看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四周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方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争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沟通各组的记录状况,有不同意见的准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准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

9、使用。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方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力量。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外表。 流程与方法: 1.用简洁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拟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看和测量的观点。 3.增加材料循环利用、节省资源的环境爱护意识。 【学习重点】 比拟材料软硬的方法。 【学习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学习预备】 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

10、、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预备:电路检测器、榔头 【学习流程】 一、比拟硬度 1.比拟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看到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简单折) 2.比拟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 你是怎样观看到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原先观看结果,可能会消失方面,那金属条和木块谁更硬一些(用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它们的软硬) 提出:推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料外表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拟硬,反之则可能硬度一样或较小。 学生尝试用木头在金属上刻划或金属在木头上刻划,看怎样做能划出

11、痕迹。 3.比拟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假如再给你一种材料:塑料,它们的软硬又会是怎样的?(学生猜想) 可以怎样检测它们的软硬? 怎样做到有序地观看?(出示书P48的记录表) 试验中需要留意哪些方面?(依据学生答复、教师再适当补充,出示活动题方) 活动提示: 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两种材料的平面处。 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一样。 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留意不要划伤手指。 依据我们观看到的结果,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挨次排列?哪种材料最硬? 二、熟悉金属 说说四周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

12、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依据学生的举例,出示材料开展试验) 1.易传热 将大小一样的木条、塑料和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用手摸一摸哪一种材料最热? 2.能导电 教师演示,将木条、塑料、金属条分别接入电路检测器,观看电灯泡是否发亮 3.延展性 试着用榔头轻小扣打铜丝,观看铜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4.有金属 用砂纸磨擦铁钉、磨擦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饮料罐的故事 1.组织学生阅读第50页,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流程 2.争论 铝片之所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在易拉罐的制作流程中,要消耗哪些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 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科教版小学

1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力量。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流程与方法: 1.用简洁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拟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看和测量的观点。 3.增加材料循环使用,节省资源的环境爱护意识。 【学习重点】 用简洁测量方法比拟材料的柔韧性。 【学习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学习预备】 学生(每小组):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

14、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教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学习流程】 一、柔韧性的熟悉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看塑料条 木条的变化状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看,然后汇报观看到的状况(木条断, 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终断了) 教师指出:我们把像刚刚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二、比拟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5、1.供应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不锈钢) 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拟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拟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3.学生汇报比拟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觉:比拟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拟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正的。 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一样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可以怎样讨论它们的柔韧性? 5.学生小组争论、汇报,教师引导,最终边小结边演示操作步骤: 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看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分别测量木条

16、、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6.学生分组试验后汇报试验状况。 三、熟悉塑料 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观看后思索:这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观看和思索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 四、争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1.阅读教科书,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2.出示可回收标志,熟悉可回收标志。 3.争论:我们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当留意什么?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力量。 2、不同的材

17、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流程与方法: 1、用简洁试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拟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看和测量的观点。 3、增加爱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点】 用简洁试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拟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学习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看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肯定的讨论材料物理性质的力量。 【学习预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外形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

18、装半水槽水。 【学习流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一样,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 二、沉浮试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假如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试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展全班沟通,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试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心再放手,假如物体向下遇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假如物体不能遇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

19、槽,小组试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留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沟通,形成阶段性熟悉: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简单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简单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熟悉木头 1、#教案# 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简单浮的材料,它还有许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熟悉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四周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觉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流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当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把握了讨论物体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状况的方法,比拟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2、结语:我们人类是布满才智的,我们除了发觉并利用了很多自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意我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将连续讨论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