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48543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赤壁赋》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赋》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赤壁赋教案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方方喜欢苏东坡 【教学目标】.了解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1 .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 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重难点】.解读苏轼情感变化的真实缘由。1 .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辩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 旷达的情怀。2 .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方法】.诵读法:课前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1 .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探究法:交流探究,走进文本深化理解感悟。【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3课

2、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 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 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 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 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 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 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一一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 向黄州,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二、文

3、学常识赋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 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其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有时 虚设主客,通过“抑主伸客”的方式阐述观点。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赋体发展到中唐,在古文的笔调和手法;骈词俪句,整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2 .主客问答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 因之得以层层展示,深层揭示。九、课文总结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客人的洞 荒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 论辩上,写出历史人

4、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 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乐悲喜”的感情变化。文章含而不露, 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赤壁赋写于苏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 的时期。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苏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比以往任何时 候更加感慨世事的纷扰和虚无,他哀叹人生如梦,他渴望从那唯一不变而又与世 事无关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中,求得慰藉和超脱。在黄州的四年,他过着清苦 恬淡的生活,与和尚为友,同渔樵杂处置地耕田,种桑养牛。然而,苏轼毕竟是 一个胸怀旷达,政治上有抱负的人。他想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

5、藉,寄情山水,幻 想出世。可是,他终究未能超脱也不甘超脱。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的怀念, 他触景生情,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崇敬、颂扬的感 情,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总之,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 消极退隐和积极进取,疾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的思想后 面,流露出不甘妥协的积极精神和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 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 的画。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 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

6、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 东坡赤壁,仍有“二赋亭”“爵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十、讲后回练 句式活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1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渺渺兮予怀(倒装句)2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3 .正襟危坐(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使动用法)8方其破荆州(使动用法).夫水,智者乐也。(判断句)9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被动句通假字举酒属客“属”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冯虚御风“冯”通“凭”,乘。古今异义词七月既望古义农历每月十五;今义常用希望义。纵一苇之所如古义往、至U;今

7、义常用适合、如同。冯虚御风古义太空;今义常用空虚义。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常用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今义常形容人容貌漂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 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杜牧的阿房宫赋、 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演变:骚体赋一汉赋一骈赋一律赋一文赋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骚赋:以楚辞为源头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 褥富丽。小赋:抒情咏物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

8、对偶 外,还限制用韵, 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三、走近东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 失重。”一一方方喜欢苏东坡】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 力的大师。【文艺全才:散文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 赤壁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 波念奴娇

9、卜算子月份未知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上为宋初“书法四大家别具一格。】才华横溢的苏轼:苏洵、苏辙三苏: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辛弃疾: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丰五年;1802三月七日四月七月十六日九月十月十五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绘画上“石竹”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洵 苏辙 曾巩:唐宋八大家(文)苏辛(词)苏黄米蔡(书法)定风波黄州寒食帖前赤壁赋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后赤壁赋所学过的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的仕途:22岁中进士一26岁凤翔府签判一自请外调杭州密州徐 州 一湖州一元丰三年黄州T元丰七年汝州一哲宗元年回京T自请外调杭州颖州 一扬州一定州一59岁惠州一62岁俺州一逝世常州

10、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修州。乌台诗案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 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 孝,于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扶丧归家。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 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 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

11、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 亶(d酉n)、何正臣弹劾,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抓进乌台(御史台),一关就是4 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 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 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 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 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

12、台”,即御史 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 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写作背景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 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 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 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 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 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 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苏轼在赤壁的创

13、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 “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 “酹江亭” “坡仙亭”等名胜。黄州苏轼初到黄州,苏轼生活困顿,黄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人,便从州府要来了已 经荒芜了的50亩军营旧地给他种。营地位于黄州的东坡,次年春天,苏轼于其 上筑雪堂,题之曰“东坡雪堂”,作雪堂记。而当年,白居易贬谪四川忠州时, 也曾在其地的东坡种植花木,并写下了不少闲适诗,如步东坡、别东坡花树 等,苏轼仰慕白居易,故自号曰“东坡居士”。“苏东坡”一名也由此名垂千古。黄州的“赤壁”因苏东坡而名。四、示范朗读1、壬戌()2、桂棹(

14、)3、余音袅袅()4、幽壑()5、蔑妇()6、愀然()7、山川相缪()8、舶胪千里()9、旌旗()1、壬戌()2、桂棹()3、余音袅袅()4、幽壑()5、蔑妇()6、愀然()7、山川相缪()8、舶胪千里()9、旌旗()10、酗酒()11、横槊()12、渔樵()13、扁舟()14、匏樽()15、蜉娜()16、无尽藏()17、狼籍()18、枕藉()五、诵后感知作者思路怎样,作者思路怎样,全文以什么为线索?感情线索:乐一悲一乐(乐甚一一,瞅然一一喜而笑)(1)月下泛舟乐(2 3)吊古伤今悲(4 5)阐述哲理有时间顺序:月初出一东方既白叙事线索:夜游一听曲一主问客答一主辩一客喜本文突出的意象是什么?该

15、意象又是如何运用于文中的?“水月”第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 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找出写景的偶句和表现作者感受的语句,看看本段可以分为几层?A.点明时间、人物、地点B.月出前:写景一叙事C.月出后:写景一叙事一抒怀乐1 .诗人缘何而乐?一触景生情。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事:友人相聚,泛舟夜赏,畅饮美酒,咏诗诵文。情:舒畅飘逸,飘飘欲仙,遗世独立,超然物外。2 .

16、泛舟游赤壁之乐的体现:行为表现: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直抒胸臆: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明确:“诵”,“歌”,“扣”,把作者的悠闲自得,乐以忘忧之态表露无遗。3 .“诵”“歌”仅仅展现了作者之乐吗?有悲的意蕴在里面吗?哪些句子体现了作 者在尽享遗世独立之乐的同时也有一种不能释怀的情感?举酒属客:一个“属”字把主人所急需要排遣出来的抑郁之情很好地烘托出来了。 借酒浇愁愁更愁,所以在“主”歌唱的时候,潜意识里的抑郁就通过歌词的形式 流露出来了。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语出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

17、人僚兮。舒 窈纠兮,劳心悄兮。”(望月怀人)。(月儿东升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体态苗 条姗姗来,惹人相思我心焦)月下怀人,美人不见,独自悲愁。“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语出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 恍兮浩歌”。(心怀美人)美人意象一圣主贤君、美好理想、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美人意象:对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理想的实现总是跟仕途息息相关的,而仕途的 顺利坦荡与否又与君王有很大的关系。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在宋朝的时代, 有一种“自觉精神”:“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 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也即是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

18、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精神。可苏轼面临的现状却是“落花 有意,流水无情”,仕途受阻。现实中的“水月”一一柔之美、欣赏风月(实)第二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 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暧妇。本段可以分为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A、作者的歌声(乐)B、客人的箫声(悲)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主”缘何而悲:何为其然也?内因:美人可望难即,理想难以实现。外因:客倚歌而和,箫声哀怨悲凉。第三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

19、 “客日:“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 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洲,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艄千里,旌旗蔽 空,酗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 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瓣于天地,渺沧海之 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 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客因何而悲?(何为其然也?)赤壁自然景物一赤壁历史古迹A英雄不在,浪花淘尽(英雄且如此,凡人岂能不悲)B宇宙无限,个人有限(长江永无穷,吾生只须臾)C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本应经世济民,现却渔樵江

20、渚)(情怀阐发对比:古今人物一一曹操,吾与子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 樵江渚之上!比喻:人生短暂,感触生悲蜉嶙(天地)粟(沧海)哀(吾生)羡(长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现实:不可乎骤得。)主客泛舟,客寓悲于箫声,苏子愀然,问为其然?客怀想历史,观照当下,英雄人物的消失,自然万物的永恒和人的生命的短 暂,理想实现受阻,光阴荏苒,华发早生,都使得他不禁“悲中从来,不可断绝”。(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二是由天 地阔远

21、想到自身渺如沧海一粟,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 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赋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文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 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虽 为客语,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1 .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安在哉平凡渺小人生苦短议论悲之缘由抒情主问:古人事迹:孟德遗诗 孟德遗迹客答:现实人生:渔樵江渚 蜉蟒天地 写景(本段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通过“客日”,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 写景;再由他

22、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周 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 抒情。如此,就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了。)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1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4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5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中的“水月” 一一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第四段:.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

23、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 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所有,虽一毫 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 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针对客的悲情,苏子做了怎样的回答?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1 .面对秋江秋月,顺手拈来,以水与月设喻,融汇古今。2 .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去看待消长、盈虚、得失。(从“变”与“不变”的角度, 借水的流逝,月的盈缺,来说明人生无常,生老病死,总在变化;而人类世代相 承,繁衍生息,又是永恒。).豁达乐观,随遇而安。(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到大 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24、。)水月人变逝者如斯盈虚如彼生老病死不变 未尝往也卒莫消长代代相承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答话,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 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即天地宇宙 是瞬息万变的,就如同江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 变化;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恒存在的,用不着羡慕江水的无穷和 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暂。应该轻物质而重精

25、神,执着于自己 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 命是短暂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 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 爱。作者从江水、明月中悟出了变与不变的道理,苦闷的心情得到了慰藉,精神 上得到了解脱。表现了作者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2.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他提倡的人生哲理一一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其合理的积极的一面,但他最后为“客人”指出的出路:到大自然中 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也含有随遇而安、惟与自然相适应的消极因素。)哲理中的“水月”一一

26、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第五段: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 之既白。听了苏子的回答,客有何反应?“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满面春风,换去愁容。(本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本段感情色彩如何?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本段感情色彩为 “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一一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 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六、全文结构和感情线索 情感线索乐: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赏玩之乐(山水之乐)悲: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情(情因

27、景生、景以情显、 移情于理)喜: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达观之乐)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 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暂,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 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风月不老 先生未亡) 七、课堂思考.苏轼对赤壁情有独钟的原因是什么?赤壁的秀美可以抚慰灵魂。(2)寻求人生的平衡点。也就是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寄托自己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惆怅。(4)气度的宽宏,曹操虽败仍不失英雄风范,苏轼虽处境艰难仍心怀壮志。1 .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

28、渊明归园田 的心境?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说:“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 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学者林语堂评价苏轼:“一个不可救药得乐天派,一个伟大得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得朋友,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横被诗祸,贬谪黄州,走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从本文你看到了苏子怎样的人生 格局?以被贬黄州为界,被贬前,他是一个愉悦轻松、激情满怀的苏轼。明月高悬, 宁静优雅。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豪情万丈,到达极致,渴望建功立业 的抱负喷薄欲出。被贬后,心境发生转变。从建功立业转化为随缘自适,产生羽化登仙的虚无 感、人生如梦的飘渺感。在美政理想与现实的苦痛中做困兽之斗,于逆境中化解 苦闷,洒脱淡薄,超脱放旷。莫泊桑说: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 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苏轼跨越了绝望,变得成熟饱 满。八、艺术特色.景、情、理融于一体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抒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议论: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变,天地曾不 能以一瞬;不变,物与我皆无尽。1 .散体文赋苏轼的散体文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