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6406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博览 姓名:xx724921394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内容摘要: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悠悠历史数千年,多少风风雨雨易朝换代,音乐总和人们相伴,世世代代的人民用最本真、最原汁原味的音乐来表达他们的爱憎情仇喜怒哀乐。岁月无情,大浪淘沙,民间歌曲非但未被风吹雨打击,且如千年陈酿,弥久弥香。时至今日,当我们打开这座丰富多姿的旋律宝库时,依旧会情不自禁的醉倒在它的芬芳里。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 声乐 器乐 歌舞 文化 当心情以一种旋律的姿态呈现在我们心中,音乐的神韵就已经形成;当这种旋律被

2、谱成了曲,填出了词,跳跃出灵动的琴弦,这音乐就从一个人心中进入了更多的人心里,激起无数相同、相似或者相反的感情。音乐像声音一样,从出生的那刻起就伴随在我们身边。从孩提时母亲为我们唱起的摇篮曲,到生命结束前耳边回荡的饱经沧桑的旋律,这些看似仅仅是由物体有规则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让沉郁的心情变得轻松,让浮燥的心情变得平静,让干涸的心情变得湿润,让平静的心情掀起奇妙的波澜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中国大陆又称作民乐,台湾地区称作国乐,港澳地区、新马及海外地区称作华乐)是指中国传统各种音乐为及以其为基础发展出来的种种音乐。其乐种包括各种中国民族乐器的独奏曲协奏曲、传统中国的各种器乐合奏、近代发展出来的民族

3、管弦乐大合奏曲、国乐团合奏及小合奏曲、以交响乐团演奏的中国民族风格乐曲、以及中国民族声乐等。据考古发现,中国民族音乐可追溯至7000 多年前,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意境上都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它讲究艺术表现的中和、简约、适度、含蓄、空灵,以五声音阶为主。与西方传统艺术注重立体感不同,它更着重于表现线形态。20 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加上思想领域内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国人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渐受冷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音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挖掘与研究,曾一度欲建立“中国乐派”。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民

4、族音乐受到了港台流行音乐等诸方面的冲击与挑战。近年来不少音乐人提出了“新民乐”或“民族音乐交响化”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关的音乐创作,但也受到了很大的争议。悠悠历史数千年,多少风风雨雨,易朝换代,亦不论是繁荣,还是衰落,音乐总和人们相伴。追溯历史到今朝,音乐已从狭小的厅堂走向广大民众生活即逐渐走出达官贵人的专属,回到本就是起源的民间。可以说,传统民间音乐是其它各类音乐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民族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主要借助口头形式而得以传播。在世世代代的传播过程中,它经由无数人的加工和改编,并不断积累、沉淀、筛选。可以说,它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结晶。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

5、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间声乐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魂。据调查统计,我国拥有345 个说唱曲种,317 个戏曲剧种,17636 种民间音乐,以及不计其数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歌舞音乐的曲目、剧目。这些音乐最贴近普通百姓的欣赏需求和习惯,拥有最广泛的听众。中国民族民间声乐有着

6、漫长的历史,从原始氏族社会简单的歌舞歌曲,到殷商奴隶社会的发展,再到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繁荣,再到今天各种声乐元素的百花齐放,在这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民族民间积累下来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的民歌、曲艺和戏曲形式。民间声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比其他诸如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更具有生命力,是其他音乐的源或根。因为民间声乐产生于民众之中,活跃于民众之中,最贴近人民群众,最直接反映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变化。民族声乐艺术是以声乐形态存在的喜乐艺术,它是以人声的歌唱作为音乐信息的载体来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的。动听的歌曲其风格,特征都要在演唱中被人感知,因此必须用一定的演唱方法去体现,才不会失去它的原生韵味。

7、一切具有鲜明风格特点的戏曲,说唱民歌总是与其特定的唱腔,唱法相联系的,一方面必须努力学习和继承发扬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的优秀经验,学习传统唱法的真缔,提高和丰富民族唱法的演唱和表现方法,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融合、创造、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学习,借鉴美声唱法的方法和经验。学习美声的科学发声原理和发声技术方法,结合我国的民族音调和吐字行腔的特点,来训练声音的流畅,气息的深沉,持久、饱满,真假声的相互结合和音域的扩展,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民族的歌唱语言和风格特征。在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大舞台上,民间声乐可以称之为记录和反映民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国民间声乐是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必

8、然内容。在民族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中,器乐常常与歌、舞相结合为一体。如周礼春官记载中说的“大司乐而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组成唐大曲的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散序”,是纯器乐演奏,而第二部分“中序”和第三部分“破”(或“舞遍”)中,器乐与歌和舞相结合。又如:周代的琴歌(自弹自唱)、间歌(奏与唱相间);秦汉时的鼓吹(以打与吹为主,还常加入歌唱)、相和歌(丝竹与歌唱相和),以及宋代的秧歌和说唱;明代的戏曲艺术中,器乐除有一些单独演奏的段落外,它主要是和歌、舞相结合。在民族音乐的传承中,不断涌现一些将声乐曲和舞曲加以器乐化加工而发展成独立的器乐曲。中国民族乐器,

9、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仅从己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远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如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骨笛(最早的笛子距今8000年左右),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公元前433 年入葬)出土的编钟、编磬、悬鼓、建鼓、枹鼓、排箫、笙、箎、瑟等等。这些古乐器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远古时期,舞蹈便作为一种肢体语言存在。随着历史的发展,民间舞蹈已不仅仅局限于巫术活动和对神崇敬的表达。而在内涵里,民间舞蹈作为文化积淀的传承手段,其自身的层面有了本质的飞跃。因此,民间舞的继承性成为中国民间舞

10、蹈发展基本特征之一。民间舞是在一种群体化的自我审美中来完成继承文化的过程。它从最初的个体感情抒发,演绎成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又从最初的田间地头式的劳动讴歌发展成为一种自我娱乐,并在娱乐中接受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陶冶,因此群众性和娱乐性就必然构成了中国民间舞蹈发展的另一基本特征。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植根于民族,昌盛于时代。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也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民族众多,在 56 个民族中少数民族就有55 个,每个少数民族地区都积存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产,特别是口头及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如宝石般的璀璨。仅从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来看,它的舞蹈样式、动态及表演方式、动作风格、节奏变化、音乐语言、调式

11、和唱法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如蒙古族舞蹈,动作力度大,节奏铿锵,肩部摆动张放劲收,马步轻快敏捷,表现出蒙古族豪迈剽悍和英勇无畏的性格。而民间存在的珠岚(灯舞)、单鼓舞、筷子舞、盅子舞、查玛舞(民俗叫“跳鬼”)、还有安代舞等都各具特色,跳法、形式各异,样式大不相同。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在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舞蹈向自娱及娱人的方向过渡,并在不断地发展流传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长期保存下来。原始人通过劳动生活认识到舞蹈对于他们生活的重要性,从实实在在的身体感受,到精神世界的感情投入,就是感性认识到理性

12、认识的升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的感情色彩性表现在形象性的感情表达方式。民间舞蹈起源子民间,反映现实生活,强调形象的感情色彩。各民族民间舞蹈是自娱性的活动,与广大人民劳动生活、宗教礼仪、节日庆典等风俗习惯紧密相连,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千百年来民间舞蹈长流不息、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民间舞是人民群众情感色彩的体现。它的一切内在精神气质、形式结构和风格特色都是该民族的精神、信仰、心理审美意识所决定和赋予的。它不仅是审美的需要,更是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和精神的寄托,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赋予中国民间舞蹈新的生命力与新的形象。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适应群众在

13、现代生活中的审美习惯,需要继承优秀的传统,但是由于时代在前进,人类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审美情趣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所以民族舞蹈也要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上其它民族和国家创造和发展优秀文化艺术的经验,来丰富民族舞蹈的创造能力,以求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曾说过:音乐艺术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在于我们的心中唤起当看到这一事物时所体验过的情感。音乐作为艺术所给予人的艺术感受叫美感,通过美感使人们得到思想感情上的满足。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各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萌芽、发展、鼎盛,是人类社会中最本真最原汁原味的音乐,是人民大众心声的自然流露。千百年来,人民就这样用自己的歌唱方式传递着自己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音乐史略,吴钊、刘东升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古代音乐史概论,郑祖襄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民族声乐教材,郭祥义著 吉林音像出版社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启示,贾建文著 云南民族出版社 中国现代音乐研究文集,樊祖荫著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