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趣谈》原文和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g****s 文档编号:8590032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0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剧趣谈》原文和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京剧趣谈》原文和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剧趣谈》原文和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剧趣谈》原文和教学设计.pdf(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京剧趣谈课文原文 后附教学设计 马鞭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

2、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亮相 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

3、方给“杀”了。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还有一种“刀(枪)下场”,可以视为动态的亮相。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这,哪里还是戏剧

4、?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京剧趣谈教学设计【课文分析】京剧趣谈是六上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选编课文。本文由两篇与京剧相关的小短文组成。从京剧的道具运用与动作造型两个角度,介绍了京剧表演虚实相生以及动静结合的艺术特点。马鞭 共三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写的是马鞭成为舞台道具的背景与妙处。文章先提出无法在舞台上骑马的尴尬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写了运用马鞭这个道具如何将问题解决得“无比漂亮”。第二部分为第二至三自然段,从马鞭这种道具拓展开去,举例介绍了实在的道

5、具鞋底、酒壶、酒杯,以及虚拟的道具针线、酒水、饭菜等,进一步说明了京剧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道具表现生活原形的特点。亮相共三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静态和动态的亮相。文中“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和“这,哪还是戏剧”这两处质疑,指出了亮相表演在写实方面的不合理之处,而这恰好是京剧化实为虚、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高妙之处。这虚拟的亮相,正是京剧表演的艺术特点。课文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分别以马鞭等道具、亮相等舞台动作为例子,把京剧表演中虚实结合、动静相宜的艺术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课文内容简单,语言简洁,适合学生自学。课文介绍了京剧人物使用的道具,以及他们“对打”和“刀(枪)下场”

6、等舞台场景,叙述方式生动有趣,画面感强。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图中演员一身京剧的行头,手持马鞭,目视前方,气宇轩昂。这幅骑马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京剧人物威风凛凛的形象,用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马鞭。二、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的作者徐城北先生是著名的京剧理论家、戏曲研究员,对京剧颇有研究,其文笔不仅老练,对于艺术的阐释也是通俗幽默、深入浅出。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浅显易懂,适合自学。但是,京剧虽然是我国国粹,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博大精深而又充满美感的舞台艺术,这一表演艺术离学生太远。学生们平时接触很少,能听懂京剧、会欣赏京剧的同学不多,对于很多专业术语更是无从谈起,也不明白这种艺术形式的美学内涵。面对

7、这样一篇文艺性很强、专业性很强的文章,可以尝试通过音、视频及文字的补充拉近与它们之间的距离。三、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了解马鞭和亮相,能说出对京剧的了解。四、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对京剧的了解。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梳理内容 1.资料补充,了解京剧。(1)学生根据提示,介绍京剧。提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提示:胡琴、锣鼓 提示:中国国粹 提示:梅兰芳 (2)学生读材料,了解作者。2.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2)学生交流,明确:课文介绍了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二)细读马鞭 1.研读句子,了解马鞭。(1)默读第一自然

8、段,根据表格,画找相关信息。(2)反馈交流。(3)研读“好处”。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引导学生感受自由:指名读,关注“可以可以可以可以”体会表演自由。链接视频智取威虎山片段,直观感受表演自由。学生朗读提升。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指名读,谈感受。拓展练习:交流反馈:皇帝骑马一般用黄色的,霸王骑乌骓马用黑色的,吕布骑赤兔用红色的,刘备骑的卢白马用白色的,穆桂英是女子一般用粉色的。2.体会京剧中的道具艺术。(1)学习活动:道具分类。(2)交流反馈

9、。实在道具:马鞭、鞋底、酒杯酒壶 虚拟道具:马、针线、饭菜 可实在可虚拟:饭碗 (3)链接吴艺群的拾玉镯视频片段,感受京剧虚实道具的魅力。(4)小结:通过马鞭,我们知道了京剧表演中善于运用虚拟的场景让人想象到真实画面,也就是“虚实相生”。(板书:虚实相生)【设计意图】以表格为支架,适时补充资料,在充分展开的学习实践中,适时点拨,体现“扶”的过程。(三)自学亮相 1.自主梳理,提取信息。(1)自学亮相,填写表格。(2)反馈交流。2.指(1)学生听鼓点,选语句。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 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

10、身术给制服了!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2)学生自由练读。(3)配京剧表演不同的鼓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小结:通过学习亮相,我们发现京剧表演艺术还有着动静结合的特点。(随机板书:动静结合)【设计意图】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体现“放”的过程。(四)交流分享,深化认识 1.畅谈京剧。(1)组内交流。每个组员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组员认真倾听,可适当补充。准备推选代表或整组上台汇报。(2)班级交流。声音响亮,仪态自然。能针对京剧的一个方面有条理地进行介绍。(回顾六上语文

11、园地三的语句段运用)2.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体会了京剧“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艺术之美。同学们还分享了与京剧相关的很多有趣的知识,课后我们可以参考上表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继续学习。【设计意图】安排“京剧荟萃坊”板块,旨在拓宽学习的边界,激发探索京剧之美,感受艺术之美的兴趣,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将生活的活水引向课内。【板书设计】【教学资源】作者介绍: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 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梅兰芳与

12、20 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 40余册。(一)游戏激趣,走近京剧 1.游戏抢答:根据图片猜一猜剧目的名称。2.导入: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空城计都是中国传统戏剧京剧里的经典剧目。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和京剧有关的课文京剧趣谈。【设计意图】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空城计都是学生熟悉的故事,也恰是京剧里的经典剧目,用“已知”来激发对“未知”的兴趣,拉近学生与京剧之间的距离。(二)整体感知,疏通词义 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通过马鞭和亮相介绍了京剧哪两个方面的内容。2.学生自学生词,疏通词义。马鞭 绱鞋底 金玉奴 拾玉镯 尴尬 驰骋 约定俗成 3.学生汇报生词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4.学生交流课

13、文主要内容。预设:课文通过马鞭和亮相分别介绍了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两个方面的内容。(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1.学生自主学习:同桌分工,一人一张任务卡,按照任务卡的步骤进行自主学习。2.汇报交流。3.指导朗读。(1)聚焦马鞭第 2-3 自然段。学习建议:同桌合作,选择喜欢的句子,一人读,一人配合着演一演。同桌展示读,教师相机点评,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表演的自由。(2)聚焦亮相1、3 自然段。学生观看“对打”和“刀枪下场”的京剧视频,进一步感受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学生练读。出示朗读提示: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速和语气来读更能表现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的特点。个人展示读。重点指导:“双方打得不可开交”“抡圆

14、了胳膊”“耍了个风雨不透”等地方语速要快有紧张感;在“戛然而止”后声音要骤停;“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的地方要读得慢。朗读配音:再播京剧亮相视频,男生读静态亮相,女生读动态亮相,给视频配音。4.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课文所表现的京剧艺术的特色。预设: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 (板书: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5.阅读资料袋:马鞭介绍了京剧道具虚实相生的特点。其实亮相中介绍的亮相动作也有着“虚实相生”之美。比如介绍两种亮相动作时,观众都提出了质疑,如“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这,哪里还是戏剧”,这恰好是京剧化实为虚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高妙之处,这“亮相”,也体现着京剧表演艺术中虚拟的特点。【设计意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两张任务卡,学生可以根据任务卡的步骤,自学课文。这一环节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统整信息的能力。(四)小组展示,成果汇报 1.过渡:课前我们组成了“国宝档案京剧研究小组”,从各个方面搜集、整理了京剧的相关资料。下面请小组派代表带着“国宝档案”(见教学资源),上台分享。2.小组代表上台分享,教师相机点评。3.小结:不仅是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京剧的脸谱、服饰、角色、京剧唱段等方面都很有名堂。课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享。【设计意图】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京剧话题展开课后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唤醒学生个性思维,让思考互相碰撞、交融,带来奇妙的阅读体验。【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