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概述.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4037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现代史概述.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通过学习世界史新教材的学术背景与疑难解析,我进一步掌握了现行新教材与原来旧教材之间的衔接与联系,也更好地理解了新的教学内容与史学观点,有利于教学过程中新旧历史知识的驾驭与运用。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确立的历史,旧教材传统的观点是以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新教材的观点是从 1500 年左右“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起点和世界各地由分散到形成整体的重大转折,因此以“地理大发现”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到 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结束,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世界现代史从 19

2、17 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至今,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由在一国建立走向发展壮大到多国的过程,百年来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相互对立,是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是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根据我的学习与理解,世界近现代史应有如下几个阶段: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文艺复兴:发源地/(原因)性质(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核心(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文学三杰+乔托;绘画三杰,马基雅维利,伊拉斯谟、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布鲁诺、培根)2、宗教改革:1517 年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宗教战争(尼德兰革命、殖

3、民北美、英国革命)3、新航路开辟:背景(黄金热、商路危机、传教)、条件(技术进步、西葡中央集权);经过(1487、1492、1498、1519-1922);影响(商业革命,地洋;价格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加速);早期殖民(葡:占据点、控商路;西:掠夺金银、种族灭绝、贩卖黑奴);意义(原始积累、文明传播、开始完整意义的世界史)4、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尼德兰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1、政治革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手段:背景,导火线,过程,结果,代表: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2、思想革命(启蒙运动:背景、性质、核心、内容、代表人物、影响)3、经济发展:工场手工业

4、时代。三、自由资本主义时代(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 70 年代)1、经济发展:(一)工业革命:前提(英: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五个条件(资本海外贸易;原料、市场殖民扩张;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技术积累;市场需求直接原因)过程:时间:(英国)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 40 年代;标志:机器大工厂取代手工工场;1785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进入蒸汽时代;动力革命:棉纺矿冶交通运输(火车、汽船)扩展:法国工业革命: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高利贷资本阻碍了发展;(2)美国工来革命:优越的资源环境、少受战争之害、移民,标准化生产;工业革命在德意志:分裂阻碍;工业革命在日俄刚起步。影响:生产

5、力发展;、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相对于重商主义)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城市化开始;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民族主义兴起。(三大思潮)(二)农业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与形态:1、大农场:英国:圈地运动;美国:西进运动、宅地法;德国:半封建的容克庄园变为资本大农场。特点: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占用劳动力少,农业发展速度快。2、小农制:法国:分地 俄国:废奴、份地;日本: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特点:2、政治进步:(一)革命运动:(1)、早期与 19 世纪 60 年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背景(工场手工业时代 VS 工业革命时代)领导阶级(大资产阶级与新贵族 VS

6、 工业资产阶级)主力(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 VS 产业工人)任务(反封建 VS 扫清一切障碍)对象(封建专制 VS 大资产阶级、土地贵族)(2)、美国内战(1861-1865)背景: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原因:“一国两制”(原料市场劳动力、立法权);导火线:林肯当选。经过:北方失利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葛底斯堡战役(1863)南军投降 意义:维护了联邦的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二)政治改革(旧统治阶级领导):(1、)俄国 1861 年改革:原因:市场、自由劳动力;导火线:1853 年克里米亚战争;内容:自由、份地。(2)、德国统一 1870:原因(国内市场、国际竞争);核心邦国(

7、普鲁士)、人物(俾斯麦)、铁血政策;三次王朝战争:1861 普丹、1866 普奥、1870 普法;影响: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国际关系格局。(3)、日本明治维新 1869:背景(1853 黑船事件,封建领主经济瓦解,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倒幕运动,天皇掌权;措施:废藩置县、四民平等(统一市场、劳动力);土地私有、殖产兴业;新式军队;文明开化(脱亚入欧);成功原因:虚君传统、领主土地所有制、身份等级制度;列强集中进攻中国。影响:民族独立、对外扩张。(4)、改革的特点:统治阶级领导、由上而下;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德除外);保留了旧制度的残余(皇权至上);都有军国主义传统、对外扩张

8、;德(俄日)的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3、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背景(资本主义的弊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台;马恩的实践活动);1848 年共产党宣言;1864 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1871 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实践)(二)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性质(传统阶级领导、旧式农民战争,以赶走外来侵略恢复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不具备近代社会革命的意义)。四、垄断资本主义时代(1870 年-1918 年)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1)历史条件:1、一个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主要国家的确立);五个条件:资本(贸易、机器大工业的利润);市场原料(世界市场形

9、成);自由劳动力(美俄废奴、日本四民平等);科学发展;(5)市场需求。2、四个方面:电气时代;内燃机(石油);化学工业;电报、电话。3、三个特点:技术革新 VS 科学创造;英国 VS 美德;日本为交叉进行;4、五点相同(影响):生产力飞速(蒸汽 VS 电气时代);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由主义 VS 垄断);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VS 列宁主义);城市化;世界市场(初步 VS 完全确立)(2)、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A产生: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工业的一体化要求;1873 年经济危机。B作用:调整了资本生产关系;2)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

10、义国家):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资源环境;西部开发;移民;欧洲投资。德国(容克帝国主义):统一市场;法国赔款、割地;新技术、新设备。英国(殖民帝国主义):设备陈旧;资本输出。(法国也有此共同特点)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割地赔款;小农经济、中小企业;高利贷。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势力、对欧美有依附性;对外扩张。日本(带军事封建性):军阀与财阀紧密联系;对外扩张(大陆政策)。2、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产生、发展 3、国际关系:一)三对矛盾:法德(欧陆霸权)、俄奥(巴尔干半岛)、英德(殖民地、海军)二)两大集团:1、同盟国:1882 德奥意;2、协约国:1892 法俄,19

11、04 英法,1907 英俄;(英调整了大陆均势政策)三)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8-1918.1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性质:帝国主义非正义。战线:英法比VS 德国、俄国VS 德国奥匈。经过:马恩河战役转入阵地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美中参战;俄国退出;1918 德奥投降;影响:世界格局发生巨变(国联),欧洲的统治地位动摇,美日崛起;诞生了社会主义苏联,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客观上推动科技发展,战争由平面变成立体;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结构,女权运动兴起;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调整政府职能,实施国家干预;和平主义思潮弥漫,导致三十年代绥靖政策出现。五、两次大战之间的世界(1919-193

12、9)一、经济 一)苏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切为了前线,直接过渡的尝试):取消货币与市场、余粮收集、国有化、普遍劳动义务制。2、新经济政策 1921-1928:恢复货币与市场、粮食税、解除部分中小企业国有化、按劳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特点:从上而下高度集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功绩:迅速实现工业化、培养大批专家,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基础。问题:比例失调,忽视质量,牺牲农业,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二)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大萧条)1、背景:贫富差距加大;赊销盛行;股票投机。2、影响:内部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冲击;外部资国之间、资国与

13、殖、半殖民地之间矛盾加剧。3、解决国家干预:德日:国民经济军事化;罗斯福新政:整顿银行,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以工代赈。二、政治 一)苏俄(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1、1917 年十月革命;2、1922 年苏联建立;3、1928 年起斯大林模式:工业化,个人崇拜与肃反运动。二)德国(法西斯独裁政权的建立):1933 纳粹党掌权、民间政党、合法选举(自下而上取得政权);扩军备战(退出国联、扩充军队、进军莱茵非军事区);思想控制;种族灭绝。三)日本(法西斯独裁政权的建立):官僚机构(军部),非法政变、自上而下取得政权;1931 九一八事变;1936 二二六兵变广田弘毅组阁、法西斯专政建立。三、国际关系

14、 一)凡-华体系:1、凡尔赛体系:美英法目的:美国要世界霸权,法国要欧陆霸权,英国要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和欧陆均势;1919 年对德和约:领土、殖民地、军备、赔款。对奥、匈、保、土的和约。凡尔赛体系作用:A 调整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B 矛盾:战胜与败国,战胜国间,帝与被压迫民族,两种制度。2、华盛顿体系:背景(美日矛盾、造舰竞赛);条约:四国条约(拆散英日同盟)、五国海军协定(英美并驾齐驱、日本屈居第二)、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各国共同支配)二)国际联盟:美国倡议,英法控制(欧洲中心的地位动摇,但没有被打破)三)局部反法西斯战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目的(维护既得利益,牺牲弱小民族,祸

15、水引向苏联)、表现(西班牙内战)。法西斯结盟1937 轴心国;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顶峰:A 1938.3 德国吞并奥地利;B 1938.9 威胁捷克慕尼黑协定(苏台德/军事工业发达)1939.3 吞并捷克。1939.8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9)(一)、四个战场欧洲、北非、太平洋、中国(抗战);(二)、四个阶段:爆发(1939.9.1-1941.6.22):德军“闪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德国占领丹挪、卢荷比苏联建立“东方战线”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沦陷不列颠空战。扩大(1941.6 1942.6):德军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联合国家

16、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转折(1942.61943.9):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西西里岛战役和意大利投降 胜利(1943.91945.9):开罗会议(美英中/中国成为四大国之一)德黑兰会议(三巨头/开辟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结束战场、安排战后世界分区占领德国及民主化、苏联对日作战/出卖中国、成立联合国)德国投降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投降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结果:和平进步的力量取得胜利;人类历史的空前浩劫(人员伤亡 9000多万,物资损失 4 万亿,法西斯暴行与种族灭绝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影响:、国际格局发生根本变化,美苏雄霸;、社会主义和民

17、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客观上为科学技术革命奠定基础。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91-2011)一、经济:一)美国、50 年代-70 年代初繁荣: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宏观调控;大力开拓海外市场(资本输出)。70 年代危机和滞胀:1973 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80 年代复苏:里根上台,奉行新自由主义。90 年代后新经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二)西德和日本:基础好;美国援助;非军事化;外向型经济;非常重视教育;国民素质高。三)新加坡韩国(四小龙):劳动密集型企业/起飞;产业升级换代;外向型经济;教育、国民素质。四)印度:人口大国;努力发展。五)西亚:后起发展中国家;石油资

18、源丰富。六)苏联东欧:(1)战后社会主义运动三个阶段 A:1946-1955 斯大林模式的扩展;B:1956 至 80 年代中:改革、非斯大林化时期;C:80 末 90 初:苏东剧变,苏式社会主义失败;(2)苏联改革及其失败:1946-1955:四五计划、恢复;斯大林模式弊端。1956-1964赫鲁晓夫:苏共二十大,去斯大林化;不实事求是,失败;1965-1982 勃列日涅夫改革,优先重工业。1985 年后戈尔巴乔夫改革:a-经济改革失败;b-政治体制改革引发混乱;c-1991 八.一九事件;d-1991.12.25 苏联解体;、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西方和平演变。(3)

19、东欧剧变(放弃苏联模式)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脱离群众,改革失败(傀儡/腐败)。直接原因(同于苏联)。二、国际关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1945 冷战 1947 美苏争霸 50 年代中1991 年)一)雅尔塔体系:1、战后各国实力变化:西欧衰落;美国(政治-西欧惟命是从、军事-垄断核武、经济-布雷顿森林体系);苏联(政治军事大国)。2、特点:美苏均衡;两分天下;大国强权。3、联合国:(建立、作用、评价)4、对德日的处理:德:分区占领、严惩战犯;日:美国独占、包庇战犯、保留天皇。二)冷战政策: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与华约对峙;德国分裂;朝鲜战争(热战)。三)美苏争霸:(三个阶段,互有攻守,美占优势)三、多极化趋势:一)欧日崛起:1、西欧1)经济恢复(基础与技术储备;马歇尔计划;社会福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走向联合:原因(抗衡美苏、共同发展)、步骤(1951 年煤钢联营1967 年欧共体1993 年欧盟)2、日本(战后的改革、经济迅速发展崛起、谋求世界大国地位)二)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三)一超多强(美日欧中俄;特点综合国力消长、渐进性;苏联解体后的世界局势;第三世界的崛起)四)区域集团化(欧盟、北美自贸区、APEC 亚太经合组织)和全球一体化(条件新科技革命、市场经济、跨国公司。实质西方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