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套教案(人教版)2394.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84866234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PDF 页数:72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套教案(人教版)239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套教案(人教版)239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套教案(人教版)239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套教案(人教版)2394.pdf(7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全套教案设计(二年级上册)某某学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 1 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用厘米【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 1 例 2 例 3。【学习目标】1.通过举例子、量一量等活动,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3.通过直观的学具操作,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学习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认识厘米,会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习难点】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

2、通过昨天晚上的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板书:长度)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长度有关的知识。二、学习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 如果让你测量一个物体有多长,你准备怎样量?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尺子,那时候他们怎样测量长度呢?那时候他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进行测量。古埃及人最常使用的长度单位“腕尺”,就是法老王的手肘到中指间的距离。埃及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就是用法老胡夫的前臂作为腕尺测量的,塔高 280 腕尺。中国也有用身体测量的例子,例如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我们叫做一拃。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几拃长?(学生测量)(二)认识厘米 1.尺子上的 1 厘米。我们一般用尺子测量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

3、什么?(刻度线、数字、厘米)这些线叫做刻度线,他们有长有短,长线依次对应数字,数字是几,我们就叫做刻度几。请同学们找找,除了刻度“0”到“1”是一厘米,在尺子上还有哪儿些是 1 厘米?谁能总结一下,在尺子上哪里是 1 厘米?(相邻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 1 厘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3 2.生活中的 1 厘米 量一量你身边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学生测量,汇报)3.认识几厘米 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 1 厘米有多长了,3 厘米又有多长呢?(刻度 03)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 3 厘米的长度吗?(同桌之间交流)(三)用厘米量 同学们会在尺子上找几厘米了,那你会不会用

4、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呢?请你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小纸条,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学生测量)你量的是多少厘米?(5 厘米)有位同学是这样量的,他量的对吗?(不对,没有从刻度“0”开始量)三、练习 1.我的课桌有()拃(zh)。2.教材第 4 页做一做。3.教材底 8 页第 1 题。(评价目标 3、4)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 2 课时 认识米尺和米【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4、5 页 例 4、例 5。【学习目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4 1.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2.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

5、观念 【学习重点】在多种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学习难点】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 1 米100 厘米。【学习过程】一、复习提问 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所得数据要用什么作单位?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学生在投影上演示,教师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 0 对准铅笔的左端。)二、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小动画:量黑板的长度。(先是用厘米尺量,后改用米尺量)2点明课题 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 1 米

6、。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米 用米量”。(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三、探究新知 1.估计 1 米的实际长度。师:老师的身高是 1 米 63 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 1 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并贴上标签)。那怎么才知道谁估的最接近呢?(生:用尺子量。)师:用哪把尺子呢?是大家手中的厘米尺吗?(生:不是,应该用米尺。)师:好,那接下来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米尺”。2.认识米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5 出示米尺。(1)谈话:每个小组的桌上有 1 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 1 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2)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 个

7、刻度)100 刻度就是 100 厘米就是 1 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米=100 厘米。3.用米尺量。(1)提问:到底老师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 1 米高呢,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 米的位置贴上标签。)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 0 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直。(课件演示)(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自己身上上的哪儿离地面是 1 米高呢?先(3)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 1 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 1 米长还是短。再同桌合作量一量。(4)交流。现在你能用双手比划出 1 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划 1 米的实际长度

8、)四、梳理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张开双臂比划一下,1 米有多长。还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长度大约是 1 米的物品,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量一量。第 3 课时 线段的认识及画法【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5、6 页 例 6、例 7。【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上台动手实践向两边拉线的两头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2.通过小组讨论如何画出 3 厘米,从各小组展示中比较出最规范的画法,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会用尺子量出线段的长度。3.初步认识线段,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学习重点

9、】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6 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学习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多媒体出示简笔画,让学生欣赏线条的美,对线建立初步印象。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美丽的图是用各种线画成的。这些线的学问可大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研究一下吗?2.欣赏后,请小朋友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条线。(学生操作,师选取几张贴到黑板上。)揭示课题:认识线段。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线段的“直”(1)看:(多媒体显示,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2)猜: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

10、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师作状后请学生猜)(3)拉:学生自己动手把线拉直。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1)导思: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3.练习。(想想做做第 1 题)多媒体出示: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4.认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1)实际生活中的线段还有很多,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课前准备好的一些东西,找出里面长得像线段的物体或指出哪样物体上有线段。与同组的小朋友交流。(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

11、你想给你的新朋友“线段”画一幅画吗?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画吗?那怎 么办呢?(用尺)设想: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试一试,画一条线段。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7 2.学生独立画线段,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画法。3.折线段。(1)线段不仅可以画还可以折,请小朋友们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然后把你折的线段指给同桌看,并指出它的两个端点。(2)你能折出比刚才那条线段更长的线段吗?短的呢?(5)线段有长短吗?()第 4 课时 确定长度单位【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7 页例 8【学习目标】1.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在活动中体会合作、交流和表征

12、方式多样性的乐趣,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愿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能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学习难点】通过正确的推理,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出问题。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 1 厘米长度和 1 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 厘米,5 厘米,10 厘米,20 厘米、50 厘米。二、参与活动,探索交流。1教学例 8。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

13、旗杆的高度是 13 厘米还是l3 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8 指名回答,说想法。方法一:排除法。l 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 13 厘米(在尺子上找)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矮,所以是 13 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 1 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 13 米高。10 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 13 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 13 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 13 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

14、,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2巩固新知。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多媒体出示)。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 1 厘米还是 1 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 1 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 1 厘米。3做一做。出示教材第 7 页“做一做”题目。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 60 厘米还是 60 米?引导:60 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 6 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 28 米。通过说出确定长度单位的根据,进一步

15、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以列表的方式呈现,意在加深学生对 10 厘米、1 米长度的认识,又可以巩固用尺量长度的方法。三、巩固练习,深化认知。1辨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8 题)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9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2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 6()黑板长 2()小明身高 124()课桌高 90()3.第 10 页第 10 题 中间小男孩测量方法更体现了测量的本质,右侧小女孩的方法是一种近似结果,符合生活实际。4.第 10 页第 11 题 解决问题需要测量折线的长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四、拓展提升,自主

16、盘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确定长度单位。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 1 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 1【学习目标】1.借助小棒等直观学具的操作,理解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式题。2.通过学习,感受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3.在口算的基础上,利用计数器等直观材料,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学习重难点】初步掌握竖式计

17、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会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口算(开火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10 403 507 390 780 307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二、学习新知(一)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 11 页主题图。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1 班有 35 人每班有 2 名老师带队。)(二)探索计算方法 要求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用到哪两个信息?(学生将已知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学生独立列

18、式,板书:352)谁能一边摆一小棒,一边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你能在计数器上说一说怎样算吗?(生上台演示摆小棒)(三)竖式计算方法 教师边板演边讲述竖式的书写格式 想一想,第二个加数 2 表示什么?(2 个 1),它应该写在 3 下面还是 5 下面?为什么?先从哪一位开始计算?三、练习 1.书本第 12 页做一做第 1 题。学生说一说怎样对位,“和”的每一位上的数字是怎样算出来的。2.书本第 12 页做一做第 2 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11 学生说说图意,明确“”是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第 2 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 2【学习目

19、标】1.借助小棒等直观学具的操作,理解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式题。2.通过学习,感受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3.能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难点】掌握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口算(开火车)。423 541 693 781 352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二、学习新知(一)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昨天解决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 11 页

20、主题图)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1 班有 35 人每班有 2 名老师带队。)博物馆离学校比较远,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能乘坐 70 人的大客车,大家想一想,应该哪两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12 个班坐一辆车呢?(学生思考,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二)探索计算方法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组合,都可以吗?我们先来看看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不可以合乘一辆车,请列出算式。(板书:3532)同学们,能不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摆小棒、口算、竖式)学生自由计算,教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1.口算法 2.谁能一边摆小棒,一边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生上台演示摆小棒)3.谁能在计数

21、器上边拨珠子边说一说怎样计算?学生说完后,出示多媒体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三种算法。(课件中相同数位对齐时重点闪烁)(三)竖式计算方法 同学们利用口算和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算出了 3532 的结果,真棒!现在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一下。1.媒体展现,感知竖式。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为什么这样列式?请你们给小组的伙伴说一说理由。(2)这个竖式应该怎样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合作,教师巡视,适时点拨。三、练习 1.书本第 13 页做一做第 1 题。学生说一说怎样对位,每一位上应该怎样计算。2.书本第 13 页做一做第 2 题。找三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22、。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13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 3 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 3【学习目标】1.借助小棒等直观学具的操作,理解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式题。2.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利用小棒、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材料,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重点】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学生学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计算方法。【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口算(开火车)。4223 5441 2673 1741 3

23、522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二、学习新知(一)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昨天解决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 11 页主题图)学校找来的大客车,每辆车可坐 70 人,昨天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二(1)班可以和二(2)班合坐一辆车,但老师想知道,二(1)班和二(3)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呢?你能帮助老师吗?(学生列算式)板书:35+37=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14 (二)探索计算方法 3537 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大家看到这种摆法非常好,一看就知道是几根,但是我们总不能摆着小棒计

24、算每一个算式,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别的简便方法?(可以列竖式计算)(三)竖式计算方法 你会列竖式吗?在你的本子上试一试,列出竖式,看看你会计算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完整地计算过程。同学们,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二(1)班和二(3)班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72 人)所以这两个班能合坐一辆车吗?(不能)同学们真棒,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你发现今天有什么新的知识吗?是的,我们今天学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课件出示三个竖式。三、练习 书本第 14 页做一做。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15 学生独立完成,找三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同学在课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订正。强调两点:个位相加满十向

25、十位进 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别忘了加上进的 1。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 4 课时 不退位减【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8 页例 1【学习目标】1.借助圆片直观学具的操作,理解 100 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2.能正确地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式题。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3通过学习,感受到两位数减两位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重点】借助小棒、圆片等直观学具的操作,理解 100 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学习难点】能正确地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式题。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6、(一)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1读懂情境图。(1)2008 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 5 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金牌呢?(2)谁获得的金牌数最多啊?(中国)2交流情境图。(二)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金牌?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金牌?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16 (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 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3623=3616=1916=2回顾加法,列出竖式(1

27、)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2)尝试列出竖式。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 0 时要占位。(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 0 时不用写。(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 1教材第 18 页“做一做”第一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 0 时的处理。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一)教材第 20 页练习三的第 1 题。

28、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四、全课总结,个人评价(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第 5 课时 退位减【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9 页例 2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17 【学习目标】1.借助小棒直观学具的操作,理解 100 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2.能正确地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式题。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学习重点】借助小棒直观学具的操作,理解 100 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学习难点】能正确地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式题。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9、(一)课件演示“奥运金牌榜”情境图。1读懂情境图。(1)2008 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 5 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金牌呢?(2)谁获得的金牌数最多啊?(中国)2交流情境图。(二)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2提取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退位减法问题: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中国比英国多多少枚金牌?德国比俄罗斯少多少枚金牌?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 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5136=5119=2316=2回顾加法,列出竖式(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

30、位加起)(2)尝试列出竖式。3利用小棒,探究算理(1)小组合作,用小棒摆一摆。提问:从 51 根里面去掉 6 根怎么办?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18 引导学生用小棒实际摆一摆,摆小棒时,重点突出 1 捆变成 10 根和 1 根合在一起是 11 根,再算 11 根减去 6 根的操作过程。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当个位上的 1-6 不够减怎么办?(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一)教材第 20 页练习三的第 1 题。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四、全课总结,个人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

31、第 6 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23、24 页。【学习目标】1.学会用所学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式计算。【学习重点】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学习难点】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 检测方案:正确计算二年级二班得多少面红旗。师:自从“非典”过去之后,我区掀起了“改陋习,讲卫生”的热潮。我校也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二、自主探究 人

32、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19 检测方案:准确找出图中信息,正确计算。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借助小棒摆一摆。2.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解决。(1)三(1)班比二(1)班少 2 面,二(1)班得 16 面。(2)三(1)班比二(2)班多 1 面,二(2)班得 13 面。(3)四(1)班比三(1)班多 2 面,三(1)班得 14 面。(4)四(1)班比二(2)班多 3 面,二(2)班得 13 面。(5)三(2)班比二(1)班少 1 面,二(1)班得 16 面。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

33、3.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三、拓展运用 检测方案:小组交流,独立完成,口答了解找到的信息,笔算检验计算。1.做 23 页“做一做”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优惠是什么意思?换句话怎样说?(每个球比原来的钱少 8 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现在足球多少元?(2)优惠后篮球多少元?(3)优惠后排球多少元?学生自己解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现在要多少钱?(2)足球比排球贵多少元?请同学们列式计算。2.课本 24 页第 2 题,独立完成。3.小明今年 9 岁,爸爸比他大 28 岁,爸爸今年几岁?4.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

34、识解答?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0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第 7 课时 连加、连减【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27、28 页。【学习目标】1.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地计算连加、连减式题。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计算练习,经历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掌握用属实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学习难点】能灵活、正确地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 检测方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02 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

35、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28 个 34 个 23 个 二、自主探究 检测方案:提出问题,列出算式,正确计算。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学情预测: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3 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3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 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1 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3 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摘出:28+34+23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

36、个简便?3.我们一共摘了 85 个西瓜,叔叔用拖拉机运走了 40 个,小明用推车运作了 26 个,还剩多少个?4.学生列式,并试算。学情预测:854026 40+2666 856619 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三、拓展运用 检测方案:列竖式格式正确,正确计算。1.46+25+17 752819 注意书写格式。2.54+20+16 90-58-24 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3.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评价目标 1)24 45 30 48 36 5 17 18 34 4.26+()2030 73+5+()98 5.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 8 棵,每两棵之间相隔 3 米,从第

37、 1 棵到第 8 棵树间共有多少米?(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 8 课时 加减混合【学习内容】二上册第二单元 28 页例 3、例 4 及做一做、练习五 5、6、7【学习目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2 1.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能正确、灵活地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包括含有小括号的)2.通过对比观察,发现竖式之间的不同,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学习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学习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 检测方案:能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正确计算。1.25+28+36 78-59-11 先算什么,再算什

38、么?怎样笔算?2.小华有 4 支铅笔,他又买了 3 支,后来用去了 5 支,他还有多少只?小青有 6 支铅笔,用了 4 之后,他又买了 2 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问:怎样计算?二、自主探究 1.检测方案:一人上台板演,其他人练习本上笔算。出示主体图,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小组讨论,列出算式。2.学情预测:67-25+28 67+28-25=如何计算。先算什么?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两步竖式)(2)简便写法。(连着列一个竖式)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 10,要进位。3.小结:这道题既有减法又有加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

39、计算,可以写成两个数是,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要注意运算符号不同。4.做一做:56+24-3050 78-24+3993 指名板演: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3 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板演学生:80-30=50 可以直接口算,所以只写一个竖式就可以啦!通过计算,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看清楚运算符号,计算认真)5.出示例 4 72-(47+16)=观察与上边题目的不同之处?这是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算。这类题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需要先算小括号里边的,所以当口算有困难时只能分布写两个竖式计算,没有简便写法。三、拓展运用 检测方案:学生独立完成,检查笔算结果和格式。1.笔算下面各题。45

40、+35-48 24+15-29 65-43+19 54-28+19 2.比一比看谁先得到小旗。+43 -54 +48 -39 3.笔算下面各题。32+(55-46)86-(13+42)4.学校合唱队原有 64 人,有 7 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 15 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第 9 课时 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4 【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复习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式题。2.通过练习,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1、式题。3.运用所学的 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习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学习难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1.口算。7020=358=157=369=546=6440=9580=3420=1064=846=2.笔算下列各题,说说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915=3238=3045=5018=9577=6842=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算起。不同点:笔算加法分进位和不进位,进位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1,十位计算时要加 1。笔算减法分退位和不退位。退位减法中,个位上的数不够

42、减,向十位借 1,十位计算时,不要忘记减去退走的 1。3.笔算下列各题,说一说怎样计算。342615=724226=684924=705436=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试题,按照从左到右的计算顺序计算,计算时要看清楚运算符号,不抄错题,该进位的时候要进位,该退位的时候要退位,可以口算的用口算。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5 二、整理与复习 1.教学例 1(1)课件出示例 1 主题图。情景图中,同学们在干什么?(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根据情境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吗?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整理的最全面。(2)学生相互交流,

43、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小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对学生给予肯定。整理的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来进行复习。实物投影学生整理的成果。2.教学例 2。课件出示例 2。(1)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没道题目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2)根据例 2 的计算方法完成教材地 36 页练习七第 2 题。三、练习 1.书本第 37 页第 7 题。2.书本第 36 页第 3 题。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6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 1 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学习内容】二年级

44、上册第三单元 38-39 页例 1.2【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请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2.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丰富对角的直观认识,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学习数学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重点】结合生活请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学习难点】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丰富对角的直观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课件演示“美丽的校园”情境图。1.读懂情境图。(1)你在校园看到了什么?(2)你能在校园找到我们数学课学过的图形吗?可以找到那些图形?(长方形、三

45、角形)(3)其实校园里还藏着一种图形,有人知道这样的图形的叫什么名字吗?2.合作交流。(一)结合情境认识角。1.出示剪刀、钟面、三角尺的实物图。(引导学生找角)2.抽象出角的图形。3.观察这三个角,和同位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引出角各部分的名称)二、实际操作、丰富认识(一)拿出硬纸条和暗扣做出的学具。1.任意做一个角。2.做一个和同桌一样大的角。(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7 3.做的角比老师的小。怎么才能知道比老师的小?4.做的角比老师的大。怎么才能知道比老师的大?(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二)用纸折一折 要求:折的物品中要有角。三、

46、在生活中找角、画角(一)在生活中找角。同位合作,在教室里找一找角。(二)画角 1自己试着画一个角。2.全班汇报交流。3.教师范画。重点突出“像不同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4.学生自己画角。谈谈画角的感受。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第 2 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40 页。【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学习重点】初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学习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学习过程】一、

47、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8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这种角就是直角。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 3。(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学生小组交流发现。汇报发现。(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2.教学例 4(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

48、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3.画直角(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 41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人教版小学

49、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9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2.完成第 41 页的做一做第 2 题。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你有什么收获?第 3 课时 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学习内容】二上册第三单元 41 页例 5 及做一做。【学习目标】1 能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2.在认识角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会用三角尺判断锐角、钝角。【学习重点】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学习难点】能正确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

50、征【学习过程】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30 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