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史中文.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8483383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文学史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英国文学史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国文学史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国文学史中文.doc(6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英国文学史中文英国文学史中文一 古英语和中古英语时期1、古英语时期是指英国国家和英语语言的形成时期。最早的文学形式是诗歌, 以口头形式流传,主要的诗人是吟游诗人。到基督教传入英国之后,一些诗歌才被记录下来。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夫,用头韵体写成。2、古英语时期(10661500)从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国,到1500年前后伦敦方言发展成为公认的

2、现代英语。文学作品主要的形式有骑士传奇,民谣和诗歌。在几组骑士传奇中,有关英国题材的是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冒险故事,其中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代表了骑士传奇的最高成就。中世纪文学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民谣,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录在一起的唱咏绿林英雄罗宾汉的民谣。3、最重要的诗人是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乔叟,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首创了诗歌的双韵体每两行压韵的五步抑扬格,后被许多英国诗人采用。乔叟用伦敦方言写作,奠定了用英语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基础,促进了英语语言文学的发展。二 文艺复兴时期1. 文艺复兴运动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遍及欧洲各国,在英国兴起较晚。“文艺复兴”一词原

3、意是指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的复苏,但事实上决不是简单的对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的学习模仿。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为尊重人的尊严和力量,关注现世生活,鼓励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和要求。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人文主义者是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他的作品乌托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未来社会,他因此被认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2.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诗歌,散文和戏剧方面尤其兴盛。诗歌方面,新的诗体形式如十四行诗,无韵体诗被介绍到英国。重要的诗人有Philip Sidney,他不仅写了许多优美的十四行诗,还创作了最早

4、的诗歌理论作品之一诗辩。Edmund Spenser用斯宾塞诗节创作了著名长诗仙后。莎士比亚除了戏剧创作之外也是一位伟大诗人,著有两部叙事诗,两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英文的圣经钦定本作成于1611年,不仅具有重大的宗教意义,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并且对英国的语言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纯朴,平易,明晰的散文风格奠定了英国散文的传统。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兼散文家是Francis Bacon,他的文学著作主要有随笔,收录了他在各个时期发表的58篇随笔,思想深刻,文笔简洁,富有警句格言。3. 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主要戏剧家有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莎

5、士比亚(W. Shakespeare)。4. 分析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这一人物形象;分析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特点及其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三 17世纪的英国文学17世纪是英国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之一,由于君主专制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爆发了1642年的内战并导致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与政治斗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紧密相连的是宗教斗争和清教徒思想。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和艺术多展示革命思想的发展与成长,并带有浓厚的清教主义倾向。两个代表作家是弥尔顿和班扬。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和班扬的代表作天路历程都取材于圣经。天路历程是一部寓言作品,用“基督徒”到达天国的历程象征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进

6、程。讲述失乐园的故事梗概,分析撒旦的形象及其所表现的作者思想的双重性。四 18世纪的英国文学18世纪产生了一种进步思潮启蒙运动,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和作家们崇尚理性,认为启蒙教化是改造社会的基本手段,因此18世纪又被称为“理性的时代”。在文学领域体现为18世纪上半期的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家有诗人蒲伯(A. Pope)和期刊随笔的创始人斯梯尔(R.Steele)和艾迪生(J.Addison)。18中期兴起了英国现代小说,出现了大批有影响的小说家。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的小说帕美拉(Pamela)采用书信体形式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方法。哥尔德史密斯(

7、Oliver Goldsmith)的威克菲牧师传(The Vicar of Wakefield)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感伤小说之一。劳伦斯斯特恩(Laurence Sterne)打破传统的叙事方法,创作了项迪传,而被认为是英国现代派文学的先驱。迪福(Daniel Defoe)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讲述故事情节并分析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斯威夫特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讽刺小说家,以犀利的文笔对教会和社会的虚伪腐败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讲述故事情节并分析作品的主题。菲尔丁是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英国小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他的代表作

8、汤姆琼斯中,他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讲述故事情节,分析主题和主要人物形象。五 19世纪的英国文学19世纪英国文学主要包括上半期的浪漫主义时期和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布来克和罗伯特彭斯属于前浪漫主义诗人。布来克的代表作品有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彭斯是著名的苏格兰民族诗人,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颂友谊,爱情,自由,平等的诗歌,其中一朵红红的玫瑰广为流传。浪漫主义全盛时期以华滋华斯与柯律维治联合发表抒情歌谣集为开始,到瓦尔特斯各特的逝世为止,主要文学成就为诗歌,涌现了华滋华斯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和拜伦,雪莱,济慈等富有革命理想,颂扬自由与解放的诗人。以抒情歌谣集序言为

9、例,分析总结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特点与原则。讲述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情节并分析主题思想。19世纪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真实地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生活,暴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对人民群众寄予了深刻的同情。狄更斯是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善于描写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作品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萨克雷则善于描写上层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概述Oliver Twist的故事情节并分析主题思想。概述名利场的故事梗概,分析主题思想并对比两个主要的女性人物形象。批判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及她们的代表作品:Charlotte Bronte, Emily Bronte, Mrs. Gaskell

10、, George Eliot。分析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并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称自己的作品是“性格与环境的小说”。代表作品是德伯家的苔丝。概述故事情节并分析主题思想。六 20世纪的现代派作家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危机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恶果促成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形成。主要表现为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有詹姆斯乔伊斯和弗洁尼亚沃尔夫。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描写的是现代都市居民庸俗,猥琐的精神生活。弗洁尼亚的到灯塔去则运用了娴熟的象征手法和意识流技巧。一.中世纪文学古英语文学 英格兰岛的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和其他部族,没有留下书面文学作品。5世纪时,原住北欧

11、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侵入英国,他们的史诗贝奥武甫传了下来。诗中的英雄贝奥武甫杀巨魔、斗毒龙,并在征服这些自然界恶势力的过程中为民捐躯。它的背景和情节是北欧的,但掺有基督教成分,显示出史诗曾几经修改,已非原貌。按照保存在一部10世纪的手抄本里的版本来看,诗的结构完整,写法生动,所用的头韵、重读字和代称体现了古英语诗歌的特色。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出现了宗教文学。僧侣们用拉丁文写书,其中比德所著的英国人民宗教史(731年完成)既有难得的史实,又有富于哲理的传说,受到推崇,并译成了英文。 此后,丹麦人入侵,不少寺院毁于兵火,学术凋零。9世纪末,韦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力抗丹,同时

12、着手振兴学术,请了一批学者将拉丁文著作译为英文,并鼓励编写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这是用英国当地语言写史的开始。中古英语文学 1066年诺曼人入侵,带来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也带来了一批说法语的贵族。古英语受到了统治阶层语言的影响,本身也在起着变化,12世纪后发展为中古英语。文学上也出现了新风尚,盛行用韵文写的骑士传奇,它们歌颂对领主的忠和对高贵妇人的爱,其中艺术性高的有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它用头韵体诗写成,内容是古代亚瑟王属下一个“圆桌骑士”的奇遇。 14世纪后半叶,中古英语文学达到了高峰。这时期的重要诗人乔叟的创作历程,从早期对法国和意大利作品的仿效,进到后来英国本色的写实,表明了英国文学的自

13、信。他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用优美、活泼的韵文,描写了一群去坎特伯雷朝圣的人的神态言谈;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和行业,各人所讲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6世纪,由于新航路发现后海外贸易发达,英国国力逐渐充实,民族主义高涨,1588年一举击败大陆强国西班牙派来入侵的“无敌舰队”。文化上也出现了一个活动频繁、佳作竞出的文艺复兴局面。一如在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在英国是以重新发现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始的。大学里恢复了古希腊语的教学,接着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翻译活动,众多的学者、作家将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意、法等国的学术和文学名著译成了早期近代英语。哲学家、教育家、历史家、政治家、宗教人士纷纷从事著述,用不同

14、方式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有托马斯莫尔用拉丁文写的乌托邦(1516)。这部作品借一个旅行者谈海外见闻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没有私有制和宗教压迫而崇尚学术的理想社会,而对为了能多产羊毛而大规模圈地、迫使贫苦农民流离失所的“羊吃人”的现实英国作了有力的谴责。 诗歌创作空前活跃,大批诗集出版,开一时风气的重要诗选也陆续问世,其中杂集(1557)发表了华埃特和萨里两人对于意大利十四行诗的仿作,使这一诗体在英国生根。到了90年代,锡德尼等著名诗人都出版了十四行诗集,虽然仍以歌颂爱情为主,却能突破旧格局而注入新内容。比十四行更重要的还有其他诗体,或抒情,或叙事,或讽刺,或探讨哲理,都有出色的代表作家,而成就

15、最大的则数斯宾塞。他的主要作品仙后(15901596)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利用中古骑士传奇的体裁,以寓言为主要手法,在精神上却反对天主教而歌颂作为英国民族象征的伊丽莎白女王,传达了正在兴起的清教主义的严峻的道德观,并且出之以优美而多变的韵文,使得斯宾塞不仅独步当时诗坛,而且成为后世讲究诗艺的作家所仰慕的“诗人的诗人”。 诗歌的成就还包括无韵体诗在剧本里的成功运用。诗同剧的结合产生了这一时期文学最骄傲的成果:诗剧。从16世纪80年代起,诗剧作者们摆脱了中古神秘剧、奇迹剧、道德剧的宗教色彩和粗糙技巧,建立了一种生气勃勃的新戏剧,敏锐、强烈地表达了时代精神,在艺术上作了多方面的大胆创新。第一个成功地

16、使无韵体诗变成戏剧媒介的是马洛。他用“壮丽的诗句”写壮丽的人物,如帖木儿(1590)中的中亚大帝国的创立者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604)中的追求无限知识的德国博士,同时又在爱德华二世(1594)里将一个国王的遭遇写成了英国第一个历史剧。马洛早死,但是诗剧继续成长,经过基德、格林、查普曼、德克、米德尔顿、马斯顿、海伍德等人的创作实践,题材扩大,技巧更趋成熟,至莎士比亚而集大成。莎士比亚是演员和剧作家,一生写了37部剧本。他博采众长而又自有创造,在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各方面都写出了杰作。他的 9个历史剧包括了从约翰王到亨利五世(亦即从13世纪初到15世纪末)之间连续300年的英国历史,场面之

17、大实属空前,而作者也写得波澜壮阔,反封建、反内战,热情地歌颂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他的喜剧活泼多趣,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仲夏夜之梦(1596)和皆大欢喜(1600)又充满浪漫诗情,令人神驰;威尼斯商人(1597)用生动的法庭对抗的场景提出了海外贸易和犹太人放高利贷等经济问题;而结构完整、语言锋利则又数揭露清教徒虚伪的第十二夜(1601)。他写悲剧的天才首先见于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这个歌颂自由恋爱的剧本象朝露一样新鲜,而一对纯真青年的死又对封建门第的残酷作了有力的控诉,为后来的西欧乃至世界的文学艺术提供了又一个有长远吸引力的主题。1600年以后,他的思想更深刻,技巧也更老练,创作了一系列卓

18、越的悲剧,其中哈姆雷特(1601)写一个年轻的人文主义者面对邪恶势力,在怀疑、犹豫之后终于为“重整乾坤”而献出生命;奥瑟罗(1604)写一个威尼斯的黑人大将虽然武功盖世,却仍然受到邪恶势力的捉弄,以至亲手杀了无辜的爱妻;李尔王(1606)写一个国王在老年做了极不合情理的事,因此也受到极不合情理的对待,终于流落在民间,而在这过程中反而悟到了真理;麦克白(1606)则深入探索了野心的毁灭性,在充满迷信和恐怖的气氛里,作者却让他笔下的罪人不时剖析内心,沉思和反省给了这个悲剧以更大的深度。这一时期的作品标志着莎士比亚达到了他的戏剧艺术的顶点。以后他转入传奇剧的写作,以宽恕和解为主题,其中暴风雨(161

19、1)仍是有魅力的佳作。 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末期,诗剧仍然繁荣,不仅有鲍蒙特与弗莱彻等人在写传奇剧,还出现了莎士比亚所未曾尝试的社会讽刺剧,其代表作家是琼森。他的最好的剧作是狐狸(1606年上演)和炼金术士(1610年上演),它们把17世纪初年伦敦社会上的骗子、方士、食客、荡妇、清教徒之流暴露得淋漓尽致,诗句也典丽有力。但琼森后来为了投合宫廷所好而去写假面剧。同时舞台上出现了韦伯斯特、特纳等人写的凶杀剧,他们以绝好的诗才而渲染色情和恐怖,诗剧的败象已现。等到福特、修莱等人的剧本上演,不仅内容猥琐,韵文也虚浮,深为在政治上日益强大、信仰清教主义的资产阶级所不喜,他们所控制的国会于1642年通过法令,

20、封闭了所有戏院。从16世纪兴起的英国诗剧,在经历了60年的光辉灿烂的成长过程之后,至此乃告衰竭。文艺复兴文学中还有丰富多采的散文作品。16世纪的英语虽然稍嫌芜杂,却十分富于表达力,叙事、状物、写景、辩难,无所不能,因此出现了各种风格的散文,繁丽工整如黎里的尤佛伊斯(15791580),明白晓畅如纳什的不幸的旅人(1594),绵密雅洁如胡克的论教会政策的法则(15941597),简约隽永如培根的随笔(15971625)。上述黎里与纳什二书也是原始形态的小说。此外还有德洛尼写小城镇手工业者的三本书,特别是写鞋匠的高贵的行业(1600),在细节的叙述上已接近后来的现实主义小说。正是由于这时英语表达力

21、强,所以在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译作,如诺斯所译的普卢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1579)和弗洛里奥所译的蒙田的随笔集(1603)。它们都是莎士比亚参考过的书。17世纪初最重要的译作则是1611年由国王詹姆斯一世下令出版的英文圣经。它是47位学者集体翻译的成果,吸收了以前英文译本的优点,用词纯朴而富于形象,韵律也饶声调之美,对后来的英语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以上思想、学术、诗、诗剧、散文、翻译等方面的活动成就卓越,尤以诗剧为最,使这一时期文学成为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三、17世纪文学 16、17世纪之交,英国国内政治经济的矛盾加深,人心动荡,反映于文学的,除了上述诗剧的

22、衰败,还有在散文作品中围绕政治与宗教问题的论争文章的急剧增多,在诗歌中出现了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和一些称为骑士派的贵族青年所写的爱情诗,前者用新奇的形象和节奏写怀疑与信念交替的复杂心情,显示出当时科学大进展冲击传统文化的影响;后者则表达了一种末世情调。17世纪40年代,革命终于爆发。人民经过公开审判,处决了国王查理一世,并在打了一场激烈的内战之后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资产阶级政权。在文学上,革命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有大量的传单和小册子印行,各种集团特别是属于革命阵营左翼的平均派和掘地派通过它们来发表政见,其中李尔本、温斯坦利等人写得犀利有力;二是出现了一个革命的大诗人弥尔顿。弥尔顿对于革

23、命的贡献,首先在于他的政论文。从1641年起,他搁下了早以优美著称的诗笔,而用英文和拉丁文写了许多政论小册子,为英国人民处死国王的革命行动辩护,也发表他的进步主张,如论离婚(1643)和论出版自由(1644)。他的文章虽然句式繁复,却有雄奇之美,在英国散文中自成一格。1660年革命遭受了重大挫折,王政复辟。这时弥尔顿已经双目失明,受着政治迫害,但他痛定思痛,把自己的一腔孤愤写进了他一生最后的三大作品。首先是失乐园(1667)。这首以人类祖先失去乐园的圣经故事为主题的史诗表达了作者的清教主义,而在对于撒旦的描写中则又倾注着他的革命思想,正是那些歌颂叛逆者的响亮诗行构成了诗中最动人的篇章。继之而来

24、的复乐园(1671)叙述耶稣拒绝撒旦诱惑的节操,虽见平淡,仍多佳句。同时出版的力士参孙是英文中最出色的希腊式古典悲剧,结构严谨而人物突出。作者写参孙双目失明,身陷囹圄,而仍力抗强暴,终于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当中有弥尔顿对自己不平凡的一生的回顾,炽热的情感溢出诗行,表示他依然壮怀激烈,不变革命初衷。在艺术上弥尔顿力求完美,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为典范,然又不失英国本色,在他的笔下无韵诗更具有庄严灿烂之美,表现了“雄伟的风格”。 王政复辟以后,文学风气为之一变,盛行嘲笑清教徒的讽刺诗,法国式的“英雄悲剧”和反映浮华、轻佻的贵族生活的“风尚喜剧”。这类喜剧中也有意存讽刺的,如康格里夫的如此世道(170

25、0)。这时文坛上的领袖人物是德莱顿,他有多方面的才能,主要成就在政治讽刺诗和文论。也有作家反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如来自下层人民的班扬,他的天路历程(1678)用朴素而生动的文字和寓言的形式叙述了虔诚教徒在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里的经历,对居住在“名利场”的上层人物作了严峻的谴责。这里有清教主义的回响,而作品的卓越的叙事能力又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前驱。 还有两类散文作品,带来了新气象。一类是科学文章。1660年成立的皇家学会要求会员用“工匠、乡下人、商人的语言”,尽力把一切事物表达得“象数学那样朴实无华”。另一类是哲学著作,先有霍布斯,后有洛克,都用清楚、有力的文字发表了他们的经验主义哲学和政治思想,特

26、别是洛克的影响深远的社会契约论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求实的文风和民主思想都是资产阶级所欢迎的;国王虽复位,实权还在他们手里。1688年,他们把另一个不得人心的国王赶下了台,从此政权被商人和地主的联盟所牢牢掌握,文学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四、18世纪文学 18世纪前半叶,英国社会安定,文学上崇尚新古典主义,其代表者是诗人蒲柏。他运用英雄偶句体极为纯熟,擅长写讽刺诗,但以发泄私怨居多。表现出启蒙主义精神的主要是散文作家,他们推进了散文艺术,还开拓了两个文学新领域,即期刊随笔和现实主义小说。 期刊文学是应广大读者的要求而兴起。斯梯尔与艾迪生两人有首创之功。前者创办闲谈者报 (1709

27、1711) ,后者继出旁观者报(17111712),将街谈巷议和俱乐部里的风趣幽默写上了期刊。艾迪生的文笔尤见典雅。后来笛福、斯威夫特、菲尔丁、约翰逊、哥尔德斯密斯等名家都曾主编期刊或为期刊撰稿,可见此风之盛。由于他们的努力,英国式的随笔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题材更广泛,文笔也更灵活。更具英国特色而又对欧洲大陆产生重大影响的则是散文小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1719)、摩尔弗兰德斯(1722)等书把水手和女仆当做英雄人物来介绍,细节写得十分逼真,虽然书的结构松散,作者却有娓娓动听的说故事的本领,使读者始终保持兴趣。他的文字口语化,善于绘声绘形,而又迅捷有力。这些特点,加上笛福对英国城乡诸色人等的深

28、刻了解,使他奠定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1726)是以讽刺朝政、表现人类的丑恶为目的的寓言,然而作为故事,也是十分引人入胜。他把现实细节放在十分奇特的幻想的情景之中,而幻想也是正在发展中的英国小说所需要的。世纪中叶,理查逊用书信体小说细致地描写遭遇不幸的少女的内心,以克拉丽莎(17471748)等大部头小说感动了一整代英国和西欧的读者,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称之为伟大创造力的表现。但在菲尔丁的眼里,理查逊只是市侩哲学的代表,于是他起而用仿作去讽刺之,其结果却掌握了写小说的艺术,于是有了他自己的创作,其中最受称道的是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1749),它的人物、风景、场面都是典

29、型的英国式的。作者歌颂真诚、热心、忠实而又不受传统束缚的青年男女,全书有一种爽朗、清新的空气,而又结构完整,把现实主义小说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当时及稍后还有斯摩莱特、哥尔德斯密斯、斯特恩等人的小说,或扩充了题材,或实验了新写法,都有建树,因此虽然世纪末出现了渲染神秘恐怖的“哥特小说”,但是现实主义已经成为英国小说中的主流,继续向前发展。 菲尔丁的作品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插图 出色的散文还见于其他文学品种。约翰逊的诗人传(17791781)是传记和文论的卓越结合,鲍斯韦尔的约翰逊传(1791)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境界,伯克的论美洲的赋税(1774)展示了政治讲演术的力量,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17

30、761788)更以其深刻的启蒙主义思想和典丽的文笔成为全欧钦仰的史学杰作。 然而散文之势虽盛,诗歌并未沉寂,不仅有世纪初的蒲柏和汤姆逊在创作,就是一些散文名家,如斯威夫特、约翰逊和哥尔德斯密斯,也善于写诗。等到世纪后半叶,感伤主义抬头,诗歌也复振,出现了扬格的夜思(17421745)和格雷的墓园挽歌(1750)等佳作,反映了英国许多人在产业革命加紧进行中所感到的痛苦和彷徨。珀西编的英诗辑古(1765)引起了对古民歌的爱好,于是仿作者有之,伪造者有之,形成一种对中世纪神往的风气。这时从经济不甚发达的苏格兰传来了农民诗人彭斯的声音,他既是旧民歌的整理者,又是新诗篇的创造者,而吟唱的内容则是爱情和自

31、由、平等、博爱的新思想。后者正是法国启蒙思想的结晶,在80年代之末导致了法国大革命。对这次革命的迎或拒,同情或反对,使英国散文作家发生了严重的分裂,但大多数诗人却在革命初起的“黎明”时刻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在这样的气氛中产生了浪漫主义诗歌。五、19世纪文学 浪漫主义诗歌的第一个大诗人是布莱克。这个靠镌版谋生的手工匠人是法国革命的热烈的拥护者,但又反对它的哲学基础理性主义,所写的诗也大异于18世纪的优雅含蓄,而着重想象力和神启式的宗教感,初期的天真之歌(1789)写得纯真,经验之歌(1794)写得沉痛;后来诗风一变,转而写作篇幅巨大的长诗如四天神(1804),其中有一套独特的象征和神话系统。

32、 大学生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却经历了另一种变化,即从拥护法国革命变成反对,于是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找慰藉;后者神游异域和古代,以梦境为归宿。两人的诗歌合集,题名抒情歌谣集,于1798年出版。两年后再版,华兹华斯加了一个长序,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主张诗人“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对以18世纪格雷为代表的“诗歌词藻”。他进而论述诗和诗人的崇高地位,认为“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护者,是支持者和维护者。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这一理论有足够的实践作为支持。华兹华斯的小诗清新,长诗清新而

33、又深刻,他的十四行诗雄奇,他的序曲(1805)首创用韵文来写自传式的“一个诗人的心灵的成长”,无论在内容和艺术上都开了一代新风。柯尔律治另有特长。他的古舟子咏(1798)借用了一个充满了奇幻之美的航海故事,探索了罪和赎罪的问题;他的短诗忽必烈(1816)发掘了诗的音乐美和人心的联想作用;他的理论著作文学传记(1817)吸收了德国哲学家谢林的论点,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尤其是想象力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作了精辟的论述,使他成为英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敏锐的理论家之一。 然而这两人的诗才在短期的闪耀之后相继熄灭了,另一代诗人在1815年左右起来,把浪漫主义诗歌带进了更广阔的境界。拜伦、雪莱、济慈三人各

34、有特色,但是都忠于法国革命的理想。拜伦是出于对暴政的反感,雪莱是着眼于未来的理想社会,济慈是由于憎恨这个使“青年脸色苍白、骨瘦如鬼”的残酷世界。在艺术上,他们都有重大的创新。拜伦在他的杰作唐璜(18181823)里一反欧洲旧传说,把主人公从纨子弟转变成热血青年,让他两度横越欧陆,通过他的眼睛见证了又评论了广阔的欧洲现实,而作者在本诗里对于口语体的运用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拜伦诗如其人,始终为自由而斗争,产生了超越英国和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上的重大影响。雪莱的抒情诗情思专注而意境高远,西风颂(1819)鼓舞了当时和后世的革命志士;他的哲理诗探讨人类解放和理想的男女关系等重大问题,以议论入诗而诗句依然

35、绚烂多采;他有志于复兴希腊式的诗剧,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20)里他师法埃斯库罗斯而又不取其懦弱,重申人的复兴的胜利,诗句挺拔,取得了辉煌成就。而济慈,这个英年夭折的天才,在1819年一年之内,写出了他几乎全部最重要的诗篇:心灵、夜莺、希腊古瓮、秋颂、许佩里翁,每一篇都使人感染到年轻诗人是怎样不知疲倦地追求着美,然而这却只使他更憬然于当时英国无处不见的丑,使他明白“只有那些把世界的苦难当作苦难,而且苦难使他们不能安息的人”才能达到艺术巅峰。正是这对于“世界的苦难”所感到的切肤之痛使得济慈的诗篇不仅瑰丽,而且深刻。 这一时期诗歌还有司各特、克莱普、莫尔、坎贝尔、胡德等人的作品,总的成就是惊人

36、的。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去世以后,没有另外一个时期有这样多的第一流诗人,创作了这样大量的为后世所珍视的第一流作品。浪漫主义也有著名的散文作家,如哈兹里特和兰姆,前者的时代的精神(1825)是精辟的文论;后者的伊利亚随笔集(1823)以其风趣、典雅得到了英国和世界无数读者的欣赏。此外还有一个英国鸦片服用者的自白(1821)的作者德昆西,幻想的对话(18241848)的作者兰道尔,都讲究风格,喜作“美文”。德昆西还运用词句的音韵,试图在散文中造成诗的效果。与之成为对照的是平民政治家科贝特所写的骑马乡行记(1830),结合对民生疾苦的观察和美好山水的感兴,表明朴实有力的平易散文仍在发展。散文的更大

37、成就见于小说。原来以写诗出名的司各特从1814年起写了27部长篇历史小说,用雄迈的文笔再现了苏格兰、英格兰和欧洲历史上的一些有突出意义的事件,包括人民起义、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和近代国家在反封建的斗争中的建立,展示了历史的进程,刻划了众多的英雄人物,留下了威弗利(1814)、罗布罗伊(1817)、米德洛西恩的监狱(1818)、艾凡赫(1819)等名著,不仅创建了一个新的小说部门,而且对英、法、德、意、俄、美等国的小说写作产生了影响。同样有影响的,特别在英语国家的读者当中,是女作家奥斯丁。她一共写了6部小说,都以乡下绅士家女儿的婚姻为主题,用笔细腻而略带嘲讽,写出了真爱情的可贵,伪善的可笑,创造了

38、一类有见地、有个性的新的青年妇女典型,而小说结构匀称,组织紧密,傲慢与偏见(1813)与爱玛(1815)尤为精心之作。小说在19世纪40至50年代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也是英国国内阶级斗争激化的时期。列宁称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运动即宪章运动”带来了宪章派文学。同时科学技术在加快发展,达尔文的划时代的进化论给了传统信仰以猛烈冲击。在宗教界内部,出现了围绕“牛津运动”的论争。在政界和舆论界,围绕谷物法和“英国现状”问题展开了时间更长的论争。论争锻炼了散文。正是在这个多事之秋,散文文学成果累累,卡莱尔的法国革命(1837)和过去和现在(1843)、麦考莱的英国史(184

39、91861) 、罗斯金的威尼斯之石(18511853)、穆勒的论自由(1859)等便是明证。读者层也在急剧扩大;不少新刊物问世,开始了逐期连载长篇作品的作法。 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使小说作者更加关心社会上的重大问题。狄更斯最初用幽默风趣的笔触写了匹克威克外传(1837),使人们感染到他的乐观主义;而不过两年,他就在奥列佛特维斯特(1838)里写孤儿的苦难和伦敦贼窟的黑暗;进入40年代,他又写了一系列小说揭发崇拜金钱的罪恶后果,其中董贝父子(1848)尤为深刻;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一部充满人世沧桑之感的成熟作品;接着而来的荒凉山庄(1853)、艰难时世(1854)与小杜丽(1857)则更见阴郁

40、;双城记(1859)强烈地谴责了法国贵族的残酷,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民采取暴烈行动的戒惧;60年代的远大前程(1861)写的是前程渺茫,而我们共同的朋友(1865)则用巨大的垃圾堆来作英国社会的象征。象征手法的更多使用和对于小说结构的注意是他后期小说的特点,表示了他在小说艺术上的发展;然而他最吸引读者的依然是他一贯保持的优点,即真实的细节与诗意的气氛的结合,幽默、风趣与悲剧性的基本人生处境的结合,具体情节与深远的社会意义的结合。这些结合,加上他对于语言的莎士比亚式的运用,使狄更斯的小说不仅内容丰富、深刻,而且以其艺术上的创新对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同样关心社会问题但在范围与写法

41、上不同于狄更斯的还有一大批别的作家。 萨克雷的名利场(18471848)是另一部有长远吸引力的巨著,用文雅的笔法讽刺了上层社会的贪婪和欺诈,而他的亨利埃斯蒙德(1852)则发扬了英国历史小说的优良传统。1847至1848年间是英国小说的“奇迹年”:除了狄更斯的董贝父子和萨克雷的名利场外,还出版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埃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更多女作家的出现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而她们各有特长:盖斯凯尔夫人用同情的笔调写工人斗争;勃朗特姊妹一个把倔强、有个性的家庭女教师放在小说的中心,让她对有钱的小姐们发出抗议的声音;另一个则用炽热的情感写爱与恨的故事,以荒凉的约克郡的野地

42、为背景,情节中充满40年代特有的严厉性。稍后,另一个女作家乔治艾略特写了一系列剖析伦理问题的小说,其中充满田野景色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1860)是一动人的悲剧,而她的晚年作品米德尔马奇(18711872)则又以缺乏爱情的痛苦的婚姻生活为中心,细致、深入地描写了一整个小市镇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此外,这一时期里还有迪斯雷利写贫富对立的两个英国的社会小说,里德和金斯利写为社会改革服务的揭露小说,特罗洛普写小镇故事和以内阁和议会为中心的政治小说,科林斯写对狄更斯也产生了影响的侦探小说,都留下了出色作品。进入19世纪的后30年,英国小说依然活力不衰,题材范围继续扩大。梅瑞狄斯的利己主义者(1879)细致地

43、分析了英国绅士在婚姻问题上的虚妄的自信,而他的维托利亚(1867)和克劳斯威的黛安娜(1885)又描绘了一类参与政治斗争的新女性;劳瑟福德在皮市巷的革命(1887)里写相信“异议派”教义的手工业者,勃特勒在众生之路(1903)里写维多利亚时期中产阶级的冰冷无爱的家庭生活,威廉莫里斯在梦见约翰保尔(1888)里怀念举行1381年起义的壮士,又在乌有乡消息(1891)里描绘他心目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吉卜林写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活动的小说和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也是19世纪末年的产物。小说的艺术性也有新发展:梅瑞狄斯的文采,勃特勒的犀利,莫里斯的用古朴以求新鲜,吉卜林的活泼和嘲讽,都使英国小说更加丰富多采

44、。更向前看则十分讲究小说艺术的美国人亨利詹姆斯和波兰人康拉德已在向英国文坛叩门。然而这一时期的大小说家则是诗人哈代。他集中写多塞特郡的农村人物,他们生活简朴而感情强烈,小说的主人公们都受命运的捉弄,他们灵魂的善良、纯洁更加反衬出“不朽者之主管”的冷漠和残酷。哈代的一系列使人喜爱又深思的小说,如远离尘嚣(1874)、还乡(1878)、卡斯特桥市长(1886)、德伯家的苔丝(1891)、无名的裘德(1896),是19世纪英国小说的最后的一批优秀成果,它们成功地使农村的土壤气息、诗样的温情和严峻的宇宙观相结合。 总起来说,19世纪众多作家的共同努力使英国小说登上了新的峰巅。它的现实主义深化了,它的艺

45、术更加精粹;它是典型英国的,而又对世界文学投下了它的深远的影响。诗歌也在继续发展。浪漫主义余波不息,济慈与雪莱的影响尤著。19世纪中叶的英国诗坛,出现了丁尼生与布朗宁双峰并峙的局面。丁尼生一生致力于提高诗的艺术,技巧圆熟,抒情、叙事皆精,长诗悼念(1850)深刻地写出了诗人面对一个急剧变化的世界时所感到的信仰危机,虽然最后重申了上帝之道,其动人处则在表达怀疑与不安的段落。布朗宁在题材和技巧上进行了多种试验,短诗、长篇都有优秀作品;他特别长于用口语化的词句描绘人物的内心,写了一系列“戏剧性独白”,跌宕生动,为其最成功的创作。此外阿诺德力图以古典主义的含蓄纠正浪漫派的恣肆,他青年时写了一些好诗,但

46、后来转向文艺和思想评论,另有重大建树。这时也出现了一个“先拉斐尔兄弟会”的流派,他们认为当时艺术萎靡板滞,应该回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的素朴真纯,在诗歌方面以罗塞蒂的神女(1850)为代表作;其妹克里斯蒂娜罗塞蒂也写了清新、哀惋的抒情诗,其特点是富于宗教感。另一个重要诗人斯温伯恩则歌颂民主主义和男女间的性爱,所作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特别是波德莱尔的影响,声韵与形象富于暗示,颇有迷人的力量,主要诗集诗与谣(1866,1878,1889)在青年中流行一时。“先拉斐尔派”中最有成就的诗人则是前述幻想小说乌有乡消息的作者莫里斯,其巨制地上乐园(18681870)是乔叟式的故事合集,然而更富浪漫色彩;后来他写

47、中世纪北欧英雄沃尔松族的西古尔德(1876),诗风变得古朴雄迈;80年代他参加了工人运动,用诗来激励斗争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写巴黎公社战斗的长诗美好未来的追求者(18851886)是新型的力作。“先拉斐尔派”的唯美倾向在90年代演变为后起作家的唯美主义。佩特的文艺复兴史研究(1873)为它提供了美学理论,实践这个理论的主要是王尔德和几个结成“吟诗者俱乐部”的青年诗人。然而后者只有零星佳作,王尔德的真正成就也不在他的炫耀唯美主义的作品,而在他的讽刺性的社会喜剧,如认真的重要(1895)。戏剧的复兴是这个发展迅速、杰作不断涌现的世纪的最后一件文学大事,正是戏剧革新家萧站在两个世纪的交点,给英国文学带来了新的生气。六、20世纪文学 20世纪文学的第一个成就是戏剧创作上的突破。首先是爱尔兰人萧来到伦敦,用泼辣的剧评为易卜生所代表的欧洲现实主义新戏剧打开局面,接着又在自己的创作里巧妙地把它同阿里斯托芬以来的欧洲古典喜剧传统结合起来,写出了51个剧本,其中有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人与超人(1903)、英国佬的另一个岛(1904)、巴巴拉少校(1905)、皮格马利翁(1913)、圣女贞德(1923)、苹果车(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