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21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人教部编版)【教案】.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67049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21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人教部编版)【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21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人教部编版)【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21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人教部编版)【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21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人教部编版)【教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1 课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同步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3.背诵课文,积累中华优秀诗文。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1.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3.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音乐艺术无穷的魅力。4.借助课外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知音难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操。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

2、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大意,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难点: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伯牙鼓琴 一、课前导读 情境导入 1.教师讲俞伯牙和锺子期相识的故事以引入课题。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叫俞伯牙的人,从小就酷爱音乐,天赋极高。于是,就拜当时很有名气的一位琴师为师。很快俞伯牙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了非常有名气的宫廷琴师。可是,俞伯牙却一直很苦恼,因为他每天弹琴,却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他感到很寂寞、很伤心。有一天,他又怀着寂寞孤独的心情来到江边弹琴消愁,他如痴如醉地弹着,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宽广的胸怀全都融

3、入到了美妙激昂的琴声中。正弹得兴起时,忽然听到了令他意想不到的赞叹声(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2.教师板书课题:21伯牙绝弦 (学生读课题,教师正音,注意“弦”字的读音)这篇文章是一则文言文,回顾文言文的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3.读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绝”和“绝弦”的意思,引入课文的学习。)二、自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可结合注释想想该怎么读;结合注释,想一想

4、课文的大意。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一会儿点评、正音。)强调:“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3.指导学生读出读古文的节奏和韵律美。正确停顿但不断开,要把尾音拖长就更有韵味了。教师范读,学生再试读。4.根据划分的节奏全班齐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小结:同学们读得越来越好了,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来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4.根据

5、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1)重点词 善:擅长。鼓:弹。志:心志,情志。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善哉:好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2)全文大意 三、课文精讲 1.初识知音(1)这篇文章降落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知音)(2)谁和谁是知音?介绍俞伯牙和锺子期。2.深入探究,感受知音情谊。(1)再读课文,你从哪儿感受到锺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2)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理解句子。A.“善哉”相当于现

6、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B.讲解:“哉和兮”都是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解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哪里感受到了他们就是真正的知音?出示课件,俞伯牙资料。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却始终觉得无人真 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他独自一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却万万没有想到 此时,此地,此人,锺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师:大家说,在遇到子期之前,他会缺少赞美吗?生:不会。师:别人可能怎样赞美他呢?这种赞美是肤浅的,是没有价值的。师:如果你是伯牙,你会想些什么?

7、师:那么,在遇到了懂自己知音的子期后,你的心情如何?生:激动,兴奋(3)入情入境,感悟真情 (感动于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此时,你就是当时的伯牙,你最想说什么?拿起笔写下来。(生练笔)(4)指导朗读。(5)拓展:俞伯牙弹琴时想要表达什么,锺子期总能准确地道出琴声的意境,这就是知音,除了太山和流水,俞伯牙在琴声中还可能表达什么呢?旭日东升 皑皑白雪 徐徐清风 皎皎明月 3.再悟知音,深华情感 出示句子: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锺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锺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思考,伯牙绝弦的断

8、绝的是什么?伯牙悲痛去世的同时,也悲痛知音的难求,他断绝的不仅仅是“弦”,更是他的爱好,他的前程,他的事业,他在用最极端的方式祭奠自己的知音。两人一见如故,相约明年再来相见,然而,伯牙见到的不是子期的人,他看到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指导朗读,此时,失去知音的伯牙,心情是怎样的?(悲痛欲绝、伤心至极)带着这样的心情读最后一句。4.你认为怎样的情谊才是真正的知音?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5.子期死了,俞伯牙的琴碎了,心也碎了,这一曲高山流水却一代又一代地传 了下来。伯牙破琴谢知音的故事,也成了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成了东方文化之瑰宝。让我们跟着高山流水的音乐一起,再一次有感

9、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着音乐的无穷魅力去感受古人纯真的友谊吧。(播放高山流水,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你是伯牙,你想对子期说些什么?于是,伯牙来到子期墓前,写下了这样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 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配乐,教师深情朗读)四、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感受到了俞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知

10、音情谊,让人温暖,让人感动,因此他们的故事也被广为流传,出示资料:俞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中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2.积累有关友情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板书设计:伯牙絶弦 伯牙鼓琴 志在太山 志在流水 绝弦 锺子期听 巍巍 汤汤 死 教学反思: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千古知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