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docx

上传人:无痕 文档编号:859050 上传时间:2019-08-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4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语文答案解析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A【解析】A.“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错,原文是“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 。2.【答案】C【解析】强加因果。原文是“接受者作为主体影响着理解” 。3.【答案】B【解析】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原文中有“从某种意义上说”的限定;且“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于文无据。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答案】D【解析】 “定”的宾语是“淮南” , “所”与“住”构成“所+动词”结构,这里的意思是“居住的地方” ,所以应在“淮南”后

2、断开,排除 A、B 两项;“见”的宾语是“军旅” , “见”和“慨然”的主语都是“护儿” ,而“数见”前省略了主语,故应在“护儿”前断开,所以排除 C 项。5.【答案】C【解析】 “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帝王正妻所生的长子。6.【答案】C【解析】 “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错。根据原文可知,来护儿被抓时,炀帝也被宇文化及抓了起来。7.【答案】 (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 (我)很担心不合适。(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二)古代诗歌阅读8

3、.【答案】构思巧妙,把“花须落” “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 “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用词巧妙, “抱” “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2 / 49.【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 ,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 ,整理朝冠期待“眼明” ,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三)名篇名句默写10.【答案】 (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1) 【答案】CD【解析】A.

4、“迂腐无能”错,从全文看,老汪应该是无人理解,没有知音。B.“真相大白”错,文中“老范”并未真正明白老汪为何要“走” 。E.表述有误,文中并未展现“北方村镇的风俗” 。(2)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关注老汪的“乱走” ,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3)老汪自己孤独不乐,所以从论语中读出的也是孤独不乐,反映的是其个人心境;老汪通过曲解论语来证明“圣人”也有同样的孤独感,以此抚慰自己的孤独;结尾处老汪“发现”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虽常在身边却宛如远来,这也照应了他此前的理解。(4)相似之处:都温和善良,诚

5、挚率真;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不同之处: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1) 【答案】DE【解析】A.“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无中生有。B.“唯一”错,除了放心不下“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还有牵挂父母。C.“要他申请难民身份”错,原文是“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 。(2)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宗的见解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

6、能彼此防备。(3)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第二首借秦始皇开拓疆土的事迹,表达超越秦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宙、安抚黎庶的气概。3 / 4(4)超越党派利益,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关爱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3.【答案】B【解析】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句中“

7、不敢越雷池步”与“墨守成规”意思一致,排除 A、C 两项。 “故步自封”与中“不断进取”语义相反,所以排除 D 项。14.【答案】B【解析】A.偷换主语, “依旧热情不减”的主语是“北京市民” ,不是“地坛书市” 。C.一面对两面,应在“能”后加“否” 。D.句式杂糅, “幸福”后的逗号(, )可改为句号(。 ) ,并将“也不例外”改为“也每天坚持” 。15.【答案】C【解析】填入横线处的语句的陈述对象应当承接前文,也就是“心跳加速等现象” ,而这些现象属于“兴奋性的刺激” ,排除 A、B 两项。横线后的“内啡肽”应该是紧承横线处语句的,所以排除 D 项。16.【答案】示例: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

8、型之分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17.【答案】示例:图形由橄榄枝和多面旗帜组成,这些旗帜又巧妙地构成一只飞翔的鸽子。旗帜代表不同国家,鸽子代表和平,飞鸽衔着橄榄枝,强化了和平寓意,整个图形表示各国应齐心协力、维护和平。六、写作18.【提示】从材料看, “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一作文题目要求,可以从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产生的最后三名候选人中任选一人。选大李,可以从“笃学敏思” “矢志创新”中提出立意:知识可以改变社会;今天的社会更需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人才;创新才能发展;今日中国更需要创新型人才。选老王,可以从“爱岗敬业” “绝活” “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 “从职高生到焊接

9、大师的大国工匠 ”中提出立意:当今中国更需要爱岗敬业的普通人;行行出状元;爱岗敬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4 / 4选小刘,可以从“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中提出立意:今日中国更需要正能量;把美留给人间。文言译文:来护儿,字崇善,不记事时就成了孤儿,被伯母吴氏抚养。吴氏关怀教育,给予他很多慈母般的教诲。他从小聪明出众,刚开始读诗经 ,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在世,一定替国家剿灭叛贼来博取功名!”周围的人都对他的话感到吃惊,认为他志向宏大。长大以后,他的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适逢周朝军队平定淮南,所住的白土村,地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护儿常想建功立业。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平定陈

10、国的战役,护儿有战功,晋升上开府,赏赐缣帛一千段。仁寿初年,调任瀛州刺史,以善政闻名。多次被文帝慰劳勉励。炀帝即位,被征入朝,当地百姓牵车拦路恋恋不舍,连续几天不能出境,到朝廷上书挽留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先前国家还没有安定的时候,你是名将,如今天下无事,又是良刺史,可以说是兼得其美了。 ”大业六年,炀帝来到江都,对来护儿说:“衣锦还乡,是古人所看重的,你现在就是啊。 ”就赐给他缣二千段,以及牛和酒,让他谒拜先人的坟墓,宴请同乡的父老。又叫三品以上的官员一起到他家,畅饮一整天,朝廷上下都很羡慕他。十二年,炀帝出游江都,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

11、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希望陛下停留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那是我的家乡,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 ”炀帝听后,变色而起,好几天不让护儿进见。后来怒气消解了,才叫人引进,对护儿说:“你心中既然这样,我还有何指望!”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文化及谋叛时,对护儿甚为忌恨。那天早晨将去上朝,被叛贼捉住,护儿说:“陛下现在在哪里呢?”身边的人说:“现在已经被捉住了。 ”护儿叹息说:“我是大臣,担负国家的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被杀害。护儿重信用,讲交情,淡泊财利,不经营产业。在行军用兵方面,计谋特多,每次阅览兵法,就说:“这难道也是异人的想法!”善于安抚士兵,处分严明,所有士兵都愿意为他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