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欣赏》课程教学大纲.doc.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00576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7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舞蹈欣赏》课程教学大纲.doc.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舞蹈欣赏》课程教学大纲.doc.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舞蹈欣赏》课程教学大纲.doc.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舞蹈欣赏》课程教学大纲.doc.pdf(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舞蹈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舞蹈欣赏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Dance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先修课程:舞蹈概论 授课时间:周三 3、4 节 授课地点:6A309 授课对象:2016 音乐舞蹈 1 班 开课院(系):教育学院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职称:讲师 编写人姓名/职称:讲师 使用教材:舞蹈欣赏 教学参考资料:中国民族民间舞教程、中国古舞身韵、舞蹈形态学、舞蹈概论 课程期末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实操()联系电话:Email

2、: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可分为集体答疑与个别答疑的形式,集体答疑的时间、地点与上课基本相同,个别答疑主要通过电子邮件与电话联系等方式。编写时间:2017 年 2 月 22 日 二、课程简介 舞蹈欣赏是音乐舞蹈班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增补学生舞蹈知识的有 效途径;是沟通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普及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群众文艺班 开展舞蹈作品赏析,扎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能够使教育的文 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作品的媒介,塑造学生的情 感,锻造学生的灵魂,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 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课程教学目标

3、(精炼概括 3-5 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外舞蹈作品的风格特色,以中外传统舞蹈为本,立足舞蹈传承的视角,从中外舞蹈作品中分析舞蹈形态学。掌握不同中外舞蹈不 同的民俗文化及风情;多视角研究中外舞蹈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具有识别中外各 种舞蹈的界定能力,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掌握舞蹈评论的写作 未来的脉搏,传承和发展中外舞蹈文化。2、过程与方法目标:(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我国舞蹈作品入手,了解我国古今的舞蹈渊源,再进入西方芭蕾和现代舞的作品,从而让学生掌握中外舞蹈的风格特性。(2)结合其他舞蹈课程,拓展课堂的容量空

4、间,开阔学生文化视野,开拓学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生思维,在世界舞蹈文化风格的格调中,以“作品”调动“思维”,以“文化”促进“风格”,使学生准确地掌握中外舞蹈作品鲜明的时代风格个性,提升学生 的舞蹈艺术理解力。(3)本课程通过科学的讲授教学,结合多媒体,结合与学生谈论及作业练习,欣赏部分经典作品并分析,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进入图书馆查资料,激 活学生独立撰写舞蹈论文的能力,继承创作发展、突破创新的能力和联想整合的 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立足中外舞蹈文化之根,围绕“基础元 素”和“根元素”,维系中外舞蹈文化精神,引领大学生寻找世界各地域族群血 脉中生存信仰的源流,完

5、成对“根”的体认,坚实地植根世界人民赖以生存的 大地上,深入区域传统挖掘其精神与灵魂之根,走向传衍美德的原始情结,保 持祖先的灵魂在主流文化中拥有自己的空间,刷新了当代大学生精神品格和内 在精神张力,在“根”文化的教学中,在传统人文精神中塑造美好的人性与人 格。解读置放在一个广袤的文化背景上来观察和分析,审视和剖析了历史所遗 留下的文化、心态、民族结构,通过平实却极富穿透力的活体,聚焦在区域根 脉,从而进入民族繁衍、生生不息的巨大精神内力的真实,在强势文化对弱势 文化的挤压现实面前,希冀通过区域文化的土壤寻找一种调和,以弥补新旧价 值观念之间的真实地带。四、课程进度表 实践教学进程表 周 次

6、教学主题 教学时长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式 实验安排 1 认识舞蹈 4 学时 重点:掌握如何理解作品?观赏者鉴 赏时的主观作用;鉴赏时产生的共鸣 现象。舞蹈鉴赏这种特殊的接受活动 中,是人类审美的追求、本质对象化 和人格养成的必须,是人类精神生活 的需求。观赏者与鉴赏对象的性质、特点紧密相连,又和本身的生活经 验、艺术修养想联系。所以,我们必 须从观众与鉴赏的基本性质去考察。难点:一是理解什么是舞蹈鉴赏?了 解舞蹈作品对人的感染力;舞蹈鉴赏 的特点。二是什么是舞蹈鉴赏的基本 特性?审美享受的产生;艺术的再创 造;舞蹈鉴赏的推动力量;三是舞蹈 课堂讲授与示范,四是鉴赏的基本方 法。课 堂 讲

7、授 课 堂 提问 2 中国古典舞蹈赏析 4 学时 重点:欣赏细腻的舞蹈韵律感,扎实 的基本功,腰肢柔软有劲,舞姿刚柔 课 堂 讲授 课 堂 提问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并济,古典舞的分类及风格特点,在舞蹈中如何体现进行详尽分析,汉唐舞蹈、敦煌舞蹈、戏曲舞蹈。难点:女子独舞春江花月夜中,陈爱莲先生以精湛的表演功力尽展 无遗,深厚的中国古典舞的造诣出色 地驾驭了中国古典舞的风韵。她从“初露面容”转入“江畔寻花闻花”、“静夜听鸟鸣”到“对水作镜妆扮”等舞段,情景交融不可割分,情中有 境,境中有情。3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赏析 4 学时 重点:让学生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创造 的舞蹈艺术文化硕果,鉴赏雀之

8、灵 和一个扭秧歌的人。难点:掌握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 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 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识别不 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 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 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 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课 堂 讲授 课 堂 提问 4 民族民间舞剧目观赏 2 学时 重点:赏析及评论综合性表演,让学生欣赏一把酸枣,对舞剧进行详细的观察及剖析,并发表个人言论。难点:赏析及评论,对山西晋商的状态及遇到爱情时演员的表现,两人的双人舞的配合及大群舞中演员之间的表现十分突出,并含有汉族当地的舞蹈风

9、格动作。课 堂 讲授 课 堂 提问 5 芭蕾舞赏析 4 学时 重点:人物动态发展变化中折射出的 过程意识往往能够散发出具有普遍 性意蕴的价值意味;了解作品如何通 过芭蕾舞蹈的形式表现“革命乐观主 义”、“革命浪漫主义”的思想境界。难点:鉴赏红色娘子军和睡美人两种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欣赏芭蕾特点及民族风格。课 堂 讲授 课 堂 提问 6 现当代舞赏析 4 学时 重点:学会练舞者的手、眼、身、法、步,喜、怒、哀、乐、情,一招一式 皆有它的准则;太极训练舞者“以呼 吸吐纳由丹田道气引身”,身体的松 弛,改变其体质,使肌肉、关节、脉 络通畅;静坐,是训练舞者的心性,课 堂 讲授 课 堂 提问 感谢你的

10、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在冥想中找到自我;拳术,训练舞者 身体的沉稳。难点:了解中外现代舞的区别及风格。中美舞蹈争霸赛,及中国好舞蹈中各类不同风格的舞蹈片段,对舞者的表现及内容进行完整细致的分析。7 芭蕾舞剧目观赏 4 学时 重点:赏析及评论综合性表演。天鹅湖舞剧欣赏,经典舞蹈剧目在演员精湛的演技中尤为重要,对作品的掌握及芭蕾足尖的舞姿变化,对剧情及舞者的表现要求,需要欣赏者分析。难点:赏析及评论,对舞剧的整体作细致的分析,从舞者到舞剧内容、舞剧形式及运用的服装、灯光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掌握国外芭蕾舞的精美之处。课 堂 讲授 课 堂 提问 8 课堂问答 2 学时 重点:学生问答,对作品的认知

11、缺乏中,给予正确的指导及引导,并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了解,了解不同舞蹈种类的风格特点,对舞蹈作品进行历史性的分析。难点:学生赏析,通过不同方面,舞美、灯光、舞姿、造型及演员对舞蹈的把握,及二度创作的不同方面对舞蹈进行剖析,深刻把握编导及舞者的内心世界。课 堂 讲授 课 堂 提问 9 复习课程 2 学时 重点:作品交流。对舞蹈作品的认知通过交流得到深化,并对作品的不同观点阐述自己的看法并合理的解释以充分的理由说服。难点:作品赏析的过程中了解作品的由来及隐含的内容及编导的用意,对作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深层次的对作品进行详细的剖析。课 堂 讲授 课 堂 提问 10 课程考试 2学时 重点:课程考

12、试,对舞蹈作品的分析及理解,通过自己对舞蹈的认知及所学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对舞蹈作品进行分析及富有独特的见解。难点:对舞蹈作品的分析尤为重要,通过作品的各个方面入手,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课 堂 讲授 合计 32 五、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权重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到堂情况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0.1 课堂讨论 课前复习组合动作,课堂表现良好 0.1 作业复习 按时完成作业,课题表现积极 0.2 期末考试 根据评分标准评定分数 0.6 六、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意见 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签名:日期:年 月 日 物候与气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13、物候与气象 课程编号 1240038 英文名称 Phenological Phenomena and Meteorology 课程类型 公共选修课 总学时 32 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实践学时 0 学分 2 预修课程 适用对象 全校各专业 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天气学、气候学及物候学、应用气象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气象要素,天气系统和中国主要的天气过程,气象灾害,气候和中国气候,气候变化,物候学,应用气象学,人类生物气象,环境气象指数,气象业务和气象服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与人类环境密切相关的气象及应用气象学的基本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14、。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物候与气象课程是全校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通过物候与气象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天气学、气候学及物候学、应用气象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了解气象条件及其变化对生物、人体健康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当前的气象业务和气象服务,熟悉中国的主要天气和气候状况,拓宽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三、学时分配 教 学 课 时 分 配 章节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实践 合计 绪论 气象学概述 1 0 0 1 第一章 气象要素 2 0 0 2 第二章 天气学 4 0 0 4 第三章 气候学 3 0 0 3 第四章 中国区域气候 4 0 0 4 第

15、五章 气候变化 3 0 0 3 第六章 物候学 3 0 0 3 第七章 应用气象学 5 0 0 5 第八章 人类生物气象 2 0 0 2 第九章 环境气象指数 3 0 0 3 第十章 气象业务和气象服务 2 0 0 2 合计 32 0 0 32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 论 气象学概述 气象与气象学的概念,气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支学科、发展概况。本章教学要求:掌握 气象与气象学的概念,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了解 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分支学科、发展概况。第一章 气象要素 第一节 气象要素 1.气象要素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2.云 3.天气现象 习题要点:气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云和天气

16、现象的种类。第二节 辐射和温度 1.辐射 2.温度 习题要点:地面辐射平衡方程及各分项辐射的概念,空气温度的时空变化。第三节 空气湿度、降水和蒸发 1.空气湿度 2.降水 3.蒸发 习题要点:空气湿度参量、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概念,降水的种类及等级划分。第四节 气压和风 1.气压 2.风 习题要点:海平面气压场和高空气压场,自由大气层和摩擦层中风的状况。本章重点难点:空气湿度参量,降水的种类及等级划分,自由大气层和摩擦层中风的状况。本章教学要求:掌握:空气温度的时空变化,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概念,降水的种类及等级划分。理解:空气湿度参量,海平面气压场和高空气压场,自由大气层和摩擦层中风的状况。了解:云

17、和天气现象的种类,地面辐射平衡方程及各分项辐射的概念。第二章 天气学 第一节 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 2.大气活动中心 习题要点:气压带、行星风带和大气活动中心。第二节 天气系统 1.气团 2.锋 3.气旋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4.反气旋 5.高空槽脊、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 习题要点: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及分类,我国境内的气团,锋面天气模式,东亚气旋,西伯利亚高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槽脊。第三节 中国主要的天气过程 1.寒潮天气过程 2.大型降水天气过程 3.台风天气过程 4.对流性天气过程 习题要点:寒潮的强度标准及天气特征,中国雨带的移动与东部地区雨季,梅雨的概念及

18、相关术语,梅雨天气形势,热带气旋的分级,台风的结构和天气,台风路径,雷暴的概念及天气特征。第四节 气象灾害 1.旱灾、干热风、洪涝与湿害 2.冷害、霜冻、冻害和热害 3.风害、雹灾、白灾和黑灾 习题要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概念及分类。本章重点难点: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及分类,我国境内的气团,锋面天气模式,蒙古高压和副高,寒潮的强度标准,梅雨天气形势,热带气旋的分级,台风的结构和天气,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气压带、行星风带和大气活动中心,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及分类,蒙古高压和副高,寒潮的强度标准,梅雨的概念及相关术语,热带气旋的分级,雷暴的概念,我国的主要气象灾

19、害。理解:我国境内的气团,锋面天气模式,副高的南北移动、中国雨带的进退与东部地区的雨季,冷空气的源地和路径,梅雨天气形势,台风的结构和天气,台风路径,雷暴的天气特征。了解:锋面气旋天气模式,冷空气的强度划分,华南前汛期,华北和东北雨季,台风的编号和命名,台风的形成与生命史,强雷暴的结构和天气,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及指标。第三章 气候学 第一节 气候的形成因素 1.气候形成的辐射因素 2.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3.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习题要点:海陆分布、地形、海气相互作用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大气环流的基本状况。第二节 世界气候 1.

20、气候带 2.气候型 3.气候分类 习题要点:气候带的划分,各气候带的主要特征,各气候型的主要特征。第三节 中国气候 1.中国气候特征 2.中国辐射、温度、降水的分布特征 3.季节的划分 习题要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季风的属性和进程,中国温度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季节划分。第四节 局地气候 1.城市气候 2.森林气候 3.农田气候 4.水域气候 习题要点:城市、森林、农田和水域气候的主要特征。本章重点难点:辐射差额、海陆分布、地形、海气相互作用和洋流、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各气候带、气候型的主要特征,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我国年总辐射差额的时空分布及其对温度的影响,我国大气环

21、流的基本状况,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主要方式,气候带的划分,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四季和自然天气季节的划分。理解:辐射差额、海陆分布、地形、海气相互作用和洋流、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各气候带的主要特征,各气候型的主要特征,季风的空间分布、属性和进程,中国温度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的主要特征。了解:气候系统的概念及组成,瓦克环流、厄尔尼诺现象、南方涛动和 ENSO,气候分类法,大陆度及中国的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区划,城市、森林、农田和水域气候的主要特征。第四章 中国区域气候 第一节 东北、华北、黄土高原气候 1.东北气候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2.华北气候 3.黄土高原气候 习题要点:东北、华北、黄

22、土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气候 1.长江中下游气候 2.华南气候 3.西南气候 习题要点: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气候的主要特征。第三节 内蒙古、新疆、青藏高原气候 1.内蒙古气候 2.新疆气候 3.青藏高原气候 习题要点:内蒙古、新疆、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本章重点难点:中国各大区域气候的主要特征。本章教学要求:掌握:中国各大区域气候的主要特征。理解:中国各大区域气候的形成。了解:中国气候区划。第五章 气候变化 第一节 气候变化 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迁 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3.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4.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习题要点: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和近现代

23、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第二节 气候异常 1.气候异常的表现 2.气候异常的原因 习题要点:气候异常的主要表现,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第三节 气候变化与人类环境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1.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2.气候变化的应变对策 习题要点: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应变对策。本章重点难点: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及可能原因,气候异常的主要表现及主要原因。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和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气候异常的主要表现。理解: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气候异常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的应变对策。第六章 物候学 第一节 物候学概

24、述 1.物候与物候学的概念 2.物候观测的记录项目 3.中国古代的物候知识 习题要点:物候的概念,物候观测的主要记录项目。第二节 物候学的基本定律 1.物候的南北差异 2.物候的东西差异 3.物候的高下差异 4.物候的古今差异 习题要点:物候的南北、东西、高下、古今差异。第三节 物候学的应用 1.以农谚预告农时 2.以积温预告农时 3.以自然历预告农时 习题要点:物候学的主要应用。本章重点难点:物候观测的主要记录项目,物候的南北、东西、高下、古今差异。本章教学要求:掌握:物候的概念,物候观测的主要记录项目。理解:物候的南北、东西、高下、古今差异。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了解:物候学的主要应

25、用。第七章 应用气象学 第一节 农业气象和林业气象 1.农业气象 2.林业气象 习题要点:辐射、热量和水分条件对农作物的主要影响,农业气候指标,森林小气气候的基本状况。第二节 能源气象和污染气象 1.能源气象 2.污染气象 习题要点:太阳能、风能及其利用,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影响,影响大气污染物散布的因子。第三节 建筑气象和交通气象 1.建筑气象 2.交通气象 习题要点:气象条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气象条件对航空、航海和陆地交通的影响。本章重点难点:太阳能、风能及其利用,影响大气污染物散布的因子,气象条件对建筑、交通的影响。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森林小气气候的基本状况,太阳能、风能及其利用。理解:

26、影响大气污染物散布的因子,气象条件对建筑、交通的影响。了解:农业气候指标,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其影响。第八章 人类生物气象 第一节 气象要素对人体的影响 1.温度和湿度对人体的影响 2.风和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3.辐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4.空气离子、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习题要点:温度、湿度、风、气压、辐射、氧气和二氧化碳、空气离子、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主要影响。第二节 气象环境与疾病 1.气象官能症 2.中暑、焚风病、高原适应不全症 3.冻僵、冻伤、冻疮、雪盲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4.其他疾病 习题要点:气象官能症、中暑、焚风病、高原适应不全症、冻僵、冻伤、冻疮、雪盲的概念及成因

27、。本章重点难点:气象要素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气象环境直接引起的疾病及成因。本章教学要求:掌握:气象官能症、中暑、焚风病、高原适应不全症、冻僵、冻伤、冻疮、雪盲的概念。理解:气象要素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气象环境直接引起的疾病的成因。了解:气象环境间接引起或诱发加重的疾病。第九章 环境气象指数 第一节 空气污染指数和紫外线指数 1.空气污染指数 2.紫外线指数 习题要点:空气污染指数及相应的空气质量分级,紫外线指数及紫外线强度分级。第二节 舒适度指数和穿衣指数 1.舒适度指数 2.穿衣指数 习题要点:舒适度指数、穿衣指数的影响因子。第三节 感冒指数和中暑指数 1.感冒指数 2.中暑指数 习题要点:感冒

28、指数、中暑指数的影响因子。第三节 霉变指数和其它环境气象指数 1.霉变指数 2.其它环境气象指数 习题要点:霉变指数的影响因子,其它环境气象指数。本章重点难点:空气污染指数、紫外线指数及其分级,舒适度、穿衣、感冒、中暑、霉变指数的影响因子。本章教学要求:掌握:空气污染指数、紫外线指数及其分级。理解:舒适度指数、穿衣指数、感冒指数、中暑指数、霉变指数的影响因子。了解:其它环境气象指数。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第十章 气象业务与气象服务 第一节 现代气象观测 1.温度、湿度、风、降水和蒸发的观测 2.辐射、照度、气压、日照时数、云、能风度和天气现象的观测 3.自动气象观测系统 3.高空气象探测

29、、气象雷达和气象卫星 第二节 气象信息服务 1.气象情报信息服务 2.气象预报信息服务 3.专用气象信息服务 第三节 气象工程服务 1.人工影响天气 2.农业气象工程服务 3.雷电灾害防御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基本气象要素的常规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气象信息服务和气象工程服务。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物候与气象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课堂考核和期终开卷考试。平时课堂考核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基本知识的掌握进行考核,占总评成绩的 30%。期终开卷考试针对学生基础理论的掌握、理解及综合分析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占总评成绩的 70%。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参考书:气象学第二版,包云轩等编著,中国农业

30、出版社,2007 年,ISBN:978-7-109-11878-2 物候学,竺可桢等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年,ISBN:7-5355-2928-3/G.2923 应用气象学,胡毅等编著,气象出版社,2005 年,ISBN:7-5029-3098-1 应用气候学概论,朱瑞兆等编著,气象出版社,2005 年,ISBN:7-5029-4036-7 环境气象学与特种气象预报,吴兑等编著,气象出版社,2001 年,ISBN:7-5029-3099-X 七、说明 任课教师应基本遵循本教学大纲进行物候与气象的课程教学,但可以根据学科发展、教材调整、教学改革和教学进度的需要作适当调整。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大纲修订人:xx 大纲审定人:xx 修订日期:2008 年 11 月 2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