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含答案.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62238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含答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练习练习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练习 1唐僧认为“劝善”就是“惩恶”,孙悟空认同这样的看法吗?联系西游记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孙悟空不认同这样的看法。孙悟空是一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面对白骨精几次三番的变化,他都能够用火眼金睛识破妖的本质。即使唐僧受到妖怪的离间把他赶走,孙悟空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将恶势力赶尽杀绝。他始终秉持“除恶务尽”的观点,明白妖怪本性的丑恶,绝不心慈手软。【解析】【分析】唐僧、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塑造得最生动感人的行善者形象,都具有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行善思想。唐僧广施仁慈,注重劝善;孙悟空嫉恶如仇,注重惩恶。通过对他

2、俩行善思想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主旨、艺术构思,以及他俩在行善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对于当今的行善事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孙悟空并不认同唐僧“劝善”就是“惩恶”的看法。“劝善”可以治本,“惩恶”可以治标。没有“惩恶”,就等于没有了规矩方圆,不知悔改的坏人就可作恶多端。所以两者都不能缺少。可举白骨精之例证明之。故答案为:孙悟空不认同这样的看法。孙悟空是一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面对白骨精几次三番的变化,他都能够用火眼金睛识破妖的本质。即使唐僧受到妖怪的离间把他赶走,孙悟空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将恶势力赶尽杀绝。他始终秉持“除恶务尽”的观点,明白妖怪本性的丑恶,绝不心慈

3、手软。【点评】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2名著阅读 (1)阅读小贴士,为下面名著选择合适的腰封。第一组: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第二组:猎人笔记:镜花缘:A.冀中平原的诗意与浪漫,战争年代的人性美与人情美,普通劳动者的胸襟和品性,中华民族的正气和精神。B.君子国、大人国、歧舌国、女儿国、黑齿国、淑士国等三十余个国家的奇闻异事、风土人情令人目不暇接、忍俊不禁。想象绚丽斑斓,人物形象鲜明,中国古代有名的“才学”小说。C.一部深沉奇丽的乐曲

4、: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交织,独特的自然世界与别样的生命形态交融,美丽纯净的自然风物背后隐含的无奈与无常.D.一个俄罗斯作者行猎漫游见闻,19 世纪中叶俄罗斯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高尔基称之为“异常优美”的作品。(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坑陷我子”是指哪件事情?(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5、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受的一切。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 请结合五猖会或二十四孝图中一两件鲁迅先生“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的事,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答案】(1)A;C;D;B(2)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义兄弟,罗刹是牛魔王的妻子。罗刹女与牛魔王的儿子是火云洞的红孩儿,因捉拿唐僧,要吃唐僧肉,被观音菩萨收去做了善财童子。罗刹女因见不到儿子对悟空怀恨在心。(3)示例:五猖会中鲁迅先生回忆小时候,满怀兴奋,急匆匆要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幼时的鲁迅背诵鉴略,读背后才放他去看赛会,以至于幼年鲁迅看赛会的兴趣全消。这种痛苦的经历,直至鲁迅成

6、年,记忆犹新。因此,鲁迅先生认为,这样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他不愿意幼年的海婴再尝到他这种痛苦,不愿去戕害海婴的天性。【解析】【分析】(1)白洋淀纪事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境。故选 A。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 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故选 C。猎人

7、笔记19 世纪中叶的俄罗斯农村,宛如一幅精美的风景画。然而在这美丽的乡村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屠格涅夫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揭开了地主们“文明仁慈”的面纱。故选 D。镜花缘清代李汝珍所作的长篇小说。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故选 B。(2)考查对名著人物故事情节的理解。孙悟空与牛魔王结拜为兄弟,于是牛魔王成了孙悟空的大哥,而罗刹女是牛魔王的夫人。红孩儿因为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走了,做了散财童子,铁扇公主见不到孩子,使他们母子分离,迁怒到孙悟空身上,故罗

8、刹说“坑陷我子”。(3)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如选二十四孝图,写到鲁迅先生小时候,一位长辈送他一本二十四孝图。当幼年的鲁迅请人讲了这二十四个故事之后,内心充满了恐惧、担忧,再也不想做孝子了。鲁迅认为那种虚假的“孝道”伤害了孩子纯洁的心灵。因此,他也不会用这种虚假的故事去伤害海婴的天性。故答案为:A;C;D;B 孙悟空与牛魔王是结义兄弟,罗刹是牛魔王的妻子。罗刹女与牛魔王的儿子是火云洞的红孩儿,因捉拿唐僧,要吃唐僧肉,被观音菩萨收去做了善财童子。罗刹女因见不到儿子对悟空怀恨在心。示例:五猖会中鲁迅

9、先生回忆小时候,满怀兴奋,急匆匆要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幼时的鲁迅背诵鉴略,读背后才放他去看赛会,以至于幼年鲁迅看赛会的兴趣全消。这种痛苦的经历,直至鲁迅成年,记忆犹新。因此,鲁迅先生认为,这样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他不愿意幼年的海婴再尝到他这种痛苦,不愿去戕害海婴的天性。【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熟读名著,掌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结合选项的内容进行辨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辨析的能力。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的能力

10、。考查的篇目都是在考纲的范围之内,涉及到名著的名称、作者、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等。要求考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多读、反复阅读,读原著。3(题文)名著阅读。(1)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_ _(2)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答案

11、】(1)阿长与;五猖会(2)示例: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让我感受到了作品的温馨和理性。【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该题考查的是对朝花夕拾的内容以及人物的识记和阅读感受。故答案为:阿长与;五猖会 示例: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让我感受到了作品的温馨和理性。【点评】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把握 朝花夕拾 的作品,根据语段内容把握出处。本题考查阅读感悟,注意结合名著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4运用你课外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_。“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故事都出自这本书。

12、你还能说出这本书里的两个故事吗?_ (2)西游记中孙悟空所使用的兵器叫_;西天取经成功后,孙悟空被封为_。【答案】(1)伊索寓言;狮子国王、乌鸦与狐狸、龟兔赛跑(2)如意金箍棒;斗战胜佛 【解析】【分析】(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中的寓言故事很多,如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猫和母鸡驴和骡子等。(2)西游记中孙悟空所使用的兵器叫如意金箍棒。原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后遗下的定海神珍铁,放在东海。斗战胜佛是佛教里面著名的“三十五佛”中的一位。西游记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孙悟空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故答案为:伊索寓言;狮子国王、乌鸦与狐狸、龟兔赛跑

13、如意金箍棒;斗战胜佛 【点评】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作者和故事情节的把握。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西游记把握重点情节。5名著阅读 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1)这段文字节选自_(人名)创作的_(作品)。(2)补全回目名:唐三藏路阻火焰山,_。(3)文中的“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答案】(1)西游记;吴承恩(2)芭蕉扇(3)“裙钗”指的是罗

14、刹女(铁扇公主);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解析】【分析】文段出自小说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文段中的“钗裙”指的是铁扇公主。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的母亲。根据小说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可知,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导致铁扇公主和儿子红孩儿母子分离,所以铁扇公主才对孙悟空怀恨在心。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西游记;吴承恩;芭蕉扇;“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她的儿子红孩儿

15、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点评】本题考查名著西游记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明确本段文字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小说的作者是吴承恩;本题考查对名著西游记相关知识的了解能力;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6根据作品和选项内容,为作品选择相应的选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_ 白洋淀纪事_ 湘行散记_ A澄澈纯净的山水之间,一片明朗朴野的风光,闪耀着桃源般耀眼的余晖。B跨越了盲聋的身体障碍与折磨,她不屈不挠的坚毅精神,成为强者的永恒象征

16、。C本书以轻柔的笔调表现了战争的严酷、生活的艰难和军民的友爱,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了人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答案】B;C;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基本内容的探究。准确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B、写聋、盲、哑的残疾人海伦凯勒的顽强精神,作品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C、作品是白洋淀纪事,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其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A、描写澄澈纯净的沅水之间,一片明朗朴野的湘西风光,作品是湘行散记。故答案为:B;C;A;【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综合探究评价。答题时应注意,做此类题要求学

17、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作品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注意不能张冠李戴。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有三部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新湘行记。湘行散记,沈从文根据湘行书简改写而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7名著阅读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为救师傅,请求南海观音用天罡刀阵和“金箍儿”降服了他和牛魔王的儿

18、子红孩儿。B.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了陈莲河等庸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特别提到他们所开的古怪药引:经霜三年的甘蔗、完好的鼓皮、原配蟋蟀一对,揭露了这些人故弄玄虚、骗取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C.“他见水响中,见一条条蛇蹿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这段文字中的“他”是指小西天的黄眉怪,“大圣”指孙悟空。D.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纯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他本是西海小龙王,因犯天条,锯角退鳞,变白马,驮唐僧往西方取经。忽闻人讲唐僧是个虎精,他也心中暗想道:“我师父分明是个好人,必然被怪把他变做虎精,害了师父。怎的好!怎的好!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将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选文中说他“犯天条”具体指的是什么事?“大师兄去得久了”是指孙悟空回花果山了,他为什么要回花果山呢?【答案】(1)C(2)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认为他滥杀无辜,要跟他断绝师徒关系,把他赶走,所以他回了花果山。【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情节的识记。文段选自第六回观音赴

20、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他”指小圣是二郎真君,二郎神,大圣是孙悟空。句子表现了二郎神机智、善于动脑的性格特点。(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西游记中的小白龙本来是人间的一个凡龙,他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生性顽劣,非常反叛。有一次竟然在大殿上当众顶撞敖闰,并且纵火烧掉了玉帝赏赐给西海龙王的一颗明珠。敖闰含泪以忤逆天主、不尊天庭的罪名把他告上了凌霄宝殿,结果玉帝十分恼怒,当场判了小白龙一个死罪。这时候多亏了观音菩萨出面求情,从玉帝那里把他要了过来,为将来的取经事业做打算。这是孙悟空第一次回花果山,因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受猪八戒的撺掇,认为悟空害的是好人,将悟空逐走。故

21、答案为:(1)C(2)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认为他滥杀无辜,要跟他断绝师徒关系,把他赶走,所以他回了花果山。【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情节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和自己掌握的作家作品、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逐项比照,仔细字斟句酌辨析正误。C 项小圣是二郎真君,大圣是孙悟空。(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做此类题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注意不能张冠李戴。1 问,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

22、被贬到鹰愁涧等待唐僧,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2问,三打白骨精,唐僧责怪悟空连杀三人,悟空再三解释,唐僧只是不信,最后赶走了孙悟空。8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各题。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

23、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一一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一一而且要背出来。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固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24、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

25、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1)五猖会算是朝花夕拾的童趣类文章,那么朝花夕拾中此类文章还有哪些?(写两篇即可)。(2)结合选文,分析文中提到的父亲的特点,并联系阿长与中长妈妈的形象,说说孩子喜欢怎样的成人?(3)结合选文,分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答案】(1)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等。(2)文中的父亲在儿子想看五猖会时。逼着儿子背完书才能看。从这里可以看出该父亲不懂儿童心理,体现了父亲的刻板,严格、权威的特点。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迷信,唠叨、但是她朴实,善良,尤其是地“买来了我最渴望的山海经“

26、作者对长妈妈充满了感激和尊敬,并深切地怀念她。所以,对孩子拥有真切的爱,并能够理解孩子心理的成人备受孩子喜爱。(3)选文回忆儿时看五猖会被父亲逼着背书的经过,全文以记叙为主,辅以话当的议论回忆有更多的批判,行文有时清新舒展,有时较为沉重。整部朝花夕拾即是触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有时候巧妙地运用对比,反语等手法,表达深到的主题 【解析】【分析】(1)根据对朝花夕拾这部名著内容的积累答题即可。(2)结合文章父亲的描写分析父亲的形象,文中,“我”兴高采烈地准备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却强迫“我”读书并把背完书才能看,结果我只能无奈去背书,等到会背时再去看,却早

27、已经没有了看戏的兴致,从这里可以看出该父亲不懂儿童心理,体现了父亲的刻板,严格、权威的特点。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给“我”买来了我最渴望的山海经,作者对长妈妈充满了感激和尊敬,并深切地怀念她。所以,那些理解孩子心理的成人备受孩子喜爱。(3)结合选文具体语句分析,这篇文章回忆儿时看五猖会被父亲逼着背书的经过,全文以记叙为主,辅以话当的议论。作者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本文中通过写看五猖会批判封建家长制度。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只要能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故答

28、案为:(1)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等。(2)文中的父亲在儿子想看五猖会时。逼着儿子背完书才能看。从这里可以看出该父亲不懂儿童心理,体现了父亲的刻板,严格、权威的特点。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迷信,唠叨、但是她朴实,善良,尤其是地“买来了我最渴望的山海经“作者对长妈妈充满了感激和尊敬,并深切地怀念她。所以,对孩子拥有真切的爱,并能够理解孩子心理的成人备受孩子喜爱。(3)选文回忆儿时看五猖会被父亲逼着背书的经过,全文以记叙为主,辅以话当的议论回忆有更多的批判,行文有时清新舒展,有时较为沉重。整部朝花夕拾即是触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有时候

29、巧妙地运用对比,反语等手法,表达深到的主题。【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解答此题时,既需要学生对名著知识有充分的积累,又需要学生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筛选知识储备,进行作答。(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特点或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反复阅读文章的基础上从作品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分

30、析作品的特点。答题时要结合具体文章内容、主旨、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9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1)_(作者)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想通过自己的奋斗创造新的生活,却最终失败;柳青创业史中的_在新社会通过艰苦创业,最终取得了成功。(2)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稼先杨振宁传记 B.木兰诗乐府诗集乐府民歌 C.红岩罗广斌、杨益言小说 D.老王杨绛小说【答案】(1)老舍;梁生宝(2)D 【解析】【分析】(1)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柳青创业史中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梁生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2)杨绛老王文章体裁应该是散文,而非小说。故选 D。故答案为:老舍;梁生宝;D。

31、【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阅读名著时我们不仅要记住名著的作者,还要对故事的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深刻掌握;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10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选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人名),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她给“我”讲述了“_”的故事。(2)你还知道这

32、部作品中的哪些人物及章节,说出至少一个人物名称并简单叙述与之相关的故事内容。【答案】(1)朝花夕拾;阿长(长妈妈);美女蛇(2)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五猖会父亲:严肃,对孩子教育严厉的封建人物;“我”:希望去看会却被扫兴的孩童。【解析】【分析】(1)朝花夕拾创作于 1926 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文中“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这是对长妈妈的描写。鲁迅对幼时的保姆长妈妈,感情是颇深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曾提到长妈妈给他讲“美女蛇”的故事。(2)例如: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

33、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五猖会父亲:严肃,对孩子教育严厉的封建人物;“我”:希望去看会却被扫兴的孩童。故答案为:朝花夕拾;阿长(长妈妈);美女蛇;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五猖会父亲:严肃,对孩子教育严厉的封建人物;“我”:希望去看会却被扫兴的孩童。【点评】中考试题中对文学常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识内容的考查,目前都局限于课程标准所列出的 12 部(类)中外文学名著。这

34、类积累题可以给出作品中的人物,问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还可以考作品的作者叫什么名字,是哪个朝代、哪个国家的,该作者还有哪些著作等;本题考查名著重要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选项中涉及的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人物与情节搭配是否正确。这就要求平时的名著阅读认真细致,准确识记名著内容。11阅读名著,回答问题。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行者道:“既不肯

35、借,吃你老叔一棒!”(1)以上文字选自_,作者是_,文中的嫂嫂(罗刹)又名_。(2)行者为何要借扇子呢?请结合原著情节作答。【答案】(1)西游记;吴承恩;铁扇公主(2)师徒四人往西赶路,走到火焰山,听闻需要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灭火焰山的火,否则无法西行。【解析】【分析】(1)从文本中的“行者”“老孙”“嫂嫂”“罗刹”可知,文本出自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文中的嫂嫂是牛魔王的妻子罗刹女,又名铁扇公主。(2)可依据“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作答。唐僧师徒四人行至火焰山,酷热无法通行,得土地告知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可灭此火焰山的火,否则无法前行。于是悟空前往借之,但铁扇公主

36、因“红孩儿”一事,心生怨恨不借。悟空与之斗智斗法三次,最后才借得芭蕉扇,煽灭了火焰山的火,才得以西行。据此概括作答即可。故答案为:西游记;吴承恩;铁扇公主;师徒四人往西赶路,走到火焰山,听闻需要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灭火焰山的火,否则无法西行。【点评】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

37、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12名著阅读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1)选段中的“行者”是_,“罗刹”是_ (2)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_【答案】(1)孙悟空;铁扇公主(2)她的儿子红孩儿捉了唐僧,要吃唐僧肉,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意思对即可)【解析】【分

38、析】(1)从“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借扇”可以判断出,选段是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故“行者”是孙悟空,“罗刹”是铁扇公主。(2)这道题和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有关:火云洞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纵风将唐僧慑走,并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请来龙王洒下雨水,反被烧伤。八戒去请观音,被红孩儿假扮观音捉去,最终悟空真观音用莲花宝座,降伏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据此即可作答。故答案为:孙悟空;铁扇公主 她的儿子红孩儿捉了唐僧,要吃唐僧肉,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后来被观音菩萨降服,收为善财童子,所以称“夺子之仇”。(意思

39、对即可)【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考查的是基本的文学常识,要求考生熟读名著,掌握名著的基本文学常识,注意平时的活跃度积累。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考点是名著的经典情节,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时注意对名著的基本内容,经典情节、精彩片段、人物形象等加以掌握,要经常阅读名著,反复阅读,熟悉名著的内容。13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我的经历来,他说他之后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

40、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此刻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1)上语段出自名著_。(2)“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中的“我们”指的是谁?(3)文段中,“他”回国后的最终结局是什么?【答案】(1)朝花夕拾(或:范爱农)(2)鲁迅 范爱农(3)淹水而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掌握。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1)文段选自朝花夕拾的范爱农。(2)这里的“我们”指的是鲁迅和范爱农,这是他们多年之后的一次相见,他们放下了心中芥蒂。(3)根据原著中的“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

41、,淹死了。”可知,他最后淹水而死。故答案为:朝花夕拾(或:范爱农)鲁迅 范爱农 淹水而死【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文学常识的掌握,要求考生对名著的知识要加以识记,掌握名著的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要求考生熟读名著,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结合选段,理解选段的内容,进行作答。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名著,掌握的的基本内容、对名著要经常阅读,反复阅读。14名著导读 五猖会是鲁迅先生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请你根据五猖会的阅读,完成下列问题。(1)“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这句话是五猖会中_说的话,让“我”背诵的书是_。(2)五猖会中“背书”破

42、坏了“我”赏游五猖会的兴致,对此你怎么看?【答案】(1)父亲;鉴略(2)看法一:这是父亲对“我”的严格要求,与在三味书屋中所受到的那些“束缚”一样,都使鲁迅打下了深厚的文学文化功底,为他以后成长为伟大的文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看法二:这充分体现了封建传统教育的腐朽和迂腐,是对儿童纯真天性的桎梏与扼杀。(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解析】【分析】(1)五猖会中与本题相关的内容是: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

43、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据此即可作答。(2)五猖会中父亲对“我”“背书”的严格要求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之处在于,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之下,“我”自然背了不少内容,这位“我”后来喜欢上文学,走上创作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消极之处在于,本来是怀着大好的心情准备去看五猖会,在父亲不近人情的要求之下,尽管最后把书背了下来,但对五猖会已经毫无兴致了。这充分体现了封建传统教育的腐朽和迂腐,是对儿童纯真天性的桎梏与扼杀。选择一个角度作答即可。故答案为:父亲;鉴略 看法一:这是父亲对“我”的严格要求,与在三味书屋中所受到的那些“束

44、缚”一样,都使鲁迅打下了深厚的文学文化功底,为他以后成长为伟大的文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看法二:这充分体现了封建传统教育的腐朽和迂腐,是对儿童纯真天性的桎梏与扼杀。(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经常性阅读名著,反复阅读,对名著的基本内容要掌握,答题时要结合题干的意思进行作答。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的阅读感受,要求考生熟读名著,理解名著,掌握名著的基本内容,结合名著的故事情节进行分析,注意对名著的主题思想的把握。15名著阅读 (1)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_写的一部神话小说,主要讲述了_的故事。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曾自称“_”,他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他还能

45、_,是一个极富神话色彩的艺术形象。(2)西游记具体写了四十来个故事。作者想像丰富,妙笔生花,许多故事给读者印象极深。请概述某一故事,并说说从中你受到的启示:_。【答案】(1)吴承恩;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齐天大圣;七十二变。(2)如大闹天宫,孙悟空不满玉皇大帝赐予他的“弼马温”的官职,并偷取了“潘桃会”上潘桃,遭到天兵天降的捉拿,在天路可走之时,大闹天宫,与各路神仙英勇奋战。孙悟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解析】【分析】(1)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小说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孙悟空是唐

46、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2)西游记中比较著名的故事有: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情节是: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

47、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启示:要善于分辨坏人。故答案为:吴承恩;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齐天大圣;七十二变。如大闹天宫,孙悟空不满玉皇大帝赐予他的“弼马温”的官职,并偷取了“潘桃会”上潘桃,遭到天兵天降的捉拿,在天路可走之时,大闹天宫,与各路神仙英勇奋战。孙悟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西游记相关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平时要注重积累,把握作家作品及人物。本题考查从西游记故事中受到的启示。解答本题要紧密结合原著和故事情节,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掌握最准确的故事来写启示,语言流畅,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