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共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518568 上传时间:2022-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答案(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A【解析】B选项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与第二段意思相反。C选项明代应为“明初”。D选项强加因果2.【答案】A【解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据全文尾句中“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

2、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可知,作者认为,外出旅行未必能深入认识事物人情,故选项B中“通过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的表述曲解文意。5.【答案】有形的各种窗子;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涵。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主要抓住“窗子”的本意和比喻义,如窗子既是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窗子又是指隔绝自己生活与他人世界的象征。6.【答案】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

3、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解析】作者在首段就提出问题,运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设置了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情景。第二段主要运用第一人称第四、五两段转换为第二人称,这三段细腻描写了“我”与“你”看窗外或远或近的情形,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的理性审视。第六段中“你”和“我”两种人称交替出现,从“气闷”“受不了”“换个样子过活去”等可看出作者的自我嘲讽与反思。7.【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题中,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

4、说法可知D项说法的错误。8.【答案】AE【解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题中,B项,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该项“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说法的错误。D项错误在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的说法,文本是说“(各地政府应当)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9.【答案】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

5、统,制定奖惩措施。【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见解的能力。有效推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材料二后三段:第二段指出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等是政府的责任;第三段指出政府在这个程中占主导地位,要做好相关设施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尾段指出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综合以上三方面信息即可得出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更始即位,舞阴(

6、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然后依据表对话的词语“云”断开两处,再抓住句中的名词代词,明确句子结构,比如“降之”后面应断开,逐一进行分析即可。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知识的把握情况。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有两处错误:一是赵喜仅仅是建议皇帝将其他盗贼迁移到京城附近,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下令将这些人迁移到额川、陈留,故“将他们迁往异地”的主语应是皇

7、帝,而非赵意;二是选项中的“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属无中生有。13.【答案】(1)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2)后来青州出现灾,塑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抓住关键词。(1)“奉”译为“奉行”,“枉”译为“违犯”,“道”译为“说”(2)“大蝗”是名词作动词,译为“发生蝗灾”;“辄”译为“就”:“歌”译为“歌颂”。14.【答案】B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尾联用典的意图。应结合全诗以及典故的内容分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

8、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唐第一人李揆”,可见诗人此时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这两个选项都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内容。15.【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首联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写兄弟二人虽相隔千里,但“我”不会因兄弟出使远方而落泪,体现豁达的一面。16.【答案】(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9、亭【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情况如下:考生易将“久”写作“寿”,将“匹”写作“比”,将“不亦”写作“岂不”,将“庐”写作“芦”。三、语言文字运用17.【答案】A【解析】“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

10、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使用错误。故选A。1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当,该句主干可压缩为“我院是一年”,主宾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本句中“在扶持下”“使得”组合在一起,导致本句主语被掩盖可删除“使得”。D.搭配不当,“录取名额”搭配不当,可将“名额”改为“人”。19.【答案】B【解析】A“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词,不能用于别人家。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故选B。20.【答案】想变成什么颜色事实并非如此是需要外在条件的【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第空所在的句子应是总

11、说人们长久以来对变色龙所变颜色的看法,结合语段第1句中的“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以及第空后“就”这个关联词可知第空所补充内容应侧重于说人们夸大了变色龙所变颜色的种类。语段的尾句指出蜥蜴所能变的颜色是固定的,这就否定了人们“根深蒂固的看法”,第空前“其实”一词就暗示读者,第空所补充内容应侧重于对人们的偏见的批判。第空前有“变色”一词,后有“决定因素”,据此可推断第空所补充内容应侧重于说变色龙变色因素制约。21.【答案】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更名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解析】解答时,应当认真审题,尤其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明确句的表达方式,然后再从文段中找出推断错误的地方,从而得出

12、答案。题目中所给句是针对“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而言,另外两处有问题的语句分别是“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可以得出答案。四、作文22.【解析】写作指导: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