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史笔记.doc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85466942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文学史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英国文学史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国文学史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国文学史笔记.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英语和中古英语时期 古英语时期是指英国国家和英语语言的形成时期.最早的文学形式是诗歌, 以口头形式流传,主要的诗人是吟游诗人.到基督教传入英国之后,一些诗歌才被记录下来.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夫?,用头韵体写成. 古英语时期(1066?1500)从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国,到1500年前后伦敦方言开展成为公认的现代英语.文学作品主要的形式有骑士传奇,民谣和诗歌.在几组骑士传奇中,有关英国题材的是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其中?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代表了骑士传奇的最高成就.中世纪文学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民谣,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录在一起的唱咏绿林英雄罗宾汉的民谣. 3

2、,最重要的诗人是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乔叟,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首创了诗歌的双韵体?每两行压韵的五步抑扬格,后被许多英国诗人采用.乔叟用伦敦方言写作,奠定了用英语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根底,促进了英语语言文学的开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开展,在诗歌,散文和戏剧方面尤其兴盛. 诗歌方面,新的诗体形式如十四行诗Philip Sidney,他不仅写了许多优美的十四行诗,还创作了最早的诗歌理论作品之一?诗辩?.Edmund Spenser用斯宾塞诗节创作了著名长诗?仙后?.莎士比亚除了戏剧创作之外也是一位伟大诗人,著有两部叙事诗,两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3、英文的?圣经钦定本?作成于1611年,不仅具有重大的宗教意义,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并且对英国的语言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纯朴,平易,明晰的散文风格奠定了英国散文的传统.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兼散文家是Francis Bacon,他的文学著作主要有?随笔?,收录了他在各个时期发表的58篇随笔,思想深刻,文笔简洁,富有警句格言. 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主要戏剧家有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莎士比亚(W. Shakespeare). 17世纪的英国文学 17世纪是英国社会剧烈动乱的时期之一,由于君主专制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爆发了1642年的内战并导致了1

4、688年的荣耀革命.与政治斗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紧密相连的是宗教斗争和清教徒思想.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多展示革命思想的开展与成长,并带有浓厚的清教主义倾向.两个代表作家是弥尔顿和班扬.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和班扬的代表作天路历程都取材于圣经.天路历程是一部寓言作品,用基督徒到达天国的历程象征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进程. 18世纪的英国文学 18世纪产生了一种进步思潮?启蒙运动,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和作家们崇尚理性,认为启蒙教化是改造社会的根本手段,因此18世纪又被称为理性的时代.在文学领域表达为18世纪上半期的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家有诗人蒲伯(A. Pope)和期刊随笔的创始人斯梯尔(R.Steele

5、)和艾迪生(J.Addison). 18中期兴起了英国现代小说,出现了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家.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的小说帕美拉(Pamela)采用书信体形式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方法.哥尔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的威克菲牧师传(The Vicar of Wakefield)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感伤小说之一.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打破传统的叙事方法,创作了项迪传,而被认为是英国现代派文学的先驱. 迪福(Daniel Defoe)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讲述故事情节并分析

6、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 斯威夫特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挖苦小说家,以犀利的文笔对教会和社会的虚伪腐败进行了辛辣的挖苦.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菲尔丁汤姆?琼斯中,他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讲述故事情节,分析主题和主要人物形象 19世纪的英国文学 19世纪英国文学主要包括上半期的浪漫主义时期和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布来克和罗伯特?彭斯属于前浪漫主义诗人.布来克的代表作品有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彭斯是著名的苏格兰民族诗人,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颂友谊,爱情,自由,平等的诗歌,其中一朵红红的玫瑰广为流传. 浪漫主义全盛时期以华滋华斯与柯律维治联合发表抒情歌谣集为开始,到瓦尔特斯

7、各特的逝世为止,主要文学成就为诗歌,涌现了华滋华斯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和拜伦,雪莱,济慈等富有革命理想,颂扬自由与解放的诗人. 19世纪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真实地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生活,暴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对人民群众寄予了深刻的同情.狄更斯是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善于描写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萨克雷那么善于描写上层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 批判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及她们的代表作品:Charlotte Bronte, Emily Bronte, Mrs. Gaskell, George Eliot.分析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并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8、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称自己的作品是性格与环境的小说.代表作品是德伯家的苔丝. 20世纪的现代派作家 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有詹姆斯乔伊斯和弗洁尼亚沃尔夫.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描写的是现代都市居民庸俗,猥琐的精神生活.弗洁尼亚的到灯塔去那么运用了娴熟的象征手法和意识流技巧.第一个时期: Old English, Middle English and Chaucer,古英国,中世纪和乔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诗歌为主,需要关注的是乔叟和他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第二个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戏剧为主,需要关注的是莎士比亚和他的悲剧,喜剧

9、以及历史剧。第三个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散文诗为主,雪莱,济慈和威廉布雷克等人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诗人。他们的作品包括夜莺颂等。第四个时期:维多利亚时期,这个时期是散文诗渐渐退出,小说逐渐兴起的时期,该时期的诗人著名的有罗伯特布朗宁,阿尔弗莱德等。但更为著名的是狄更斯和勃朗特姐妹的小说,代表作有?雾都孤儿?和?吼叫山庄?等第五个时期:现代主义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各个流派粉墨登场,有现实主义的,有荒谬派的,还有意识流。爱尔兰的文学家叶芝,乔伊斯都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意识流的代表之作。同属意识流的还有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代表作?到灯塔去?

10、。第六个时期:当代: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之后到现在的这个时期,该时期的文学作品很难入到评论家的法眼,主要特征是内容多为快餐文化,不能称为经典。但这个时期的电影艺术开展非常迅速,有很多电影剧本都堪称佳作,不难看出,文学史的车轮经过诗歌戏剧小说的变迁后,下一站很有可能是电影。作为一种公认的叙事性散文文学体裁,英国小说已经具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从理论上讲,英国小说形成之日,便是其艺术问世之时。当然,小说艺术被作家接受并得到读者的理解和评论家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但迄今为止,西方评论家对英国的第一部小说究竟始于何年及出于何人之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是塞缪尔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

11、 1689-1761的书信体小说?帕梅拉?Pamela, 1740,有人说是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 1719,也有人说是约翰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的宗教寓言小说?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上集1678,下集1685。其实,早上16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小说已端倪可察。当时,约翰黎里John Lyly, 1554?-1606、菲利普锡德尼Philip Sidney, 1554-1586、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 1558-1592和托

12、马斯纳什尔Thomas Nashe, 1567-1601等一群毕业于牛津和剑桥的才华溢的“大学才子University Wits对诗歌一统天下的局面进行反驳。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鼓舞下,他们对小说这种新的文化体裁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并开始采用风格典雅和雕琢华美的散文语言创作叙事性作品,从而翻开了英国小说历史的第一页。黎里的?尤弗伊斯?Euphues, The Anatomy of Wit, 1579、锡德尼的?阿卡锹亚?Arcadia, 1590、格林的?潘朵斯托?Pandosto: The Triumph of Time, 1588、纳什尔的?不幸的旅行者?The Unfortunate T

13、raveler, 1594和托马斯迪罗尼的?纽伯雷的杰克?Jack of Newbury, The Famous and Worthy Clothier of England, 1597等作品都表达了小说的艺术特征。它们不仅在题材上变化显著,而且在形式、结构和语言上同当时的诗歌和戏剧大相径庭,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颇有开展潜力和备受读者青睐的文学体裁。这些作品大致可分为罗曼司和现实小说两大类,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伊丽莎白时代的社会生活。当时英国的散文叙事作品似乎获得了一种崭新而又绚丽的文体,尽管它作为叙事文学还显得不够成熟。然而,“这类作品在当时与那些适应飘忽不定的语言和读者见面时肯定具有近似于魔术

14、般的效果,因为它不受音步的限制。显然,16世纪末的“大学才子是英国小说的开拓者和创始人。尽管16世纪末在英国文坛勃然兴起的“小说热只延续了大约二十年时间,但“大学才子们的创作实践为英国小说艺术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根底。 17世纪是英国多事之秋,政局动乱,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英国小说的开展势头受到了极大的遏制。随着“大学才子们的相继去世,曾经风行一时的英国小说开始峰回路转,步履维艰。那些不喜欢或不擅长写散文故事的作家便热衷于撰写具有说教意义或喻世内容的散文。“他们放弃叙事文学并随后转向撰写一系列具有说教性质的文章,这说明了他们的自我封闭和缺乏传递任何戏剧效果的能力。在寂静了半个多世纪之后,英国小说

15、在约翰班扬的努力下东山再起。然而,班扬似乎是17世纪英国文坛的一位孤独的长跑者。他的?天路历程?虽然在当时颇有影响,但这并没有造就一批新的小说家,也没有使小说取代诗歌的地位。尽管如此,班扬对小说艺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巧妙地采用梦境来反映现实,并使一个看来纯属虚构的宗教寓言折射出广泛的象征意义。虽然,在英国小说尚未辞别雏形期之际,班扬的艺术构思及其对小说篇章结构的驾驭能力表达了一定的前瞻性,并且对英国小说的全面崛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17世纪的英国文坛上还出现了不少所谓的“性格特写。这些用散文写成的作品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详细地剖析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性格

16、特写是17世纪的英国小说艺术的开展处于低潮时期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描写手法十分巧妙,且入木三分,常常令读者回味无穷。尽管“性格特写还不能被归在小说之列,但它们对英国小说艺术的开展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毫无疑问,班扬的小说创作及其同时代作家的“性格特写使步履维艰的英国小说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18世纪是英国小说全面崛起的时代,也是小说艺术取得长足进步的时代。享有“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称号的丹尼尔笛福在他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生动地表现了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创业意识和冒险精神,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当时中小资产阶级理想中的英雄人物的形象。“笛福的哲学观念与17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者们十分

17、吻合,他比以往的作家更加完整地表现了各种个人主义的东西。他的作品独特地展示了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同小说的兴起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得到了明显而又完全的显示。笛福的其他几部小说不仅涉及一系列现实问题,而且也展示了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是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英国小资产阶级的化身。引人注目的是,笛福在?鲁滨逊飘流记?中成功地采用了“自传性回忆autobiographical memoir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冒险经历。这种创作手法不仅是对当时在英国较为流行的忏悔性自传的一种挑战,而且也超越了以往的小说形式,因而对英国小说艺术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8、在18世纪的英国文坛上,“第二种建立在老式栎木柜子上的小说是书信小说或书信体小说the epistolary novel,其作者仿佛是一位不知怎么被他弄到手的一大堆书信的编辑。早在1683年,英国女作家阿弗拉班恩Aphra Behn, 1640-1689便创作了第一部英语书信体小说?一名贵族与他妹妹之间的情书?Love-letters Between a Nobleman and His Sister。然而,真正使书信体小说开展成为一种文学样式并使其广为流传的无疑是塞缪尔理查逊。他的三部书信体小说?帕梅拉?Pamela, 1740、?克拉丽莎?Clarissa, 1748和?格兰狄森?Gran

19、dison, 1754在当时几乎家喻户晓。书信体小说的问世对英国小说艺术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不但进一步丰富了小说的表达形式,而且也使作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仅如此,书信体小说使人物更加贴近读者,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情感变化,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即时感与现实感。正如一位英国批评家指出:“人们觉得这种小说形式具有两个潜在的作用,即令人印象深刻的即时性和对心理现实乃至意识流的探索。毫无疑问,理查逊的创作实践在英国小说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给后来那些致力于小说实验与革新的作家留下了极大的想像空间。 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开展迅猛。当时,英国的“大多数图书馆收藏各种文学作品,但小说

20、通常被认为是主要收藏对象。毫无疑问,这便导致了阅读该世纪中出版的小说的人数显著增加。英国文坛相继涌现了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 1707-1745、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 1713-1768和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等优秀作家。作为一种生动、全面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小说在英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地位和影响首次超过了诗歌和戏剧。与此同时,英国的小说艺术也日趋成熟。“我们对小说这个术语的使用直到18世纪末才算真正确立。斯威夫特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部令

21、人捧腹却又引人深思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 1726来针砭时事,嘲讽现实,开创了英国小说挖苦艺术的先例。菲尔丁所创作的一系列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不仅表达了较为熟练的谋篇布局的能力,而且还反映出他对传统史诗艺术的巧妙运用。菲尔丁既模仿古典史诗的叙事手法,又刻意改变史诗通常具有的严肃性和悲剧色彩,在其小说中不时掺入富于喜剧色彩的成分,从而使其小说成为所谓的“散文式喜剧史诗comic epic in prose。难怪“理查逊和菲尔丁两人都认为自己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的倡导者,他们都将自己的作品看作是对陈旧的传奇小说的一种决裂。通常被称为感伤主义作家的劳伦斯斯特恩无疑是18

22、世纪英国小说最杰出的革新家。当英国小说还只是像一棵嫩绿的幼苗企盼呵护的时候,斯特恩似乎已经对小说的现存模式感到不满。他义无反顾地对小说形式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在?项狄传?Tristram Shandy, 1759-1767中,他首次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框架结构,摒弃以钟表时间为顺序的创作方法,以一种全新的小说文本来描述主人的内心世界。不言而喻,斯特恩的文学实验为英国小说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并且使小说形式进一步朝着多样性与灵活性的方向开展。值得一提的是,在18世纪的英国文坛上还涌现了一位出类拔萃的女作家简奥斯丁。她的小说在质量上与同时代的任何男性作家相比都毫不逊色。她不仅善于运用挖苦手法和机智的对话来

23、表现主题,而且还能巧妙地利用少量的人物和有限的地域背景来展示广阔的生活图景。“在简奥斯丁的艺术中有些东西是具有永恒价值的。就总体而言,18世纪的小说家大都从英国的现实社会中摄取创作素材,展示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生活画面,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的大胆探索与实践,英国小说不仅更加生机勃勃,而且在艺术上也日趋成熟。 19世纪,英国小说步入了繁荣兴盛的时代,其艺术形式和创作手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与开展。19世纪初,随着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席卷整个欧洲大陆,英国文坛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历史小说和冒险小说,其代表人物是沃尔特司格特Walter Scott, 1771-1832。他一生创作了三十多

24、部长篇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尽管司格特对小说艺术革新的奉献十分有限,且被当今不少学者视为一名过时的“历史人物,但他洋洋洒洒的历史小说和传奇作品已经成为英国文坛的一个不可忽略的文学景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国小说的地位,使之变得更加体面,更加可敬。 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小说在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等优秀作家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空间繁荣的景象。据史料记载,从1837年到1900年,大约有六万部供成人或青少年阅读的小说在英国各地出版。也许有七千个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有理由自称为小说家。当然,在艺术上取得成就并且载入史册的人为

25、数不多。狄更斯和萨克雷William M. Thackeray, 1811-1863在小说的情节安排和语言艺术方面均表达出很高的造诣,使长篇小说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勃朗特姐妹Charlotte Bronte, 1816-1855; Emily Bronte, 1819-1848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独到之处,而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 1819-1880那么将人物的心理现实描绘得淋漓尽致。19世纪下半叶是英国殖民主义统治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英国社会矛盾重重,政局动乱、道德沉沦、贫富冲突严重以及劳资纠纷加剧的时期。所有这些自然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狄更斯与其同时代的作家参及后来的托马

26、斯哈代Thomas Hardy, 1840-1928怀 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原那么,对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邪恶进行了无情的暴露。这便是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批判现实主义。应当指出,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不仅在题材上具有极强的现实性,而且在人物塑造方面也表达了平民化的倾向。通常,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在时间与空间上遵循唯理主义的原那么,在故事情节上注重趣味性与可读性,并且在形式结构上讲究精裁密缝,严谨合理。就此而言,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不仅代表了16世纪末以来英国小说艺术的精华,而且也是历代小说家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曾对狄更斯等现实主义作家给予高度的评价:“他们以明白晓畅和极为动

27、人的描写向世界提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所有的政治家、理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做的还要多。 20世纪是英国小说艺术变化最大、创作技巧开展最快的时期。随着世界经济、科技与文化的飞速开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整个西方文坛发生了一场惊世骇俗的文学大地震。20世纪初,由于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 1866-1946、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 1867-1933和贝内特和新的现实面前依然竭力效仿传统小说的模式,因此他们对表现日趋复杂的现代经验和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已经力不从心。显然,当时的英国小说步履维艰,其形式的改革和艺术的更新已经势在必行。一些

28、思想前卫、崇尚革新的青年作家似乎意识到了英国小说所面临的困境与考验,并试图捕捉能导致英国小说实现重大突破的良机。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1843-1916和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 1857-1924等早期现实主义作家在追求小说艺术革新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们向世人推出了一系列令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前辈刮目相看的新型小说,这使一局部崇尚现代主义精神的青年作家备受鼓舞。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现代主义思潮席卷英国,几乎颠覆了其固有的文化根底,并使整个文学传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疑心和冲击。当时,英国百姓随时都能听到“立方主义、“非洲雕塑、“新戏剧、“后印象主义绘画和“维也

29、纳心理学等时新名词。著名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1882-1941曾撰文指出:“1910年12月左右,人性变了人的一切关系都在变化主仆关系、夫妻关系、父母同子女的关系。当人际关系发生变化时,宗教、行律响彻整个爱德华时代之际,英国小说也对现代经验和现代意识作出了积极的反响与相应的自我调整。正当不少恪守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在纷乱复杂的现实面前显得无所适从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 1882-1941、D. H.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 1885-1930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等一批主张走文学改革道路的青年作家那么看到了未来小说文本

30、不断走向开放与多元的开展趋势。他们勇敢地面对挑战,及时抓住机遇,积极投身于小说形式的革新和艺术的改造,从而使英国小说发生了质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小说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急速地跑了一阵子,其艺术形式也显得琳琅满目,精彩纷呈。1922年,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Ulysses问世,从而将英国小说的革新运动推向了高潮。西方不少评论家认为,?尤里西斯?不仅包含了几乎所有的新潮手法,而且代表了英国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像乔伊斯一样,伍尔夫也致力于小说形式的实验与革新,对如何处理现代小说的框架结构和时间问题以及如何表现人物意识均作了大胆的尝试,成为英语意识流小说的另一位重要代表。劳伦

31、斯是自亨利詹姆斯之后的又一位重要的心理小说家。尽管他的创作风格同乔伊斯和伍尔夫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人类的性经验和心灵的黑暗王国的探索以及他那充满肉体感的语体使其成为一名与众不同的现代主义小说家。不言而喻,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全面崛起不仅为世界文学历史增添了极其辉煌的一页,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英国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并有力地促进了小说艺术的开展。 现代主义小说艺术充分展示了现代派作家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巨大的创作潜力,同时也表达了小说现代化和多元化的特征。它代表了一种新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反映了一种逆传统而动的求变心理。在题材上,现代主义小说注重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反映人物的孤独

32、感、异化感乃至病态心理。在形式上,现代主义小说充分表达了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现代派作家淡化小说的情节,不再试图表达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而是在作品中追求一种艺术上完美和谐的“图式和耐人寻味的深层结构。在这种“图式里,有序的时间、空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原理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飘忽不定的意识、纷繁复杂的形象和支离破碎的生活镜头。在技巧上,现代主义小说追求标新立异。现代派热衷于采用熟经叛道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瞬息万变的精神世界和混乱无序的现实生活,如视角转换、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空跳跃、蒙太奇、梦境与幻觉以及看上去杂乱无章的表层结构和朦胧晦涩的表达笔法等等。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现代主义小说艺术革新的重要

33、标志。总之,现代主义小说艺术既是离经叛道的艺术,又是生机勃勃的艺术,同时也是富于极强表现力的艺术。这种艺术在英国小说艺术史上不但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也是无与伦比的。它拓宽了英国小说的开展空间,促进了小说文本现代化和多元化的进程,并且使这一文学样式到达了更加成熟与完美的境地。 引人注目的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在20年代到达巅峰期之后由盛转衰,开始退潮,而被冷落了多年的现实主义小说那么卷土重来,并再次成为英国文坛的主流。30年代至50年代是现实主义小说全面回潮的时期。显然,这次回潮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特殊的历史背景。30年代至50年代是一个危机四伏、动乱不安的时期。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40年

34、代的二次大战和兵荒马乱以及50年代的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不仅是现实主义小说东山再起的外部原因,而且也在这些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就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小说中有两类作品较为引人注目:一是社会挖苦小说,二是由多卷组成的系列小说或“长河小说river novel。应当指出,30年代至5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与世纪初高尔斯华绥等作家的小说相比,在艺术上更加成熟,在形式上也更加完善。尽管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家不像现代派作家那样关注小说艺术的改革和创作技巧的翻新,但他们却十分乐意借助某些富有生命力的现代主义手法来反映主题。此举不仅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而且也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小说在艺术上取长补短、

35、相得益彰找到了一条途径,从而使小说艺术更加丰富与完善。引人注目的是,赫胥黎Aldous Huxley, 1894-1963等挖苦作家不约而同地继承和发扬了由18世纪大文豪乔纳森斯威夫特开创的挖苦文学的传统。他们的小说以冷嘲热讽乃至黑色幽默般的笔解描绘了两次大战期间英国社会的动乱不安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30年代至50年代在英国文坛较为流行的另一种小说样式便是安东尼鲍威尔Anthony Powell, 1905- 等作家创作的“长河小说。它与传统的长篇历史小说或高尔斯华绥的世系小说具有很大的区别。它虽然由多部小说组成,但往往描写一个故事而不是多个故事;它提示的不是一个家庭或地区的变化,而是一个中

36、心人物的经历与情感生活。就总体而言,30年代至50年代的现代主义小说不仅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产物,而且也在英国小说艺术史上拥有一席之地。 自20世纪下半叶起,英国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兼容并蓄和多元开展的趋势。在英国文坛上,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两股文学潮流分庭抗礼,此起彼伏,但又不时互相融合,交错重叠。正当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 1904-1991等现实主义作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反映当代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与弊端时,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 1906-1989继承了乔伊斯等作家开创的现代主义事业,对小说艺术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实验。贝克特成功地推出了一系

37、列具有“反小说antinovel特征的“荒谬小说,为后现代主义小说艺术的开展作出了重要的奉献。自60年代起,具有后现代主义艺术倾向的小说在英国文坛竞相问世,其代表作家有劳伦斯达雷尔Lawrence Durell, 1912-1990、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 1926- 和B. S. 约翰逊Bryan Stanley William Johnson, 1933-1973等。这些作家大都试图采用新的语言体系来创造一个小说世界,并使自己的小说成为一个独立的反身文本。他们往往藐视因果关系,反对逻辑原那么和艺术形式的统一,而是强调文本结构的无序性和混沌性以及意义的不确定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38、他们的小说表达的不是认识论或反映论而是本体论的哲学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当代一局部作家用于质疑并试图解释包括文学在内的人类本体状况的一种文化观和艺术观。 引人注目的是,当代英国文坛上涌现了一批才华横溢而又精力充分的年轻作家。他们乐于进取、博采众长、不落俗套、推陈出新,显得异常活泼。他们虽然还未能被载入史册,但已经锋芒毕露,令人刮目相看。在英国小说艺术不断走向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时代,当代英国作家正在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决心为21世纪英国小说艺术的可持续开展添砖加瓦。然而,在当代英国文坛上,不少文化人正在对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小说艺术和文本模式争论不休。他们急迫地想知道新世纪的英国小说究竟何去何从。与此同时

39、,不少“无纸传播时代的写手们在网上信笔涂鸦,随心所欲乃至胡闹式地制作新兴文学快餐来满足成千上万衣着新潮、充满活力的“新人类的胃口。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思想前卫的作家试图在信息时代尚未消失之前创作具有长久和稳定价值的“网络小说。显然,这种多极联动和多元并存的现象将成为21世纪英国小说艺术开展的根本态势。 纵观英国小说艺术的开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并对种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和读者趣味作出了及时的反响。四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开展,英国小说从内部结构到外部形式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艺术也一再得到优化与升华。英国小说艺术表达了极强的生命力。它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襁褓中发育成

40、长,经过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浪潮的洗礼或冲击,以坚决自信的步伐跨入了新世纪和新千年。时至今日,英国的小说艺术已经开展到了高度成熟和相当完美的阶段,与其四百年前的雏形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小说艺术的变化与开展同诗歌或戏剧艺术相比更加引人注目,更加令人赞叹。它虽起步较晚,但它不仅能与历史和社会的开展同步,而且还表达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并生动地反映了英国社会的动乱与变迁。纵观英国小说艺术的开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英国小说艺术在其四百多年的开展道路上表达了一种自信而又自得的单独走向。自16世纪末以来,它不但经历了从雏形、崛起、成熟、繁荣、革新到多元的演变过程,而且还充

41、分展示了它的英国特色、英国特点、时代特征和作家特长。尽管文学艺术没有国界,且难免要受到邻国和异域文化思潮的影响,但随着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断强化和英语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国小说家们逐渐变得更加自信与自得。自18世纪起,英国小说已经摆脱了欧洲邻国各种文学样式的影响,呈现出独善其身、独领风骚且又加剧进化与演变的开展态势。正如一位西方评论家所说:“法国征服者在一件事情上完全失败了;他们在中世纪未能成功地使在法国已经十分流行的短篇散文故事根植于英国的土壤。不言而喻,英国小说既是本国社会演变的必然产物,又表达了自身的开展规律和艺术特征。而这种规律与特征在别国小说史上是难以寻觅的。平心而论,在别国的小说史

42、上既很难找到像笛福、理查逊、斯特恩、斯威夫特、狄更斯、詹姆斯、劳伦斯、乔伊斯、伍尔夫和贝克特这样独具一格的小说家,也难以见到像?鲁宾逊漂流记?、?帕梅拉?、?项狄传?、?格列佛游记?、?荒凉山庄?、?淑女画像?、?虹?、?尤利西斯?、?达罗卫夫人?和?莫洛伊?三部曲那样的小说。这些作家和作品不仅具有明显的英国特色,而且表达了与众不同的小说艺术。显然,英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生活气息、文化气氛和语言特征对其小说艺术的单独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二,英国的小说样式精彩纷呈,艺术门类丰富齐全。作为一种反映生活的艺术工具,小说在英国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到成熟的开展过程,其作品样式也随之日益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