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答案.doc

上传人:无痕 文档编号:859068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5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C【解析】A 项, “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理解错误。由第一段末句“不让乡愁变成乡痛 ,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可知,在新型的城镇化建设中,要想不留下“乡痛” ,应该做的是“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而不是“兼顾人文保护” 。B 项, “乡村记忆必须完好保存下来”以偏概全。由第二段中“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进行综合甄选”可知,乡村记忆中有一些是不值得保留的,所以乡村记忆不必“完好保存下来” 。D 项,曲解文意。由第四段“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产生新的凝聚力”可知,活化乡村记忆应对原来的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并配备相应的公共设施,而不是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2.【答案】C【解析】C 项, “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无中生有。由原文第二段“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可知,文章只是简单阐述了用综合甄选的方式保留乡村记忆,并未举例具体说明综合甄选的标准。3.【答案】B【解析】B 项, “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偷换概念。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中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说明的应是故乡“已呵护了乡村记忆”

3、,而不是“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4.【答案】B【解析】B 项,主观臆断。 “请顾客看金鱼”只是裁缝生活中的一支温馨插曲,其能适当缓解与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的局面,但这并不能说明“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 。5.【答案】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解析】理解“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这个句子的含意,关键在于对“一样”指代内容的理解。由上文“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知, “一样”强调干任何行业都需要辛苦劳作;但在做裁缝的辛苦之中,作者对生活的认知更加深切,体

4、会到其中的独特意义。6.【答案】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解析】题干点明了小说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 ,要求考生结合全文加以赏析。小说的语言包括作者的2 / 5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赏析时应当结合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联系小说的情节、人物塑造、典型环境及主题思想来分析。就作品而言,其叙述语言朴实无华,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鲜明特征;人物对话还显示出较强的地域特点。整体语言呈现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的风格。7.【答案】B【解析】观察材料二的柱状图,并对具体数据逐个比较,可以看出,除了 2007 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

5、前一年有所减少之外,2003 年的增加值较前一年亦有所减少。据此可知,B 项中“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的说法有误。8.【答案】BC【解析】由材料一第一段中“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可知,A 项中的“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与原文不符。由材料二中“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可知,D 项“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错,免费开放弱化的只是其直接经济贡献。由“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

6、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可知,D 项中“通过博物馆全部贡献”错误。由材料三中“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可知,E 项中“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理解有误。9.【答案】依托藏品开展的科研活动能够产出丰富的科研成果;博物馆可以整合一个地区的科研力量,培养出科研团队。【解析】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目要求,概括说明博物馆作用的范围是“在科研方面” ,切不可无视题目要求,转而去说明博物馆在经济等其他领域的作用。答案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一,回答时语言要简洁,分点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10.【答案】D【解析】解答断句题,注意两个方面:一

7、是语段的大致意思,二是四个选项停顿点的不同。比如“初/选人调拟” “初选人调拟” ,从“初”是时间状语的角度分析, “初”后要停顿;再如“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从前文分析,这句话主要是说先前官员选定的弊端,这里的“吏“选者”是相对的,即这是两句话,主语分别是“吏”和“选者” ,所以“选者”前要停顿。据此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11.【答案】C【解析】近侍:左右侍从的人,多指在君主身边侍从的臣子。他们的官职未必就是高的,并且对皇帝的影响也不一定大。3 / 512.【答案】A【解析】原文只是说许将回来向朝廷报告此事,皇帝认为他做得很好,文中并没有说“

8、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13.【答案】 (1)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解析】 (1)得分点:“申伤” “何以为” “对” 。(2)得分点:“肆” “贬谪”发” 。14.【答案】CD【解析】C 项,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是一种戏谑,没有不认可李绅的诗歌创作的意思。D 项,这首诗透露出作者对自已现实境况的无奈和自嘲,说明作者还是想得到当世的认可的。15.【答案】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

9、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解析】题目要求从“戏赠”人手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态度,所以不仅要体会其表层情感,还要体会作者“戏赠”背后的微妙心思。诗歌首联,写作者的诗歌成就;颔联,写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诗歌的前两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颈联,是作者的牢骚话,表现了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体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尾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新编成集的欣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两种: 一是作者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一是作者对不能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16.【答案】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解析】易错字:(1)得;(2)顷,漠

10、。三、语言文字运用17.【答案】D【解析】行之有效:实行起来很有效果,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或措施。使用正确。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使用对象错误,等而下之:由这一等再往下,指比这一等差。使用正确。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使用正确。滥竿充数: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不合语境。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使用对象错误。4 / 518.【答案】A【解析】B 项,结构混乱。可删除“看” 。C 项,成分残缺。可删除“在”和“身上” 。D 项,搭配不当。“开创”与“成就”不搭配,可把“开创”改为“取得” 。19.【答案】C【解析】A 项,承蒙:客套话,受到

11、。B 项,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C 项,不吝赐教:请人多加指教的客套话。D 项,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20.【答案】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晴朗的白天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问题。第一个空格,从后文看, “白天”夜晚” “夏季”是时间,而“白天”和“夜晚”的太阳能和风能的情况是互补的,由此分析,空格处所镇内容应该强调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互补的特点;第二个空格,前文分号前的内容是对比白天、黑夜两种时间点阳光、风的特点,接着写夏季阳光强度大但风小,从对比的角度分析,空格处所填内容应该是“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第三个空格,从前文的风光互

12、补发电系统分析, “夜间和阴天“用风力发电,那么空格处所填内容应该涉及晴朗的白天的发电情况,即“晴朗的白天由大阳能发电装置发电” 。21.【答案】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解析】本题给出的文段主要介绍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问题,从给出的示例可以看出, “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是对语段中“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这一推断的否定。分析语段的后文,还有两处结论说法太过绝对,比如“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 “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从示例的语气和句式结构角度分析,两处空格可以分别写成“限制燃放烟花

13、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四、写作22.【答案】略【解析】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作文直接写“高考” ,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自己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关注古今融通、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等重大问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不同5 / 5于一般的话题作文,本题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 ,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实写,亦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