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47976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饮食文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饮食文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饮食文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饮食文化.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浅论中国饮食文化【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按照字面理解可分为“饮”方面的与“食”方面而“饮”的又可分为茶与酒方面,所以本文将从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三个方面浅论博大的中国饮食文化!【关键词】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 一、中国食文化 中国是一个美食王国,博大精深的中华食文化悠久而流长,人类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曾断言:“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吃”这一最为生物化、物质化的层面,可能是理解一个民族精神气质和精神内核最重要的切入点,中国很早就进入农耕时代,正因为我国古代的地理位置,或农业文化等诸多原因(不详细介绍了)使得我们的祖宗对吃特

2、别的重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这些话妇孺皆知)。以至于古人对提高“吃技”的人十分尊重。在中国历史上,厨师的地位都很高,发明熟食,善於烹调的先人,都被奉为圣人。比如,传说中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等,莫不是因为开辟食源或教人民熟食的丰功伟绩,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在烹饪技巧上,数千年来,中餐积累了精湛的烹调技艺,仅烹调的操作方法就有:烧、炸、烤、烩、熘、敦、爆、煸、熏、卤、煎、氽、贴、蒸等近百种,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千差万别、风味各异的采系和品种。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约有各式菜肴一万多种。著名的清宫廷宴席菜肴“满汉全席”,仅此一桌的冷热大菜就有120 余种。以这种大菜为

3、代表的中国食文化,显示出华丽、气派的“天朝”和“帝王”心态,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特点。在中餐特色上,中餐的菜肴以色艳、香浓、味鲜、型美而著称于世。其型美,尤以花式冷拼盘最为突出。它造型别致、五彩缤、栩栩如生,呈现出富有意境的景色和图案。那山川树木、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珍禽异兽,尽收盘中。仿佛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以享受。中餐的菜肴名称也别具特色,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给人以美好的回味。如游龙戏珠、阳春白雪、银珠牡丹、金玉围翠、玉手摘桃、宫门献鱼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充满了诗情画意,有时就是一种立体的诗配画。在饮食享用上,强调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只有在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交融中,才能真

4、正体验中国饮食文化的意趣。古人云:“饮食所以合欢也。”中国人正是通过对菜点的设计、环境的选择和气氛的追求等来安排饮食合欢的。尽管历史上有一段时间是席地而坐或屈膝而坐以及一人一个食案的形式,可集体聚餐或饮宴却始终未变,无论是朝堂祭祀的宴飨还是农村的乡饮酒礼和民间的喜庆,无不是在推行“饮食合欢”的活动,用吃来纪念先人,用吃来协调人际关系,用吃来敦睦亲友、联络邻里感情,用吃来推行教化。吃,甚至成了古代中国一切年节活动的最高潮,除夕、春节要吃团圆饭,以求团结祥和。自唐代中叶出现了高桌大椅之后,大家围坐一起合食共餐更得到了新的发展。就以家庭传统的宴席来说,大家同夹一盘菜,共饮一碗汤,举杯提箸,笑语声声,

5、不能不说是一种天伦之乐。虽然这里有津液传布的问题,不完全符合卫生的要求,但这种“群享”却符合我们民族的心理。在这个因素的主导下,由“群享”引发出的欢乐气氛,便 2 于感情交流,因而讲卫生也就只好退居其次了。至于宴请亲朋的饮食礼仪,更成了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饮食上的“群享”不仅可以敦睦感情,促进上下左右的关系,而且可以培养人们“尊让契敬”的精神。这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西方人那种虽然同时一起去吃饭,却是各点各的菜、各付各的钱,渗透着个人“独享”主义的思想和感情色彩迥然有异。二、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萌芽于晋代、南北朝,形成于唐代,兴盛于宋明、普及于清代,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

6、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属于文化学范畴。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注重礼节。但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

7、宜。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茗”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中国茶文化具有国际性与包容性,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 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 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

8、一部分,是英国人表 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 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 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把每年5月 24 日定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以其独特的传统、宽广的胸怀包融着世界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三、中国酒文化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

9、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 3 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酒,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

10、自由状态,这是古老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境界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典型体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独酌成诗)“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苏轼和陶渊明饮酒)酒醉而成传世诗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

11、史中俯拾皆是。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中国饮食的历史及其发展,不仅仅是形成简单的一种饮食文化的过程,而同样映射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质。【参考文献】1李维冰 华干林,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06 2百度百科,中国食文化,中国茶文化,中国酒文化 完成时间2010-4-28 4 论 文 封 面 论文题目:浅论中国饮食文化 姓 名:周敬 学 号:100080849 班 级:嵌入 0801 班 课程名称:现代礼仪实务教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