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7讲课题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学案含解析2021060.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10018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7讲课题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学案含解析202106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通史版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7讲课题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学案含解析202106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7讲课题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学案含解析202106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7讲课题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学案含解析2021060.pdf(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1-/24 课题 2 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 明清时期的科技 1 本草纲目 李时珍编著,系统地总结了中国 16 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2 农政全书 系统地总结了历史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知识点二 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 1文学:明清小说 时期 成就 明朝 长篇 小说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 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 西游记等 短篇 小说 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清朝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

2、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老残游记 孽海花 (1)绘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 X 板桥的墨兰图。word-2-/24(2)书法:明代以文征明和董其昌声誉最高。3戏剧(1)明代传奇剧兴盛起来。(2)清代京剧 形成: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走向世界:民国以来,京剧走向世界,成为国粹。构图解史 中国古代科技 信息提取: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主要服务于与农业相

3、关的领域,天文学、农学、数学、医药学是古代科技的四大优势学科。以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为代表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word-3-/24 漫画解史 小说兴起的背景 信息提取:小说兴起的重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开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构图解史 京剧的开展过程 word-4-/24 信息提取:乾隆末年,徽班进京是京剧起源的标志;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兼收并蓄,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正式形成;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关注新教材新观点 1明清文化逐渐走向世俗化(1)“文化世俗化指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以普通受众的需要为中心,以满足普通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可

4、读性,娱乐大众。(2)原因:商品经济兴旺,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印刷术不断进步,社会识字率普遍提高,文化进一步普与。2中国古代书法的时代特征(1)“晋人尚韵,从本质上表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与对空灵境界的追寻。(2)“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3)“宋人尚意,是指不太计较文字的具体形态,只注重心领神会,把握文字的精神本质,这与宋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理学产生,文人以书法展现个人修养有关,也是城市商品经济开展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4)“元明尚态,此时期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的时代,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书法艺术进一步

5、开展。3西学东渐(1)时间: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等。(3)概况 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准确的全国地图。word-5-/24(4)评价:在一定 X 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主题探究 史学新论 多维讲练大突破 探究点一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学术前沿 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史学新论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与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

6、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思维激活 作者指出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和陶瓷、丝织、建筑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2影响古代科技开展的因素 史学新论 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开展滞缓,使得中国在 19 世纪时积弱不振。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思维激活 费正清认为: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开展。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统治的经典;压抑人的自然欲求;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考题研析 2018全国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word-6-/24 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

7、,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开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命题立意 以我国古代药学的开展切入,强调国家力量对科技开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时空定位 汉代、唐代、宋代、明代 关键点拨 材料中强调唐本草是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多部官修本草,明代由朝廷颁行本草纲目,这说明我国药学的开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 答案 史料实证 史料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局部)(%)。朝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 理论类 4 9 16 30 实验类 1

8、2 10 3 1 技术类 84 81 81 69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 史料二 如下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1266 年,郭守敬被 X 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word-7-/24 1277 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 X 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1281 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1582 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根本一样。史料三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开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

9、与中国古算术的比照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解读(1)史料一是关于两宋与明清时期不同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格,注意从表中数据变化找出演变的趋势。(2)史料二中“敬授民时明确中国古代历法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重视实践和实用的特点。(3)史料三中“与西方相比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缺少西方的求证、推理和理性。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开展的特征。试答 (2

10、)根据史料二、三,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试答 历史解释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word-8-/24 重经验 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 重综合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展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重实用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进展整理,做出理论概括和分析 重农业 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 家国情怀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东西方的不同影响 对中国 对西方 造纸术 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

11、开展 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与和推广 印刷术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开展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指南针 推动了中国航海业的开展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为西方国家拓展世界市场、进展殖民扩 X 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用来进展迷信活动,服务于封建统治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开展,为摧毁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开展 探究点二 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时代特征 学术前沿 1明清小说的特点 word-9-/24 史学新论 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与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

12、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冯天瑜等著中华文明史 思维激活 明清时期小说取材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关注社会底层,越来越多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2中国多民族文化认同和“多元一体 史学新论 现当代中国,关于中国多民族文化认同的学术研究是我国文化开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在现实的研究中必须以“多元文化一体的态度,坚持中国多民族文化的认同,坚持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才能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曹顺庆、秦岭论中国多民族文化认同 思维激活 中国多民族文化认同和“多元一体,一直是近几年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新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对民

13、族文化认同和“多元一体有较多的介绍,值得关注。考题研析 2017某某卷,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命题立意 以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创设新情境,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时空定位 中国画追求“得意忘形,文人画的特点 word-10-/24 关键点拨 材料中“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中国画的特征是用景传情,即情景合一 答案 史料实证 史料一 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

14、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顶峰。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根本格局等 史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 解读(1)根据史料一中提示的两个朝代,即元代和明代,联系社会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2)史料二反映了清代戏曲种类繁多。阅读史料二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其内容,“昆腔与“京腔等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形成京剧。探究(1)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标志。分析明代戏剧开展的原因。试答 (2)史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

15、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剧种形成的原因。试答 word-11-/24 历史解释 明清文化的“承古萌新(1)“承古 中国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中医药学的集大成之作,而且是一部生物学的经典之作,除此之外还有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等。古典文献进入总结时期大规模丛书与类书的编著: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对古籍整理和总结历代文化遗产有重要的贡献。(2)“萌新 传统文化中孕育新内容 明清小说是从宋元的话本而来的。著名的科学技术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所记内容多是通过作者调查研究而获得的新知识 思想、文学中表现反传统、反封建

16、的思想 首先,在思想界出现了反封建的某某思想,对君主专制进展了大胆的揭露和否认;其次,明清的小说也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文化交流上西学东渐 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传教士来华,明清之际出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高潮,西方传教士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和儒家经典,并传回欧洲,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中国知识分子也主动学习西方科技。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天工开物也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如介绍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 唯物史观 辩证看待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word-12-/24 时代特征 艺术风格 先秦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兼容并包、宽容开放 秦

17、汉 国家统一,生产开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开展 恢弘大度 隋唐 政治稳定,经济开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 兼容并蓄、全面繁荣 宋元 商业繁荣,城市开展,市民阶层扩大 平民化、世俗化 明清 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承古萌新 课题随堂演练 12021某某某某一模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展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

18、型 22021某某某某一模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如此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与 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32021某某省“江淮十校联考有人研究指出,吴承恩(某某某某人)的小说西游记中有多场宴会,而饭菜几乎都是如米饭、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等名称。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word-13-/24 A准确描述了玄奘取经途中遇见的食物 B中国

19、的饮食文化已经影响到周边国家 C反映了作者生活时代的南方饮食文化 D说明小说因其艺术性不具备史料价值 42021某某市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明代文人唐寅、文征明、祝允明等皆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与卖画等为业,其中不乏为有钱的商贾之家所定制。这反映出当时()A世俗生活改变绘画的技法 B市民阶层对绘画要求提高 C文人画淡化神韵意趣追求 D绘画艺术市场化倾向凸显 5明代冯梦龙和凌濛初在“三言“二拍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也不再是为富不仁的不义之徒,而是表现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这反映出()A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 B文学创作摆脱了理学的束缚 C重农

20、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D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 62021某某模拟明中期,昆剧在某某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某某、某某等地,向北传播到某某、某某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昆剧的传播反映了()A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 B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 C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 D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 word-14-/24 直通高考微讲座 7(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已考视角讲练 考法选取材料创设新情境灵活考查明清科技和文学艺术新现象 1.命题点:弘扬昆曲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018全国卷,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

21、,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明确,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 关键点拨:此题表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昆曲的“雅与后来京剧的“俗形成鲜明的比照,成为后来京剧取代昆曲广泛流行的一个因素。听课笔记 2命题点:明朝中期以后新的文化现象 2018全国卷,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与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

22、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word-15-/24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气氛浓厚 关键点拨:注意时间“明朝中期以后,古代社会地位较高的士人,将书籍作为礼物,赞扬了读书向学的风尚。听课笔记 真题品悟 题号 命题特点 第 1 题 历史关联 以昆曲的流行创设情境,考查经济开展对艺术创作与其开展的影响,表现关联性、灵活性 第 2 题 历史 现象 明朝中期以后,个人出书风气盛行,书籍作为馈赠礼物流行于民间 历史 关联 以印刷业的开展导致书籍大量出版,折射当时的文化气氛 待考视角预测 考向一从比拟异同角度考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的主 X 黄宗羲

23、、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十分相似,他们提出的主 X 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各自的侧重点,解题时应根据时代背景和题干信息来分析。1命题点:顾炎武、黄宗羲思想主 X 的共同点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word-16-/24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宋明理学 C提倡公平法治 D以天下为己任 2命题点:明清之际对传统思想的传承 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视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屡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

24、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A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C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根底 D明确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考向二从文学体裁兴盛所反映的社会开展趋势角度命题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关注社会底层,题材广泛,这与当时的社会变化有关,反映出古代文学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的趋势。解题时需结合这些文学体裁兴盛的时代背景来分析。3命题点:明清小说三国演义对曹操的评价 曹操统一北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根底,在战乱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B客

25、观地评价了历史人物 C是商品经济开展的产物 D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 4命题点:明清富商大贾同文人士大夫的关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word-17-/24 2021某某某某模拟明朝后期,一些富商大贾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而希望改变自身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他们积极结交文人士大夫,摹仿其文明优雅的生活方式。面对此种社会情形,下层知识分子利用自己在文化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文化方面的服务。这种现象()A动摇了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B改变了古代中国的阶级结构 C推动了文化的商业化和世俗化 D反映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 考向三从明清艺术形式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角度命题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社会经济的反映。解题时需结

26、合具体的作品内容和时代背景来分析。5命题点:明清时期的戏曲开展 2021某某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四据李斗的 某某画舫录 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某某名优为老徐班。随后某某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这说明()A昆剧开展步入专业化道路 B戏剧开展根植于社会需求 C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开展 D商人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 word-18-/24 真题导练【例】2017全国卷,42阅读材料,完成如下要求。材料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 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 30 余国进展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X 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

27、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 200 余家纺织工场雇佣 3 万余名工人 16 世纪 X 居正进展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人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 哈姆雷特 17 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某某大量流入中国。X 成功收复某某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28、 word-19-/24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上表为 1417 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 分)关键点拨:试题通过表格形式列出了 1417 世纪中西方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的比照蕴含着历史开展的趋势和方向。题目要求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可以提炼多种信息,如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西社会制度开展趋向等,只要言之有理,表现出“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即可,阐述时注意史论结合。试答 题后反思 技法指导 审题、论述解答开放探究试题常用方法(1)此题列举了 1

29、417 世纪中西方假如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的重要史实,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形成论题,进展论述。该题考查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级;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考生的综合素质。(2)解答此题的方法技巧 审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论题:中外比照,提取中外历史信息,写出论题。阐述:论题、阐述具有开放性、多样性。针对训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 如下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 年)的想象画三教图。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

30、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慎重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word-20-/24 而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某某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表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解读材料,提取此图画中包含的任意一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12 分)课题 2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考题研析 B 史料实证 提示(1)特征: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成果都

31、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理论成果比重上升。(2)特点:注重实用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探究点二 word-21-/24 考题研析 C 史料实证 提示(1)标志:元杂剧。原因:商品经济开展,市民阶层扩大;专制制度强化,社会矛盾日益锋利;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早期启蒙思潮的出现。(2)剧种:京剧。原因:的中心作用(或者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封建政府的推动(或者乾隆帝的推动);广阔艺人的努力(或者广阔艺人博采众长);社会开展、人民大众文化娱乐的需要。课题随堂演练 1解析:本草

32、纲目由朝廷颁行、皇舆全览图由康熙帝下令编绘、圆明园是皇家园林,说明上述成就都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应当选 B 项;材料“朝廷颁行说明不是商品经济的结果,排除 A 项;本草纲目与西方科技无关,排除 C 项;近代社会转型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 D 项。答案:B 2解析:由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可知,明朝后期我国科技重实用的特点,“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如此无需赘述表现轻理论的特点,应当选 D 项;材料说明的是中国引用西方科技的特点而不是引用西方科技的影响,排除 A 项;仅凭题干事实不能说明西方科技在中国的普与情况,排除 B 项;材料表现的是中国科技观念,没有明确西方科技的目标,排除 C

33、项。答案:D 3解析:材料中所列是明清时期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食物,反映了作者所在地区食物和自己生活时代对饮食文化的认知,应当选 C 项;玄奘取经途中经过多个地区和国家,所遇见的食物也是多种多样,材料并没有准确描述玄奘取经途中遇见的食物,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提与周边国家的饮食,无法看出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否影响到了周边国家,排除 B 项;有些小说反映的内容是具有史料价值的,排除 D 项。答案:C 4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唐寅、文征明等书画家“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与卖画等为业,甚至出现了有钱人向他们定制书画作品的现象,充分表现出明代艺术出现了商业化趋势,即市场化倾向凸显出来,应当选 D 项

34、。答案:D word-22-/24 5解析:据材料“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可知主要是描述内容发生变化而不是叙事方式的变化,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与理学的“仁、义、礼、智、信相符,故 B 项错误;据所学,明朝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联系所学可知明清商品经济开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对商人的认识的变化,故 D 项正确。答案:D 6解析:依据材料“昆剧在某某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某某、某某等地,向北传播到某某、某某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影响了文化的交流传播,D

35、项正确;A 项不合题干主旨,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故排除 B 项;题干没有表现“地区间的文化交融的相关信息,排除 C项。应当选 D 项。答案:D 直通高考微讲座 7 已考视角讲练 1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昆曲在明清时期流行是因为昆曲被视为“官腔“雅乐,这意味着欣赏昆曲代表着高雅的品位,符合士大夫的文化需求。D 项正确。答案:D 2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期以后,个人印刷自己的作品成为时尚,并且士大夫间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赠送,说明当时社会具有浓厚的崇尚文化的气氛。D 项正确。答案:D 待考视角预测 1解析:顾炎武和黄宗羲确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主 X,但材料并未表现

36、,故 A 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反对空谈义理,但材料未涉与,故 B 项错误;材料不涉与公平与法治的理念,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可知他们都把明道救世、扶危定倾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故 D 项正确。答案:D word-23-/24 2解析:“明代的言官(负责监视与上谏)声名显赫与实际地位不相符,故 A 项错误;“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屡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符合儒家伦理道德的规 X,故 B 项正确;言官对腐败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对“政治根底没有根本性的作用,故 C 项错误;“集体跪

37、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对皇权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形成“有效制约,故 D 项错误。答案:B 3解析: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这并不是去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故 A 项错误;曹操在古代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并不是对曹操的客观评价,曹操也为历史的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故 B 项错误;曹操被称为“奸雄,这不是经济开展的产物,与商品经济的开展没有直接联系,故 C 项错误;曹操之所以被称为“奸雄是因为他不是汉朝“正统,做了臣子不应该做的事情,违背了“君为臣纲的儒家思想,这说明古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 D 项正确。答案:D 4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摹仿文人士大夫文明优雅的

38、生活方式,能够提升商人的文化素质,从而推动文化知识普与,实现文化的世俗化,此外,下层知识分子为商人提供文化服务,反映了文化的商业化,故 C 项正确。答案:C 5解析:商人投资具有逐利性,商人纷纷组建戏班是因为社会的需求,这也会推动戏剧开展,应当选 B 项;材料仅表现商人纷纷组建昆腔戏班子,没有涉与昆剧艺术水平的上下,排除 A 项;市民文化的需求会推动戏剧开展,但这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 C 项;仅据题干信息无法考证是不是商人投资戏剧的首例,排除 D 项。答案:B 高考非选择题 12 分大题高分导练 真题导练【例】答案:示例:论题: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交流。(2 分)阐述:新航路的开辟完毕了世界各地

39、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word-24-/24 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交流。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美洲某某大量流入中国,明中后期某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国人口的增长。欧洲传教士东来,传播了天主教,也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传教士也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进步。新航路开启了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人类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10分)针对训练 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提取信息。根据三教图,“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可以提取:反映

40、了当时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其次,根据题意,史论结合,进展论述。如:宋明理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通过佛教、道教思想寻求精神寄托等。最后,对这一现象作简要总结。如:三教在相互辩驳中逐渐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答案:示例一:信息:此画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或明朝时本土的儒道与外来的佛教和谐共处)(2 分)说明:宋明理学思想融合了佛教、道教的大量思想和修行方法,使三者关系密切起来;明代“三教合一的某某观影响到了绘画;统治者利用某某思想麻痹人民群众、巩固统治,推动了三教走向合一;百姓从某某思想中去寻求精神寄托。(10 分)示例二:信息:明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倾向。(2 分)说明:明朝商品经济开展,市民阶层壮大;其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绘画从高雅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10 分)(考生如选取其他信息,如:表达了作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膜拜以与对儒家学说的尊崇;明代的某某观影响到了绘画。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