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街道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63417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街道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XX街道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街道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街道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街道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为指导社区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及早发现管控新 冠病毒感染者,有效遏制疫情在社区扩散和蔓延,将疫情对人 民群众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 康促进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 各地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科学划定社区防控区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 则,实现常态化精准防控和疫情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快速转换。 在未发生本土疫情时,要切实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一旦发生本土疫情,要尽早将社区(包括行政村,下同)精推 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

2、区三类防控区域,统筹各方面力 量,实施分类管理措施。(一)封控区1.划分标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所在小区及活 动频繁的周边区域可划为封控区。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 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 等区域人员造成传播的可能性较高,且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通过微信、短信、公众号、小喇叭、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发布管控信息和相关安排。引导居民落实个人防护、居室通风等要求。密切关注和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共同营造良好的防控氛 围。3.人员摸排。通过逐户上门摸排、建立微信群、查看水表电表信息等 方式:尽快摸清管控区内所有人员底数,及时掌握独居老人、 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

3、员、血透患者、精神病患者、慢 性病患者等人员情况。及时掌握尚未转运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等高风险 人员情况,实行专人专管、严格管控,在转运前严格落实足不 出户、上门采样、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4 .健康监测。对管控区内所有人员开展体温和症状监测,实施每日零 报告制度。及时了解所有人员购买“一退两抗”等药物情况。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 泻等症状的,由健康监测组告知转运组及时转运至定点医院。5 .核酸检测。在实施管控后48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筛查,并根据 疫情传播风险评估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确定下一步开展核酸 检测的人群范围和频次。开展核酸检测时,就近就便设置采样点并由

4、专业人员评 估后启用:科学确定行进路线,加强现场组织管理,实行专人引 导、分时分区、固定路线,督促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工作人员要每隔1天做1次核酸检测。6 .人员协查。当地协查专班要综合公卫、公安、工业和息化、交通运 输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判定来自封控区等地协查人员的风险等 级,明确分类管理要求并推送至相关社区。社区收到风险人员协查信息后,应于24小时内完成风险 人员排查,并配合做好人员管理、健康监测、核酸检测,人员 转运等工作:对无法排查的人员要及时反馈相关情况,形成协查 闭环。7 .人员转运。管控区内人员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 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

5、,排除感染新冠肺 炎风险后可转至集中隔离场所或居家隔离。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或密接的密接者,8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者,2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院。相关 人员转运前要就地加强管控,转运中要强化转运人员和工作人 员的个人防护。8 .清洁消毒。原则上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重点做好家庭、社区环 境卫生工作。对厢式电梯(楼道)和电梯按键、楼梯扶手、单元门把手 等人员频繁按触部位开展消毒,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工作、 活动场所及时开展终未消毒。加强消毒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价。9 .垃圾分类清运。规范设置生活垃圾临时收集点和医疗度弃物临时收集点, 做到分类转运、分类处置、“日产日清”,保

6、持环境清洁卫生。核酸检测阳性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产生的垃圾 和工作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等,参照医疗废弃物处理。10 .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设置便民服务点,通过预约、错峰等方式引导居民有序 采购生活物资,切实避免人群聚集。倡导居民网上购物、提倡无接触配送。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物资上门服务。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要指定专门医疗机构为管控区人 员提供就医服务,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 为姓居老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息者、精 神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等提供便利或上门服务。(三)防范区。1 .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严格落实进入室内公共

7、场所预约错 峰、测温、扫码、戴口罩以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测温、扫码、 戴口罩等措施。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场所合理控 制购物人员数量,企事业单位提倡线上办公,从严控制聚会, 聚餐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在发现疫情初期、流行病学调查尚未排清风险前。暂停 棋牌室、影剧院、网吧、歌厅、酒吧、台球厅、博物馆、图书 馆、健身场所,培训机构等有关室内公共场所的运营活动。控制餐馆、公共食堂经营规模和营业时间,必要时暂停 堂食。2 .人员协查。当地协查专班要综合公卫、公安、工业和信息化、交通 运输等部门相关信息,判定来自封控区等地协查人员的风险等 级,明确分类管理要求并推送至相关社区。社区收到风险人

8、员协查信息后,应于24小时内完成风险 人员排查,并配合做好人员管理、健康监测、核酸检测、人员 转运等工作:对无法排查的人员要及时反馈相关情况。形成协查 闭环。3 .交通管控。防范区内人员原则上非必要不离开居住地所在县(市、 区).如因就医、特定公务等确需出入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 测阴性证明。对运输生产生活、医疗防护物资以及从事道路运输“点 对点”转运的车辆和人员,在严格落实消毒、封闭管理等各项 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保障其通行顺畅。加强火车站、公路等出入县(市、区)交通关口管控,做 好测温、查证、验码等工作。4 .核酸检测。根据疫情传播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人员协查管理情况, 科学确定防范区内开展

9、核酸检测的人群范围和频次等。开展核酸检测时,就近就便设置采样点,井由专业人员 评估后启用:加强现场组织管理,有序开展,避免聚集,井督促 做好个人防护。5 .健康宣教。加强健康教育。提醒居民减少外出、避免聚集,保持社 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引导广大群众,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干咳、 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后要及时主动前往医 疗机构就诊。做好防控政策宣传引导,使居民主动配合做好风险人员 协查工作。接追踪判定难度较大,也可将相关区域划为封控区。封控区可 精准划分至小区(自然村组)、楼栋、单元等,实行“区域封 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2.解除标准。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解除封

10、控:(1) 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2)区域内最后 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3) 解封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二)管控区。1 .划分标准。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 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具有 一定传播风险,且其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追踪判定难度较 大,将相关区域划为管控区。管控区可精准划分至小区(自然 村组)、楼栋、单元等,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管控 区内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者立即转为封控区。2 .解除标准。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解除管控:(1) 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

11、症状感染者;(2)区域内最后 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3) 解控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三)防范区区域内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区域均为防范区实行“强化 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解除标准为区域内封控区、 管控区全部解封解控。封控区、管控区及其范围的划定由XX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组 织专家组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大小进行划定,省级联防联控机 制(领导小组、指挥部)靠前指挥并给予专业指导支持。具体 可综合考虑以下因素: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条件、居住环 境、居住地周边的自然屏障,相关区域内人群防护情况二、明确工作机制和职责分工封控区、管控区、防范

12、区的防控工作由XX市疫情防控指挥 部统一指挥。按照“提级管控、干部下沉、扁平运行、属地处 置”原则,在封控区、管控区所在社区设立社区防控办公室, 一般下设综合协调组,健康监测组、医疗保障组、消毒组、转 运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等工作组,统筹街道、社区(村 屯)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住房城乡难设、交通运 输、商务、卫生健康、市场监管以及群团组织、下沉干部、志 愿者等各方面力量开展工作,防范区参照执行。街道各工作组的职责如下:(一)综合协调组。组长:XX成员:XX主要负责协助社区防控办公室负责同志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做好信息收集报告和发布、人员摸排协查,核酸检测组织等工 作。(二)健康

13、监测和医疗保障组。组长:XX成员:XX主要负责居民健康监测和健康宣教等工作。提供医疗服务 和心理疏导支持等工作,配合做好外出就医人员转运工作。(三)消毒组。组长:XX成员:XX主要负责组织重点部位、重点区域消毒和终末消毒。(四)转运组。组长:XX成员:XX主要负责协调核酸检测阳性者、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人 员、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以及外出就医人员转运工作。(五)后勤保障组。组长:XX成员:XX主要负责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垃圾分类清运等工作。(六)安全保卫组。组长:XX成员:XX主要负责区域内巡逻、卡口封闭管理、协助人员摸排协查、 核酸检测组织等工作。(七)督导组组长:XX成员:XX主要职责:负

14、责督察、检查社区防控工作措施落实情况, 定期通报检查和整改情况。三、分类实施社区防控措施(一)封控区。1 .区域封闭。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安排24小时巡逻值守,可通过 安装监控设备、电子门磁等加强管理,防止人员外出流动,做 到足不出户。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须经社区防控办公室同意, 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封控区如位于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地区,卫生条件不足、 管理难度大、存在较高传播风险,可将区域内居民转运至集中 隔离场所(如确有必要,每户至多可留1人)居家隔离时也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接 触,做好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2 .宣传引导。通过微信、短信、公众

15、号、小喇叭、一封信等多种方式, 及时发布封控信息和相关安排引导居民落实个人防护,居室通风等要求。密切关注和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共同营造良好的防控氛 围。3 .人员摸排。通过逐户上门摸排、建立微信群、查看水表电表信息等方 式,尽快摸清封控区内所有人员底数,及时掌握独居老人、孕 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病患者、慢性 病患者等人员情况及时掌握尚未转运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等高风险 人员情况、实行专人专管、严格管控,在转运前严格落实足 不出户,上门采样、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4 .健康监测。对封控区内所有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实施每日零报告制度。每天上、下午各开展一次体温检测和症状问询,了

16、解所有 人员购买“一退两抗”等药物情况,并填写健康监测登记表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 泻等症状的,由健康监测组告知转运组及时转运至定点医院。5 .核酸检测。6 在实施封控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筛查、第一个 潜伏期(14天)内原则上要求每2-3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7 14天后根据疫情进展及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核酸检测频 次,封控区解除前2天内再开展一轮全员核酸筛查。开展核酸检测时,合理设置采样点并由专业人员评估后 启用;科学确定行进路线,加强现场组织管理,实行专人引导、 分时分区、固定路线,督促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8 工作人员每隔1天做1次核酸检测。9 对尚未转

17、运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等高风险人员, 实行专人专管、上门采样。10 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员,可上门采样。6 .人员转运。封控区内人员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 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排除感染新冠肺 炎风险后可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或居家隔离。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或密接的密接者,8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者,2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院。相关 人员转运前要就地加强管控,转运中要强化转运人员和工作人 员的个人防护。7 .环境消毒和监测。强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消毒,每天对厢式电梯(楼道) 等重点区域和电梯按键、楼梯扶手、单元门把手等人员频繁接 触的

18、重点部位进行消毒。对经评估确认为无疫情传播风险的区 域,可以清洁为主,避免过度消毒。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工作、活动等场所、及 时开展终末消毒。封控区解封前,对可能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区 域、场所,采集环境样本并进行核酸检测。加强消毒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价。8 .垃圾分类清运。规范设置生活垃圾临时收集点和医疗废弃物临时收集点。核酸检测阳性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产生的垃圾 和工作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等,参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其他垃圾可作为“其他相关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按 照“先消毒,双套袋”要求处理。各类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保持环境清洁卫生。9 .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调

19、配力量,明确专人负责居民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切实 做好需求收集、帮助购买、配送到户等工作。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统筹发改、商务,公安、交运等 部门,畅通运输通道,推动保供单位、大型商超加强与社区的 对接、及时配送有关物资。指定专门医疗机构为封控区居民提供就医服务,推动建 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孕产妇、残 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等 提供便利或上门服务。10 .心理关爱。组建心理疏导团队,提供心理援助专线号码, 及时对居民开晨健康指导、心理疏导、情绪安抚。(二)管控区。1 .区域管控。原则上居家,每户每2-3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做好个人 防护的前提下,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质。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的人员,由社区防控办公室出具证 明并做好审核登记。所有出入人员落实查证、验码、测温、登 记。居家时也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做好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2 .宣传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