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787220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 .孔子修订的诗经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均田制C.氏族公社所有制D.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析:诗句反映了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这种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指的是井田制。答案:A2 .左传记教,襄公四年(前569), “土可贾(买)焉”,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土地可以买卖B. 土地禁止买卖C. 土地私有出现D.农业水平提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材料提供了春秋时期土地买卖的信息,这说明了土地私有的出 现。答案:C3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面积265顷,含带

2、两 山;明朝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 土地兼并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C.国家授田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解析:材料中反映的现象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是土地私有制不断膨胀的结果,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 地兼并的根源。答案:D4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基于此言论,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农商并重B.重农抑商C.农本商末D.闭关锁国解析:材料与农商并重无关,故A项错误;古文意为:市中店铺中多一个经商的人,田地里就会少一 个耕种的人。可见,统治者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建立在“农本商末”基础上,更进 一步明确扬弃的态度,故C项错误

3、;材料与闭关锁国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5 .履园丛话臆论记载:“(明清时期)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封建地租沉重8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繁荣D.政府实行闭关政策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置办产业,首选田产,市糜、典铺则在其次。这种投资理念反映出时人 重视农业、轻视商业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产生与当时政府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密切相关。答案:B6.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其影响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B.促进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I).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乾隆时期富商大多将钱财用来买田置地,这影响了手工业的扩 大再生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答案:1)7 .史书记载,明太祖意识到通过海路,也可以与番邦交通,如果不禁止老百姓通过海上私下贸易, 恐怕大家都会不思劳作,纯事商业。为此,朱元璋()A.实行“海禁”政策B.秉承抑商政策C.派郑和下西洋D.废除丞相制度解析:根据题意明太祖意识到海路的开通会导致老百姓通过海上私下贸易,而导致大家不思劳作,纯 事商业,为此而采取的措施就是实行“海禁”,禁止老百姓私下贸易,故A项正确;秉承抑制商业政策与 材料的重点(强调海路)不符,故B项错误;派郑和下西洋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

5、误;废除丞相制度是加强 君主专制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8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9 .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I).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明清统治者采取消极逃避政策,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错失了开辟海外市场的机会, 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而不是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海禁”一定程度上避免 西方侵略,但这一影响是次要的,故C项错误;“海禁”不利于市场扩大,因而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 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6、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一一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无立锥之 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一一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自出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 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一一董想救荒活民书(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结果如何?解析:第(1)问

7、,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如“井” “公田”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材料一反映的 是井田制。第(2)问,注意抓住“变化”二字,从材料中的“除井田”即可判断出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 地私有制确立;根本原因要从生产力方面来分析;影响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私有制可以调动生产者的 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私有制容易导致土地兼并,农民破产,从而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第 (3)问,为了抑制土地兼并,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但由于土地私有,很容易再次引起土地兼并,因此最 终导致均由制瓦解。答案:(1)井田制。(2)变化: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 发展。影响: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土地兼并造成了土地私有 制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3)制度:针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现实,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出制。结果:由于土地私有和买卖频繁,均田制最终瓦解,未能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