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政治》(人教版2016).ppt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86290615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8.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宋的政治》(人教版201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北宋的政治》(人教版201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宋的政治》(人教版201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宋的政治》(人教版2016).ppt(4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6课课 北宋的政治北宋的政治青岛4中 徐崇山1-1背景(原因):(1)唐玄宗统治后期,宠信杨贵妃,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等,朝政日趋腐败。(2)社会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曰趋紧张。(3)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_军权、行政权和_财权_于一身。(4)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1-2爆发: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复习:复习:1-3概况:(1)从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 李亨 被拥为帝,即唐肃宗。(3)将镇守西北地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 少数民族 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叛军被平

2、定。1-4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 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 藩镇割据的 局面。复习:复习:2-1黄巢起义:(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中央无力控制_藩镇_。人民赋役_繁重,生活困苦。(2)过程:起义军在_黄巢黄巢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人长安,建立政权。(3)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2-2唐朝灭亡:(1)时间:_907_年。(618-907)(2)概况:被朱温建立的_后梁_灭亡。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复习:复习:3-1唐朝灭亡后,在北方 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3、后周五个政权,称为 五代。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称为 十国 。因此唐朝以后的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 五代十国(907-960)。3-2评价:(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 藩镇割据 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2)五代十国虽然政权分立,但 统一 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黄河流域北汉复习:复习:1-1背景(原因):(1)统治后期,宠信杨贵妃,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等,朝政日趋腐败。(2)社会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曰趋紧张。(3)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_、行政权和_于一身。(4)中央

4、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 的局面。1-2爆发: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检测:检测:1-3概况:(1)从河北南下,攻占 、,逼近 。(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 被拥为帝,即唐肃宗。(3)将镇守西北地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 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叛军被平定。1-4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 ,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 局面。检测:检测:2-1黄巢起义:(1)背景。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中央无力控制_。人民_繁重,生活困苦。(2)过程:起义军在_的率领下

5、,转战南北,攻人长安,建立政权。(3)影响:给唐朝的统治以 的打击。2-2唐朝灭亡:(1)时间:_年。(2)概况:被朱温建立的_亡。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检测:检测:3-1唐朝灭亡后,在北方 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称为 。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称为 。因此唐朝以后的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 。3-2评价:(1)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 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2)五代十国虽然政权分立,但 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黄河流域北汉检测:检测: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

6、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新课新课1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2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了解北宋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的史实。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了解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认识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的学习,培养 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赵匡胤是后周禁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军的统帅

7、,负责防守京师。京师。960960年初,朝廷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叩头便拜,口称“万万岁岁”,赵匡胤就这样,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当了皇帝。相关史事相关史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陈桥兵变黄袍加身1.1.北宋的建立北宋的建立 960 960年年,后周大,后周大将将赵匡胤赵匡胤在在陈桥驿陈桥驿发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随机回师

8、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开封为都城,作为都为都城,作为都城,史称城,史称北宋北宋。赵匡。赵匡胤就是胤就是宋太祖宋太祖。一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像宋太祖像建立时间:建立时间:建立者:建立者:都城:都城:960960年年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开封开封契丹(辽)北宋赵匡胤(宋太祖)960年开封(东京)“杯酒释兵权”2.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一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趋势。宋太现统一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

9、的统一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束了中原和南方中原和南方的的分裂割据局面。分裂割据局面。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1)建立:960年,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以 为都城。(黄袍加身)(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们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 的分裂割据局面。赵匡胤开封中原和南方夺其权夺其权削夺大将兵权:杯酒释兵权削夺大将兵权:杯酒释兵权削夺大将兵权:杯酒释兵权削夺大将兵权:杯酒释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

10、调兵调兵调兵调兵 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收其兵收其兵在中央:将相权一分为三(分化事在中央:将相权一分为三(分化事在中央:将相权一分为三(分化事在中央:将相权一分为三(分化事权);权);权);权);在地方: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在地方: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在地方: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在地方: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制钱谷制钱谷地方财赋由中央掌握地方财赋由中央掌握地方财赋由中央掌握地方财赋由中央掌握课后活动课后活动32页页一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3.3.3.3.强化集权强化集权强化集权强化集权 削兵权削兵权削兵权削兵权材

11、料一“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学习与探究材料一中的“陈桥驿站披旗冕”“杯洒之间销兵权”分别指什么事件?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杯酒释兵权,夺取手下大将的兵权 学习与 探究“杯酒之间销兵权”之后,在军事上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相关史事:收其兵之一杯酒释兵权相关史事:收其兵之一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兴正浓时,宋太祖说 :“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

12、可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是“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故事的来历。来历。剥夺禁军将领和节度使军权剥夺禁军将领和节度使军权分散军权分散军权调兵权调兵权:

13、枢密院枢密院统领权统领权加强禁军,削弱地方军加强禁军,削弱地方军军军事事措措施施殿殿前前都都指指挥挥使使司司侍侍卫卫亲亲军军马马军军都都指指挥挥使使司司侍侍卫卫亲亲军军步步军军都都指指挥挥使使司司掌控军权的措施掌控军权的措施收其兵之二:控制军队调动收其兵之二:控制军队调动收其兵之三:将领换防收其兵之三:将领换防他还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将,将不专兵。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

14、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4.4.4.4.强化集权强化集权强化集权强化集权 夺其权夺其权夺其权夺其权 学习与探究宋太祖为加强中原集权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在中央,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个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把地方的财政收归中央。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隋唐中枢权力机构: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皇权加强皇权加强起草诏令起草诏令负责执行负责执行封驳审议封驳审议皇皇 帝帝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枢密院枢密院度度支支盐

15、盐铁铁户户部部中书门下中书门下军政军政行政行政财政财政财政财政宋代:宋代:隋隋 唐唐 三三省省六六部部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二府三司二府三司相权被分割相权被分割夺相权夺相权材料研读课本材料研读课本3030页页 宋史宋史职官志职官志记载:宋初记载:宋初“始置始置诸州通判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通签书施行”。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作用。夺地方官(知州、知府)之权夺地方官(知州、知

16、府)之权通判是通判是“通判州事通判州事”或或“知事通判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宋太祖创设创设“通判通判”一职。通判由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1.可可视为知州副职视为知州副职,但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2.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

17、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监司奏辟。通判之掌除监州外,3.凡兵民、钱谷、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通判是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兼行政与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央官吏。宋太祖还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18、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收归中央。制其钱谷:夺地方(财权)制其钱谷:夺地方(财权)通过上述措施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皇权大大加强。皇权军队 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解除 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杯酒释兵权控制对 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禁军相权在中央:采取 的方法,削弱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分化事权三年一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设置

19、,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转运使(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加强。1.1.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 第一,第一,原因原因: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扈的的弊端重现,宋太祖宋太祖有意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大权。后继的。后继的宋太宗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第二,表现(做法)第二,表现(做法)1 1: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

20、于武将。于武将。表现(做法)表现(做法)2 2: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予的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予的“阵图阵图”行军布阵,这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二二.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到120120多万。多万。

21、相关史事相关史事材料研读材料研读3131页页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退将诗,有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做针。”。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因为宋朝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因为宋朝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武将的待遇和地位低。的政策,武将的待遇和地位低。表现(做法)表现(做法)3 3.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朝注重发展文教宋朝注重发

22、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了科举制。宋朝时。宋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迅速。二二.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人科举考试图宋人科举考试图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产生了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营造了浓厚的浓厚的读书风气,也读书风气,也促进了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3、。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二二.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第三第三.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宋朝宋朝的的重文轻武重文轻武,扭转了扭转了五代十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杜绝了武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二二.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知识拓展知识拓展重文轻武的弊端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

24、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廷的财政支出。重文轻武重文轻武重文轻武重文轻武 社会安社会安社会安社会安材料三 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学习与探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影响?学习与

25、 探究宋朝科举制的发展的影响有哪些?重文轻武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课后活动课后活动2.2.对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正误判断。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武将只有调动军队

26、的权力。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重文轻武的政策1原因:(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 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宋太宗:继续采取 的政策,使 的格局逐渐形成。2表现:(1)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专横跋扈文臣统兵文官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武将的指挥权受到多方面的牵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 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的 稳固和社会安定。科举制五代十国政权北宋建立巩固960年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1.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A后梁 B后周 C南宋 D北宋2.丞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往往担任这一要职的人,都是皇帝的肱骨之臣。宋太祖时对丞相采取的措施是()A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B扩大宰相额权力 C加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D宋朝的宰相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DA3.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制衡知州的权力,设置的是()A刺史 B节度使 C转运使 D通判4.宋代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是()A文臣 B武将 C手工业者 D商人D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