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80048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属于对作品内容的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属于对作品形式的鉴赏。作品的形式具体包括作品结构、体裁、语言、表现技巧等。一、高考现代文涉及的表现技巧,有下列三方面:(一)运用修辞手法及技巧;见第五册课本29 页。常见修辞方法(12 种):比喻、比拟、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 (二)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叙述:如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

2、感情交流。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描写 描写的对象 1)人物描写:肖像、动作、对话、心理描写。2)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3)细节描写:对象可以是人、物、景,作用: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场面描写: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描写的方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白描和工笔:白描指简笔勾勒,生动传神;工笔指细腻

3、入微的笔法。描写的角度 1)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2)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3)远与近、高与低;4)实与虚 抒情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景 (三)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2、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3、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4、借物

4、喻理,借某种事物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的写作方法。、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人物、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以突出特点,或抒发情感,或揭示道理。6、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主要的人物或事物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衬托和对比的区别在于:运用衬托手法的两个对象之间是一主一次的关系,而运用对比手法的两个对象是对等关系的主体。、动静相衬,多是以动衬静。8、联想、想象,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

5、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9、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渲染与衬托的不同点在于: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衬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1、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征,作感情铺垫,使情感的抒发更为强烈。1、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

6、更有震撼力。12、虚实结合,作者描写的现实客观的景、物、事与作者通过联想、想象而虚拟的景、物、事互相映衬,表达更为浓烈的情思。13、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语句两种。是借用历史故事或引用或化用前人语句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想感情。用典可收到表意含蓄、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4、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2)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深刻印象。3)类比论证,是指把两类(或两个)某些属性相同或相类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得出

7、有关的结论。与对比论证法一样,类比论证法也需要运用比较的方法。实际上,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都是比较论证中的一中,不过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加以比较,以突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而类比论证法则是把两类(或两个)某些相同或相类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突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类似点。类比在逻辑学中,是指一种推理形式。这种推理形式运用到写作之中,就是类比论证法。用类比论证法写文章,用含义明确的已知事物与类似的未知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推论出未知事物也具有某种属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3)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

8、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四)考查表现技巧题型的答题技巧、回答“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作用”一类题型,答题要点包括三方面:一是使用了什么方法,要说清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二是表达了什么内容。三是有何效果或作用。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2、用术语: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

9、第三人称客观;二、结构安排(一)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层层深入、卒章显志、过渡、伏笔、铺垫、起承转合、结构严密、设置线索、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二)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时间推移、空间位置转换为线索;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三)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1、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三、语言 1、语言风格的类型:豪放与柔婉、质朴与绚丽、庄重与诙谐 1)豪放与柔婉 豪放的特点是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境界雄浑,感情激荡。这种语言风格常常使

10、用激越昂扬的语气情调,宏大热烈的语词,气势酣畅的句式,排比、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柔婉的特点是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美。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为了抒发“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对荷塘美景的描绘,体现了柔婉清新的语言风格。质朴的特点是确切明白,不加修饰,朴素无华,真切感人。多用一般的、普通的、不起眼的词句表达思想和感情。绚丽的特点是色彩明艳,句式繁复,文笔华美,多用描绘性的修饰成分,讲究节奏与韵律。庄重与诙谐是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庄重在于庄严肃穆,平稳持重,义正词严,感情浓烈。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语也用得多。诙谐的特色是轻松俏皮,讥嘲讽刺、趣味横生。文言诗文的语言风格一般有

1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凝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义丰富。含蓄,主要指语言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华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朴素,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2、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更有特色。3、从句式运用的角度看语言特色。见第五册课本 134 页。1)常式句与变式句。变式句是为了突出强调被移动的成分。2)长句与短句。长句结构复杂,表意精确、周详、细致、严密,一般用于精确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说理论证。短句词语少,结构简单,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一般用于表达欢快、激动、愤怒的感情,渲染紧张、激烈、恐怖的气氛,或画龙点睛地下结论。)整句与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匀

12、称,读来朗朗上口,句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灵活多变,飘逸自然,生动活泼。整散结合能使语言表达错落有致、婀娜多姿。4)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 四、体裁 高考现代文分文学类文本和非文学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在以小说、散文为主中更加突出散文。非文学类文本,分实用(包括科普文章、访谈、新闻、演讲稿、调查报告、传记等)和论述(包括论文、评论等)两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一)散文的阅读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的是散文在选材、构思上有较强的灵活性,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能将叙事、抒情、议论等熔为一炉。“神不散”指的是散文的主旨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里贯穿始终。按

13、表达方式不同,散文分成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阅读散文,整体感知是前提 大致理清文章的思路。思路是文章发展的脉络,通常表现在文章的选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方面,要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初步领会文章的主旨。读题目,标题往往是文章的话题或中心所在;抓标志语(总起句、概括语、结论句、议论句、观点性语句、过渡句等),标志语是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依据。粗略了解文章的写法。(二)小说的阅读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 概括介绍或具体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2、分析环境 环境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所作的描写。

14、包括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的描写,也称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表明人与人的关系。)渲染气氛,烘托人物。3)推动情节发展。4)突出主题。3、分析情节 情节是指文章描述了什么事情,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如何,或者简单地说,就是指人物的活动。理解了情节,也就掌握了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三)戏剧的阅读 1、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2、种类:表现形式:话剧、歌剧、舞剧 戏剧 作品容量:多幕剧、独幕剧 时代:历史剧、现代剧

15、情节主题:悲剧、喜剧、正剧 3、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是戏剧文学的两个重要内容。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的特色:一是有动作性(表达戏剧冲突,推动剧情发展);二是有个性和表现力;三是有潜台词;四是要动听、上口,浅显易懂。、有关古代戏曲的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因为它们是古代戏曲的成熟阶段,是代表古代戏曲最高成就的双峰。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古代戏曲代表作 明清传奇: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杂剧 元曲 小令:只用一曲。如:马致远的 越调天净沙 秋思 散曲 套曲: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的一套散曲。非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非文学类文本分实用(包

16、括科普文章、访谈、新闻、演讲稿、调查报告、传记等)和论述(包括论文、评论等)两类。(一)论述类、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 2、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 4)比喻论证法 详见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阐释。3、论证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4、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5、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表述确切、用语准确、严密,富有逻辑性。(二)实用类(包括科普文章、访谈、新闻、演讲稿、调查报告、传记等)科普类、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2)分类别:使说明条理清楚。3)打比方:使说明对象生

17、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5)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6)作比较: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7)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画图表: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摹状貌: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事理顺序(也叫逻辑顺序,如: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因到果、由总到分、由简单到复杂等)、说明语言: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有平实和生动两类。访谈类(03 年秋考)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阅

18、读访谈要着重关注提问者问的技巧 提问方法:、直接问 2、旁敲侧击(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距离。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气氛。)3、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4、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5、对比问:引入一些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要注意的问题:1、要用平实、口语化的语句,便于沟通,平等对话。2、要善于简单点评对方的话或精要讲出自己的理解,从而引出对方的进一步阐述。3、一组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4、每个问题要明确、单一、具体,一次发问不要包含两个以上的问题。新闻消息

19、类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狭义的新闻就是指消息。1、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金字塔结构:最重要最新鲜的写在最前面,次要的写在后面。2、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六个新闻要素(时、地、人、事、为何、如何)。3、消息与通讯的区别:消息文字简练;通讯容量较大,以叙述、描写为主,较注重丰富细节。通讯的时效性不及消息。演讲稿(0春考)具有针对性、鼓动性、感染性的特点,语言多用短句、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幽默风趣,演讲稿的语言特点是由它的有声性决定的。调查报告(04 秋考现代文一)1、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组成,正文由开头、主体、结尾组成。2、写好一篇调查报告,通常要满足三个要求:1)调查、占有大量材料;2)分析材料,提炼正确观点。3)叙议结合,观点和材料统一。传记类 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倾注了作者的情感)。练习:零距离复习教程测试卷 小说:P13116 一、二 调查报告:P13 二 新闻:P5 三 访谈:17 一 时评:P138 二 科普文:P5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