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40571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拟行路难(其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赏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鲍照乐府诗的一首名作,情感变化层次清 晰,饱含悲愤不平之气,表达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鲜明特色。对于诗歌的教法有很多项选择择,如诵读法、意象分析法、知人论世法、比拟 鉴赏法、联想想象法等等,不一而足。以诵读法为例,就有音读、意读、情 读、美读的深度品鉴之法,也有“初读诗歌,感音韵之美;再读语言,品情 感之美;三读意象,品意境之美;四读内涵,品思想之美”的诗歌教学的精 彩呈现,其表达了诗歌教学的层次性和严谨性,又增加了课堂的审美性和艺 术性。尽管以上方法确实值得借鉴,但对于拟行路难一

2、课的教学,笔者却想 另辟蹊径。鲍照在这首诗中“人生亦有命”的感叹,既是古代文人在仕进无 路时的无奈感喟,似乎也是当今某些不求上进者的完美借口,假设处理不当, 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联系起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及老庄思想来进行对照教学,教会 学生正确面对生死、进退、得失和顺逆,并由此获取个体生命成长的精神力 量,其价值自是不言而喻的。二、教学目标L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以解促读,提高诗歌鉴赏 能力。2.通过分析重点词句,体会诗人在特定年代里内心的彷徨和怨愤,培养学 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3、在诵读中品味,在品味中理解,在理解中体悟作者的思想感 情;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人生亦有命”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场面,为何带给作者的却有“岂不痛哉”的无奈感喟?说好的快乐又在哪 里呢?要想更好地解读这种情绪的逆转,我们不能不把眼光放到兰亭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兰亭之外有什么?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绝 对界限,有“九品中正制”的奇特“平衡”,因此也就有了朝廷里的觥筹交 错、推杯换盏;有了大热天穿着棉袄打铁的嵇康,有了坐着牛车假装癫狂在 穷途痛哭的阮籍;有“吞声哪躅不敢言”只能感叹“人生亦有命”的鲍照, 也有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宁愿种豆南山的陶渊明那是一 个真正的拼爹

4、的时代!作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世家大族王家的子弟,王羲之的仕途不可谓不畅 达。我们一起来翻一翻他的履历:“初为秘书郎,历虞亮征西将军,迁长 史,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征为侍中、吏部尚书,不就。迁右军将军、会 稽内史。”(晋书)加上王家和谢家等大家族的联姻(王羲之的妻子就 是太尉都鉴的女儿),可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可是,“不幸”的是,王 羲之是这个时代家势显赫的人里能够保持头脑清醒的少数人中的一个。王家 很热闹,谢家也很热闹;朝廷很热闹,兰亭集会也很热闹,但是王羲之太明 白这热闹背后是什么。是荒凉。对,是荒凉!任何一个圣明兴盛的朝代,都知道唯才是举、广开言路的重要性,都不可 能允许黄钟毁弃、瓦

5、釜雷鸣的局面出现,否那么,保不定在哪一天,就会“忽 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如油灯尽” “宫阙万间都化作了土”,能不荒凉吗? 任何一种美好的事物,对于那些热爱生命、心有阳光的人们来说,都希望能 够永远留存,因为它们能带给人美好的情感体验。可是可能吗?春天很美 好,可遗憾的是有四季轮回;爱情很美好,可遗憾的是有伤痛离散;聚会很 美好,可遗憾的是曲终人散尽;放浪形骸也很美好,但终究会力不从心;生 命更美好,但却是有生的欢欣也有老病死的缺憾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 意义上的荒凉?所以,王羲之的“岂不痛哉”之问,在今天的网络时代,我想,如果发一 个帖子在网上,下面肯定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同问” “同问”。有人说

6、,“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而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忘情山水之乐的背后, 又如何面对夜深人静时内心里的风风雨雨?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朝代的 兴衰和无数个生命(包括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表里不一 的笑容和必须面对现实的无奈。谁都贪恋有生之乐,但前提是这个“乐”是 真正的快乐,尤其对于生不逢时的魏晋名士和清醒的朝中官员来说,“乐” 中应该是带了满满的家国情怀的。既然无法得到,那就“亦已焉哉”,更何 况死生实为一,彭菊从来齐。能做的就是喝喝酒,写写诗,谈谈玄理,“欲 引一壶酒,聊以慰风尘”。晋朝的知识分子很多,也很有名。有“竹林七贤”,有嵇康被处以极刑时 为他请命的三千太学生,还有许多不

7、见于经传的人,就连王谢这样的世家大 族,也是人才辈出,可谓遍地都是知识分子,但不少知识分子的精气神没有 了。我们能听到的只有宴饮时的歌声、阮籍的哭声、陶渊明的锄地声、嵇康 的打铁声和音乐声,能看到的是鲍照等人的吞声。当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选 择集体失声、万马齐喑的时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也许是因为嵇康,当 刽子手银亮的屠刀呼啸而过之后,嵇康的鲜血华丽丽地溅进了如火的夕阳, 做声的可能只有向秀。王羲之也是有过挣扎的,我们从他的“征为侍中、吏部尚书,不就”中可 以看出。在那样的朝代,官拜卿相又怎样?香车宝马又怎样?如果不是兰 亭集序,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王羲之是很有文才的,仅这一次的兰亭诗 集里,

8、王羲之一人就占了六首,只不过他的诗才被其书法才能所掩。官员、 诗人、书法家,在这三种角色身份里,他必须突围出一条路。荒凉就荒凉吧!总得为后人留下点什么。留下什么呢?王羲之知道,在这 个王朝歌舞升平的背后是怎样的暗潮汹涌,外面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 却“爬满了虱子”;他不知道,东晋,这个岌岌可危的王朝在兰亭聚会之 后,竟然苟延残喘了七十七年。在治世做一位能臣已不现实,也不是他的兴 趣所在。他的主业是写字,业余做做官(但他关心民生疾苦、朝政得失,是 个好官)。正是因为字写得好,又有文才,所以大家公推其作序。作序之 前,肯定得看看诗集里有什么。他发现,除了歌咏山水之乐外,诗中多有“混” “达”“无

9、” “超” “齐”等字眼,如谢安的诗作里有“万殊混一 象,安复觉彭殄”,庾蕴的诗里有“朝荣虽云乐,夕毙理自回”。他知道, 此次活动,修禊是主旨,由消灾祈福想到生老病死,想到面对灾害病痛可能 出现的恐惧,生出老庄的齐物论是缺乏为怪的,就连他自己,也有“合散固 其常,修短定无始”之叹。说到生死,这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果真能做到死生一、彭殛齐吗?好 在思维可以穿越。有资格说“一死生” “齐彭殛”的人是有的:“生亦何 欢,死亦何惧”,为了正义和真理能够舍弃自己的生命、哪怕知道同胞会用 自己的血来蘸着馒头吃也要慷慨赴死的人,如谭嗣同;“有的人死了,他还 活着”,用文字直指世道人心,既有慷慨激昂的涤荡,

10、也有素朴温婉的关 切,这样的人可谓民族的脊梁,就算肉体腐朽,但精神长存于天地间,如鲁 迅;“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除了无限制地释放物质垃圾和精神垃 圾,没有任何作为,四十岁死,八十岁埋,这种人活着和死了没有区别。贪生怕死、好生恶死是人的本性。所以,更多的人选择了重于泰山的生而 摒弃了轻如鸿毛的死。死了就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知道,而活着可以做 许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和沈从文一样“走许多地方的路,行许多地方的 桥,看许屡次数的云,喝许多种类的酒,甚至爱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就算什么都不做,看看死去的人的坟墓,体会“活久见”的优越感也是好 的。由此看来,魏晋那些清谈玄理的人其实是很惜命的,

11、要不然的话,既然生 就是死,死就是生,看淡了生死,总得拿出让人信服的理由。为何还常常兴 致勃勃地聚会于竹林,啸歌于山野,吟诗作赋,使之广为流传,贪恋有生之 乐?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偶尔发发牢骚不是不可以,但 如果把过多的消极因子留给后世以至千万世就不大好了。既然舍不得死,还 是做点实事吧!既然“河清非所俟”,那就“立言同不朽”吧!把子侄培养 好,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是正经。至于立言,立什么言呢?不如借题发挥, 就地取材一一“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荒凉并不都是坏事,对于有责任感的人来说,这一片荒凉之地恰恰是培育 艺术和文化的沃十,就像王羲之,在荒凉中硬是浇灌出了 “天下第

12、一行书”一一兰亭集序这样的巅峰之作。“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 生命像什么。”生命,可以如雁阵之整齐永远向前,也可以如皓月之圆缺而 皎洁千里。永不止步地向前,是中国人的共识,早就烙进了骨子里,流淌在 血液中,千秋万代,代代相传。感谢中国的文化里有王羲之在!师:看了老师对兰亭集序的解读,我想同学们心里都会有一些触 动。当我们把鲍照置身于那个特定的时代环境下再来品味这首诗的时候,我 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诗人内心里始终燃烧着不灭的信念之火,所以 才会有“人生亦有命”的浩然长叹。老师相信,当你们在漫长的一生里面临 生死、进退、得失等人生选择时,会因此有自己明晰的决断。海明威在自评 老人与海时

13、说:“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海面,船头上悬 挂着一面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云龙一般舞动着四个 字闪闪发亮一一超越极限! ”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人生里,永远奋进,永 远热爱,始终高扬生命的旗帜,超越极限!五、教学后记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 长”的观点。生长是生命与生活的特征,因此教育也是不断生长着的。授课 结束后,有一个声音在反复地告诉我:你的学生长大了!是的,我的学生长 大了,他们可以理性地看待关乎爱情、高考、努力、出身、际 遇、天赋甚至 所谓的“天命”,那么,成年后,他们也就更愿意承当起关乎家庭、社会、 国家、民族和未来的责

14、任。一直以来,自己源于爱心、形于课堂的精心设计 换来的是一个个如高树一般挺立在青春的原野中的生命个体,风摧不垮,雪 压不弯。生命、人生、生活,是永恒的话题,教师紧紧抓住教学资源中对学生生命 成长产生积极意义的因素,和学生一起思考、交流、探究、提升,这是语文 教师明智的也是必然的选择。教学难点:分析诗人为何而愁;由文本看似消极的“人生亦有命”之说到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我们熟悉的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春日忆李白一诗中有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高度评价了李白 的诗兼具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和鲍照作品的俊逸之风;宋代敖器之也说“鲍 明远

15、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可见鲍照才华之卓著。(幻灯片展示以上评 价。)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拟行路难(其 四),首先请同学们一 起朗读一遍!(生读。)师:很好!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在读“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 愁”以及“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哪躅不敢言两处时情感、语速、语调的 把握是否得当?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诵读几遍,再谈谈自己的感受。(生自由 朗读。)生1:我觉得两处都有反问,诵读时声调要上扬。生2: “心非木石岂无感”要读出慷慨不平之气,“吞声哪躅不敢言” 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感觉。板书:慷慨不平一一无可奈何师: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生读。)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好! “心非木石岂无感”这

16、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像 是一声疾雷从心房中迸跳出来,而“吞声哪躅不敢言”那么是急转直下,像是 飞瀑跌落悬崖,是诗人情感发生变化的最突出之处。生3:我觉得“安能行叹复坐愁”这句也很值得品读。师:你说说看?生3:这一句字面上是说怎能行也叹息坐也愁呢?实际上刻画出抒情主 人公坐立不安、内心煎熬的动作和神态,一边劝慰自己不能这样,但 是 “复”字又显露了他内心的懊恼、彷徨和苦闷。师:对!也就是说,其实他是无时无刻不在愁着,画面感很强。除此之 外,同学们还能从本诗中读出哪些情感呢?(师生边读边梳理。)板书:愤懑不平一一自我抚慰一一悲愁难抑一一慷慨激昂一一无可奈何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

17、鉴赏方法,在学习单元概 说时已经有过解读,请同学们运用此方法,结合鲍照的生平说说,诗人为何 会有愤懑、悲愁、无奈之情呢?(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同学发言,教师评 价,生生互评,之后幻灯片展示鲍照生平。)师:是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 阻塞了多少寒土的路,让多少像鲍照一样的读书人才不得用,空有满腹诗书 和一腔抱负。虽然鲍照的诗文有很大的影响,但“才秀人微,故取湮当 代”,足见其生前身后的寂寞冷清。不是没有才智,不是不努力,不是没有 上进心,但人的遭际却是由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不敢言,不能言, 只能在诗中发出“人生亦有命”的无奈浩叹,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板书

18、:才华横溢,仕进无门一一愁幻灯片展示思考题: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生活遭遇人们容易归结为命运的安排?请调动你的 感受和体验,谈谈你对“人生亦有命”这句话的看法。(学生先独立思考, 梳理出自己的经验与认识,小组讨论。)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谈谈自己的看法吧!生1:当一个人爱慕着另一个人的时候,无论他如何努力,如何追求,甚 至愿意为所爱之人付出性命,却难以得到所爱之人的回应,这时候他就会 说:这就是命,缘分让我们相距于万里之外!(全班哄笑。)师:(笑)虽然可能是有缘无分,但是这种对待爱情的态度和追求爱情的 勇气难能可贵!板书:爱情不顺利生2:我觉得这句话是人们在面对现实中无法改变而又不愿意看到

19、的结 果时的一种自我抚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想要获取一件事的成功, 先要去谋,要努力去做,最后这件事能不能成,就是一种天数、命运。瑞卡 斯说过:真正的顺其自然是竭尽所能去获得,但不强求。我觉得这是一种天 命的表现。板书: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师:嗯。那么你是否赞同“人生亦有命”之说?生2:赞同。但是出于对自己的激励,我还是不赞同吧。(生笑。)生3:我不赞同这句话。虽然说鲍照生活的时代决定了他没有能力去改 变这种门阀制度,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应该停止追求的步伐。师:很积极的观点,为你点赞!生4:就拿目前来说,比方我们即将面临的高考,如果在高考中达成了自 己的梦想,我们可能就会说:这是我努力的结果

20、。但是如果与自己梦想的大 学失之交臂,这时候很多人就会遗憾地说:这就是命!这说明“天命”明明 就是用来抚慰自己的一种消极的思想。所以说,我们不能遭遇了失败就用“天命” 一词来抚慰自己,“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我们一定要 继续努力去击败所谓的“天命”!师:这位同学引用了荀子的话为自己的观点服务,很有说服力!板书:考试受挫,人定胜天。生5:我认为我们生活的大环境和小环境是命运的基础,而命运的开展 是绝对的客观存在,决定命运开展速度和变化方向的是主观因素,所以我认 为命运就是个人与周围环境相融的程度。有些人出身一般甚至很贫穷,才智 平平,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气恼,而是选择努力地融入周围的环境,调

21、整自 己的心态,来认识朋友,来认真学习,受到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 的命运。师:你的阐述让老师看见了一个未来的哲学家!(学生鼓掌)老师无法完 整地用语言表达他的意思,我们一起思考一下怎么给他的观点作一个定义, 我们有这个能力。生:大环境可以是国家的制度、社会环境;小环境可以是家庭、学校、班 级等。师:有了这种解读你的观点就明晰了。板书:命运即周围的大小环境和个人的主观努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师:你觉得老师写的这句话能不能很好地阐发你的思想或者说和你的思想 是否吻合?生:能。生6:我也来说说我们即将面临的高考吧。其实,有很多同学是特别努 力的,有些同学在高考中不仅能正常发挥,甚至是超常发挥,但是

22、有些同学 在高考中却考出了从未有过的差成绩。这些同学都努力了,但是努力的结果 不一样。鲍照的诗里反映出当时的门阀制度下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寒门子弟 很难跻身上位,而那些世家子弟很容易获取很高的地位,所以我们可以把鲍 照的“人生亦有命”理解为人的命运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但是我 觉得,命运和努力有很大的关系,努力了,也许结果有好有坏,但如果不努 力,就没有给自己收获果实的机会。师:你这个观点很好!在很多事情上,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 百分之百的努力。板书:命运由出身决定,但更取决于与个人的努力。生7:我觉得能在生命中遇上一些美好的人或事物也是命运的安排。无 论上天给予我们的是贫穷还是

23、富有,我们都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其实 “人生亦有命”是一个迂回的命题,有时候我们遇上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人 和事,我们为何不能反过来想一想:这何尝不是上天安排我们来改变现状的 呢?所以,接受并努力去改变所谓的“命”。师:可不可以把你的意思概括为:你的心态决定你的命运?生:可以。我再补充一点,在我人生失意的时候,遇上了美丽的老师您, 这也是一种命运的安排。(生大笑鼓掌)师:说得很好!(生笑)同学们不要误会(师 笑),我并不是因为他说 我美丽就这样评价,虽然美丽一直是我孜孜以求的,而是老师发现这位同学 看问题的角度很不一样,他的观点大概可以理解为:你在生命中遇见的人 事,可能会改变你的命运,学会感

24、恩和珍惜,修养身心,命运其实是掌握在 自己的手中的。我们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成功,除了个人的主观努力外,也 得益于有贵人相助。因此,你的人生际遇也会影响你的命运。生8:我们知道,陈胜是暴秦统治下揭竿起义的第一人,是农民起义的领 袖,也是一位杰出的将领,性情随和,对士卒很保护,后期性情变得暴躁, 但那时各诸侯国的旧臣大多还在,也拥有相当的实力,陈胜无力左右,以致 命丧于部下之手。像他一样揭竿起义的人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比方唐朝末年的朱温,和陈 胜后期的性格差不多,但他那个时代并没有力量可与之比肩的诸侯王,所 以,就最后的结果来看,他们两人截然不同。师:你可以用一两句话把自己的观点概括出来吗?生:时

25、势造英雄。(教师板书)师:同学们听这位同学的发言,可以感受到其中既有厚重的历史(虽然粗 略),同时也有他个人的观点,有理有据,值得学习!还有哪个同学来说 说?生9:我觉得世界自有其运行的规律,而人处在其中有一定的自由。比方 说,宇宙从诞生到终结(如果有终结的话)是有一个过程的,不管在这个过 程里会发生什么,它都按照既定的规律运行,没有例外。而人不一样,出生 了,最后一定会死亡,这算是命吧。但是从出生到死亡会发生什么,这是属 于每个人的自由,取决于每个人想要在这个过程里填充什么。板书:宇宙的运行、人的生老病死自有其开展规律,但是生命的宽度却可以通过 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师:你觉得这样概括怎么样?(

26、生点头)生10:我感觉,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因素也包括别人的打击和一个人遭遇 的挫折。比方说詹姆斯,十八岁入驻NBA,很有天赋,虽然屡次夺冠,但也累 遭失败,从勇士到骑士到湖人,这些都影响到了他的命运。师:你觉得你的观点应该是属于板书中的哪一点?生:人生际遇。师:对。人生际遇会改变人的命运!人生际遇包括好的也包括不好的,对 不对?(生点头)老师非常赞赏你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一点特别重要,它 直接影响到你以后生活的幸福指数和生命的质量,老师非常鼓励.下一位同 学请说!生11:所谓“命运” 一说我觉得源于未知,没有一个人可以百分百预测 未来的事情,所以人们有时才会把没有预测到的结果归结为命运。板书:命

27、运(生命)的全部奥秘和乐趣就在于未知。师:你觉得这句话能不能表述你的观点?生:可以。师:有时候看似是命运安排的事情,甚至是让你的人生陷入沉沦的事情, 或许可以化为你继续前行的力量。当我们把眼前的未知变为,我们又会 去探寻下一个未知,这或许是命运的全部奥秘,也是人生的乐趣所在。如果 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么也就意味着所有的人都可以预见自己 的未来,这个世界也就失去了丰富多彩。无论我们的生命里有多少欢欣喜悦 和患难困苦,我们都要用开展的眼光,开阔的心胸去面对。“得之坦然,失 之泰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生12:我要说的是天赋的好坏也是一种命运的安排。有些人记忆力好, 头脑灵活,思维能力

28、强,口才好,被人们称之为天赋异禀。但我算是一个没 有天赋的人,学会走路、说话的时间都比别人晚,所有人都认为我会口吃, 会说不出话,思维能力差。有些人说天赋决定命运,但我觉得努力可以让你 的人生到达预期的目标。师:比方说?生:最著名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嗓音微弱,还有耸肩的坏习 惯,似乎没有一点当演说家的天赋,但他不断练习,以口含小石子等方法一 直刻苦练习演说近50年,最终一鸣惊人。所以说,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 的努力凌驾于天赋之上。板书:后天的努力凌驾于天赋之上。师:是的,正在读书的孩子有的会抱怨自己天赋不好,而有的喜欢向别人 夸耀自己的天赋。但是,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未来是否有成就,决

29、定于他 是否用心和坚持,最后的结局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而不是所谓的命运的安排。 所以,今天我们探讨的这个问题与生活、人生非常贴合。现实生活中,人们 喜欢把各种各样的造化弄人现象归结为“命”。所幸的是我们同学更多的从 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层面思考这个问题,而且能用理性的态度、积极的心态看 待未来人生可能遭遇的挫折和磨难,老师感到很欣慰。师:刚才有一位同学说时势造英雄。时势可以造英雄,但也可以把英雄埋 没。鲍照生活于北朝,才不得用,壮志未酬,但又无力改变现实。所以,如 果我们剥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单从“人生亦有命”这一句来看,它是带有某 种意义上的消极成分的。所以,当我们经过了以上的探讨再来品读鲍照这首 诗

30、的时候,会有怎样的新体验呢?请同学们再读一遍。(之后点读)师:下面这篇文章是老师在讲兰亭集序后有感而发写下的,与同学们 提供,希望对大家的人生有方向上的指导意义。(幻灯片展示原创文章)兰亭集序:热闹背后的荒凉似乎越是敏感的心灵,越是很难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的快乐。那些俗 世的欢乐,就像夏日的一阵凉风,人们总是挽留不住它匆匆的脚步;又像雨 后天上美丽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即,一如当年的兰亭盛会。一千六百多年前,也就是公元353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在王羲之的召集 下,四十一位风流儒雅的名士会集会稽郡山阴之兰亭。彼时,“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参与集会的人中,有官员,如右将军兼会稽内史王羲之、司徒 谢安、左司马孙绰、前上虞令华茂等,也有连生平都不详的曹华等人;年长 者如王羲之,50岁;年少者如王献之,才9岁,根本还是个孩子。以王右军 的个性和眼力,不具贤名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参与这样一次盛会。虽然时隔千年,但我们仍然可以想见青山秀水间的锦衣华服,登高望远时 的风神潇洒,临清流而赋诗的慷慨激昂,以及持觞劝饮的热闹欢腾。天时地 利人和,无一不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皆具。可是,明明是“可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