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条件_IPO盈余管理方式与公_省略_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_蔡春.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670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约束条件_IPO盈余管理方式与公_省略_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_蔡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约束条件_IPO盈余管理方式与公_省略_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_蔡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约束条件_IPO盈余管理方式与公_省略_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_蔡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约束条件_IPO盈余管理方式与公_省略_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_蔡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约 束 条 件 、 IPO 盈 余 管 理 方式与公司业绩 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 * 蔡 春 李 明 和 辉 (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 611130) 【 摘要 】 IPO 盈余管 理 问题 一直是 资本市场研究的 热点议题 之一,本文 考察 了 IPO 企业 的盈余管理方式及其对公 司业绩的 影响,并进一 步 探讨了在 一定约束条件 下, 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发行定价的作用 。 研究发 现, IPO 企 业不 仅实施了应计盈余管 理,而 且 实施 了真实 盈余管 理 ; IPO 企业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是在发行价最大化原 则下权衡 的 结果 , 当 公

2、司面临 的 法律保护水平 较低 、 处于管制行业 、 审计师为非国际 “ 四大 ” 时 , 选择真实盈 余管理更有利于提高股票发行价 。 此外 , 本文发现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 应计盈余管理主要影响公司的短期业绩 ,而 真实盈余管理将会对公司的长期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 【 关键词 】 IPO 应计 盈余管 理 真实 盈余管 理 发行 价 公司 业绩 一 、 引言 我国 证券市场是由政府主导的 ,作 为政府管制的产物 , 企业的发行上市资 格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 企业通过一定方 式取得 IPO 发行许可就在一级市场上获得一种潜在的价 值 , 即 “ 壳资源 ”

3、( 杨 丹, 2004) 。 企业如果能够获得 IPO 资 格,不仅可 以 上 市 “ 圈 钱 ” , 为 企 业 做 大 做 强 注 入 “ 血 液 ” ,而且可以提 高企业声誉 , 实现 “ 名利双收 ” 。 然 而, 其上 市资格的获得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近 三年连续盈利 、 标准审计意见等约 束条件决定着企业能否发行股票 , 同时 为了提高股票 发行 价, IPO 企业会有强烈的动机进行财务 包装,勉强或 欺诈上市 ( Loughran and itter, 1995; 陈共 荣等, 2006) 。 企业在 IPO 前后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 ( 张宗益和黄 新 建, 2003) 。

4、 在新股发行 前, 管理层为使公 司股票更有吸引力 ,有 强烈的动机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 内利用会计处理的 灵活性来提高盈余水平 , 从而达到美化 财务报表进而取得更 高的股票发行价和降低融资成本的目 的 ( 田文萍, 2012; Dechow and Skinner, 2000) 。 盈余管理包括应计 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 ( Gunny, 2010) 。 以往关于 IPO 盈余管理的研究均是从应计盈余管理 角度进行的,鲜有学 者对 IPO 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进 行系统研究 。 但是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 随着会计准则 的不断完善以及法 律保护水平的提高 , 企业为了达到盈余 目

5、标会 实施真实盈余管理 ( oychowdhury, 2006; Graham et al , 2005) 。 现有研究发 现, 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 管理的作用 机制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 与应计盈余管理相 比 , 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更低的法律风险 和审 计 风 险, 对 企 业 业 绩 的 损 害 更 大 ( oychowdhury, 2006) 。 此外,企业实施真实盈余管理会受到行业特 征 、 法 律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 Zang, 2006) 。 那么,为了提 高股票发行 价, IPO 企业是否既实施了 应计盈余管理 ,又 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 ? 应计盈余管理与 真实

6、盈 余 管 理 之 间 存 在 替 代 关 系 ( Cohen and Zarowin, 2010) , IPO 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 发行价会选择何种盈余管 理方式? 在不同约束 条件下 , 它们又会对发行定价产生怎 样的影响? 对这些问 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然而目前鲜 有学者对此进行系 统探讨 。 本文将 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分 析 ,并 分别考察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 二 、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 一) IPO 企业盈余管理方式 会计信息 会影响投资者对 IPO 企业的定价决策 ( o- *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71272246) 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受到

7、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JBK1207059) 的资助 。 35 osenboom et al , 2003) , 在 IPO 过程 中, 管理层与外部投 资者 之 间 存 在 信 息 不 对 称 , 并 且 管 理 层 拥 有 信 息 优 势 ( Loughran and itter, 1995; Baker and Wurgler, 2000) 。 现 有研究认为, 由于更高的盈余会产生更高的股票发行价 , 更高的发行价同时 会降低 IPO 对盈余水平和控制权的稀释 ( Teoh et al , 1998; Kim and itter, 1999) 。 因 此, 管理层 就有

8、可能操 控 会 计 信 息 , 尤 其 是 盈 余 信 息, 以 达 到 提 高 IPO 发行价的 目的 。 在 IPO 前, 公司为了使股票更有吸引 力 ,有 强烈的动机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处理 的灵活性,进行 “ 财务包装 ” 、 美化财务报 表, 来增加股 票发行期间的盈余 水平 , 以达到提高股票发行价和公司声 誉 、 并且 降 低 融 资 成 本 的 目 的 ( 田 文 萍, 2012; Dechow and Skinner, 2000) 。 IPO 公司在上市前的应计利润显著为 正 ( Teoh et al , 1998) ,在 IPO 当年达到最高 水平 ( Ahar-

9、 ony et al , 1993) ,然而其上市后经营业绩和股价 表现却并 不理想 ,甚 至出现了业绩大幅滑坡的现象 。 以往 IPO 盈余管理的 研究主要是从应计盈余管理的角 度进行的 ,当 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缩小 、 法律及审计风险 水平上升时 ,企 业仅采取应计盈余管理可能无法达到实现 盈余目标并提高 发行价的目的 。 大量的研究发现 , 随着会 计准则的不断完善 和法律保护水平的提高 , 操控 应计项目 并非盈余管理的唯 一方法 , 管理者可以通过操纵真实活动 来实施盈 余管理以达到其特定目的 ( Gunny, 2005; oy- chowdhury, 2006; Zang, 200

10、6) 。 真实盈余管理改变 了经济 活动的实质并按照会计准则对改变后的经济活动进行 确认 、 计量 、 记录和报告 , 不会涉嫌会计处理问题 , 并且可以在 每年的任何时间进 行 , 从而摆脱了审计师和会计监管的制 约 ( Gunny, 2005) 。 Graham et al ( 2005) 通过对财务主管 的问卷调查发现,管理层更倾向于使用真实盈余管理来操控 盈余 。 他们发 现 80% 的财务总监会通过减少研发 、 广告支 出来达到盈余目标; 55. 3% 的人会推迟实施新项目以达到盈 余目标,即使推迟实施新项目会损害公司业绩 。 Cohen et al ( 2008) 发现在 SOX

11、法案颁布之后,应计盈余管理行为被发 现所受到的惩罚更加严重,这使得管理层将盈余管理方式由 应计盈余管理转为了真实盈余管理 。 此 外,已 有研究发 现, 股权再融资企业同时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 ( Cohen and Zarowin, 2010; 李增福等, 2011) 。 本文认为, 随着我国法律保护水 平的不断提高 、 监管措施的不断完 善, 企业实施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和风险逐步升高,仅实施应计 盈余管理难以满足首发成功并尽可能提高发行价的目的 。 所 以, IPO 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发行价,可 能会同时实施应计 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 。 据此,提出假设 1: H1: 为了提

12、高股 票发行 价, IPO 企业不仅实施了应计 盈余管理 ,而 且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 。 ( 二) 盈余管理方式与公司业绩 大量研究发现 ,同 应计盈余管理相比 , 真实盈余管理 对企业未来业绩的 损害更大 ( DeFond and Park, 1997; Al- 36 tamuro et al , 2003) 。 Gunny ( 2005) 发 现,与 没有实施真 实盈余管理的公司相比,通过实施真实盈余管理来满足盈余 目标的公司,其未来业绩更高 。 因此,他认为实施真实盈余 管理可能不是公司的 “ 机会主义行为 ” ,而 是管理层为了提 高公司 未来业绩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 Cohen a

13、nd Zarowin ( 2010) 发现,股权再融资企业在再融资前同时实施了应计 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他们使用修正的资产收益率的变 化率来考察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对股权再融资企业未来业绩的 影响,发现真实盈余管理对未来业绩的影响显著高于应计盈 余管理对未来业绩的影响 。 李增福等 ( 2011) 的研究发现, 应计盈余管理会导致公司业绩的短期下滑,但不会显著影响 公司的长期业绩; 而真 实盈余管理会影响公司的长期业 绩, 但这种影响在短期内往往难以观察到 。 本文认为 ,同 应计盈余管理相比 , 真实盈余管理改变 了企业的现金流 ,影 响企业的成长性 , 对企业的长期业绩 影响更大 。 由此

14、 ,提 出假设 2: H2: 同应计盈余管理相比, 真实盈余管理对 IPO 企业 未来业绩的影响更大 。 三 、 数据来源及研究设计 ( 一)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 2007 2012 年沪深两市 A 股 IPO 公司为总样 本 。 为了避免发行定价办法和发行方式的影响 , 选取采用 累计投标询价方法定 价和网下法人配售和上网定价相结合 发行方式的 IPO 企业 。 由于金融行业同其他行业在财务数 据及上市要求等方 面存在显著差异 , 故进一步剔除了金融 业的 IPO 企业 。 公司财务数据来自 CSMA 数据库,对于市 盈率等数据缺失的 样本 , 通过手工查找巨潮资讯网等方式 搜集相关数

15、 据 。 为 了 消 除 极 端 值 的 影 响 , 对 样 本 进 行 了 Winsorize 上下 1% 的缩尾处理,最终得到 669 家企业 。 ( 二) 研究设计 1 被解释变量 本文借鉴 Loughran and itter ( 1995) 以及 Dechow and Skinner ( 2000) 的研究,选取发行市盈率 ( PE) 作为考察 IPO 发行定价的 被解释变量 。 选取发行市盈率作为被解释 变量主要出于以 下考虑 : ( 1) 发行市盈 率, 即为发行价 / 上一年每股收益 ,是 一个相对指标 , 它反映了发行价和发 行前 每股收益的综 合影响 。 由于分母是上一年的

16、每股盈余 , 因此 ,发 行市盈率越高 , 说明企业每股收益获得的溢价就 越高 ( 蔡宁和米建 华, 2010) , 也就意味着 IPO 的相对发 行价越高; ( 2) 发行市盈率中 每股盈余水平可以反映企业 对 “ 盈余 ” 进行 “ 管理 ” 的行为, 而发行价反映了盈余管 理的动机和后果 。 因 此, 发行市盈率代表了 IPO 企业的定 价能力,可以作为检 验 IPO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发 行价的良好替代指标 。 此外,本文借 鉴 Cohen et al ( 2010) 和 Fan et al ( 2007) 的 研 究, 选 取 资 产 收 益 率 的 变 化 率 ( CH_ O

17、A) 和销售净利率的变化额 ( CH_ OS) 作为考察 公司业绩的主要被解释变量 。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2 解释变量 对于应计 盈 余 管 理 , 本 文 使 用 Kothari et al ( 2005 ) 的模 型 来 估 算 。 对 于 真 实 盈 余 管 理 , 本 文 借 鉴 oy- chowdhury ( 2006) 的做法 , 将真实盈余管理分为销售操 控 、 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 ,相 应地分别用异常经营活动现 金流 ( Ab_ CFO) 、 异常产品成本 ( Ab_ P OD) 和异常费 此外,本文还进一步控制了总资产周转 率 ( A

18、TU N) 、 速动 比率 ( ACID) 、 存货 ( INV) 、 行业集中度 ( HHI) 和应收账 款占比 ( EC) 等的影响 。 变量定义及其描述见表 1。 4 回归模型 本文使用的模型如下 : 用 ( Ab_ DISEXP) 来衡量 。 考虑到真实盈余管理三种手 段之间可能存在的抵消效应 , 借鉴刘启亮等 ( 2011) 、 李 n PEi, = 0 + 1 * DAi, + 2 * Mi, + i =1 2+i 增福等 ( 2011) 的做法,本文构 建了真实盈余管理变量的 * CONT OLSi, + i, ( 1) 综合 指标 ( M) , M = Ab _ P OD Ab

19、 _ CFO Ab _ DIS- EXP,该指标越 高, 意味着公司进行了调增利润的盈余管 n CH_ OAi, = 0 + 1 * DAi, + 2 * Mi, + i =1 2+i 理方式 。 * CONT OLSi, + i, ( 2) 3 控制变量 前期研究表明,企业规模 ( SIZE) 、 财务杠杆 ( LEV) 、 n CH_ OSi, = 0 + 1 * DAi, + 2 * Mi, + i =1 2+i 首 日 换 手 率 ( FDT) 、 股 权 性 质 ( AT) 、 流 通 股 比 率 ( TS ) 等都会影响企业 IPO 定价 ( 蔡宁, 2010; 陈工孟等, 200

20、0; 陈共荣, 2006) 。 另 外,管 理层持股 ( ESH) 也会影 响到企业业绩和盈余管理的实 施动机 ( Mock et al , 1988) 。 * CONT OLSi, + i, ( 3) 模型 ( 1) 用于 检验企业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对 IPO 定价的影响 ; 模型 ( 2) 、 ( 3) 检验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公 司未来业绩的影响 。 表 1 变量定义及描述 变量 变量描述 被解释变量: PE 发行市盈率,发行价 /每股收益 CH_ OA 资产收益率的变化率,( 当年的资产收益率 上一年的资产收益率) /上一年的资产收益率 CH_ OS 销售净利率的变化额,当年的销售净利率

21、 上一年的销售净利率 主要解释变量: DA 操纵性应计利润,运用 Kothari et al ( 2005) 模型估算 M 真实盈余管理综合指标,具体计算方法见前文 控制变量: SIZE 企业规模变量,企业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 LEV 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 TS 流通股比例,流通股 /总股本 FDT 首日换手率,反映过度投机程度 AT 国有股持股比例,国有股股数 /总股数 ESH 上市前高管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数 /总股数 ATU N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 /总资产 ACID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 /流动负债 INV 存货占比,存货净额 /总资产 EC 应收账款占比,应收账款净

22、额 /总资产 AUD 审计师类型,当审计师为国际四大时,取值为 1,否则为 0 I 是否为管制行业,当企业所在行业为管制行业 ( 按证监会 2001 年的 行业分 类, 行业代码为 B、 C4、 C6、 D、 F、 G) 时,取值为 1,否则为 0 HHI 赫芬达尔指数,反映行业集中度,等于分行业分年度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AF 应计项目调整空间,上期期末净经营资产 /上期销售收入 LAW 法律保护水平,取自 中国市场化进程: 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 2011 年报告 四 、 实证结果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研究样本企业 在 IPO 前后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以 及选择了何种盈余 管

23、理方式 , 本文对前文计算所得的盈余 管理数据进行了均值 t 检验和中位数检验 。 同时 ,本 文借 鉴了李增 福等 ( 2011) 的做 法, 界定样本的时间节点 : 将 IPO 当年的 时间节点设为 0, IPO 前两年分别设为 2、 1, IPO 后两年设为 1、 2。 检验结果见表 2。 如果均值和中值检验的结果显著不为零,说明企业 IPO 前实施了相应的盈余管理行为 。 对于 IPO 企业而言,由于数据披露的问题,计算的某些指标值会有所缺失 。 37 DA 均值 中位数 0. 034 0. 019 0. 086 0. 034 0. 025 M 均值 * 、 、 分别表示在 1% 、

24、5% 、 10% 的水平上显 著, 表 由表 2 可见, IPO 前 ( 即 T = 2, 1) , 应计盈余管 理 ( DA) 的中值均显著不为零,并且在上市当年达 到了最 高值,之后逐步减 小, 表明大多数企业在 IPO 前实施了应 计盈余 管理行为 。 真实盈余管理 ( M) 的中值显著不为 零 ,并 且在上市当年显著为正 , 说明大多数企业实施了真 实盈余管理 活动 。 中值检验的结果初步表明 , 企业在 IPO 前存在明显 的盈余管理行为 , 不仅实施了应 计盈余管理 , 还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 ,初 步证明了假设 1。 表 2 IPO 前后盈余管理变量的 均值和中位数检验 T = 2

25、 T = 1 T =0 T =1 T =2 0. 043 0. 026 0. 111 0. 045 0. 032 0. 019 0. 057 0. 136 0. 009 中位数 0. 083 0. 027* 0. 006 0. 019* 注: 、 、 分别表示在 1% 、 5% 、 10% 的水平上显著 。 ( 二) 盈余管理方式与 IPO 定价 为了检验不同盈 余管理方式对 IPO 定价的影 响, 本文 在多元回归过程中采取逐步 引入变量法 , 回归结果见表 3。 Panel A 中, 应 计 盈 余 管 理 ( DA ) 对 IPO 发 行 市 盈 率 ( PE) 的影响在 10% 的水平

26、上显 著, 说明应计盈余管理程 度越高, IPO 企业 发行价越高 。 Panel B 中, 真实盈余管理 ( M) 在 5% 的水平 上与发行市盈率 ( PE) 显著正相 关, 说明 IPO 企业实施的 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 , 其发行定 价越高 。 以上结果表明 , 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都 有助于提高 IPO 企业的发行价 。 为了进一步考察不 同盈余管理方式对 IPO 发行价的共 同影响 ,本 文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变量同时引 入回归模 型 中, 回归结果如 Panel C 所示 。 应计盈余管理 ( DA) 的系数由 0. 0528 下降到 0. 0305,且不再显著,

27、真 实 盈余管 理 ( M) 显著性水平和系数都有所下降 。 回归结 果表明,当同时考虑 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对 IPO 发行定价的 影响时 ,真 实盈余管理更有助于提高企业发行价 。 ( 三) IPO 盈余管理方式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为了检验假设 2,本文选取 IPO 企业上市后三年 资产 收益率的变化率 ( CH_ OA) 和上市后三年销售净利率的 变化额 ( CH_ OS) , 分年度进行回 归, 结果见表 4。 由表 4 可见,应计盈 余管理 ( DA) 对资产收益率变化率 ( CH _ OA) 的影响在上 市后第一年显著为负 , 第二年及第三 年均不显著; 对销售 净利率变化额 ( CH_

28、 OS) 的影响在 上市后第一年显 著为负 , 第二年及第三年均不显著 。 这表 明 ,应 计盈余管理在短期内会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的 负面 资产收益率变化 率 ( CH_ OA) 的影响在上市后第一年及 第二年均不显著 ,但 在第三年显著为负 ; 对销售净利率变 化额 ( CH_ OS) 的影 响在上市后第一年不显著 , 但在第 二年及第三年均 显著为负 。 这表 明, 真实盈余管理会对公 司的长期业绩造成 损害 , 并且这种影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 会显现 。 假设 2 得到了检验 。 表 3 盈余管理方式与 IPO 定价的回归结果 PE Panel_A Panel_B Panel_C _con

29、s 0. 616 0. 601 0. 605 ( 7. 32) ( 7. 14) ( 7. 17) DA 0. 0528* 0. 0305 ( 1. 68) ( 0. 90) M 0. 0780 0. 0650* ( 2. 23) ( 1. 72) SIZE 0. 0495 0. 0266 0. 0331 ( 1. 02) ( 0. 54) ( 0. 67) LEV 0. 0632 0. 0807* 0. 0751 ( 1. 38) ( 1. 77) ( 1. 63) FDT 0. 0762 0. 0717 0. 0723 ( 2. 38) ( 2. 24) ( 2. 26) AT 0. 00

30、79 0. 0050 0. 0004 ( 0. 22) ( 0. 14) ( 0. 01) TS 0. 0242 0. 0258 0. 0276 ( 0. 71) ( 0. 76) ( 0. 81) ESH 0. 0411 0. 0405 0. 0400 ( 1. 24) ( 1. 22) ( 1. 21) ATU N 0. 0652* 0. 103 0. 0979 ( 1. 81) ( 2. 56) ( 2. 40) ACID 0. 110 0. 110 0. 108 ( 3. 06) ( 3. 09) ( 3. 01) INV 0. 0241 0. 0162 0. 0234 ( 0. 71

31、) ( 0. 49) ( 0. 69) EC 0. 0587* 0. 0582* 0. 0631* ( 1. 82) ( 1. 83) ( 1. 95) AF 0. 0431 0. 0524 0. 0504 ( 1. 20) ( 1. 45) ( 1. 39) LAW 0. 0161 0. 0165 0. 0182 ( 0. 53) ( 0. 54) ( 0. 59) AUD 0. 0112 0. 0017 0. 0020 ( 0. 32) ( 0. 05) ( 0. 06) I 0. 0367 0. 0258 0. 0293 ( 1. 24) ( 0. 87) ( 0. 98) HHI 0.

32、 0164 0. 0140 0. 0145 ( 0. 25) ( 0. 21) ( 0. 22) 年度 控制 控制 控制 F 27. 75 27. 94 26. 70 Adj 2 45. 68% 45. 86% 45. 84% Obs 669 669 669 影响 ,但 是并不会损害公司的长期业绩 。 而真实盈余管理 注: * ( M) 则呈现出 不一样的特征 , 真实盈余管理 ( M) 对 在此处,本文将 IPO 当年视为 IPO 后第一年,下同 。 38 中的回归系数均为标准回归系数 。 、 、 分别表示在 1% 、 5% 、 10% 的水平上显著,表中的回归系数均为标准回归系数 。 表

33、4 IPO 盈余管理方式与公司业绩的回归结果 Panel_A Panel_B CH_ OA1 CH_ OA2 CH_ OA3 CH_ OS1 CH_ OS2 CH_ OS3 _cons 0. 553 0. 265 0. 387 0. 330 0. 0990 0. 249 ( 5. 89) ( 2. 17) ( 2. 94) ( 2. 70) ( 0. 76) ( 2. 23) DA 0. 102 0. 0509 0. 0811 0. 152 0. 0398 0. 0056 ( 2. 70) ( 1. 07) ( 1. 48) ( 3. 22) ( 0. 73) ( 0. 12) M 0. 06

34、22 0. 0335 0. 115 * 0. 0012 0. 110 * 0. 136 ( 1. 47) ( 0. 64) ( 1. 89) ( 0. 02) ( 1. 81) ( 2. 72) SIZE 0. 339 0. 0558 0. 262 0. 124 * 0. 189 0. 0895 ( 6. 15) ( 0. 79) ( 3. 22) ( 1. 77) ( 2. 35) ( 1. 37) LEV 0. 0127 0. 0284 0. 242 0. 0626 0. 0925 0. 0982 ( 0. 25) ( 0. 44) ( 3. 13) ( 0. 97) ( 1. 21) (

35、 1. 61) FDT 0. 0714 0. 0449 0. 113 * 0. 0993 0. 0494 0. 0385 ( 2. 00) ( 0. 96) ( 1. 70) ( 2. 13) ( 0. 75) ( 0. 91) AT 0. 0445 0. 0611 0. 0660 0. 0037 0. 0328 0. 0694 ( 1. 09) ( 1. 18) ( 1. 14) ( 0. 07) ( 0. 57) ( 1. 44) TS 0. 0372 0. 0754 0. 0541 0. 0328 0. 0254 0. 0715 ( 0. 98) ( 1. 54) ( 0. 95) (

36、0. 67) ( 0. 45) ( 1. 59) ESH 0. 0172 0. 0027 0. 0023 0. 0153 0. 0880 0. 0166 ( 0. 47) ( 0. 06) ( 0. 04) ( 0. 33) ( 1. 54) ( 0. 38) ATU N 0. 301 0. 0327 0. 0144 0. 100 0. 134* 0. 0976* ( 6. 64) ( 0. 53) ( 0. 20) ( 1. 64) ( 1. 86) ( 1. 81) ACID 0. 159 0. 0014 0. 0484 0. 0088 0. 0341 0. 0037 ( 3. 99) (

37、 0. 03) ( 0. 89) ( 0. 18) ( 0. 63) ( 0. 08) INV 0. 0475 0. 0760 0. 0164 0. 00312 0. 0261 0. 0001 ( 1. 26) ( 1. 58) ( 0. 29) ( 0. 07) ( 0. 47) ( 0. 00) EC 0. 0695 * 0. 0141 0. 0379 0. 0444 0. 0370 0. 0335 ( 1. 93) ( 0. 31) ( 0. 64) ( 0. 97) ( 0. 63) ( 0. 78) AF 0. 272 0. 0058 0. 0145 0. 0137 0. 0495

38、0. 0236 ( 6. 75) ( 0. 11) ( 0. 26) ( 0. 27) ( 0. 88) ( 0. 49) LAW 0. 0101 0. 0209 0. 0024 0. 0278 0. 0067 0. 0452 ( 0. 30) ( 0. 48) ( 0. 04) ( 0. 64) ( 0. 12) ( 1. 12) AUD 0. 0907 0. 0325 0. 0984 * 0. 0490 0. 109 * 0. 0626 ( 2. 31) ( 0. 61) ( 1. 67) ( 0. 92) ( 1. 86) ( 1. 34) I 0. 0412 0. 135 0. 101

39、 0. 108 0. 0145 0. 0384 ( 1. 24) ( 3. 14) ( 1. 97) ( 2. 52) ( 0. 29) ( 0. 98) HHI 0. 267 0. 494 0. 619 0. 214 0. 216 0. 405 ( 3. 68) ( 1. 04) ( 1. 17) ( 0. 45) ( 0. 41) ( 4. 70) 年度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F 15. 84 2. 21 1. 17 2. 61 2. 46 1. 44* Adj 2 32. 83% 4. 11% 0. 77% 5. 05% 4. 92% 1. 95% Obs 669 592 446 669 592 446 注: * 39 ( 四) 不同约束条件下盈余管理方式对 IPO 定价的影响 IPO 盈余管理方 式对发行定价的影响会受到所处的宏 观和微观环境的制 约 , 国外已有研究发现公司所处的内外 部约束条件会对上市 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产生重要影 响 ( oychowdhury, 2006; Zang, 2006; Cohen and Zarow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