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综合检测必修五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试题.doc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86124355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综合检测必修五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综合检测必修五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综合检测必修五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综合检测必修五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届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综合检测(必修五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试题(满分120分,用时90分钟)一、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 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 ”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 ”。(2)李密在陈情表中表示,如果武帝准许他终养祖母的请求,他就将“ , ”,来报答武帝。(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_,_”两句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

2、24分)2下列诗句中,与“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C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D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烟涛微茫信难求(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澈)B.吴楚东南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亲朋无一字(文字,指书信)C.惟有幽人自来去(隐居者,诗人自指) 我欲因之梦吴越(于是)D.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应) 老病有孤舟(年老多病)4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 既自以心为形役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B 而彼

3、且奚适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 今臣亡国贱俘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D 问征夫以前路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5下面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登楼,诗句的次序打乱了,后面几种排列次序,恰当的一种是( )(3分)玉垒浮云变古今 可怜后主还祠庙 万方多难此登临西山寇盗莫相侵 花近高楼伤客心日暮聊为梁甫吟 北极朝廷终不改 锦江春色来天地A.B.C.D.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散文尚处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其中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属说理性散文。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

4、“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C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龄的别称,如“垂髫”指童年,“弱冠”指青少年,“束发” 指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D古代称呼一个人,可以称其名、字、号、谥号、斋名、籍贯、行第等, 唐代习惯以行第称呼人,如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以行第称其侄韩老成为十二郎。7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付梓, 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稿件定稿叫做付梓,和杀青的意思一样。B簪笏,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和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可用于代指官员。C楚辞,战国时代楚国屈原

5、、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歌集,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D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也可指被推举的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中国经济的贡献,体现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_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方传奇。国际金融危机_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2018年,中国经济实现了6.6%的较高增速,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今年前4个月,中国经济保持了良好增长_,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超出预期,提升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国际社会公认,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之锚。在经济

6、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的形势下,中国秉持“和”“合”理念,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注入_的动力和活力。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就是对世界贡献巨大。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推动暴发态势滔滔不绝B推动爆发趋势源源不断C拉动爆发态势源源不断D拉动暴发趋势滔滔不绝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世界而言,中国这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自己把事情办好了,就是巨大的贡献。B对于世界而言,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贡献巨大。C对于一个拥有近14

7、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D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三、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初事武皇,胆气智数皆过人。久在云中,谙熟边事,望烟尘之警,悬知兵势。以功加检校左仆射。天复中,汴将氏叔琮来逼晋阳。时诸军未集,城中大恐,德威与李嗣昭选募锐兵出诸门,攻其垒,擒生斩馘,汴人枝梧不暇,乃退。李思安之寇潞州也,筑夹城,围潞州,内外断绝。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汴军闭壁不出,乃自东南山口筑甬道树栅以通夹城,德威之骑军,倒墙堙堑,日数十

8、战,前后俘馘,不可胜纪。初,德威与李嗣昭有私憾,武皇临终谓庄宗曰:“进通忠孝不负我,重围数年,又似与德威有隙,以吾命谕之,若不解重围,殁有遗恨。”庄宗达遗旨,德威感泣,由是励力坚战,竟破强敌,与嗣昭欢爱如初。以功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振武节度使。七年十二月,帝亲征,进薄汴营,营于野河上。汴将韩勍率精兵三万,铠甲皆被缯绮,金银炫曜,望之森然,我军惧形于色。德威谓李存璋曰:“贼结阵而来,观其形势,志不在战,欲以兵甲耀威耳。此时不挫其锐,吾军不振矣!”乃遣存璋谕诸军曰:“尔见此贼军否?是汴州天武健儿,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德威自率精骑击其两偏,左驰右决,出没数四。是日,获贼百余人,贼渡河

9、而退。八年正月,德威率骑军致师于柏乡,令三百骑以压汴营。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古者师行不逾一舍。今贼远来决战,纵挟糗鞴,亦不遑食。晡晚之后,饥渴内侵,士心既倦,将必求退。乘其劳弊,以生兵制之。以臣所筹,利在晡晚。”诸将皆然之。汴军自未至申,阵势稍却,德威麾军呼曰;“汴军走矣!”庄宗等因冲其阵,夹攻之,大败汴军,杀戮殆尽。十五年,晋军将大举以定汴州。德威自幽州率本军至。庄宗使问战备,德威奏曰:“以我深入之众,抗彼激愤之军,不以方略制之,恐难必胜。”庄宗曰:“河上终日挑战,恨不遇贼,今款门不战,非壮夫也!”乃率亲军成列而出,德威不获已,从之。谓其

10、子曰:“吾不知其死所矣!”汴之游军入晋辎重,众骇,奔入德威军,因纷扰无行列。德威兵少,不能解,父子俱战殁。庄宗恸哭谓诸将曰:“丧我良将,吾之咎也!”天成中,诏与李嗣昭、符存审配飨庄宗庙廷。晋高祖即位,追封燕王。选自旧五代史(唐) 列传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B.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C.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D.王景仁悉其众结阵而来亭午/两

11、军皆阵/庄宗问战时/德威曰/汴军气盛造次/较力殆难与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中,古郡名,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有时泛指边关。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一句中,“云中”指的是云中郡。B.舍,舍本义是简易的居所,给人临时歇息所用。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也可用作谦辞。C.未,古人根据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总结出十二时辰计时法,“未”对应的是十五时至十七时。D.配飨,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在皇帝的批准下,功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12、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德威骁勇善战,不畏强敌。汴军逼近晋阳、进犯潞州时,他选召精锐士兵从各座城门主动出击,杀敌无数,锐不可当。B.周德威忠于国家,大义当先。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感念武皇重托,以大局为重,与同侪尽弃前嫌,全力以赴,力克强敌。C.周德威能谋善断,相机行事。汴将炫耀军威时,他伺其气势消退后出兵制胜;汴将奔袭而来时,他立即出兵挫其锐气。D.周德威深为君王倚重。他为庄宗在出战时机和作战方案上出谋划策。可惜在平定汴州时,庄宗逞气冒然出击,最终周德威战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德威以精骑薄之,进营高河,令游骑邀其汴人。(5分)(2)是汴州天武健儿

13、,皆屠沽佣贩,纵被精甲,十不当一。(5分)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白居易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行。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两句中,前一句点明时令,后一句形容老境,对仗工整,为下联做了铺垫。B.“乱雪”和“新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分别比喻春花和白发,二者相互映衬。C.尾联别出新意:别花有伴,劝酒有莺,疏狂之态,傲岸之气,充溢于字里行间。D.全诗以叙事语言为主,在貌似平淡的文字里蕴藏着丰富的情蕴,笔意疏放自然。15.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

14、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五、写作(60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中国是诗的故乡。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栏目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让古典诗词又一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只是人们关注的取向各有不同:不少考生怀揣中国古诗文64篇期待拿高分,荣获中国诗词大会第三期冠军的快递哥雷海为背诗抄诗只是喜爱,支教老师梁俊为古诗词谱曲并领着孩子们吟唱是为传承.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直上 (2) 生

15、当陨首 死当结草(3) 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4)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D(与例句都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A项,拟人。B项,对比。C项,夸张。)3.C (因:依据)4.A(B都是宾语前置 C都是判断句D都是介宾结构后置)5.B(本诗押“in”韵,由诗歌押平声韵可判断,为押韵句,应分别放在对句位置上。二看对仗,律诗中间两联规定对仗,从诗中可见,和对仗,和对仗,且放后。三看内容,应是首联,开篇点题,应是尾联,表意。)6.D (A项,荀子是儒家。B项,表现手法是赋比兴。C项,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男子15岁;弱冠指二十岁。)7.A(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定稿叫杀青,意思不同)8.C

16、(推动:使事物前进;使工作展开。拉动:采取措施使提高,增长或发展。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爆发:突然发作,也指事变突然发生。态势:状态和形势。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9.D(画线句错误有二:一是句式杂糅,“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将“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和“对于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两种用法杂糅在一起,且这个介宾短语宜放在句首;二是不合逻辑,“中国就是对世界贡献巨大”判断不成立。A项,“作为世界而言”杂糅,“自己把事情办好了”语序不当。B项,不合逻辑。C项,全

17、句缺少主语。)10.B11.C(“未”对应的是十三时至十五时。)12.C(对于炫耀军威的汴将,他立即出兵挫其锐气;对于奔袭而来的汴将,他伺其气势消退后出兵制胜。)13(1)周德威率领精锐骑兵逼近潞州,进军在高河扎营,派游击骑兵半路狙击汴人。(“薄”“邀”“营(于)高河”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2分,共5分)(2)这些汴州的英武健儿,都是杀猪卖酒做仆人小贩的(或地位卑下的人),即使穿上精甲,十个也抵不上我们一个。(判断句、“被”“当”各1分,句意2分,共5分)【参考译文】周德威,字镇远,朔州马邑人。起初侍奉武皇,胆量智力都强过他人。长期在云中郡,熟悉边疆的战事,观望烟尘报警,就能预测出兵力大小。因战

18、功升任检校左仆射。天复年中,汴将氏叔琮逼近晋阳。当时各军还没集合起来,晋阳城中大为恐慌,周德威和李嗣昭选召精锐士兵从各座城门出击,攻打敌营,擒获斩杀,汴军应付不过来,只好退走。李思安侵犯潞州时,围住潞州,城内外断绝来往。周德威率领精锐骑兵逼近潞州,进军在高河扎营,派游击骑兵半路狙击汴人。汴军关闭城门不敢出来,就从东南山口修筑甬道、栅栏和夹城相通,周德威的骑兵,推倒城墙填塞沟堑,每天作战几十次,前前后后俘虏和斩杀敌人,不可计数。 起初,周德威和李嗣昭有私怨,武皇临死时对庄宗说:“李嗣昭竭忠尽孝不背叛我,现被重围在潞州已几年,又似乎与周德威有隔阂,传我的命令告诉周德威,如不能解除对潞州重围,我死有

19、遗恨。”庄宗传达遗言,周德威感动得流泪,因此全力以赴,终于破除强敌,与李嗣昭和好如初。以军功升任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振武军节度使。 七年十二月,庄宗亲自出征,进逼梁军营地,在野河上扎营。梁军大将韩勍率领三万精兵,铠甲上都披上丝绸,金银闪烁,望去一片森然,晋军士兵害怕得变了脸色。周德威对李存璋说:“敌人结成阵势而来,看这种形势,目的不在作战,而是用兵甲炫耀一下。这时不挫败他们的锐气,我军就振作不了。”于是派李存璋对各军说:“你们看见这些敌人吗?这些汴州的英武健儿,都是杀猪卖酒做仆人小贩的(地位卑下的人),即使穿上精甲,十个也抵不上我们一个。”周德威亲自率精锐骑兵攻击敌军两翼,左冲右杀,多次进出。

20、这一天,俘敌一百多,敌人渡河退走。天祐八年(911)正月,周德威率骑兵到柏乡挑战,派三百骑兵逼近梁军营地。王景仁带全部人马结阵而来。中午时,两军摆好阵势,庄宗问出战时机,周德威说:“汴军气盛,如果轻易与他们决战,很难抗得住。古时行军一天不超过三十里。现在敌人从远方赶来决战,即使带了干粮,也顾不上吃。天黑之后,饥渴难忍,军心疲倦后,必然会要求退兵。乘他们劳累,以有生兵力制服他们。按我的筹划,应在傍晚作战。”诸位将军都同意他的看法。从下午一点到五点,(敌人)阵势稍稍后退,周德威指挥大军喊道:“汴军逃跑啦!”庄宗等人趁机冲击敌营,两边夹攻,大败梁军,杀戮将尽。十五年,晋军准备大举用兵平定汴州。周德威

21、从幽州率军赶到。庄宗询问作战准备,周德威上奏说:“以我深入敌境的军队,抗击激烈愤怒的敌军,不用策略对付他们,恐怕很难一定取胜。”庄宗说:“我们在黄河边上天天挑战,恨不得早点与敌交战,现在叩门而不战,不是壮夫所为!”便率亲军排列出战,周德威没办法,只好随从。他对自己儿子说:“我不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汴军的游击部队袭击晋军辎重,众人惊骇,逃进周德威军中,因而混乱不成队列。周德威的兵少,不能解除混乱,父子都一起战死。庄宗痛哭着对诸将说:“丧失我的良将,是我的过错呀。” 天成中,下诏把他与李嗣昭、符存审一起配飨庄宗庙廷。晋高祖即位后,追封他为燕王。14. C(“别花有伴”说法错误,根据“别花何用伴”

22、应是“别花无伴”。) 15. 年老出任苏州刺史的兴奋之情。春天离开洛阳错过赏花时节的惆怅与惋惜之情。对洛阳一草一木深深的眷恋之情。(首联暗示着诗人出刺苏州已是他仕宦生涯中的“暮春”时节。颔联的意思是不想老了还当苏州的刺史,春来又要告别洛阳的花枝。颔联切入诗题,表现赴任的兴奋和别洛的惆怅。颈联的意思是如今我是第二次去到江上,只得到城东向那桃李告辞。诗人追忆当年出刺杭州的往事,用再下江南引出对东都的依依不舍;尾联点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孤寂:花下独酌,唯有落红与残莺作伴。这联别出新意,出人意表。别花无伴,劝酒有莺,表现对洛阳一草一木深深的眷恋之情。)16.参考立意:腹有诗书气自华;喜爱诗词是一种姿态;诗之用,我为峰;汲取诗词之营养 传承文化之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