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周测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11095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及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及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周测试题及答案解析.pdf(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语文周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20 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

2、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庄子养生主)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官知/止而神/欲行 B.视为止,行为迟 C.官/知止而神欲/行 D.视为止,行为迟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批大郤,导大窾 批:劈、击 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怵然:警惕的样子 D.善刀而藏之 善:拭擦 3.下列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愿为诸君快战 B

3、.而刀刃新发于硎 合于桑林之舞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最终的顿悟;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就算技艺再高超在关键地方也要小心谨慎,专心致志。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形有声有态;解牛结束“提刀而立

4、,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尊重规律,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收藏锋芒:“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简而言之,“依理谨行藏锋”。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5.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

5、刃必有余地矣。(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19 分)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乃诏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帝始作期门,数为微行。立赵飞燕为皇后,后专宠怀忌,皇子多横夭。玄上书谏曰:“臣闻王者承天,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故 易有干蛊之义,诗咏众多之福。今陛下圣嗣未立,天下属望,而不惟社稷之计,专念微行之事,爱幸用于所惑,曲意留于非正。窃闻后宫皇子,产而不育。臣闻之怛然,窃怀忧国,不忘须臾。愿陛下念天下之至重,爱金玉之身,均九女之施,存无穷之福,天下幸甚。”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

6、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咸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郎,迁中散大夫。四年,选明达政事之人。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遁。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太守乃自赍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已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东有严敌,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

7、野,终述之世。(节选自后汉书谯玄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B.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C.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D.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或指入京请

8、愿或上书言事,和现代“公车”含义不同。B.微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者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简言之,就是“微服私访”之意。C.社稷,原为谷神和火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每年都要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D.对策,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的考试方式。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皇帝立赵飞燕为皇后,皇后独占宠爱,心怀忌妒,很多皇子横遭夭折。B.谯玄希望皇帝心怀天下,爱惜身体,对后宫中的嫔妃给予同样的宠爱。C.谯玄曾一度被升任为太常丞一职,可后来因为给弟弟服丧而辞去了官职。D.谯玄被儿子出钱赎回性命

9、后,为保性命,在乡间隐居,直到去世。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臣闻王者承天,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2)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20 分)臧熹字义和,武敬皇后弟也。与兄焘并好经籍。隆安初,兵革屡起,熹乃习骑射,志在立功。尝至溧阳溧阳令阮崇与熹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高祖入京城,熹族子穆斩桓修。进至京邑,桓玄奔走,高祖使熹入宫收图书器物,封闭府库。有金饰乐器,高祖问熹:“卿得无欲此乎?”熹正色曰“皇上幽逼,播越非所。将军首建大义,劬劳王家。虽复不肖,无情于乐。”高祖笑曰:“

10、聊以戏卿尔。”行参高祖镇军事,员外散骑侍郎,重参镇军军事,领东海太守。以建义功封始兴县五等侯。又参高祖车骑、中军军事。高祖将征广固,议者多不同。熹从容言曰:“公若凌威北境,拯其涂炭,宁一六合,未为无期。”高祖曰:“卿言是也。”及行,熹求从,不许,以为建威将军、临海太守。郡经兵寇,百不存一,熹绥缉纲纪,招聚流散,归之者千余家。孙季高海道袭广州,路由临海,熹资给发遣,得以无乏。征拜散骑常侍,母忧去职。顷之讨刘毅,起为宁朔将军,从征。事平,高祖遣朱龄石统大众伐蜀,命熹奇兵出中水,以本号领建平、巴东二郡太守。蜀主谯纵遣大将谯抚之万余人屯牛脾,又遣谯小苟重兵塞打鼻。熹至牛脾,抚之战败退走,迫斩之。小苟闻

11、抚之死,即便奔散。成都既平,熹遇疾。义熙九年,卒于蜀郡牛脾县,时年三十九。追赠光禄勋。(节选自宋书臧熹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尝至溧阳/溧阳令阮崇与熹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B.尝至溧阳/溧阳令阮崇与熹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C.尝至溧阳/溧阳令阮崇与熹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D.尝至溧阳/溧阳令阮崇与熹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叫表字,是 18 岁举行加冠仪式以

12、后才起的,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B.侯,我国古代五个爵位中的第二个爵位,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不尽相同。C.母忧,指母亲的丧事。丁忧期限为三年,期间要吃、住、睡在父母坟前,并且需要停止一切娱乐活动。D.追赠,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职的官员身上,或特别表扬对朝廷有贡献的死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臧熹本好经籍,后来改行从军。由于隆安年间战事不断,于是就转而练习骑射,想要凭借军事立下功勋,后来如愿以偿。B.臧熹为人正直,不愿贪图享乐。臧熹到皇宫收取图书和各种器物,高祖问臧熹想不想要黄金装潢

13、的乐器,他没有接受。C.臧熹体恤百姓,为官治理有方。临海郡历经战乱破坏严重,人民死亡众多,臧熹用心安抚百姓,重整法度,招集流民。、D.臧熹英勇善战,深得高祖赏识。臧熹曾随高祖讨伐桓玄,征伐广固,领兵伐蜀,攻破成都,后因功被高祖拜为将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熹从容言曰:“公若凌威北境,拯其涂炭,宁一六合,未为无期。”(4分)(2)孙季高海道袭广州,路由临海,熹资给发遣,得以无乏。征拜散骑常侍,母忧去职。(4 分)14.臧熹为何会受到皇帝喜爱?(3 分)二、古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9 分)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

14、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注:周邦彦(10561121),中国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15.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上片先描写室内活动燎香消暑,继写词人听到鸟雀在屋檐下欢快的叫声,再写词人走到室外,看风荷摇摆的美景,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B.“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寥寥几笔,写尽荷的摇曳多姿和神清骨秀。尤其是“举”字炼字精妙,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C.“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不直接说自己思念

15、友人,而是以肯定无疑的反问语气写朋友此时正在远方思念自己,更加衬托出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突出了词人乡愁之深。D.下片虚实结合,“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写自己客居异乡的境况;“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虚写自己的梦境,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16.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风荷”是词中关键意象。请从情与景的关联角度简要赏析。(6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718 题。(9 分)塞 上 曲 顾 况 黠虏初南下,尘飞塞北境。汉将怀不平,雠扰当远屏。金革卧不暖,起舞霜月冷。点军三十千,部伍严以整。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16、标题“塞上曲”表明这是边塞诗,前两句的“黠虏”和“塞北”也表明了这一点。B.虏南下、塞尘飞的描写,突出了敌人攻城略地势头之猛,表现了边境局势的险恶。C.“雠扰当远屏”一句是对唐将心理的揭示,“远屏”就是远远地拒敌于国门之外。D.第七句写兵力强大,第八句写军容严整,表明了唐军战斗力之强,预示了战争的胜利。18.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起舞霜月冷”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6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920 题。(9 分)秋兴八首(其二)杜 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注 夔府:

17、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伏枕:指生病。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句紧承秋兴八首(其一)的结句,写出诗人在面对孤城落日景象时的豪壮之感。B.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遥望凝想已是常态。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D.诗人此时身居夔州,心念长安,听猿泪下,自伤羁旅,表达其内心凄清哀怨

18、之叹。20.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州,心在京华。”试从诗中任选两联加以分析,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8 分)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离骚中的“,”两句,写的是佩戴上繁多而芳香的饰品,使身上更加芬芳,表现了作者修身洁行,使品格更趋高贵的思想。(2)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到百里之外去,则要做“”的准备;到千里之外去,则要做“”的准备。(3)岳阳楼记中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神话故事点染了神奇色彩。

19、“”是“五丁开山”的神话,“”暗含羲和的故事。(2)范仲淹岳阳楼记开头以“”一句,暗寓仕途沉浮的悲慨;结尾又以“”一句,在对朋友的慰藉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3)荀子在劝学中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学习要专一的道理,他用“”说明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原因,用“”说明了螃蟹连一个容身的小洞也没有的原因。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人们常用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了山中四季的不同景色:“”是写春天,“佳木秀而繁阴”是写夏天,“”是写秋天,“水落而石出”是写冬天。(3)王勃非常乐观,他在送杜少府

20、之任蜀州中用“,”来安慰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远隔天涯,也如同近在咫尺。四、识记文化常识(12 分)2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骚”指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B.“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表现为慷慨激昂。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

21、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D.“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等。25.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B.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

22、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C.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D.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古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26.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示,不正确的一项是()A.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

23、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B.仙山:古代传说我国东海有三座仙山,分别是瀛洲、蓬莱、方丈。仙山上住着太真、云之君、湘夫人等仙人,白鹿是她们的坐骑。C.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n)”“嫱(qi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2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

24、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高三语文周测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D 2.A(盖,“盍”,何,怎么)3.A(介词,替,给(B 介词,从,在/表对象,不译,或者做“同,跟”讲;C 表转接/表修饰;D 介词,

25、用/与“是”结合,所以,因此))4.C(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5.(1)我所喜欢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2)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了。6.A(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为凭证,称为“持节”,而“观览风俗”是一个词语,意为“考察各地民风民情”,所以“持节”与“观览风俗”之间应断开,可排除 B、D 两项;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暂时摄行天子职权,叫“居摄”,“玄”即谯玄,是“纵使者车”的主语,所以“居摄”与“玄”之间应断开,排除 C 项。)7.C(“

26、社稷,原为谷神和火神”说法错误,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8.D(“在乡间隐居,直到去世”说法错误,“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是指谯玄于是在乡间隐居,直到公孙述去世。)9.(1)臣听说天子秉承上天,继承宗业登上皇位,保有大业,延续帝祚,没有比确立继承人更使人着急的。(得分点:“承”“继”“延”“胤嗣”各 1 分,句意 1 分)(2)后来公孙述在蜀僭称天子名号,他连续聘请谯玄任职,谯玄都不去,公孙述于是派遣使者准备了礼物去征召他。(得分点:“僭”“诣”“乃”“征”各 1 分,句意 1 分)【参考译文】谯玄,字君黄,是巴郡阆中人。年轻时好学习,能讲解易春秋。出仕州郡。成帝永始二年,出现了日食的灾异,于

27、是皇帝下诏书要各州举荐一名敦厚朴实而又谦让、有品行有道义的人。州府举荐谯玄,谯玄到官署,策问应对成绩优异,被授任为议郎。皇帝开始设置期门,多次微服外出。皇帝立赵飞燕为皇后,皇后独占宠爱,心怀忌妒,很多皇子横遭夭折。谯玄上书规劝说:“臣听说天子秉承上天,继承宗业登上皇位,保有大业,延续帝祚,没有比确立继承人更使人着急的。所以易有子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事业的原则,诗经吟咏子孙众多的幸福。现在陛下的继承人没有确立,天下的人都在关注,然而陛下不去考虑社稷之计,一心想着微服外出的事情,恩爱宠幸用在使人惑乱的人身上,一心留意并非正道的事情。臣私下听说后宫皇子生下而不能养育。臣得知以后很忧伤,心中十分悲痛,

28、私下片刻不忘忧念国家。希望陛下想着天下极端重要,爱惜自己金玉般的身体,对后宫中的嫔妃给予同样的宠爱,保存无穷的幸福,(这样的话,)天下的人都非常欣慰。”后来调任太常丞,因为为弟弟服丧辞掉官职。平帝元始元年,出现日食现象,平帝又下令要公卿大夫们推荐敦厚淳朴、敢于直言的人。大鸿胪左咸推荐谯玄到官署去应对策问,谯玄再次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升为中散大夫。元始四年,朝廷要选拔通晓政治事务又能推行教化风俗习惯的人。当时大家一致推举谯玄,谯玄被任命为绣衣使者,手持天子符节,考察各地民风民情,每到达一个地方都自行行使惩罚奖励的职权。这件事还没有完成,而王莽统摄朝政,谯玄于是抛弃了使者的车马队伍,改名换姓,私下逃

29、回家中,就此隐居起来。后来公孙述在蜀僭称天子名号,他连续聘请谯玄任职,谯玄都不去,公孙述于是派遣使者准备了礼物去征召他。如果谯玄还不肯出来做官,就赐给他毒药。太守于是亲自捧着文书到谯玄的家里,说:“您高尚的节操已经很出名了,朝廷很看重您,您确实不应该再推辞了,免得自招杀身之祸。”谯玄仰头向天长叹说:“唐尧是圣明的君主,许由还是把做官当作耻辱;周朝的武王最为贤德,伯夷为了不做官宁愿挨饿。他们都是那样的人啊,我也是那样的人啊。我要保全我高尚的志向和节操,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于是接受了毒药。谯玄的儿子谯瑛哭出了血,对着太守叩头说:“现在我们国家东面有很厉害的敌人,军队四面出动,国家和军队的费用

30、不是经常充足,我愿意拿出家中的一千万钱,来为父亲赎去死罪。”太守替他向公孙述求情,公孙述听了之后答应了。谯玄于是在乡间隐居,直到公孙述去世。10.A(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曾到溧阳,与溧阳县令阮崇一起围猎,遇上猛兽突围,来围猎的人一起散开,臧熹上前一箭射去,猛兽应弦而倒。句中,“值虎突围”意思是“遇到猛兽突围”,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 两项。“猎徒”指来打猎的人,是下句的主语,应与上句断开,与下句相连。排除 C 项。故选 A。)11.A(“字,又叫表字,是 18 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解说错误,古代男子加冠是在 20 岁。故选 A。)12.D(“臧熹曾随高祖讨伐桓玄,征伐广固”分析

31、错误,原文中“熹求从,不许”可知,臧熹没有跟从高祖征伐广固。故选 D。)13.(1)臧熹从容地说:“主公您如果出征北方边境,拯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统一天下,并不是遥遥无期的事。”(“凌威”,出征;“涂炭”,陷入泥沼,坠入炭火,比喻极其艰难困苦;“六合”,天下;“未为”,并不是。)(2)孙季高从海路进攻广州,途中经过临海,臧熹供给他物资,使他没有后顾之忧。臧熹被授予散骑常侍,因母亲去世而没有到任。(“道”,路途;“资给”,供给;“乏”因缺少物资引发的忧虑;“忧”,父母的丧事。)14.才能突出,治理有方。为人清廉,不贪财物。四处征战,屡建军功。【详解】“行参高祖镇军事,员外散骑侍郎,重参镇军军事,

32、领东海太守。以建义功封始兴县五等侯”“以为建威将军、临海太守。郡经兵寇,百不存一,熹绥缉纲纪,招聚流散,归之者千余家”可见他才能突出,治理有方。“高祖使熹入宫收图书器物,封闭府库”,臧熹认为“皇上幽逼,播越非所。虽复不肖,无情于乐。”可见其为人清廉,不贪财物。臧熹跟随武帝,四处征战,屡建战功,如治理临海郡中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在讨伐刘毅,讨伐蜀地,平定成都等战斗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参考译文】臧熹字义和,是武敬皇后的弟弟,他和哥哥臧焘都爱好儒家经典学问。晋安帝初,战事纷起,臧熹于是练习骑马射箭,志在取得功名。曾到溧阳,与溧阳县令阮崇一起围猎,遇上猛兽突围,来围猎的人一起散开,臧熹上前一箭射

33、去,猛兽应弦而倒。跟随宋武帝入京城,臧熹本家的侄子臧穆斩杀了桓修。到了京城建业,桓玄逃走,武帝便派臧熹进入宫中收取图书和各种器物,查封府库。看到有用黄金装饰的乐器,武帝问臧熹说:“你不想要这个吗?”臧熹脸色严肃地说:“皇上受到胁迫,流亡到不该是皇上所居住的地方。将军您首立大义,勤劳于朝廷,我虽然不肖,实在无心于歌舞。”武帝笑着说:“且和你开个玩笑罢了”。后来担任了武帝的参镇军事,员外散骑侍郎,又担任镇军军事,担任东海太守。因为有建议的功劳,被封为始兴县五等侯。又做了武帝的车骑将军,参与军中大事。武帝将要出征广固,议论这件事的人大多数都不赞同。臧熹从容地说:“主公您如果出征北方边境,拯救老百姓于

34、水火之中,统一天下,并不是遥遥无期的事。”武帝说“你说的很对。”等到出征时,臧熹请求跟随出征,武帝没有答应,让他担任建威将军并兼任临海郡的太守。临海郡被兵贼所劫掠,老百姓死亡众多,臧熹于是整顿纲纪,招募逃走的人员,回来的有一千多家。孙季高从海路进攻广州,途中经过临海,臧熹供给他物资,使他没有后顾之忧。臧熹被授予散骑常侍,因母亲去世而没有到任。时间不长,要讨伐刘毅,臧熹被起复授予宁朔将军,跟随武帝征讨刘毅。刘毅被平定之后,武帝派遣朱龄石统帅大军讨伐蜀地,命令臧熹率领一支奇兵从水路进发,凭借所担任的将军旗号兼任建平、巴东两个郡的太守。蜀国国王谯纵派遣大将谯抚之带领一万多人驻守在牛脾,又派遣谯小苟率

35、领重兵驻扎打鼻要塞。臧熹攻到牛脾这个地方,谯抚之战败退走了,臧熹追上他并斩杀了他。小苟听说谯抚之的死讯后,当即四处逃窜。成都已经平定,臧熹患上了疾病。义熙九年,死在蜀郡的牛脾县,年龄三十九岁。被追授为光禄勋。二、古诗歌阅读 15C(“以肯定无疑的反问语气写朋友此时正在远方思念自己”错,应为揣测语气,作者猜想朋友是否在想念自己。)16词中情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2 分)。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1 分)此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的荷花。(1 分)词人的家乡在钱塘,五月家乡荷花开得正艳,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2 分)17.B(“突出了

36、敌人攻城略地势头之猛”错误,从开头两句内容看,敌人刚开始南下,尚在塞外。)18.(1)这首诗表达的是唐将在听到敌人入侵的消息后,决意扫清外患、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2 分)(2)“起舞霜月冷”描绘的是唐将在寒月秋霜中拔剑起舞的情景,表现了唐将忧心国事、意欲杀敌建功、保家卫国的心理。(2 分)这一句借人物的行为动作,使人物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表现。(2 分)19.A(“面对孤城落日景象时的豪壮之感”不妥,与整首诗的基调不符。)20.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

37、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任举两联分析即可,有分析才能得分,每点 2 分,共 4 分)效果: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2 分,意思答对即可)三、名句名篇默写 21.(1)佩缤纷其繁饰兮 芳菲菲其弥章(2)宿舂粮 三月聚粮(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22.(1)地崩山摧壮士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吾谁与归(3)用心一也 用心躁也 23.(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2)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四、识记文化常识 24.A(诗经 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 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25.D(A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B 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是王维、孟浩然;C 荀子是儒家经典非法家,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战国策是国别体。)26.B(云之君是指云中的众神仙;湘夫人是水神,不是仙人。)27.D(论语不是六经。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