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石头小路》.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84863717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石头小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石头小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石头小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石头小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石头小路_小班西瓜科学教案及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简单受外界事物和心情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经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嬉戏、操作是幼儿最宠爱的活动形式,假如单纯让幼儿熟悉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嬉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四周事物观看探究的兴趣,进展幼儿的感知、观看和想象力量。 活动目标: 1、在认知、操作和嬉戏活动中把握圆形的特征。 2、在四周环境中查找圆形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育幼儿的观看力和想象力。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

2、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预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悉圆形物品。 师:(用神奇的口气加眼神)今日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一箱子的玩具,请你们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说说它是什么? 幼:我拿的镜子, 幼:我拿的铃鼓, 幼:我拿的盘子 师:你发觉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幼:他们都是圆圆的。(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 幼:它像太阳, 二、感

3、知圆形的特征 师:请小朋友自选圆形物品,沿着物品的外表和边缘触摸,相互沟通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圆圆的, 幼:边缘是光滑的, 幼:没有棱角(幼儿沟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舞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灯 三、观看幻灯片杂技表演 师:说一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幼 :奇奇、乐乐、欢欢、小熊。 幼:他们在玩杂技。 师:想一想,圆圈能翻跟头,为什么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过去。(引导幼儿说) 师:看一看,独轮车的轮子是什么外形的?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 幼:圆形的,(幼儿一起说)

4、幼:还有球,呼啦圈,滚圈,盘子 四、做圆形标记 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四周打好圆形的小孔),指导幼儿沿小孔撕成圆形,然后请幼儿在圆形纸上画出自己喜爱的东西或作一个标记,做完后把它贴到自己的物品上作为标志。 五、查找圆形物品 引导幼儿查找活动室里的圆形物品,要求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发觉: 是圆形的。并把他们有规律的摆放到数学活动区。 活动延长: 为幼儿预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舞他画的越多越好。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从众多物体中区分出圆形,能够通过观看,查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本节课,我上的还是比拟胜利的,到

5、达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文.章出自教.案网)这次活动我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通过幼儿喜爱的泡泡来引出了今日的活动主题 熟悉圆圆世界,幼儿能够依据教师的引导参加其中,并一步一步的熟悉圆形。缺乏的是,我觉得我的语言还不够儿童化,有些话语稍显生硬,幼儿听不太明白,导致整节课的活动进程有点不流畅,我以后肯定要多听其他教师课,综合他们的教学语言,最终形成我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 3、假如让我重新上这堂课,我将利用课件来展现各种圆形,设计吹泡泡的嬉戏让更多的幼儿参加其中,由于在我看来,通过课件展现的泡泡更加生动,更加能够吸引住幼儿的眼球,设计吹泡泡的嬉戏,更加能够调动幼儿的参加兴趣。 小班

6、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番茄红了 活动设计背景 番茄是幼儿夏天午点常吃的食物,幼儿常常吃。每次吃番茄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都吃的很快,不停的说曹教师,我还要!我想孩子们这么喜爱吃番茄,可是他们知道番茄是从哪里来的吗?或许可以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切入,带着他们了解番茄的成长过程,通过细心思索后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童趣和美丽意境。 2.初步了解番茄成熟的过程。 3.了解番茄的食用方法。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诗歌童趣和美丽意境。 活动难点:了解番茄成熟的过程。 活动预

7、备 1. 教师自制魔法盒子、番茄(红、青各一个)帕子一张。 2. 番茄成长过程ppT图片、自编脸红的番茄故事。 3. 儿歌番茄红了。 活动过程 手指谣:爸爸开汽车组织幼儿宁静入座。 一、猜猜我是谁嬉戏引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1.出示搭好帕子的魔法盒子,猜里面是什么。 请坐的好的幼儿上前摸。 魔法盒子里住着乖宝宝,请小朋友上来摸,并说一说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请3个幼儿左右,教师引导说出是硬还是软,猜猜它是谁?) 2.教师引导幼儿熟悉,并引出儿歌。 教师扮做魔法师,魔法棒变,乖宝宝醒来了, 小朋友你们好!谁来说一说他是什么颜色?(绿色) 我们叫他绿宝宝,它在跟我说静静话,认真听!他说他的好朋友

8、也来了噢,要请小朋友们帮帮助把他变出来,幼儿:1、2、3变。 幼儿说出颜色,给他取个名字。(红宝宝) 番茄看到这么多的新朋友,有点不好意思,脸红了。 他见到你们很快乐,要送一个好听的故事给你们听。 3.通过故事内容,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大意,感受童趣。 教师生动的叙述脸红的番茄故事。 4.观赏诗歌。 叮叮(故事主角)给番茄编了一首儿歌,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你们喜爱叮叮的儿歌吗? (喜爱)。 5. 观看番茄成长过程ppT图片,了解番茄成长过程。 教师逐一播放ppT图片,在旁讲解番茄从幼苗长大开花结果变红。 6.了解番茄食用方法。 提问幼儿吃过番茄吗?是怎样吃的? (生吃,

9、炒鸡蛋,煮汤) 教师总结吃法:(直接吃、蘸糖吃、炒着吃、煮汤吃)。 7.完毕局部: 教师播放番茄红了儿歌,幼儿尝试跟随教师做动作。 教师: 小朋友们知道了这么多好吃的菜,我们今日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成好吃的菜肴, 明天到幼儿园告知教师和小朋友你们做成了什么好吃的菜好吗? 让我们一起唱着番茄的歌,开着小火车去做番茄躲猫猫的嬉戏吧! 教学反思 番茄红了教学活动反思 绿绿的番茄,等着人来采,等着,等焦急得脸都红了! 这首歌曲看起来简洁好学,活动开展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些难题。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学问面较窄,所以没有到达预期的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利用嬉戏猜猜我是谁引入课题,再出示装有番茄的魔法盒

10、,让幼儿摸一摸后请他们猜猜是什么东西; 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说说番茄的颜色,指导幼儿说完整话;让幼儿知道番茄会变色;(.)通过图示,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尝试说出番茄由绿变红的缘由; 尝试着和父母一起做好吃的番茄,了解番茄的吃法(直接吃、蘸糖吃、炒着吃、煮汤吃), 通过颜色的观看(绿色、红色)了解生长过程知道番茄做成的菜肴的几个步骤,幼儿由现象到特征,充分了解番茄的生长过程及它的用途。在叙述故事时,利用拟人的手法(番茄等着人来采,等到脸红了)来表现番茄的生长过程,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形象地诠释了番茄等待成熟的过程,也让幼儿体验了等待的着急心情。 本次活动的缺乏之处是,没有突

11、出番茄红了的形象特征,活动中思路不是很清楚,没有突出儿歌的重点,作为一堂科学及语言为一体的活动课,忽视了语言的重要性。 提问时,师应稍作引导番茄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菜?问题过于成人化,幼儿不能准时回应。 由于之前没有做好课前预备,以至于在活动开展时,个别幼儿不知所以然,学习起来比别人费劲些。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尽量避开类似状况发生,以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之后的活动设计中,我会大力将设计思路理顺,争取活动目标一次比一次清楚。 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变了变了 设计意图: 继糖不见了活动课之后,有一天李朝琪问我:为什么教师杯子里的黑糖没有化掉,而是变大了呢?其他小朋友也附和着是呀是

12、呀,变大了,好奇妙! 似乎我爷爷杯子里的茶叶也是这样的。小班幼儿的奇怪心是很强的,他们还沉醉在溶解的现象中,突然发觉教师杯中的胖大海不但没有溶解反而变大了,他们对此感到很怀疑。结合我的个人子课题做中学模式在小班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考虑到小班幼儿具有直观思维的特点,我打算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观看、比拟、猜想、试验验证和沟通的过程中发觉物体膨胀的好玩现象。对于活动材料的选择,我事先做过试验,发觉胖大海膨胀需要的时间很长,像花茶之类的膨胀前后变化不够明显,唯有黑木耳、白木耳兼具需时短、膨胀前后比照效果明显两大特点,符合我们的课时需求。盼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小班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觉

13、的整个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力量。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尝摸索索,感知物体膨胀的好玩现象。 2.对膨胀的现象产生奇怪,并情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觉。 3.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预备: 1.一次性塑料杯人手一个。 2.盘子四个(内装黑木耳和白木耳若干)。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黑、白木耳的特征。 1.师:你们看盘子有什么? 幼:黑木耳和白木耳。 2.引导幼儿从颜色、外形和触感三方面来感知。 师:请你们每人拿一朵黑木耳、一朵白木耳,看一看

14、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师:摸一摸是什么感觉的? 3.小结:黑木耳的颜色是黑色的,看上去像耳朵。白木耳的颜色是有点白有点黄,看上去像狮子的脸、像花、像珊瑚它们摸上去都是硬硬的、脆脆的。 (分析:通过有目的的引导,让幼儿感知木耳的特性,有了原型事物的根本了解,为幼儿进展大胆的猜想供应了肯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二、通过猜想、试验,感知膨胀现象。 1.师:假如把硬硬的黑木耳和白木耳放到水里,你们猜猜会怎样?(幼儿猜想并叙述) 2.师:黑木耳和白木耳究竟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幼儿操作并探究) (分析:小班幼儿的生活阅历有限,他们的猜想会有对有错,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猜想去试验,能满意他们的求

15、知欲望,初步感知膨胀的现象。) 三、比照黑白木耳在水中前后的变化,共同争论膨胀现象。 1.师:黑木耳、白木耳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 幼1:开花了。 幼2:变大了。 师:它们为什么会变大? 幼:喝了好多的水。 2.师:我们再来摸一摸它们,会是什么感觉呢? 幼:滑滑的、软软的。 3.小结:像黑木耳、白木耳这样原来干干的、硬硬的东西,放在水里会变大、变软的,就是膨胀现象。 (分析:通过形态、软硬程度方面的比照,将幼儿的观看进展集中,突显本次活动的重点,帮忙幼儿更好地感知事物膨胀的原理。) 四、延长、迁移幼儿的生活阅历。 1.还有什么东西也像黑木耳、白木耳一样,在水里会膨胀的? 2.播放课件,当

16、幼儿说出来即出示相应的物品图片。 3.你们回家后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觉和教师、小朋友说一说。 (分析:这是将幼儿的认知放大、扩宽,引向生活的重要一步,是让幼儿熟悉、了解、熟识、理解生活的重要一步。)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思路很清楚,我在课前也做了许多的考量和工作,从材料的选择方面、课件的预备等。!来自教案.!活动分四个环节:首先,通过让幼儿看看、摸摸,在说说中感知、了解黑白木耳的根本特征,幼儿的参加热忱很高。接着,让幼儿猜想,验证,使得幼儿在观看、比照的过程中渐渐发觉木耳在水中变大了,表达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然后,通过比照膨胀前后木耳的变化,分析其长大的缘由,感

17、知了膨胀现象,总结膨胀的概念。最终一环节又回归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从生活中找会膨胀的物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以ppT的方式渗透了更多会膨胀的物体。 但在活动中也消失了一些问题,如由于消失了两样物体同时需要幼儿观看,所以他们的观看留意力不能够全面顾及,所以我想假如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只选择一样白木耳而非两样的话,幼儿观看的留意力会更集中些。在活动中有的小朋友说不知道杯中的黑白木耳已经变大了,可以让他们参照盘中剩余的黑白木耳,多比照一下、引导一下,那么他们就会更加地明白。 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小牙刷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喜爱吃甜食,在日常生活中又不太情愿听从成人的劝说学习爱护牙齿。所以我设计

18、了一个大嘴怪来引入。在幼儿平常的交往中我们又经常看到,幼儿特别愿意与同伴沟通各自的阅历。如:知道同伴用的是小白兔牙膏,于是也要妈妈买同样的牙膏;在嬉戏中学着给娃娃刷牙,并告知娃娃要爱护牙齿为此,我尝试用嬉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使他们愿意主动学习爱护牙齿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牙齿的作用,知道爱护牙齿的重要性。 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刷牙的习惯。 3.培育幼儿良好的刷牙习惯. 4.学习在集体活动中表达和倾听同伴表达,初步形成愿意帮忙他人的情感和意识。 5.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牙齿的作用。 2.学习正确的刷牙的方法。 3.培育幼儿从小爱护牙齿的

19、意识。 活动预备 1.用纸盒做的大嘴怪(嘴里有龋齿),糖果、饼干等甜食若干。 2.小牙刷人手一把。毛绒玩具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好吃的大嘴怪 1.出示大嘴怪,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2.请幼儿自由给大嘴怪喂食。 二、大嘴怪的苦恼 1.引导幼儿分析大嘴怪突然牙痛的缘由。 (幼儿自由表达牙疼的缘由。) 2.请幼儿想方法帮大嘴怪解决问题。 (幼儿自由表达,教师依据幼儿答复的内容准时进展归纳、小结。) 三、大嘴怪学本事 1.争论刷牙的方法。 (幼儿争论沟通,大嘴怪边听边做各种刷牙的动作。) 2.创编刷牙歌。 (师幼一起创编刷牙歌大家来刷牙:小牙刷,手中拿,我们大家来刷牙。上面上面刷刷刷,下面下面刷刷刷

20、,里面里面刷刷刷,外面外面刷刷刷。这边刷,那边刷,刷呀刷,刷呀刷,最终喝口清清水。啊,牙齿好舒适呀!) 3.与大嘴怪一起边唱儿歌边做刷牙动作。 4.与大嘴怪再见。 四、帮小动物刷牙 复习稳固刷牙歌。) 活动延长:要求家长在家里协作、鼓舞幼儿,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方案设计的教大嘴怪刷牙,虽然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乐于助人的情感,但我们尝试一下就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幼儿给自己刷牙和给别人刷牙是有很大区分的。(.本文屈老.师教案网)对于成人或者大点的孩子来说,这可能只是个简洁事情,但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很有难度的。我会在其次课时加强幼儿实际操作的过程。我在活动过程中用一首刷牙歌

21、让幼儿练习给自己刷牙,但活动完毕后,我认为还可以把步骤细化些,比方,增加幼儿自己仿照练习刷牙,教师指导幼儿相互观看,订正刷牙动作 等内容,以帮忙幼儿真正学会正确地给自己刷牙。 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滚一滚 活动意图: 小班幼儿很简单把滚动和其相像现象混淆,他们能感受滚动现象,但没形成相关的科学阅历。开展此次活动。在嬉戏中学习发觉、思索、记录、表达把握学习科学的根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圆的东西能滚动。 2.用语言表达滚动现象。 3.对滚动现象有奇怪心。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发觉物体外表的不同,并用语言表达。 活动预备: 1.能滚动的物体、不能滚动的物体。 2.百宝箱、小卡片若干(与实物相符)、画有笑脸和哭脸的塑料筐、集体记录单。 3.活动前玩过汽车,感受过轮子滚动的特征。 活动流程: 一、谈话 出示百宝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 桌上的东西,你们知道哪个能滚着玩? 出示集体记录单,幼儿沟通,教师出示小卡片记录。 二、自由探究 尝试使物体滚动起来。 选一种自己喜爱的玩具,试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