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文清形象最新文档资料.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9792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3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文清形象最新文档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文清形象最新文档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文清形象最新文档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文清形象最新文档资料.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文清形象 一 曾文清是一个悲剧形象。他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封建枷锁,难以挣脱;个性懦弱,不敢与所爱之人名正言顺地在一起;无法独立谋生,是一个生命的空壳,体现了生存能力的丧失。1.“生命的空壳”腐烂文化的背负 曾文清“生长在北平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半生都在空洞的悠忽中度 过。”+这种“过度的腐烂的北平士大夫文化”+的特色就是悠闲、雅致但是有着极强的寄生性,这种文化培养出来的是“精神上的瘫痪”+,江泰就曾经这样概括他内兄的生活:“他喝起茶来要洗手,漱口,焚香,静坐分得出这杯茶用的是山水,江水,井水,雪水还是自来水然而这有什么用?他不会种茶,

2、他不会开茶叶公司,不会做出口生意,就会一样,喝茶!喝茶喝得再怎么精,怎么好,还不是喝茶,有什么用,请问,有什么用?”+诚然这是一种精致的艺术,然而这种精致在实际的生活中却毫无用处,他们将时间与精力完全耗费在这种精致上面,就是生命的浪费。他们成了多余的人,一群废物,就像一群耗子一样蛀空着曾家大院,也在浪费着自己作为人的生命与价值。曹禺在写这部话剧的时候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说“我为什么要写北京人呢?当时我有一种愿望,人应当像人一样地活着,不能像当时许多人那样活,必须在黑暗中找出一条路子来。我当时常常看到周围的人,看他们苦着,扭曲着,在沉下去,百无聊赖,一点办法也没有。我感到他们在旧社会中所感到的黑暗

3、。”+曾文清并没有像人一样的活着,而是像一只耗子一样沉沦着咬噬着自己的生命。曹禺认为这样的一群以曾文清为代表的“生命的空壳”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价值,就应该毁灭,曹禺曾表示“我想好人应该活下去,要死的就快快地死吧,不要缠着还应该活下去的人。”+曾文清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为了一个空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如同行尸走肉,曹禺的思考是深刻的,剧作“传达了一种极为深沉的人与民族的双重危机感”+。2.“爱不敢爱,恨不敢恨”生命热力的丧失 这具生命的空壳怯懦怕事,面对妻子的挑衅不敢开口,与愫方引为知己,默然相爱,然而,这份爱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愫方的付出,未见曾文清对两人爱情的维护,这份所谓的“爱”是不

4、对等的。愫方以一种苦行僧似的方式帮助曾文清操持着整个家庭,上至曾皓,下至其尚未出世的孙儿,面对时常挑衅的曾思懿也多加忍让,在愫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妇女的奉献精神,人是为什么而活在愫方的心里非常明晰,将愫方对爱情的坚定执着来对比曾文清,看到的是曾文清的懦弱,他的懦夫性格注定了他不会娶愫,这是一种生命力的丧失,耽于幻想怯于行动,对自己的爱人也不敢出面维护,担负起爱人的责任。曾文清的怯懦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自身性格因素,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封建儒家文化对人的腐蚀。这种侵蚀在曾霆的身上得到过了更为明确的展现。曾霆可以看做是曾文清的少年形象,曾霆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但是他与同龄人袁圆相比毫无朝气,每当他自

5、然的流露出快乐时便要遭到呵斥。曾家长辈不断用封建礼教打压着曾霆自然流露出来的天性。正是这种已经不适合于时代发展的文化束缚着曾文清们,形成了他怯懦的性格,曹禺的批判也不是简单的对于曾文清“不敢爱”的批判,而是将视角扩大为对整个封建文化的批判。3.“已经不会飞了”生存能力的丧失 曾文清背负着重振家业的使命离开了曾家大院,之后便疲惫失望地回来了,这时候的他必然已经明白了自己生存能力的缺失,愫方曾说:“它已经不会飞了!”曾文清立刻明白了她的用意。由此可以看出曾文清幻想破灭、梦醒之后的痛苦,“梦醒之后无路可走”,曾文清的痛苦就在于自己的生命被证明是经不起风浪淘洗的,最终他还是回到了牢笼之中。因此,曾文清

6、的悲剧就在于他身上的背负过于沉重,腐烂文化的熏陶使得他不能成长为一个合乎时代发展的人,封建礼教的束缚也难以挣脱,与时代脱节,被时代抛弃,作为人的价值被吞没。这无疑是一个悲剧。正如朱栋霖所说的,曾文清作为一个人,他善良,有着求生的本能,这就是一个人之为人的有价值的体现。这一悲剧形象的没忘带有发人深省的意义,促使我们思考曾文清身上那些沉重的文化背负。二 1、曾文清的死亡在一定意义上寓意了封建家庭的灭亡。尽管社会地位不断坠落,但是长久以来的精神统治在封建旧家庭中依然适用。曹禺着眼于封建阶级的精神领域,由外而内深入表现了曾家的破败、灭亡。固有的家庭矛盾在这时更加激化,矛盾逐渐显现出来。曾家的家教成了维

7、持飘摇欲坠的曾家大厦的精神支柱,维系家庭内部成员表面关系的绳索以及藐视外界的资本,更成了曾家人的精神安慰。其精神的空虚可见一斑。然而这种精神支柱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在曾文清碰壁之后不能给予他任何自救的能力,最后只得充当封建阶级没落的殉葬品。2、曾文清的悲剧与他长子的身份有莫大的关系,像曾文清一样背负着沉重的枷锁生活的长子,有雷雨中的周萍,巴金的家中的觉新,他们与曾文清有很多相似。同样怯懦,“爱不敢爱”,无力奋飞。雷雨创作于 1933年,以 20 世纪 20 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家的时代背景也是在五四浪潮之后,北京人的时代背景较为模糊,按照作者的说法并联系剧本可以发现是抗战时期

8、。三者的时代背景相差约为20 年,但是三个长子的形象却有些相似,在他们身上,历史的脚步似乎停滞了。三者都是站在新与旧之间,是历史的中间物。他们在旧式的封建环境中成长,也感受一些新思想,还没有来得及投入到新的生活当中,作为长子便肩负起家族的重任,承担旧的时光赋予他的职责;然而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他们却不能融入新的时代,为了维护大家庭的和谐,不得不委曲求全,隐忍度日。他们的结局都指向了死亡,周萍开枪自杀,曾文清吞鸦片自杀,巴金也称自己的设定是觉新最后也是自杀。以曾文清为代表的长子的悲剧,实际上是传统文化的悲剧。在时代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依然固守着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历史的车轮必然碾过不可阻挡,这时就必

9、须有殉葬者,处于新旧文化之间的长子就不可避免的卷入进去,以自己的牺牲为新的时代让路,并以自己的牺牲促使晚辈的觉醒,他们的悲剧性便有了实在的意义,这时他们作为人的价值有了更为明确的体现。3、除了外界给予的重压之外,曾文清自身存在着一些性格上的缺憾促使了他最后的死亡。他习惯了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生活方式,不愿改变,于是飞不动了,像笼中的鸽子一样将自己封闭在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里,放弃行动的自由。“自由的失落不是外在力量压制所致,而是自己所习惯的生活方式将自我凝固、束缚起来,这是一种人的自有生命的自我剥夺”+。我们发现,这段对陈白露形象的论述用在曾文清身上是如此的贴切!被习惯桎梏着,不愿跨出原有的生活圈

10、子,使得曾文清死在了自己的习惯的圈子里。也就是说,曾文清的悲剧不仅仅是他背后的文化传统造成的,与其自身的性格有关。结语 曾文清的形象熔铸了曹禺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的思考,他认识到没落的封建士大夫文化导致了曾文清这样的生命的空壳,这是生命的彻底浪费,是生命的无意义,“传达了一种极为深沉的人与民族的双重危机感”+。曾文清形象不仅具有对封建文化的批判意义,对当下社会也有积极的介入价值,从曾文清的身上,我们也可以反观自身,思考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寻求借鉴意义。注释 曹禺.北京人.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21 页.曹禺.北京人.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21 页.曹禺.北京人.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21 页.曹禺.北京人.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91 到 92 页.曹禺.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在中青年话剧作者读书会上的讲话J.剧本,1982,10.曹禺.和剧作家们谈读书和写作在中青年话剧作者读书会上的讲话J.剧本,1982,10.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54页.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61 页.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5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