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89811827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DF 页数:98 大小:1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pdf(9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 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

2、、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课时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第1课时)电教1教学内容:课本Pl、2,例 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

3、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学课本,你知道你的这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让学生分成两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备的东西比一比,量一量。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在刚才的实际测量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6 颗回形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1根铅笔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师:为什么

4、我们都是测量的数学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师: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赤字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分别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是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就是几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

5、课题:认识厘米)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 识1厘米。(D在直尺上找。师: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学生思考后交流得出: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度3 都是1厘米。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2)在生活中找1厘米。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 1厘米,下面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3)用手比。师:小朋友们,你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的哪个手指

6、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启发学生发现从刻度0到刻度3、从刻度4到刻度7 都 是3厘米,让学生比划出3厘米,5厘米,1 0厘米大约的长度)师: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 刻 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 刻 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3、用厘米量。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纸条(这是书上放大的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

7、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2)统一测量的方法,一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亚好对着二3”,说阴纸条长5厘米。(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量一量推一推: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o1、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让学生说一说这支铅笔的长度为什么是8厘米。2、第2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纸条,并把它剪下来。3、第3题

8、,让学生用尺子分别量一量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墨水的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五、布置作业。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子量。可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第2课时)电教2教学内容:课本3、4,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直 到1米=100厘米。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

9、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 初 步 建 立1米的长度观念。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米尺、软尺、绳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自己的那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新|课|标I第I -I网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3、让学生自己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用尺量一量,并把结果告诉大家。4、让一名小朋友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另一名小朋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

10、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1、认识米。感知.L米的实际长度。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前面讲的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让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米尺,和自己的学生尺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验证)刚才我们认识了米尺,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

11、方的高度是1米等方法来记住1米的长度)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交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2)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新|课|标|第|一网师:刚才大家认识了米,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师: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1 0 0厘米)小结:1米也也就是1 0 0厘米一(板书:1米=1 0 0厘美)_2、用米量。(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较长的距离。(2)让

12、两个小朋友合作到展示台上量出每条绳子的长度。三、巩固练习。1、课本练习一的第4题。同桌互相帮助,测量自己的身高是几米几厘米,老师巡视,并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2、课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测量教师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宽,讲台的长、宽,并把它记录下来。四、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在共同交流中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还知道了 1 米=1 0 0 厘米)五、布置作业。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量。课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认识米和用米量1

13、 米,2 米,3米,5米 1 米=1 0 0 厘米教后反思1:本学期所学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要求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4 题是让学生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表示“米”和“厘米”的长度。这种练习对学生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非常重要。第 5 题培养学生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可以像教材中要求的“用手臂表示1 米大约有多长”和“用手指表示1 厘米有多长”,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还可以

14、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第三课时 认识线段(第3 课时)电教3教学内容:课本第5 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认识线段的特征,并体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的长、能用刻度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具准备尺子,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吸管、铅笔、绳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出示一幅图,上面有很多

15、路有直的弯的。师: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1、认识线段。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直尺、直的弯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自由发言)小结:像这样直直的线,我们就叫它线段。每条线段都有两个端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的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表示线段的端点。)板书课题:认识线段。2、战线段0 _师: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学生同

16、桌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并说一说、评一评。)指出下面哪些悬线段一学生区分哪些是线段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二、自主探究,量画线段。1、量线段。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上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测量操作,并引导学生评价他的测量方法。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学生自由发言后,让学生通过用尺子测量验证。2、画线段。(1)任意画一条线段。师:刚才我们学会了怎么量线段,那你们会画线段吗?(2)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一条线段,你们会吗?让学生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

17、说出画法。让几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并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强调:不管用哪种方法画线段,一定要注意按住直尺,在话线段的过程中,要保证尺子不移动,并用笔尖紧贴着直尺把线画直。(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 厘米长的线段,画好后,让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所画线段是不是5 厘米。三、巩固练习。1、下图有3 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并量出线段的长度。*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生交流后小结: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认识线段教后反思:、/11第四课时 练习一(第

18、4课时)电教4教学内容:课本7、8、9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2、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限整厘米)。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点、资料分享难点: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教具准备各种尺子:学生尺,卷尺,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一说。师:小朋友们,我们在这个单元中认识了厘米和米,那你知道1 厘米和1米分别是多长吗?2、找一找。同桌之间合作,按老师的要求,分别在直尺上找1 厘米、3厘米、8厘米的长度,然后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3、量一量。(1)你的手掌宽大约

19、是几厘米?(2)你的一柞(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距离)长大约是几厘米?(3)你的身高大约是几米几厘米?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适时进行知道帮助。并将测量的数据分别填入下表。4、画一画。手掌宽一挂长身高()厘()厘()米()米米厘米(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2)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比8厘米少4厘米的线段。学生独立画好后,同桌之间进行对比,检查。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二1、第5题。2、,第题。老师先引导学生先进行分别估计,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并把估计数和测量结果填入课本有关空格中,把填写结果进行对比,看看自己估计能力如何。3、第7题。让小朋友先进行判断,然后说明

20、为什么。从而真正掌握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并可以测量它的长度。4、第8题。要求先估计三角形、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本题中三角形斜边的测量比较困难,老师要多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把尺子移到三角形斜边的位置进行测量。5、第9题。这是厘米和米的简单加减法计算。也是第一次出现带单位计算。计算第1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的例子进行计算,如1 4厘米的纸条剪去8厘米,还剩几厘米。再类推到第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简单交流汇报。6、第1 0题。老师可以先出示题目,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让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

21、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差,实际上是一样长。三、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合作小组进行测量。1、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2、测量跳远的距离。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 的 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放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一单元 长 度 单 位 试 卷 分 析一、成 绩 统 计(共5 2人参加测试

22、)优秀人数3 3良好人数1 8达标人数1待达标人数0优秀率6 2%良好率9 6%达标率1 0 0%待达标率0%二、学生答题分析主要成绩1、在对的下面画“,无一人因为审题出错,值得表扬!2、解决问题前4小题没有人因为数量关系不清出错,表扬!3、全班对于“米”与“厘米”的长度概念非常清晰,无人出错!主要问题1、思维定势一一给的数就用,不考虑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第5小题:求彩带短了多少米,就是求两次共剪多少米,与彩带长度无关,算式是6 0+8=6 8 (米)2、计算7 5 0 厘米=7 米5 0 厘米7 5 米5 米 4 0 厘米5 米4 米,所以5 米 4 0 厘米大于4米从 0 一一7或 1 一一8

23、 中间的长度是7 厘米,可以数尺子上的7 大格,或者用后一个数减前一个数。4、丢题三、改进措施(1)重视课堂教学,注重通过创设情境,评价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从而使之贯穿与整个数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口算,笔算,属于最基础性的题目,每天拿出5-6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背乘法口诀、练口算。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认真细心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检查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计算的准确率。(4)重视双基训练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解决课堂上的基础问题,同时在课后对不懂问题予以重视。本单元测试 5本单元测试卷讲评6

24、7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1 0 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

25、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计算1 0 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 0 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单元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第8课时)电教5教学内容:课本第1

26、1、1 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级去参观?(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 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

27、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小组讨论)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二(1)班 和 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 和 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列出 算 式:3 6+3 0 =和3 5+3 4=小结: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教学例1;.3 6 3。=先引导学生进行口算,验证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学生汇报:(1)用口算3 0 +3 0=6 0,6 0+6=6 6 没有超过7 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2)想4 0 +3 0 =7 0,3 6 +3 0 肯定比7 0 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师:那么3 6+3 0 还

28、可以怎么算?你会用竖式进行计算吗?我们可以先借助好朋友小棒来摆一摆。(1)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探索3 6 +3 0 的计算方法。(2)对照小棒摆法知道写竖式的方法。让学生结合小棒摆法列竖式。学生试着计算后,让个别学生板演。小结:先写3 6,在 3 6 的下行写3 0,要注意在十位上写的3 要与上一行十位上的3 对齐,也就是十位对十位,个位对个位。(3)计算。让学生看着刚才写出的竖式,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小棒的摆放过程,要把3 6 根小棒和3 0 根小棒合并起来,应该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整十根小棒合起来,也就是在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板书出示:十 个3 6

29、+3 06 6竖式计算后,再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4)做一做。出示课本第9 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注意帮助列竖式计算有困难的个别学生,适时进行辅导,然后请个别学生板演,集体订正。2、教学例2:3 5+3 4 =(1)先引导学生进行口算,验证二(3)班和二(4)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学生口算后进行汇报展示。(2)师:那你们会列竖式进行计算3 5+3 4 吗?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进行计算。汇报展示时,先让个别学生板演,然后说说竖式计算过程。板书出示:十 个3 5+3 46 9最后再次强调在列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加起。(3)做一做。出示课本第1 0 页的“做一做”让学

30、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小结: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能乘坐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能合乘一辆车,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我们用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数学知识。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R三的J 一2。,堂生独立完成后鼠进行集他订正,“老师要注意巡视,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改错。4 5 3 2 5 7+2 3+2 3+4 1*WWWWWWW*ZVWWWWWWWAZWWWWVWWWWWWWWWZWWWWWW5 7 1 5 1 6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

31、位数(不进位加)36+30=66十个3 6+3 06 635+34=69十 个3 5+3 46 9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第9课时)电教6教学内容:课 本1 4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具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在“参观博物馆”时学了哪些知识吗?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加)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参观博物馆”画面)回答后板书:数位对齐

32、,从个位加起。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 6+3 5 =二、探究新知。教 堂 例3:3目3 5 =(1)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然后让学生拼摆小棒。学生小组内摆小棒,并请个别小组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老师适时跟进,进行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先摆3 捆小棒,旁边摆6根小棒,然后在下面3 捆和5根小棒,分别对齐,要求出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么办?先加哪一部分?师:现在整捆的小棒共有几捆?(7捆)怎么得来的?(再次让学生体验到因为满十根捆成1 捆的过程)师:现在单根小棒还有几根?(1 根)为什么?那现在所有的小棒有几捆几根?(7捆 1 根)小结:在摆小棒的过程中遇到满十根小

33、棒就可以把这十根捆成一捆。(2)列竖式计算。师:通过刚才的摆小棒,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刚才摆的过程列竖式算一算,该怎么算?学生回答,列出竖式:3 6+3 5组织学生讨论:从哪一位开始算?个位6 加 5得 1 1 怎么办?如何向十位进1,个位上怎么写?讨论后进行集体反馈。(老师重点指导学生“进 1”时“1”的写法,并强调在计算十位上的数相加时,别忘了进位上的“1”)板书竖式计算过程3 6十3 1 57 1师:根据上面的计算,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3)比较总结。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比较:例3和上节课的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后,引导归纳总结如下: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列

34、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都可以从个位加起。不同点:例3出现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2、学生尝试练习,出示课本中相应“做一做学生计算完,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结合具体题目的计算,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师:能不能从十位加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三、巩固练习。L、.完成课本练习二的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一老师要注意巡视,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_2、把错误改正过来。3 6 3 7 1 7+5 5+4 2+6 58 1 8 9 8 3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2页 的“思考题”.老师结合实例说明题意,.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35、力,.然后进行集体反馈。如还可以写出:27+72=99、36+63=99、45+54=99等。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3 6 +3 5 =7 13 6+3 i 57 1教后反思2:在教学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

36、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 加“进1”。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第1 0课时)电教7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认为在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并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1、口算。看谁算得正确。3 4 4-2 1 =2 0 +3 8 =4 2

37、 4-2 0 =3 3+2 5 =4 0 +3 0 =2 1 +5 0 =1 6+8 =2 6+4 3 =5 4+3 2 =2 8+7 2 =2 6+3 5 =2 9+4 7 =2、竖式计算。5 6+2 3=3 8 +2 7=5 4+2 9=4 8+4 8 =学生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3、解决问题:二 年 级(1)班参加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女生有2 8 人,男生有 1 8 人,二 年 级(1)班参加学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师:怎么列式?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5 1 0 题。1、第 5题。先让堂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_集体订正时,教师根据学生在练习中

38、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二题的计算过程,“对照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指出错在哪,,并把错误的地方改过来3、第7题,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认真观察统计表,先指名说一说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并引导学生理解怎样算出食计数,接着,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核对,.第&题J练习时,可用竞赛的形式进行,看谁算得全对,找准蘑菇。教师巡视班级,注意检查学生对学过的竖式计算掌握情况,找 出差错较多、计算速度较慢的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_5、第9题。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要强调这是一道应用题,计算结果要写清单位名称和答案。6 ,.第1 0题一本题

39、要注意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展开练习。第(1)小题,可以在学生理解题目的基础上直接列式计算,进行全班交流。第(2)小题,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注意题目唯一的条件是只有5 0元钱,所以可以买以下几样玩具:.小飞机和小汽车:2 3+1 2 =3 5 (元)小飞机和小火箭:2 3+1 7=4 0 (元)小,汽车和小轮般(元)小火箭和小轮船:1 7+3 0=4 7 (元)。第(3)小题,要引导学生注意本题中的关键字“最少”,所以就要购买价格最便宜的两件玩具,即购买小汽车和小火箭,共花2 9元。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向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40、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练习教后反思第四课时 两位数减两 位 数(第1 1课时)电教8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3、结合情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教具准备:小圆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谁知道2 0 0 8年的奥运会在那举办?(北京)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 0 0 8年奥运会的4个有名的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是申办成功”还向全世界连明了我国综食国力二所以全国

41、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一(播放我国成功申办2 0 0 8年奥运会后全国欢庆的录像)师:你收集了那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学生交流后,老师出示“北京赢了”画面及票数统计图。师:说说你从那看出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有关数学的问题吗?学生可能会出现: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遇到这类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解决问题,同时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特别要提醒学生围绕“从哪儿知道北京赢了”,从而提出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几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几票?师:那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几

42、票?”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列式?(5 6 2 2)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引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二、新授。1、教学例 1:5 6 2 2 =(1)引导学生口算。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先进行口算。如:先用 5 0 2 0 =3 0,6-2=4,3 0+4 或 5 6 2 0=3 6,3 6 2 =3 4 等。(2)引导学生摆小圆片,理解算理。以小组为单位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圆片,边摆边演示,十位上的5个圆片表示多少?个位上的6个圆片表示多少?要从5 6里减去2 2该怎么办?强调从个位上的6个圆片中去掉2个圆片,从十位上的5个圆片中去掉2个。(3)竖式计算。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进行竖式计算。

43、计算后进行交流展示(板书)5 6一2 23 4引导学生看课本并思考,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师生共同小结: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一样,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再减,并从个位减起。2、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 9页“做一做”第一小题。3、小结。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的第1一4题。1、第1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看懂数位上的圆片分别表示什么,划区部分又表示什么,然后再进行竖式计算,注意帮助和辅导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第2题。学生竖式计算后,重点要让学生对这两个小题进行对比,强调以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的重要性。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后让学生说一说竖

44、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4、第4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示,理解题意,要求出“还剩多少个桃子?”要用原有的桃子减去已经摘了的个数,列出算式,明白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何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5 6-2 2 =3 45 6一2 23 4教后反思第五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第1 2课时)电教9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

45、新意识。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具准备:小棒,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了。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 4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课件出示“北京赢了”画面,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提出问题: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 6-1 8 =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有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知识,引出课题。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二、新授。1、教学例2。出示题目:5 6-1 8 =师:你会算吗?先试着

46、算一算,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借助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来帮忙,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学生独立活动后,在小组内交流。(1)引导学生摆小棒,理解算理。学生汇报交流后,老师要有意识的请个别小组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摆小棒,让全班同学都看明白摆小棒的过程,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在学生摆小棒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地进行提问。学生先摆好5捆和6根小棒,问:为什么要拆开5捆中的一捆呢?不拆可以吗?(因为单根的6根小棒不够减8根小棒,所以要拆开其中的一捆,这样才够减)那现在应该怎么减?减完后还剩下几捆几根?(整捆的小棒还剩下4捆减去1捆后剩3捆小棒,单根的小棒拆完1捆后总共有16根,减去单根的8根小棒后还剩下8根

47、,这样最后剩下3捆8根小棒。)讲解完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再进行一次操作,最后在电脑上再次分步演示摆小棒的过程。(2)列竖式计算。师: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计算后老师进行指导帮助。板书:5 6一 1 8想一想,先算什么?够减吗?怎么办?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个位,但是不够减,可以借助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不够减,可以从十位退一。板书:4 165 6一1 8说明:从十位退一,可以在十位的“5”上点上一个小圆点,退完后十位上剩下4;这时个位上变成了 16。然后让学生继续完成竖式的计算。从十位退一后,这样个位就够减了,最后说明竖式的写法:(板书竖式的写法)想一想:从十

48、位减起方便吗?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3)比较。师:比一比例1和例2,这两道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例1是不退位减,例2是退位减。同时把课题补充完成: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师:在进行退位减时要注意什么?2、教学例3 o出示题目:5 0 2 4 =引导学生列出竖式,尝试计算,指名板演:5 0一2 42 6师:(1)为什么要从十位退一?(2)从十位退一后个位怎么减?(3)十位退一后,十位怎么减?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笔算两位数减法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4

49、、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5 7题。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指导指生学成练习三的5二7题。1、第5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睹利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最后进行竖式计算,老师要及时巡视,注意学生退一的情况,帮助和辅导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第6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认真观察竖式计算过程,想想是否正确,如果发现有错,说明错在哪,并及时进行改正。3、第7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了什么?如何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笔算两位数减法的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50、。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5 0-2 4 =2 65 0一2 42 6教后反思3: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