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53678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学习语文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书中的内容会左右我的情绪:阅读再塑生命的人时,我会为海伦凯勒将截然不同的“杯” 和“水”混为一谈而着急;阅读秋天的怀念时,我会为史铁生当时并不知道那就是他与 母亲永远的别而伤怀;阅读散步时,我会为作者一家人顺利解决了家庭内部的分而欣 喜。书中的内容还会引发我的好奇心: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就很想知道按住脊梁就 可以喷出烟雾的斑螯究竟是个什么模样,识破机关的老和尚是如何得到那能吸蛇脑髓的飞娱 蚣的,寿镜吾老先生作为渊博的宿儒到底有多大的学问。我不仅在课文的学习中积累了好词好句

2、,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吹面不寒杨柳风”等, 而且我还将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了春和济南的冬天, 我在写作时也会试着写上一两个比喻、拟人句,为自己的文章增添文采。学了论语十 二章,我会将文中提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 我会试着用学到的谦辞和敬辞去表达。学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我会用 里面的诗句表达对朋友的惦念。相信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我一定会感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1)对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A.脊梁 5)模样 (mu)B.脊梁 5)模样 (mo)c.脊梁 (ji)模样*(mu)D.脊梁 5)模样 (mu)在文

3、中横线处填入汉字,脑髓(sui)脑髓(SU1) *脑髓(SU1)脑髓(SU1)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决歧B.诀歧C决岐D.诀 岐(3)下面词语中“计”的意思,与“一年之计在于春”中“计”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计其数B.斤斤计较C百年大计D.不计成败2.阅读下列文字,选出修辞手法判定及分析全部正确的一项()出判断正确的一项。3 .【答案】A【解析】A.有误,“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这里用来形容别人对自己的等候,显然不合语境。 BCD.正确。故选:Ao本题考查敬辞和谦辞的使用。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语境和词语本身的意义仔细推敲,切勿谦敬颠倒。4 .【答案】【小题1】C【小题2】【解析】(1)

4、本题考查对诗歌理解与赏析。ABD.正确;C.有误,三、四句写菊花盛开之后,尽管枯萎、凋谢,也没有被北风吹落地上。故选:Co(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 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紧接着,诗人又写百 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 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 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 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

5、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 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 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答案:(1) C(2)这首诗表达了请人坚守高尚情操、宁死不向元朝投降的民族气节及斗争精神,开头两句写菊 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独立疏篱怡然自得,表现了请人的清高自守;后两句写菊花宁愿桔死在枝 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表达了请人坚守高尚情操、宁死不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译文:你开花的时候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洗漱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 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画菊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

6、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 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 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词作赏析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5.【答案】【小题1】离开【小题2】回头看【小题3】的【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

7、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将要离开时。去:离开。句意为:他回头对那人说。顾:回头看。句意为:如果不是你的马。之:的。(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中重点词语有:解,解开;以,把;与,给;之,代词。句意为:他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 但还是解开细绳将马牵给对方,自己挽车离去。中重点词语有:若,如果;归,还。句意为:如果不是你的马,希望到丞相府归还给我。(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品质的能力。

8、结合文章内容,从“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 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日: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中可知,卓茂仁厚,明知道不是 那个人的马,还是解下马给他了;从“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中可知,“马主” 诚实。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内容说明理由即可。答案:(1)离开;回头看;的。(2)他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开细绳将马牵给对方,自己挽车离去。如果不是你的马,希望到丞相府归还给我。(3)示例一:我觉得文中的卓茂值得我学习。由“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 去。将去,顾而谓日: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可知,卓茂仁厚,明知道不是那个人的 马,还是解下马给

9、他了。我要学习他仁厚的品质。示例二:我觉得文中的马主值得我学习。从“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可知,“马 主”是一个诚实的人。我要学习他城市的品质。参考译文:卓茂一次曾经从相府走出来时,有人指认他骑的马是自己的。卓茂问他说;“您的马遗失多 久了? ”那人答道:“大约有一个多月了! ”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 的,但还是解开细绳将马牵给对方,自己挽车离去,将要离开时,他回头对那人说:“如果发现 这匹马不是您丢失的,请您到丞相府还给我! ”隔了几天,那位马的主人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马, 于是他便到丞相府归还卓茂的马。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

10、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 不翻译;1 .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2 .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 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 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3 .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 快。4 .【答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夜发清溪向三峡,

11、思君不见下渝州,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解析】(1)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注意“悬”的书写)(2)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注意“溪”的书写)(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注意“昼”的书写)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题意不能出现错别字。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5 .【答案】【小题1“我”照母亲的话放风筝,刚飞起又栽下来,自豪转为低落;【小题2】母亲给“我”示范放风筝,“我”感到迷茫好奇【小题3】【小题4】【解析】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要浏览全文,了解内容,梳理情节,抓住关键句分

12、析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第-段“我”多次放风筝失败,感到沮丧,第段写“我”屡次失 败后看别人放风筝,倍感羡慕,第(11) (16)段写母亲告诉“我”放风筝的道理,“我”重 新坚定信念,所以,要根据第-段的内容填写第一空,从“我刚刚升起的自豪感,又瞬间降 到低谷。于是,我跟风筝一起趴到地上,像一个备受摧残的伤员,再也站不起来了”可知,第一 空应填:“我”照母亲的话放风筝,刚飞起又栽下来,自豪转为低落。要根据第-段内容填 写第二空,从“臭小子!就这点儿出息!起来吧!让妈妈给你做个示范”“我迷茫地坐起身“我 转身好奇地问母亲”可知,第二空应填:母亲给“我”示范放风筝,“我”感到迷茫好奇。(2)本

13、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要浏览全文,了解内容,结合语境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风几乎天天有,而且是很执拗的样子”,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北方春天的风频繁 到来的特点,这样的天气很适合放风筝,为下文写妈妈教我放风筝做铺垫。“长长的线,柔柔 的风,美丽的田野,泥土的清香,这一切的一切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用排比和比喻,生动形 象地写出放风筝的美好场景,“而我一直想做这个童话中的王子”,表现出“我”内心深处对学 会放风筝的无比羡慕之情。(3)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要结合语境,结合文章主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简 洁准确表述。“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了大学,后来我参加了工作”,交代了

14、 “我”决定复读之后 的结果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因为我心中一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知道,那是风筝给予我 的。每当面对困难,我就会想起逆风飞翔的场景,它那傲然的模样始终警醒着我”,表明风筝逆 风飞翔给“我”的人生以指引,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勇敢面对困难,卒章显志,揭示文章 的主旨,使主题更加突出,所以不能删掉。(4)本题考查理解文题作用的能力。要浏览全文,了解内容,把握主旨,结合语境分析文题的妙 处。整篇文章都是围绕“风筝”来写的,“风筝”贯穿文章的始终,是行文的线索,推动了故事 情节的发展。风筝“引路”,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暗示了文章的主要情节是与风筝 引路有关,表明通过放风

15、筝,“我”悟出了人生哲理,指引我人生的道路,蕴含丰富。答案:(1) “我”照母亲的话放风筝,刚飞起又栽下来,自豪转为低落;母亲给“我”示范放风筝,“我” 感到迷茫好奇(2)描写放风筝的天气,生动形象地写出北方春天的风频繁到来的特点,为下文写放风筝做铺 垫。描写放风筝的场景,通过对母亲放风筝美好的场景的描写,表现了 “我”内心深处对学会放风 筝的无比羡慕、渴望。(3)不同意。理由:交代了 “我”决定复读之后的结果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表明风筝逆风 飞翔给“我”的人生以指引,使“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勇敢面对困难。揭示文章的主旨,使 主题更加明确。(4)“风筝”贯穿文章的始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

16、示了文章的主要情节是与风筝引 路有关。表明通过放风筝,“我”悟出了人生哲理。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以“风筝”贯穿文章的始终,重点记叙“我”放风筝时心理的变化过程。记叙“我”多次放 风筝失败,感到沮丧;“我”照母亲的话放风筝,刚飞起又栽下来,自豪转为低落;“我”屡次 失败后看别人放风筝,倍感羡慕;母亲给“我”示范放风筝,“我”感到迷茫好奇;母亲告诉“我” 放风筝的道理,“我”重新坚定信念。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交代文章写作情感;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6 .【答案】【小题1】D【小题2】【小题3】【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

17、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结尾段写到现代化设备,意在呼吁人们不要有了现代化的设备,忘记了曾经的回忆,表 达了对过去的生活的怀念。题干“意在呼吁人们返璞归真、崇尚传统”错误。故选:D。(2)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根据第三段的内容“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头,每当天色暗下来,母亲 划一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制作特简 单,一个用过的墨水瓶,加上一根长度适中的灯芯,里面倒满煤油,一个简易的小油灯就做成了”, 可概括事件为: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母亲给我做好了 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我从屋子东头跑到

18、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 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等满屋子跑累了,我就闹着和姐姐玩翻绳,她左手和右 手一摆弄,很娴熟地将一个细绳圈变换出蝴蝶的样子来,我越看越觉得,油灯下的童年美如云朵”, 可概括事件为:在煤油灯下玩耍;根据第五段的内容“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还 会在油灯下给我做麦芽糖吃”可概括事件为:母亲在煤油灯下做麦芽糖。(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自己的 亲身生活入手来谈,也可以说自己的感悟。结合文章内容,围绕“只要去努力生活,去拼搏,尽 可能装扮生活、美化生活、发掘生活的诗意,幸福就会来临”来回答即可。示例:幸

19、福是一种感 觉,经济上可能不太富裕,但只要去努力,去拼搏,尽可能装扮生活、美化生活、发掘生活的诗 意,幸福就会来临。文中的“我”小时候日子并不富有,但却过得有滋有味,蕴藏着满满的幸福。(1) D(2)在煤油灯下玩耍;母亲在煤油灯下做麦芽糖。(3)示例:幸福是一种感觉,经济上可能不太富裕,但只要去努力,去拼搏,尽可能装扮生活、 美化生活、发掘生活的诗意,幸福就会来临。文中的“我”小时候日子并不富有,但却过得有滋 有味,蕴藏着满满的幸福。本文记叙了 “童年的油灯”给了 “我”美好的记忆: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在煤油灯下玩耍;母亲 在煤油灯下做麦芽糖。写出了油灯不仅给“我”带来温暖和欢乐,而且对“我”的

20、影响很深。同 时也表达了 “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阅读感悟与启示表达题答题步骤:第一步: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按照题意要求,联系相关的生活实际。第三步:在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把握中心的基础上,进行体会感悟。9.【答案】【小题1】C【小题2】【解析】(1) ABD.正确。C.有误,“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表述错误,材料一中提到“交叉学习 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故选:Co(2)回答这道题,需要把材料中的学习方法与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结合起来作答。方法一: 详尽发问法,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陈太丘与友期行故事

21、的理解,背诵起来会记得更 牢固。方法二:心理意象法,把自己想象成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将元方听到父亲友人 的言辞和自己的反驳及“头也不顾”的入门场景串联起来。方法三:分散学习法,讲课文按照故 事情节分为几个部分,这几部分又可分散时间来背诵。答案:(1) Co(2)方法一:详尽发问法,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陈太丘与友期行故事的理解,背诵 起来会记得更牢固。方法二:心理意象法,把自己想象成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元方,将元方听到父亲友人的言辞 和自己的反驳及“头也不顾”的入门场景串联起来。方法三:分散学习法,讲课文按照故事情节分为几个部分,这几部分又可分散时间来背诵。 本篇文章是以“学习方法”为主

22、题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 力;第二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拓展能力。信息筛选题作答方法:1 .找到对应的区域;.对相应的区域划分层次;2 .画出关键句;.提取要点,分点作答。10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ABC.正确。D.有误,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 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反感的是“老莱娱亲” 和“郭巨埋儿”。故选:Do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 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

23、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 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 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 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 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名著试题形式较为稳定:要考查的形式一般为填空题;考查的篇目未超出考纲范围;主要考点有 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重要情节、片段赏析等。11 .【答案】回忆性,狗猫鼠,藤野先生【解析】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生活的散文集。其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

24、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狗猫鼠,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 “猫”的正人君子 的真实面目。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是他在仙台学医时的老师藤野先生。 答案:回忆性狗猫鼠藤野先生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 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 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12 .【答案】本题考查写推荐语。从内容和阅读方法角度为朝花夕拾写一则推荐语,言简意赅, 表达清晰,重点突出。答案:示例: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

25、 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 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阅读此作品, 可先从作者的生活经历、当时的社会背景入手。该书是研究鲁迅先生早期思想和生活的重要资料, 值得一读。【解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首 次出版。该文集收录了鲁迅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 活经历和思想脉络,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图。该书是研究鲁迅先生早期思想和 生活的重要资料。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

26、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 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 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3 .【答案】有你相伴,真好母亲,一个神圣的名词;母亲,一个伟大的灵魂;母亲,一个孩子的榜样。冰心先生曾对母 亲发出深沉的感叹: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心灵的安顿。母亲, 一位平凡中又带点不平凡的母亲。母亲,一位总陪伴孩子身边,静静看着他们成长的母亲。每当我伤心欲泪时,她无声息地,什么都不多说。“伤心时你就画个笑脸吧,只有你笑了笑 脸才会笑哦!”说着,又立马拿着一支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大笑脸,我也画了一个圆圆的笑脸。画完 后,两人

27、不约而同都笑了。我一直牢记母亲教我的笑脸,每每遇到不顺心时,在纸上就会多了许 多有趣的笑脸,母亲并不嫌弃我话的凌乱不齐,反而会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再画下去。母亲,是她 陪伴我走过成长中的不如意。母亲,或许与其他母亲一样非常严谨地做事。我不是个细心的孩子。小学老师曾说,只要有 一点点细心或许就能得满分了。所以我也有作业忘带、忘写的经历。刚步入初中,一次数学作业 没及时完成,被老师大批了一顿,而我也总是反省自己什么时候离开“草率”。在寝室中母亲也 多次打电话来说,叫我下次一定要注意,要仔细。我听在耳边,记在心里。周末回家,母亲总会 问上一两句:“今天作业写好了么,没有再落掉吧。“我总是检查后再回答:“

28、嗯。”她担心我 学习下降,主动问老师哪些好的教材、练习,让我在家多做。而我有时懒惰了,她总会瞄我一眼, 那时我心中充满了窘迫感。母亲,比我还要细心的态度,总会帮我记住小事,我想她能帮助我走 向光明的人生。母亲,眼角露显点点斑纹,手中布满这茧,发际中藏着几根挑白的银丝。那还是不到四十岁 我的母亲吗?以前,我总不安分地依偎在你的身边,一步也要紧贴着你,我会害怕你会不见,连 睡觉都要与你挤着一起睡。我认为,这样温暖是直达心房。感谢你一路的陪伴-我的母亲。有你相伴,真好!【解析】本题考杳学生写作命题作文的能力。题目中的关键字是“你”,根据提示“在我们的身 旁也有这么一个人,“你”是具体的人,如父母、老

29、师、朋友等。“相伴”就是陪伴。某某与 我的陪伴,是创作本文要表现的主要内容。“真好”是我因为某某的陪伴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也 是本文需要表现的主旨。在写作时,可以选择记叙文。本文作者将自己的母亲展现在读者眼前,“母亲,眼角露显点点斑纹,手中布满这茧,发际中藏 着几根挑白的银丝”。本文文字优美而精炼,处处透露出作者对于母亲的爱的感激之情。A.春分的朝阳逐一叫醒了附中校园里的所有植物,让那些爱开花的开花,想长叶的长叶,忙 换色的换色,正发芽的发芽(选自春分)分析:排比。写出春分时节草木未发的沉 睡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春色未至的失望。B.紫藤萝架已变成两道宽阔的绿瀑布,不经意抬起头来,密叶细枝里什么时候

30、伸出几串儿大 豆角儿呢?还毛茸茸的呢。原来紫藤树悄悄开始结果儿啦!(选自小暑)分析:反问。 写出了紫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看到紫藤萝悄悄结果后的惊喜之情。C.站在秋晨静谧的花园里,心中满是欢悦。小草儿们齐齐睁开绿莹莹的眼睛,有的望着身上 长长的树影出神发呆,有的追踪着满地的金辉激动得颤抖。(选自霜降)分析:反复。 写出了在安静的小花园中小草的各种姿态,表达了作者的欢悦之情。D.真没想到,雪的精灵们会从天而降,争抢着坐到了长椅上、龙石凳上,它们在欢聚,在叫 嚷,在推挤,校园对雪来说是如此的新鲜。(选自小雪)分析:拟人。写出了校园被雪 覆盖的景象和雪势之急,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3.下列句子中,加

31、点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当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B.见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小华激动地说:“久仰您的大名,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勤学苦 练,力争早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C.章贡区新开的国光(水南店)超市大门上写着八个大字: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D.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变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并不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终身不降元朝。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32、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从菊花开放的时令来写菊花,表现了菊花不与春天开放的百花争妍斗艳,写出了他 不俗不媚的品性。B.第二句从菊花开放的姿态来写菊花,写出了白花凋零之后,只有菊花傲霜拒风,独放光华, 趣味无穷。C.第三、四句写菊花盛开之后,尽管枯萎、凋谢,被北风吹落地上,但香味仍留在枝头。D.全诗借菊抒怀,以“寒菊”自比,以“北风”喻指北方的蒙古侵略者。(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卓茂让马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日:“子亡马几何时矣? ”对日:“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将去*,顾*之日:“之。”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

33、相府归马,叩头谢之。(选自后汉书卓茂传,有删改)【注】诣:到去。(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去顾之(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心知非是,默然解以与之,而自挽车而去。若非公之马,幸至丞相府归我。(3)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觉得文中哪一个人物值得你学习?说说你的理由。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行舟江上,景,无处不在,王湾见到了水涨满时“(1) , ”的画面;江上行 舟,情,无时不有,李白用(2) , ”来表达自己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的心 情;人在江边,理,有感而发,孔子用“ (3) , ”告诉我们时光匆匆,一去不 复返的道理。(依次用次北固山下峨眉山月歌论语十二章中的句

34、子填写)7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引路的风筝 北方的春天,风几乎天天有,而且是很执拗的样子,这样的天气很适合放风筝。 每当你周末走出家门,在一个小广场上,或者田野里,但凡有一片空地的地方,你都会看见 一个个扯着长线迷恋风筝的人。那年我十八岁,也是一个疯狂迷恋风筝的人,可惜,我还不怎么会放风筝。第一次手拎着 长长的丝线在麦田里奔跑,我像一头桀瞥不驯的小野马,而风筝更像一头不听驯服的小野兽 根本不听我的使唤,任凭我跑得精疲力竭,一次也没有飞起来。我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 气,情绪坏到了极点。母亲的那一套理论没用。什么逆风飞翔,我一直是迎着风在拼命奔跑,而风筝呢?像一个 脑残的大鸟一路跌跌撞撞,

35、摔了一个又一个大跟头,就像我的心一样。我沮丧极了。母亲又贴上来,像一个富有多年指挥经验的教官,大声说:“不要一直跑! 还要回头向天上的风筝看!缓慢放线!放线!”我照母亲的话做了。可是,风筝刚刚飞起不久,突然便一个跟头栽下来,令人猝不及防。 我刚刚升起的自豪感,又瞬间降到低谷。于是,我跟风筝一起趴到地上,像一个备受摧残的 伤员,再也站不起来了。这时,我多么羡慕那些手持着长线,操纵着飞得钻天眼儿高的放风筝的人,风筝静止了似 的俯视着大地,地上的人仰着头,脸上荡漾着恬静的笑容,好像一幅迷人的画。母亲赶过来,蹲下身,笑着说:“臭小子!就这点儿出息、!起来吧!让妈妈给你做个示范。” 我迷茫地坐起身。很快

36、,母亲像极了一个英雄,三下两下便将风筝送上了天空。风筝在母 亲的手中像一个乖孩子,任其摆布。长长的线,柔柔的风,美丽的田野,泥土的清香,这一 切的一切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而我一直想做这个童话中的王子。我接过母亲手中的线,听母亲指挥着,风筝这时候似乎听话了很多,静静地在空中自由自 在地飞翔。我转身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风筝身上有一股劲儿,好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我让它往 东它偏扭着头往西?它好像要指挥我一样? ”母亲笑着说:“你能有这个感觉,说明你快学会放风筝了,其实,我们和风筝是一个整体, 当风突然变得强劲了,风筝会向你暗示,这时候你要听它的指挥,赶快放线;当风弱了,风 筝也会提醒你,这时候你要

37、赶快收线,这样才能保持一个平衡。其实,这风筝是我们的引路 人啊!”(月1路人,好绝妙的比喻。硼仰着头,再次向风筝深情地望了一眼,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我突然感觉,这天 空中飞翔的不是风筝,而是一种人生态度。我的人生仿佛就捏在我自己手里,而我面对生活 的态度将决定我的人生。回到家,我很快收拾好了书包,坚定地对母亲说:“我要复读!明年一定考上理想的大学! 领到我充满信心、坚定的样子,疲惫的母亲,脸上顿时荡漾起了甜美的笑容,欣慰地冲我 点了点头。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了大学,后来我参加了工作,步入社会,也遇到过不少的坎坷,但是 我都挺了过来,因为我心中一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知道,那是风筝给予我的

38、。每当面 对困难,我就会想起逆风飞翔的场景,它那傲然的模样始终警醒着我。(选自思维与智慧作者:陈来峰。有删改)(1)请按照情节的发展,概括“我”放风筝时心理的变化过程。“我”多次放风筝失败,感到沮丧- “我”屡次失败后看别人放风筝,倍感羡慕一 一母亲告诉“我”放风筝的道理,“我”重新坚定信念。(2)文中第段画线句描写了放风筝的天气,第段画线句又描写了放风筝的场景,请分别分 析其作用。(3)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4)本文以“引路的风筝”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8 .现代文阅读。童年的油灯不知怎的,这几日思想老往岁月深处走,直钻进了童年的巷子里。记忆的深巷 中,

39、一盏如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夜,静止了一般,好像没有什么可以让入夜的小山村动起来。而错落简易的屋舍里,跳动 着的一盏盏如黄豆般大小的油灯,让各家各户看似静止的生活又鲜活起来。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头,每当天色暗下来,母亲划一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 昏黄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制作特简单,一个用过的墨水瓶,加上一根长度 适中的灯芯,里面倒满煤油,一个简易的小油灯就做成了。油灯下,母亲一边忙活计,又总 会把枯燥的时光变得快乐而有趣。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母亲给我做好了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 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

40、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等满 屋子跑累了,我就闹着和姐姐玩翻绳,她左手和右手一摆弄,很娴熟地将一个细绳圈变换出 蝴蝶的样子来,我越看越觉得,油灯下的童年美如云朵。那时童年时光虽简朴,但油灯下的 日子却充满无穷的趣味和欢乐。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还会在油灯下给我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来繁琐, 但母亲仍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就 把油灯移到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娴熟,与切碎的 麦芽搅拌均匀。等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 糖块,麦芽糖便做好了。乍一说好像简单,真正操作起来要

41、繁琐得多,母亲常常在油灯下忙 到深夜。母亲操作的每个步骤,我都形影不离,耐心地等待着母亲给我做麦芽糖。看着做好 的麦芽糖,我忍不住直流口水。母亲就切出一块,将其加热,再用木棒搅出,如拉面般将融 化的糖块拉至银白色,鲜亮亮的。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一点点含进嘴里,心里就像喝了蜜。 母亲做的麦芽糖,越嚼越甘甜,好解馋。油灯下的童年甜蜜而快乐,充满了色彩和味道。时代往前迈了一大步,电灯、空调、电脑闯进了我们的新生活。崭新的日子里,我常转身 回到岁月中,去打捞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和记忆。走过去的简朴时光里,童年的小油灯,曾 给了夜幕中的小村庄和童年的我忘不掉的温暖和欢乐。(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

42、项是A.本文以“油灯”作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美好的童年回忆。B.第段画线句渲染了小山村的静谧,为下文“油灯”的出现蓄势。C.第段具体详细地展现了母亲做麦芽糖的过程,表现母亲心灵手巧。D.结尾段写到现代化设备,意在呼吁人们返璞归真、崇尚传统。(2) “童年的油灯”给了 “我”哪些美好的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习近平主席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幸福” 的理解。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本文想为各位 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大家成为“学霸”。一、详

43、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 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 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 知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抽象 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 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

44、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 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记 忆。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的学 习情况编写的。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有 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记住大部分内容, 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该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

45、略。分 散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 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 用还是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方 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 时,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 问题该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 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

46、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编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 我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材料二: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 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 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结起来。材料三:学霸夏致远作息时间安排(部分)6: 40-7: 00 起床7: 00-7: 10背诵一篇英语短文7: 10-7: 30 早餐7: 30-7: 50背诵一首古诗词、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7: 50-12: 00 上课12: 10-12: 20识记十个英语单

47、词12: 20-12: 40 午餐12: 40-12: 50学习英语语法12: 50-14: 00 午休14: 00-14: 20阅读名著片段(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理解”需要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B.有意识地分散学习相比集中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C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D.学霸夏致远用到了选文中的分散学习法、交叉学习法和习题检测法。(2)老师要求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小苏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 背诵。结合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内容作简要阐述。10.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共有十篇散文。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们可 以了解到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 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C.琐记中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 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