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784422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选择题1 .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形态是()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处工,就官府”判断,手工业是受官 府控制的,A项符合题意。答案:A2 .唐朝李贤在后汉书杜诗传注文中说:“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这里描写的 生产工具的主要功能是()A.灌溉B.排涝C.冶铁【).挖煤解析:由“吹炭”和“激水以鼓之”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鼓风冶铁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冶铁。答案:c3 .宿铁刀是中国古代制造的

2、着名钢刀,它的制造工艺是“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 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据其工艺判断,该刀的生产年代最早不早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南北朝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铸造时先把生铁熔化,浇铸在熟铁上,这是典型的灌钢法。我 国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答案:C4 .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浓淡协调、艳丽柔和、色彩丰富的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A.汉武帝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解析:东汉时期才出现青瓷,故A项错误;材料中“浓淡协调、艳丽柔和、色彩丰富的粉彩瓷器”出 现在康熙年间,故B项正确:雍正时期之前己经出现

3、“粉彩瓷器”,故C项错误;乾隆时期之前已经出现 “粉彩骁器”,故D项错误。答案:B5 .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 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解析:根据题目中关键词“人工巧妙达到极点”可以得出,中国古代丝织业历史悠久,丝织业技术发 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题目中古罗马学者对中国丝织品的赞美,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西汉时期,中国通过路上丝绸之路与占罗马进行贸易往来,故C项

4、正确,不符合题意:题目中并未提到“私 营作坊”,故I)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6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 对花楼下掘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 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箝两头。”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A.制瓷B.冶金C.纺纱D.织锦解析:根据材料中“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并结合所学知识“明中叶以后,使用的花楼机,结 构复杂而精密”,可以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明朝时用于专门织造精细丝织品的花楼机。答案:D7 .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苏州府风俗考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

5、 有常主,计日受值。”这一现象最有可能首先出现于明代的()A.苏州B.开封C.北京D.西安解析:“计日受值”体现出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江南的一 些手工业部门中,故选A项。答案:A8.明朝范源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 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 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A.B.C.D.解析:题中只是描述了松江地区纺织业发达,

6、并未提到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故错误;万历以来, 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体现了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故 正确;”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体 现了雇佣关系,故正确;题中没有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的信息,故错误,C项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一一礼记曲礼下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 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

7、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 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 “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 海内外。材料三(明清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餐飨 (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楞(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1)材料一反映的手工业属于哪种经营形态?其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古代诸多手工业产品中居于怎样的 地位?为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8、3)材料三表明明朝的手工业出现了何种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其最大特征是什么?解析:第(1)问,“形态”要抓住关键信息,即“天子之六工”,即这六种手工业都是为天子服务的, 所以应是官营手工业。由于政府调动最优等工匠、最优等原料进行不计成本的生产,所以其产品质量在手 工业的三种形态中是最好的。第(2)问,“变化”注意抓住一些数字做对比即可得出答案;“原因”一要 从官窑自身寻找,二要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要求更多的产品提供给市场来考虑。第(3)问,“新现象”注 意从材料中提炼、归纳而不要照抄;“原因”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形态:官营手工.业。地位:产品质量最高。原因:官府控制,集中大作坊生产;工匠最优 秀,技术最高超,生产不计成本;原料等次最好。(2)变化:明朝中叶以后,在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原因:官 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3)新现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征:出现雇佣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