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题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601089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题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题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题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题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pdf(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语文朝花夕拾名著阅读题综合练习及答案解析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给予海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他自己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切戕贼儿童的待遇,受得最深,记得最真,绝对不肯让第二代的孩子再尝到他所爱的一切。(摘自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注释)海婴周海婴,鲁迅的儿子。戕(qing)贼伤害,残害。请结合五猖会或者二十四孝图中的情节,谈谈你对语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

2、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1)这段文字选自_,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集_中的一篇。(2)文中的“他”指的是_,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其性格;_。3下面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描写,请写出对应人物。A我其实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B鬼卒和鬼王是红红绿绿的衣裳他不

3、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慨。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语段中 A 的“她”是_,语段 B 中的“他”是的_。4鲁迅在朝花夕拾序文中这样写道“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鲁迅在“时时反顾”什么?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内容,写出两点并分析。5阅读古典名著,回答问题。(1)下列有关名著叙述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4、()A狗猫鼠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B五猖会中“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 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C阿长与是为怀念长妈妈写的。她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她寻购赠送鲁迅渴望已久的山海经,鲁迅对她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作者也着重批判了她的愚昧。D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对“卧冰求鲤”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最为反感。E.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

5、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裙钗”指的是 。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请简述缘由(30 字左右)6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叫

6、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A)说。“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父亲!父亲”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父亲”“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节选自鲁迅父亲的病 小语和小文在阅读朝花夕拾时读得不够细致,对父亲的病这一篇的人物印象较模糊,因此对于上面语段中的(A)到底是谁,她们产生了分歧,无法确定“她”是“阿长”还是“衍太太”。请你

7、结合以上语段和名著阅读,替她们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我认为(A)处是_(填人名),因为_ 7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答。“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以上文字选自于朝花夕拾中哪一篇?让“我”产生“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的感觉的是什么事情?8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侯最喜欢_在玩耍,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无常。童年时的鲁迅有两个爱好,一是收集图书,二是描绣像。他的第一本专属个人的图书是二十四孝图;他曾经渴慕、最终得到,并引发了他更大的收集书本兴趣的图

8、书是_,两本书的来历分别是长辈馈赠和_。在鲁迅一生中始终不能忘怀的三个人是阿长、_和范爱农。9阅读下面名著中的文字,回答问题。(选段一)“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A 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1)(选段一)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_(文章名称),文中人物

9、 A 是医生,他的名字是_。(2)谈谈作者对文中这些“名医”的态度,并简析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10散文往往蕴含作者的深厚情感,朝花夕拾一书就寄寓了鲁迅先生鲜明的“爱或憎”。请你任选一篇,结合人物、事件具体谈一谈。备选篇目二十四孝图藤野先生从百草因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 11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写到了几本对他而言印象极为深刻的书,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鲁迅先生对这几本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并说明缘由。(只要写出两本书即可)1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

10、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1)本选段节选自朝花夕拾中_。(2)请简要回答文章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13名著阅读。(1)朝花夕拾这本书回忆了鲁迅的童年,请根据内容,参照提示将下面表格空白处填写完整。作品 事件 情感 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

11、妈为“我”买来山海经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 快乐有趣 C 看迎神赛会出发前却被逼背书 郁闷无奈(2)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怀着真挚的感情,塑造了范爱农这一人物形象,但文中并未交代范爱农的死因,你认为范爱农是自杀还是误伤性命?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14阅读下列片段,回答问题。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

12、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文段中叙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5名著“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这段文字写的是长妈妈,请你写出“我”开始讨厌长妈妈的原因有哪些?后来哪一件事情使“我”感激敬重长妈妈的?16名著阅读 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两幅插图。请观察图片并完成后面的题目。捕鸟 吹嘟嘟(1)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你认为这两幅插图应分别放入朝花夕拾一书哪两篇文

13、章中?图_图_(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任写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_ 17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 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你读了朝花夕拾应该也有这样的感觉。请仿照示例,写出你自己的感受。(不少于 50 字)(示例)我读到五猖会中,小鲁迅被父亲命令背完鉴略后才能去看戏的情节,不禁联想到我的父母也总是在我看喜欢的节目时检查功课,功课检查完了,电视节目也结束了。小鲁迅背完书后兴味索然的心情,我感同身受。18运用你课外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4、(1)朝花夕拾中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的篇目有_。(2)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其中刻画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下面句子写的是谁?请任选其一,写出人名并结合具体情节对该人物的形象予以评价。(甲)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乙)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_ 19有同学研读朝花夕拾发现,作为一本回忆性散文集,作者在书中变换

15、着叙述视角,有当时的懵懵懂懂,也有成年以后的回顾审视,对同一件事情或人物,“两个鲁迅”的认知和理解是不一样的,请选择下列篇目中的其中一篇,参考示例,结合内容谈谈鲁迅当时和后来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阿长与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父亲的病(示例)读琐记我发现鲁迅当时觉得衍太太很和蔼,看到孩子们吃冰不会阻止,还笑着鼓励,但是成年以后鲁迅发现衍太太其实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的妇人,怂恿他找母亲的首饰变卖,还散布鲁迅偷家里东西变卖的谣言。20(1)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描写了两位很典型的妇女形象,请判断下列句子写的是谁?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她对自己的儿

16、子虽然狠,对别人家的孩子却很好,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2)任选其中一位人物,写出她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以及“我”对她的态度。【参考答案】1示例五猖会中鲁迅先生回忆小时候,满怀兴奋,急匆匆要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幼时的鲁迅背诵鉴略,读背后才放他去看赛会,以至于幼年鲁迅看赛会的兴趣全消。这种痛苦的经历,直至鲁迅成年,记忆犹新。因此,鲁迅先生认为,这样的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他不愿意幼年的海婴再尝到他这种痛苦,不愿去伤害海婴的天性。【详解】答题思路结合五猖会或者二十四孝图中具体的封建教育、封建社会中一些伤害、压抑儿童天性的情节,谈对画线句子的理解。示例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描

17、写 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老莱子穿五彩衣为婴儿状以娱父母,郭巨为了养活母亲,要埋杀了自己的亲身儿子,少年鲁迅读到这样的故事,感到害怕。这样的封建社会所倡导的孝道是鲁迅极其反感的、反对的,鲁迅认为这样的孝道观念对孩子一种戕害,是一种错误的引导。鲁迅不愿意海婴受到这样的迂腐的教育,不愿意他感受到自己曾经的恐惧,不愿意伤害海婴的天性。2五猖会 朝花夕拾 鲁迅父亲 严厉 【详解】(1)根据“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可判断语段出自五猖会,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2)五猖会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

18、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所以“他”指的是父亲,“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说明父亲很严厉。【点睛】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3A 解析衍太太 白无常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结合 A 中的“她”怂恿“我”去拿母亲的

19、钱,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可知,“她”是衍太太,文段出自琐记。根据“那浑身雪白”“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可知,“他”是白无常,选段出自无常。4长妈妈的关爱。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是一个粗俗、好事而又迷信的农村妇女。但是,她又是一个热心、善良的,有伟大神力的人。她可以为鲁迅买到渴求已久的山海经,这使鲁迅对阿长充满了尊敬与感激。每每回想起来,长妈妈的关爱都是童年中最深的温暖。所以,他用深情的语言,来表达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藤野先生的鼓励。青年鲁迅怀抱着救国梦想,来到异国求学却屡屡受挫。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在仙台受到“优待”,和“匿名信”事件等经历使得鲁迅深受打击。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是一个毫无名族

20、偏见的人,他耐心地帮助鲁迅添改讲义、修改解剖图、并关心鲁迅的实习生活。这些关爱,让在异国他乡倍受冷落的鲁迅,感觉到一份切实的温暖,重新燃起斗志。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迎神赛会等家乡有趣的习俗等等。【详解】“时时反顾”的内容在朝花夕拾中有很多,如百草园的快乐时光,三味书屋里的快乐时光,长妈妈的关爱,藤野先生的鼓励,迎神赛会等家乡有趣的习俗,对友人范爱农的怀念等。“时时反顾”突出了鲁迅远在他乡时,思念的并不是小时候的吃食,而是小时候 美好的故乡时光。然后举一例即可。如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儿时看到五猖庙会。难逢的盛大的庙会,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但在出发的时候,父亲却让鲁迅背诵一字也不懂的鉴略。两句

21、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吧。他的父亲说给我读熟,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庙会。一盆冷水把鲁迅的兴致全浇灭了。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兴兴陪他出门了。一次千呼万唤而来的赛会却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膜。然而在平淡的叙述中,可以感受到了作者受伤的心灵。5C 解析(1)CD(2)铁扇公主。因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详解】(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C阿长与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

22、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故 C 项中“着重批判了她的愚昧”说法错误。D二十四孝图是鲁迅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批判了封建的孝道。故 D 选项中“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说法错误。故选 C、D。(2)本题考查对西游记的掌握。本语段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主要写了前方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悟空扇到五万里外的灵古菩萨处。悟空得到定风丹

23、再次索战,被扇不动;接着变成虫子入洞,飞到茶水中,彼罗刹女饮下肚,在腹内翻腾。罗刹女只得将扇借给悟空。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所以这里的“裙钗”指的是铁扇公主,罗刹恨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战红孩儿不胜,去落伽山请来观音菩萨,又让护法惠岸木吒借来李天王的天罡刀,收服了红孩儿,让他做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罗刹想儿子,又见不着面,就恨猴子了。这就是“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6行太太 衍太太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鲁迅喊父亲的名字。【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片段出自名著朝花夕拾中的文章父亲的病文中她是“衍太太”,关于衍太太四件事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

24、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根据“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分析,可知是“衍太太”。7五猖会;被父亲拉着背鉴略一事。【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根据名著选段及题干,“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等,可以判断考查的是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中的五猖 会。五猖会主要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来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故第一空为五猖会;第二空为被父亲拉着背鉴略一事。8百草园 山海经 长妈妈 藤野先生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朝花夕拾的阅读积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记叙了鲁迅小时候最喜欢玩耍的

25、地点是百草园。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从阿长与山海经中,可知鲁迅喜欢收集图书,阿长买给他的书是山海经。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9A 解析(1)父亲的病;陈莲河 (2)对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因为他们延误了父亲的病情,导致死亡。【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与人物的识记。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

26、经过。由“药”这个关键信息词可知,文段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文中人物 A 是医生陈莲河。(2)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败鼓皮丸”的治病原理荒唐可笑,完全没有科学道理,根本治不好父亲的病,只是劳民伤财,文段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庸医故弄玄虚、延误病情、勒索钱财行为的谴责与痛恨。因为这些庸医延误了父亲的病情,草菅人命,所以作者对这些庸医是无比痛恨的。10鲁迅的恨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表达了对这类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的封建孝道的反感;父亲的病中先写本城的一个名医为父亲治了两年病,但是父亲的水肿病却越来越严重,继而用

27、名医陈莲河开的一种奇特药引(原配的蟋蟀一对)和另一种药丸(败鼓皮丸),但也都不见效。通过写父亲被庸医治死的事,表达了鲁迅对这些庸医的痛恨。鲁迅的爱 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真诚地帮助鲁迅这位异国的学生,帮他添改笔记,指导他画血管图,鲁迅对他充满了感激和敬爱,回国以后还一直怀念着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写描写春夏秋三个季节在百草园听油岭、蟋蟀唱歌,翻砖找蜈蚣,按斑鳌,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等事情和冬天在百草园雪地捕鸟以及神秘的美女蛇的故事,表达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详解】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孝道。作者从自己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

28、受入手,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封建孝道进行 斥责,指出封建孝道已经是扭曲的“孝”,指斥其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藤野先生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历。记述了与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交往的诸多往事,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他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

29、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和敬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父亲的病文章重点回忆了鲁迅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先是和本城的一个名医“周旋”“两整年”,但是父亲

30、的水肿病却越来越严重,于是这位名医便推荐另一位名医陈莲河。这位医生开的一种药引(原配的蟋蟀一对)和另一种药丸(败鼓皮丸)都很奇特,但也都不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告诉父亲“医能医病,不能医命。”他认为父亲的病缘于前世的冤孽,无药可医。文章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11朝花夕拾涉及的几本书目为鉴略、山海经、二十四孝图;对鉴略这本书,鲁迅先生的态度是厌恶的,排斥的(或反感),因为父亲在看戏前让他背,他认为这扼杀了作为孩子的他内心的快乐。鲁迅对二十四孝图是反感的,尤其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一个将“肉麻当作有趣”,污蔑古人,教坏后人

31、;一个准备掘好深坑,以“孝”的名义活埋三岁小儿。这些“孝”道虚伪又残酷,效果适得其反。山海经是鲁迅先生渴慕已久、心心念念渴求(或渴望)阅读的书籍。【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根据所给书目,明确作者感情,言之成理即可。(1)鉴略这本书是鲁迅童年开蒙时所读的一本书,但“我”一字也不懂。因为要去看“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这些无趣无味的文字。因为背诵这本书有内容,而让鲁迅感到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就连“五猖会”也变得没有多大意思了。(2)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

32、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3)结合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内容概括作答。起初见到山海经,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好奇和想象,“我”渴望得到这本书。后来,阿长帮“我”买来这本书,书虽然粗拙,但却成了“我”最心爱的宝书。所以是喜爱的。12(1)五猖会(2)刻画了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的父亲形象。(“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详解】(1)根据选段中“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可知,这是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的片断。(2)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少年时一次看五猖会

33、时发生的波折。“我”对五猖会的精彩内容心驰神往,而父亲却要“我”背出“一字也不懂的”鉴略的内容,“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因为在他看来,“读书科举做官”才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强制孩子读死书、死读书,当然是天经地义的。故父亲是一个与儿童在心理上有隔膜的封建专制的家长。13A 解析(1)A.新的敬意;B.雪地捕鸟;C.五猖会(2)根据范爱农的内容可知,范爱农是“浮水的好手”,他在大风雨的夜晚,酒后失足落水,根据这些线索能推断出他是误伤性命。【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根据阿长与山海经原文“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可以用“新的敬意”来概括 A 处的情感。

34、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可知,B 处的事件可以填“雪地捕鸟”。根据“看迎神赛会出发前却被逼背书”的提示可知,C 处应该填“五猖会”。五猖会主要内容概括文章记述了“我”儿时盼望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根据范爱农原文“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但他掉下去了,虽然能浮水,却从此不起来”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范爱农是失足落水,是意外身亡。14文章叙

35、写了作者亲见过的较盛的赛会。表达了作者看赛会的欣喜之情。【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由文段最后“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中“赛会”可知,文段出自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五猖会描绘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场冲突是指当我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背书。选文第一段写作者所闻所见过的赛会的盛况,衬托“我”看五猖会心情之急切和机会之难得,为下文“我”高兴地看搬东西和失望、被动地背书等情节作铺垫。15长妈妈总爱切切察察的絮叨;睡相不好,睡觉时成“大”字形抢占席子;嫌长妈妈规矩多;弄死了“我”的隐鼠。后来长妈妈为

36、“我”买山海经,使“我”改变了态度。【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要认真阅读原著,梳理思路,了解内容,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概括。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创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长妈妈之讨人厌,令人烦,在儿时作者看来,无非是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有时也能引起点家里的“小风波”。她睡相不好,睡觉时成“大”字形抢占席子。长妈妈礼节多,规矩多,教给儿时作者的道理多,“繁琐之至”。使儿时的作者最不耐烦甚至当做“磨难”的是“元旦的古怪仪式”。在这些“讨人厌,令人烦”中,即便杂有某些迷信、陋习与愚昧无知,却仍然显示着长妈妈对“哥儿”的真情关爱。而这种

37、真情关爱,在购买山海经这一情节中猛然表露了出来,使作者大受感动,对长妈妈“发生新的敬意了”,因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1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示例温馨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吡吡地吹它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理性的批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迎神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详解】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深度与广度。既要注意内容与结构,把握主题;又要掌握表

38、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小题考查朝花夕拾的细节熟悉度。观察捕鸟这幅图画,表现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场景,所以捕鸟图应放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观察吹嘟嘟图,表现的是五猖会中的“花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嘟嘟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所以吹嘟嘟图应放入五猖会。(2)本小题考查主题的理解。“温馨的回忆”指关

39、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亲友和师长的回忆,赞颂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表现对他们的深切怀念之情。“理性的批判”指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与认识,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丑恶不合理现象的揭露与批判。示例 温馨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三味书屋后的小园子里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的情景;五猖会一文中描述了一回亲见过的较盛的赛会,看到内中也有孩子,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羡慕他们出风头。理性的批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对“我”好奇的提问只是回了一句很不高兴的“不知道”,压抑孩子的探究天性;五猖会一文中提到看赛会路上的两座庙,梅姑庙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五猖庙里面列坐着五

40、位太太,与丈夫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批判了在百姓眼中毫无意义的封建礼教。17示例我读到范爱农中,鲁迅和好友范爱农一起喝酒谈心的情节,不禁联想到自 己小学时也有一位知心好友,后来,我们进入了不同的中学,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减少了。鲁迅先生对于范爱农离去的伤心和郁闷的心情,我感同身受。【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朝花夕拾情节内容的掌握能力。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

41、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解答此题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首先要写清书中的情节再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并结合自己的经历阐述。注意要和例句句式相同。示例我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小鲁迅在百草园拔何首乌弄坏墙的情节,不禁联想到我小时也是充满好奇拔母亲栽的南瓜而弄坏墙的事,被父母呵斥、批评。小鲁迅对世界的好奇,我也感同身受。18(1)无常 五猖会 (2)示例一衍太太,阴险虚伪,心地阴暗,表里不一,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子,在大人面前装好人;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示例二藤野先生,修改讲义认真负责;关心解剖实习和女人裹脚严谨钻研学术;关心中国学生的学习没有偏见。【详解】(1)本

42、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五猖会无常描写了江南的迎神赛会和演旧戏的一些情形,既描写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又描写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民风民俗,生活气息很浓。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要认真阅读原著,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甲】所写人物是鲁迅笔下的衍太太,她在冬天鼓励小孩子们吃冰块,她把不健康的书籍递给鲁迅看,衍太太怂恿小孩转

43、圈,教唆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去卖钱,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形象。【乙】所写人物为藤野先生,他为鲁迅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他的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些都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要求严格,治学严谨、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的优秀品质。19示例读阿长与 我发现鲁迅当时觉得阿长是一个迷信、粗俗但是对他很好的人,让“我”大年初一睁眼就说恭喜,睡觉摆大字,给我买山海经,但是成年以后觉得阿长是一个可怜的妇女,姓名、经历不为人所知,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读二十四孝图我发现鲁迅当时很害怕自己家境不好父亲把他埋了,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很反感,成年以后回

44、顾起来,表达了对荒谬愚昧孝道的批判。读五猖会 我发现当时鲁迅很不解为什么父亲要在五猖会那天一定要他被鉴略,成年以后回顾起来仍然很诧异,诧异中流露出对封建教育的批判。读父亲的病我发现当时鲁迅相信中医,想办法救治父亲的病,但是后来回顾起来其实这些“名医”都是骗人的,表达一种批判。【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知识。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作为一本回忆性散文集,作者在书中变换着叙述视角,有当时的懵懵懂懂,也有成年以后的回顾审视,对同一件事情或人物,“两个鲁迅”的认知和理解是不一样的,参考示例,结合文章相

45、关内容进行分析,写出鲁迅前后认识的变化即可。如五猖会中父亲在看会之前让“我”背书,当时对父亲的做法很不解;成年鲁迅的看法或感情“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表现了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家长制度的批判。二十四孝图中“郭巨埋儿”的故事,使鲁迅当时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自己的父亲去做孝子;成年以后回顾起来,表达了对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的批判,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20(1)阿长(长妈妈);衍太太(2)示例一长妈妈送“我”心念已久的山海经。“我”对长妈妈从“不大佩服”到充满感

46、激和怀念。示例二衍太太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然后到处散播我偷东西的流言。“我”对她的态度是鄙视、厌恶的。【详解】(1)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细节和人物把握。解答本题要对名著章节和典型人物的描写透彻了解。句中“大”字型经典睡姿可以看出是阿长与中的阿长;句中“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人家的孩子却很好”讲的是琐记中的衍太太。(2)阿长与一章用先抑后扬手法先写了阿长的一些坏习惯,接着重点记叙不识字的阿长给“我”买回了心心念念的山海经的故事。作者对阿长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从一开始觉得她就是普通的劳动妇女,不大佩服,到后来敬佩,充满感激与怀念。在琐记一章中,衍太太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但自己孩子弄脏了衣服是要打骂的。在父亲的病中,衍太太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大声呼唤父亲,害得父亲不得安宁。因此,“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始终充满厌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