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货币均衡与货币政策.ppt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8512482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6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货币均衡与货币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10货币均衡与货币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货币均衡与货币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货币均衡与货币政策.ppt(8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货货货货 币币币币 均均均均 衡衡衡衡货币银行学课程 第八章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2/83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o货币政策是指在中央银行管理一国货币供给的条件下,为了指导、影响社会经济活动,保证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得以实现,而由国家制订、通过中央银行具体实施的有关调控货币供给的目标与措施。o实现一定目标的货币供给:n作用范围:宏观经济领域。n目标:是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决策。3/83一、最终目标体系一、最终目标体系o就总体而言,一国在宏观经济方面大致存在这样四种类型的问题:n社会经济生活

2、是否安定?n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如何?n生产要素和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如何?n国际收支是否保持平衡?o对于这四个宏观经济问题,当代各国通常都是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解决的。4/831 1、稳定物价、稳定物价o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o而物价总水平能否保持基本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内经济生活是否能够保持安定这样一个宏观经济问题。o因此,稳定物价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o物价是否能够保持稳定,取决于本国货币的币值、即货币购买力。5/83o稳定物价就是要抑制通货膨胀、维持币值的稳定,因而又把这一目标称之为“稳定货币”。o指标:消费物价上涨率5%。6/83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o“经济增长”是

3、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这一宏观问题而设置的宏观经济目标,其涵义是国民生产总值要求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不要停滞,更不能出现负增长;o当代各国都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义为一国经济按人口平均产出、即人均GDP的增长率。o这就意味着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货币资本对劳动力的比率增长。o指标:人均GDP5%7/83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o作为宏观经济问题,充分就业应针对所有资源。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的就业状况;o指标:通常以失业人数与愿意就业的总人数相比较,即“失业率”考察就业状况;o失业率 4%。o过高的失业率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严重时会引致政治骚乱。8/834、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国际

4、收支o倘若国际收支不平衡,出现顺差或逆差:n一方面会导致黄金、外汇储备变动,影响国内货币流通的稳定;n另一方面又会造成本国货币的对外汇价发生变动,影响本国的进出口贸易。o在一国,国际收支能否保持平衡,也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o要求: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9/83o如果在同时既能够保持物价的稳定、又有较高经济的增长速度、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国际收支也维持基本平衡,这当然是宏观经济的最佳状态。o但这毕竟只能是一种理想境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难以达到。o四个基本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决定同时实现四个目标是不大可能的。o基本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性:二、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二、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10

5、/831、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之间、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之间o稳定物价要求收紧银根、压缩投资需求、控制住货币量与信用量;o要使经济有较高的增长速度,则要求增加投资,充分就业也要求增加投资量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o著名的菲利浦斯曲线是研究和分析这两个目标间矛盾性的典型代表。o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菲利浦斯认为,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11/83o若要求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物价上涨率,则需要控制信贷规模、压缩财政开支,可能因压缩了投资量而付出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失业率增高的代价;o若要求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目标,需要增加货币供给以刺激投资,可能引致通货膨胀而牺牲稳定

6、物价目标。12/832、稳定物价与平衡国际收支之间、稳定物价与平衡国际收支之间o处于通货膨胀中的国家,国内利率往往比较高,容易引导资本流入。o此时经常项目可能会出现逆差,但资本大量流入弥补了贸易逆差,国际收支不仅会维持平衡,甚至有出现顺差的可能;o此时若将抑制通货膨胀、恢复物价的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重点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势必引致利率继续上升,从而加剧了国际收支的顺差失衡问题。13/83o若将消除高额顺差、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作为货币政策的重点目标,势必要求货币当局干预外汇市场,以改善因资本大量流入而形成的外汇供过于求、本币汇率升值的状况;o会因中央银行投放出大量的基础货币去购进外汇而加剧国内的通

7、货膨胀问题。o并且,纵然本国物价水平维持稳定状态,也会因受通货膨胀国际传递机制的影响,导致本国国际收支失衡或引发国内通货膨胀。14/833、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之间、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之间o由于经济增长带动了进口增加,出口产品面临由于国民收入增加带来的需求,如果进口的增长快于出口的增长,就有可能导致贸易差额的恶化;o同时,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就需要增加投资,在国内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外资流入可能会造成资本项目出现顺差。o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国际收支失衡,但不能确保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共存。15/83o吸收外资、由资本流入来弥补贸易逆差毕竟有限,并且还存在着偿付外债本息问题。o依靠资

8、本流入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的方式,只能是暂时的,并且所实现的均衡也是非实质性的均衡。o反之,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通常要求压制国内的有效需求以减少进口,争取消除逆差,这有可能会影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导致经济衰退的后果。16/83o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要同时达到这四个目标几乎没有可能。o因此,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侧重点。o在政策侧重点的选择问题上,主要是处理好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考虑这两个基本政策目标的配合。三、最终目标选择三、最终目标选择17/83o稳定与增长二者之间的配合,体现着宏观经济的总体均衡。o因此,政策目标配合模式的选择,体现着如何

9、处理稳定与增长的关系。18/83o作为一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其可选择的政策目标无非有这样三种配合:1、最终目标模式、最终目标模式n侧重于稳定物价目标,期望实现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n侧重于经济增长目标,期望实现高通货膨胀的高经济增长;n兼顾稳定与增长,期望获得低通货膨胀的适度经济增长。19/83o前两项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单一目标,后一项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双重目标。20/83o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o它改变了过去追求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做法,第一次将货币币值的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o“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

10、进经济增长”目标既不同于单一的反通胀政策,也并不意味着主张稳定与增长并重的政策。2、以稳定为主、兼顾增长的政策、以稳定为主、兼顾增长的政策21/83o单一的反通胀政策以单纯追求物价稳定为目标,为实现物价稳定可不惜牺牲经济增长;o稳定与增长并重的政策以同时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稳定的货币环境为目标,期望实现无通货膨胀的高经济增长;o“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则要求在抑制物价上涨幅度的同时维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并且决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前提。三者之间的区别在于:22/83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o货币政策

11、的中介目标又称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中间变量等,它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操作目标)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指标。o货币政策目标一经确定,中央银行必须选择相应的中介变量,编制具体贯彻货币政策的指标体系,以便具体的政策操作和检查政策的实施效果。23/83o货币政策是实现一定目标的货币供给,其直接作用对象是决定货币供给的主要变量。o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宏观金融调控措施来操纵货币供给,改变中央银行能够施以直接影响的中介变量值,进而指导和影响社会经济活动,保证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得以实现。o因此,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可用下图反映:一、中介目标的选择依据一、中介目标的选择依据24/83

12、25/83其中:o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央银行实施宏观金融调控的主要依据;o从操纵货币供给到影响中介目标的过程则是中央银行调控宏观金融的操作过程。o因此:26/83n就货币政策的基本环节而言,工具变量、中介变量和目标变量的设置及相互间的关系,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决策的基本内容;n就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操作过程而言,操纵货币供给、调节决定货币供给的三大变量,是中央银行调控宏观金融的基本内容。27/83n必须具有内生性,即必须是反映货币均衡状况或均衡水平的内生变量;n必须具有传递的直接性,其形成或变动,直接对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如经济增长率、物价总水平等发生作用;o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符合四

13、方面要求: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符合四方面要求:28/83n必须具有可控性,即货币当局通过调控工具,能够对其作量的控制或调整;n必须具有可测性,即它必须是可计量的因素,并且在金融部门的有关统计资料中,其数量能够及时反映出来。o除内生性为货币政策中介变量的内涵要求外,一般将其概括为:n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29/83o通常而言,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体系一般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o这些中介目标对货币政策工具反应的先后和作用于最终目标的过程各不完全相同,中央银行对它们的控制力度也不一样;o央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调控包含于其基本职能之中,是其基本职能的必然要求;o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体现着中央银行的

14、主要作用。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体系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体系30/83o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利率,通常是指短期的市场利率;o即能够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变动灵活的利率。o在具体操作中有的使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有的使用短期国库券利率;o中央银行能将短期市场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是因为短期市场利率具有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1、利率、利率31/83o货币供应量能够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n可测性:它们都分别反映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内,可以随时进行量的测算和分析;n可控性:M1和M2虽不由央行直接控制,但央行可以通过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调整准备金率及其它措施

15、间接地控制住;n相关性,则可以进一步通过对本国历史情况的分析得到证明。2、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32/83o各国使用得比较多的中间目标,主要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储备头寸(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o至于以哪一个为主,各国在不同时期也不尽相同,并且要受到最终目标的制约。33/83o思路:通过货币供给M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形式增减,而投资增减则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o即:M r I E Yo凯恩斯主义主张将充分就业作为最终目标,为了达到充分就业,认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应该是利率而不是货币供应量

16、。1、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凯恩斯学派的理论34/83o他们认为:在利率很低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即使很大,也会被公众吸收、贮藏,成为休闲货币,掉入流动性陷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微不足道。o因此,在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下,美国等西方国家过去的传统都是以市场利率为主要的中间目标的。35/83o现代货币学派认为:2、现代货币学派的理论、现代货币学派的理论n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的直接效果。n即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可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而不需通过利率对投资和收入的间接传导。o鉴于此,现代货币主义则主要以反通货膨胀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36/83o他们提出“

17、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n将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n主张把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比率上。o在现代货币主义政策思想影响下,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也在1979年以后改为以货币供应量(M2)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37/83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o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需要借助于一些经济杠杆来作用于整个经济,这些经济杠杆就是货币政策工具。o准确地说,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能够通过金融途径影响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经济手段。o因此,货币政策工具一般体现为中央银行

18、的业务活动。38/83o即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一方面应当是属于中央银行自身的信用管理业务,另一方面必须是针对决定货币供给的主要变量发生作用。o央行一旦依据所选中介变量确定出相应工具变量的期望值,需调整业务重心和不同业务操作方向,并规划出具体的业务指标体系。o而由不同的中央银行业务所体现的政策工具,对工具变量的作用力度、直接或间接以及操作的难易程度等不尽相同。39/83o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原始目的在于保障存户的安全,主要用于银行倒闭时偿付银行债务的准备。o在中央银行由法律规定享有调整存款准备率的权力之后,它就成为中央银行调控信用量的工具了。o从现象上看,存款准备率政策的作用对象在中央银行的负债方,即

19、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1、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率政策)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率政策)40/83o然而,事实上它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o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中央银行放出的基础货币量存在着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则与存款准备率成反比。o因此,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41/83o但存款准备率政策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n将当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时,商业银行可变动其在央行的超额准备,从反方向抵销央行存款准备率政策的作用;n若发生作用,则即使

20、只调整0.5%,对货币乘数影响都很大,其作用力度很强;n调整存款准备率对货币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42/83o由于这样一些原因,使得中央银行一旦动用存款准备率工具,调整的幅度小,则难以奏效;o调整的幅度大,则会在达到一定的滞后期时产生实际经济过程已不需要、甚至难以承受的过强的作用力度。o因而存款准备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而不将其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43/83o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衷是作为平衡中央银行信贷收支的手段,央行通过高存款准备金率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再以贷款方式分配给各商业银行。o因此,

21、它是种集中资金的手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工具。o正因为出自这样的目的,导致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44/83n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付息,既增加了中央银行的负担,又减弱了准备金制度的政策功能;n法定存款准备金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迫使商业银行必须在中央银行另立备付金账户并保留大量清算资金;n清算资金流动性较强,使得备付金率波动很大,影响了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总体实施效果。45/83o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对现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o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1998年3月21日起,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内容包括:n调整金融机构一般

22、存款范围:将金融机构代理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中的机关团体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金融机构一般存款;46/83n金融机构按规定比例将一般存款的一部分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入人民银行;n将现行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账户;n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现行的13%下调到8%,由各金融机构总部存入总部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47/83n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在人民银行分、支行开设的用于结算的准备金账户按存款额计息,但不计入考核之列;n准备金存款账户的超额部分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统一按旬考核;n金融机构

23、准备金存款不足、出现透支或不按时报送报表的,人民银行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48/83o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持客户贴现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贴现,以取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o就广义而言,贴现政策并不单纯指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也包括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其它放款业务。o就中央银行的业务操作角度而言,再贴现工具主要体现为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2、再贴现率(贴现政策)再贴现率(贴现政策)49/83o由中央银行资产决定负债的原理可知,再贴现工具作用对象应该是基础货币。o贴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中央银行根据政策需要调整再贴现率(包括中央银行掌握的其它基准利率)。o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的借入资本的

24、成本上升。此时,商业银行可能有两种决策:50/83n尽量压缩向央行的贴现或其它借款;n提高其向企业放款的利率。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提高利率提高利率商业银行压缩向商业银行压缩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提商业银行提高放款利率高放款利率企业借企业借款减少款减少商业银行资商业银行资金需求下降金需求下降基础货币收缩基础货币收缩借入资金成本上升借入资金成本上升借入资金成本上升借入资金成本上升n无论采取哪种对策,其结果都使基础货币得到收缩。51/83o与存款准备率相比较,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要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o但是,贴现政策的主动权却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n向中央银行请求贴现票据以取得

25、信用支持,仅是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途径之一;n商业银行还有其它的诸如出售证券、发行存单等融资方式。52/83o因此,中央银行的贴现政策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效果,还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采取主动配合的态度。o中国的再贴现业务始自1986年,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首次开办,后全国其他城市也陆续开办,但进展缓慢。o再贴现业务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发育成熟的票据贴现市场,表现在:53/83n我国还远未实现商业信用票据化,票据贴现的基础十分薄弱;n商业银行不愿意办理票据的承兑和贴现业务;n没有建立起市场经济的信用观念。企业信誉较差,虽然商品交易规模迅速扩大,但交易方式仍以落后的现货交易为主,是贴现市场难以发

26、育的社会原因。54/83o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大力推广和扩大再贴现业务,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中也明确规定:n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利用再贴现政策进行宏观调控。o从那时起,人民银行再贴现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55/83o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的业务活动即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o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其对象可以是商业银行,也可以是社会公众,目的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o因此,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常称其为“公开市场操作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操作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操作政策)56/83o

27、一个简单的例子:n假定中央银行向A公司买进100万元国债,付给该公司一张支票;nA公司将这张支票全数存入其开户的商业银行;n在15%的存款准备率下,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A公司开户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发生如下变化:57/8358/83o于是,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形式的公开市场业务,提供了100万元基础货币。o若该商业银行要使用这项超额准备,那么在假定M1的货币乘数为2.5的情况下,经过商业银行之间的辗转存、贷,新增的这笔基础货币可以使货币供应量增加250万元。o并且,央行购买国债,增加了货币资金的供给、改变了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59/83o而商业银行使用其新增的超额准备向社会提供信用,进一

28、步扩张了货币资金供给,从而使利率降低。o反之,中央银行若向商业银行或社会公众出售其持有的国债,其结果正好相反。o因此,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货币供应量增减与市场利率升降将同时发生。o公开市场业务是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工具。60/83o与存款准备率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操作政策更具有弹性;o与贴现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操作政策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o并且,中央银行还能够通过买卖证券的价格,直接影响市场利率,通过利率变动来实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的。o中国人民银行的本币公开市场操作启动于1996年4月9日。61/83n一级交易商制度,具有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的17家商业银行为一级交易商;n操作工

29、具是财政部发行的短期国债;n交易方式采取证券回购交易;n以招标方式形成价格(利率)机制。o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由其下设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来进行,其本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本框架和作法是:62/83公开市场的外汇操作:o由于中央财政短期国债(国库券)发行规模很小,人民银行掌握的国债数量就更有限了。o因此,我国的公开市场既包括本币市场、也包括外币市场,即外汇也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对象;o并且,目前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在外汇市场上的操作,宗旨在于调节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63/83n国内发生通货膨胀、人民币对内贬值时,固然应抛售国债、回收基础货币;n但由

30、于同时本币利率偏高、外资大量流入,使得外汇供过于求;n这样,中央银行势必要在市场上抛出本币来回收外汇、以稳定本币汇率,并同时使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o然而,公开市场的国债操作与外汇操作在目标上是往往是相矛盾的:64/83o我国的外汇资产集中由中国人民银行储备,其储备的外汇需使用人民币购买,从而增加了其在资产方的外汇占款。o因此,人民银行用于购买储备资产的货币属于其基础货币的构成部分;o投放出去后,会成倍扩张、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对维持货币的稳定形成威胁。65/83o在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工具调控金融、以期实现维持国内货币稳定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时,应注意国债与外汇在操作效果方面的替代关系和互逆效应

31、,充分重视这两类手段的协调与配合。66/83o优惠利率o证券保证金制度o预缴输入保证金o消费信用管制o房地产放款管制4、则类型政策工具则类型政策工具5、道义劝说和窗口指导道义劝说和窗口指导67/83o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理论认为不宜用货币政策为主去维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货币政策效果的滞后。o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简言之,就是从需要采取某种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发生作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即o被称之为“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一、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一、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68/83o就

32、总体过程而言,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可以分解为三个阶段:1、总体过程总体过程69/83o认认识识时时滞滞: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耗费的时间。o决决策策时时滞滞:这是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o操操作作时时滞滞:这是指实施货币政策的时滞,即从新政策制定到它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70/83o就操作的主、客体关系而言,而言,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又可以分解为两方面的内容:2、操作的主、客观关系操作的主、客观关系71/83o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全过程。o当经济形势发生变

33、化,中央银行认识到应当调整政策 并着手制定新政策 修正政策的实施方位或力度 操作政策工具,每一步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o这部分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央银行对金融的调控能力的强弱;内部时滞内部时滞72/83o外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o当央行开始实施新政策后,金融部门对新政策的认识金融部门的反应企业部门对形势变化的认识企业部门的决策新政策发生作用,每一步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o这部分时滞的长短,取决于政策操作力度和金融及企业部门对政策工具的弹性大小。外部时滞外部时滞73/83o货币政策并不直接控制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其生效的渠道主要在于投

34、资的反应,而投资的反应是要通过利率起作用的。o按照美国的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GDP的影响的最高点,一般要经过一至两年的滞后才能达到。o然而,衰退对经济的打击往往是出人意料地发生的,货币当局也是在经济衰退到最糟的境地之前的几个月才反应过来。3、时滞与货币政策效果时滞与货币政策效果74/83o当然,货币当局可以迅速调整政策、采取行动力图扭转衰退的趋势。o但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使刺激经济的影响要到衰退最严重的阶段过去后才达到最高点。o如果衰退是短暂的,跟随着的是活跃的复苏,货币政策扩张的刺激将会在最不需要它的时候发挥的作用最猛烈;o甚至可能会使衰退后的高涨受到损害。75/83o鉴于这样的分析,许多西方

35、经济学家认为,即使实际GDP远比潜在GDP的水平低,也不一定需要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76/83o对货币流通状况进行综合考察、分析,是制定货币政策措施、考核政策实施效果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o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使用一些标志来判断货币流通是否正常。o这类标志,就是指用来表明经济现象某种特征的数量指标,其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二、二、分析货币流通形势的主要指标分析货币流通形势的主要指标 77/83n它必须是货币运动自身的特征,是货币是否保持均衡的基本表现形式;n它必须是可以计量的因素,通过不同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反映出货币流通是否保持均衡、或不均衡的程度。o从目前,我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主要是通

36、过物价水平波动情况来判断货币流通状况。常用来分析货币流通形势的物价水平指标主要有两组:78/83o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物价水平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供给过度。o过多投放货币,必然引起物价上涨。o因此,利用物价水平指标,可以直接考核通货膨胀程度。o具体使用的指标主要有: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n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n商品零售、批发物价和消费物价指数。79/83I(1)100%P1P0o所有这些物价指数,都是按某一基年编制的,要转化为本年的通货膨胀率,应按这样的公式计算:80/83o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币值主要是指每单位货币能够交换到包含多少价值量的商品,即

37、通常所说的“货币购买力”。o因此如果货币供给过度,引起物价上涨,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或支付的劳务费用减少。o因此,货币的币值能够通过商品的物价水平变动情况反映出来。反映币值情况的指标反映币值情况的指标81/83 100%1I1或:100%1P反映货币币值变动情况的指标主要有:o前式反映本年相当于上年的币值,含义是1单位货币、比如1元,相当于上年的 元;o后式指本年相当于某一基年的币值,含义是1单位货币、比如1元,相当于基年的元;货货币币购购买买力力指指数数,是反映不同时期同一货币购买商品、支付劳务费用等能力的相对数指标,即单位货币的币值。考核方法:82/831I11P D100%100%D100%100%货货币币贬贬值值率率,是反映货币的币值、即单位货币购买商品、支付劳务费用等能力的变化情况的相对数指标。考核方法:D100%o货币购买力指数反映两种不同比较方法,因而货币贬值率也相应有两种考核方法:83/83o它们的含义是:n前式反映本年比上年的币值变动情况,比如1元,比上年贬值了D元;n后式反映本年比某一基年的币值变动情况,比如1元,比某一基年贬值了D元。1I11P D100%100%D100%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