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概况.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36807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3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现代史概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世界近现代史概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近现代史概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现代史概况.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世界近现代史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新航路开辟,英国成为 大西洋沿岸的中心;海外贸易的发展,推到了工业革 命到来;圈地运动获得大量劳动力。)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 3、客观条件:海上霸权的确立 4、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思想基础:清教运动 6、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1640 召开会议要求征税)英 国资 产阶 级革命 原因(1640-1689)1688 光荣革命;1689【权利法案】过程 意义 君主立宪制;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1、根本原因: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英国殖民统治的矛盾 2、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意识

2、的逐渐觉醒 3、启蒙思想的传播 4、导火线:1773 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法 国 大 革 命 原因 1、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思想基础: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 3、阶级矛盾尖锐 4、三级会议召开要求征税(教士贵族市民)过程 1、1789.7.14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1789.8 颁布【人权宣言】1792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1792 雅各宾派专政1794 革命高潮结束。2、1799“雾月政变”夺权1804 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典】1812远征俄罗斯1814 战败1815 白日王朝,滑铁卢战败 3、共和政体变迁:1791 君主立宪制-1792

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 法兰西第一帝国-1815 波旁王朝复辟-1830 七月王朝-1848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1 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影响 摧毁了法国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原因 过程 1775 年莱克星顿枪声大陆会议,决定组建军队1776【独立宣言】1777 萨拉托加大捷1781 英军约克镇投降1783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影响 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南北1861-1865 原因 1、根本原因:南北经济制度的差异 2、直接原因:林肯当选为总统 过程 西进运动;【宅地法】;【解放黑人奴

4、隶宣言】意义 废除了奴隶制度,较好的解决了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制 改革 维新 战争 原因 1、经济:自 18 世纪后半期起,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 因素首先萌生在农村,从而更促进了农村的阶级分化。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瓦解着封建统治。2、政治:幕府统治体制日益衰落,统治阶级发生了分化,森严的等级制 度被破坏,下级武士与资产阶级建立起联盟。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统 治,为维新扫除了阻碍。2、军事与外交: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迫使日本开国,外国商品大量涌 进,充斥日本市场。1、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2、是日本近代化的开

5、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3、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 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意义 日本明治(19c60-90年代)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的失败,加剧了国内危机 1861年 农奴 制改革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 2、土地仍属地主使用,农民可以以高于市场价格赎买 一块份地 3、由村社负责与控制农民 意义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工业化进程加速,但是改革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俄 国农

6、 奴原因 美国南北1861-1865 原因 普鲁士统一德国 1、1864 年普丹战争 2、1866 普奥战争 3、1870 普法战争 德国统一使一个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民族团结了起来,停止了相互之间的争斗,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的一体化,从来促进了整个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德国走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步伐。原因 过程 意义 1、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以及决定帝国对外政策等。2、宰相。主持内阁会议,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3、议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构成。【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1、19 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

7、,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普鲁士是德意志重要的邦国,专制色彩浓厚,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3、脾斯麦的个人能力。(铁血政策)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 马克思主义诞生 条件 1、社会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弊病日益暴露。2、阶级条件。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工人阶级日渐觉醒。3、思想条件。马、恩继承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标志 184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阐明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发展:巴 黎公社 背景 1、1870 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过程 1、187

8、1 年 3 月 28 日成立。2、措施。A 公社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行政权;B 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C 公职人员由公民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罢免和监督。D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产业,交给合作社管理;E 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意义 1、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俄 国十 月革命 背景 1、经济。俄国经济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2、政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俄国,社会矛盾尖锐。3、国际。一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4、国内。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过程 1、“四月提纲”:列宁提出

9、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2、七月事件:政府镇压了示威的士兵和人民,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3、武装起义:1917.11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922-1991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目的:

10、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A、农业:余粮收集制。B、工业: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C、取消自由贸易。D、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4、评价: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进攻,保障了红军的胜利;同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2、内容:A、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工业:解除部分企业的国有化。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D、废除实物分配制。3、评价: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治形势额稳定。1、积极影响:开

11、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 1937年,工业产量位居欧洲第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1、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的一个重要原因。1、改革背景:苏联经济全面滑坡指导思想;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内容。2、改革内容:(1)经济领域: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2)加速发展战略重点:重点放在重工业上(3)

12、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3、改革的后果:(1)原本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以致改革效果不佳。(2)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3)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 年苏联解体。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 1、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2、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3、改革计划经济体制,鼓励庄员发展副业经济 4、开荒(大力发展机械化农业)5、种植玉米 评价 他的改革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下冲击

13、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曾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1964 年被迫下台。勃列日涅夫改革 1、措施: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 2、影响:前期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美苏争霸,经济负担加重。1975 年后,苏联经济发展迟缓,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止时期。他的改革使民族矛盾逐渐加剧。戈尔巴乔夫改革 1961“柏林墙”(1989 年拆除)1962 古巴导弹危机 中苏关系恶化,小规模冲突 1979 苏军入侵阿富汗 80 年代中期-苏联解体 “星球大战计划”【阿拉木图宣言】标志苏联解

14、体 美苏争霸 20C50 年代中期-60 年代初“苏弱美强”60年代中期-80年代初“苏攻美守”“一超多强”、第三世界崛起、不结盟运动 雅尔塔体制 背景 德国法西斯临近灭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美英法矛盾突出。内容 1、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 2、战后成立联合国 3、苏联在结束欧战后三个月对日作战 影响 1、基本解决了战后和平与安排问题。同年七八月份的波茨坦会议对其做了调整。会议主要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对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基本政策和黑海海峡问题等。2、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

15、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3、对中国是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背着中国政府作出的有损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决定。1945 年初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 美国 1、背景:二战后,西欧普遍衰弱,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企图建立以美元为 主的世界货币体系。2、1944【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发展银行。3、特点:美元与黄金挂钩,充当世界货币 4、性质: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标志着

16、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1、欧盟:1967 欧共体,1992【欧洲联盟条约】,1993,欧盟正式成立 2、北美自由贸易区 3、亚太经合组织(1989),1991 年中国加入、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西欧 1、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实行经济非军事化,集中了财力和物力人力特别是德国)2、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著名的有马歇尔计划)3、战后战胜国较大程度保留了战败国的工业基础 4、国内政府的正确宏观调控与管理,选择符合国情与市场规律的道路运转(消灭掉战前束缚经济的落后因素)5、特别注重科技与教育的发展 6、这些地区人口素质本来就比较高,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日本 1、美国的大力

17、支持和驻军保护,没有赔偿战争赔款和无须建立国防,节约资金,实行有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2、重视科技,发展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日本企业实行严格而灵活的科学管理制度 4、日本长期实行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 二战后美国经济概况 五六十年代“黄金时期”1、政府加强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刺激(越南战争)3、新技术的推动 4、利用战后经济优势,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5、利用国外廉价石油资源,获取巨额利益 6、国内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70 年代“滞胀”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无法解决 2、越战期间不恰当的宏观经济政策 3、第三世界与之利益冲突和对抗 4、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竞争(日本和西欧的崛起)90 年代“调整复苏期”1、经济政策的调整 2、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3、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调整 4、改善与西欧及日本的竞争 20C 末 21C 初“改革繁荣期”1、国际上的客观因素(石油价格下降)2、克林顿政府“宏观调控、微观自主”3、信息产业飞速发展 4、经济全球化影响 5、国内国际良好的政治环境 6、正确的货币政策和投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