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阅读教学.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84292046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阅读教学.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宗旨,就是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挣脱“先识字,后读书”的束缚,重视发展儿童语言,充分调动儿童阅读的积极性,满足他们对阅读、写作的渴求。这一变革,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的。那么,作为实验教师,怎样改革阅读教学,顺应这一变革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有益的尝试。一 课堂“留有余地”,加强说的训练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重写轻说”的倾向。有人认为“口说为虚,动笔是实”,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的“练”,总是要落在动

2、笔写上。这一认识,随着近年阅读教学改革的进展,正逐步转变。因为在现代社会里,由于传声技术的迅速发展,口头语言运用越来越广泛。过去许多靠文字传递的信息现在都用声音代替了。一个人说话的技能技巧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率。基于这种认识,许多先进国家的语文教学都把说的训练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一位教育学家曾指出:“说话训练旨在培养青少年用母语说话的能力和熟练技巧。并使其有助于青少年个人的发展,大大促进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在政治生活中的活动能力。”还说“(青少年)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方面的交往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外,不仅以语言知识而且特别是以说话能力和本领为前提的。”因此,“说”是小学生语文诸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说

3、与写相 互影响,相互促进。我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就把正确处理“说”与“写”,作为改革的重点。六七岁的儿童正处于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受外界影响快,记忆力强,语言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把加强说的训练,作为上好阅读课的.重要内容。在讲读课、说话课的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创设儿童口头语言训练的情境,最大限度地给儿童提供说话的机会和场所,让他们扎扎实实地把说话基础打好。(一)课堂上学生说话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注意让他们把话说清楚,讲完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说的话,我尽量耐心地让他们说,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一句一句地教他们把话讲完整。(二)充分发挥课文

4、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材中有大量可供多角色朗读的课文,角色间的对话丰富多彩。抓住这一特点,我除了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外,更着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话练习。例如教学狼和小羊、小马过河、小公鸡和小鸭子等课文时,我概括了以提示语位置划分的对话四种基本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时不强求一字不漏,鼓励用自己的话说,克服背诵课文语句,从小训练学生边想边说的习惯。教材中有相当篇幅的看图学文和加插图的课文。这是课文的另一特点。看图说话是一种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说话训练。我十分珍惜这类课文为学生提供的说话机会。教学过程 中,我总要让学生先观看图画,有时让学生照图讲述,有时我提出具体说话要求,或请一个学生讲

5、全过程,或按故事时间、空间和发展顺序让每个学生讲述一部分,然后再串连起 来。学生按图画内容坦率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提高了说话的能力。(三)充分运用课文提供的条件,进行必要的讲述训练。教材中绝大部份都是记叙人和事的课文,语言凝炼、生动形象,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重复课文中的原句,用自己的语言,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来讲述。这样的训练,可以用课文中的书面语言促进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说好一段话,清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二 师生“穿针引线”,广开学生言路 阅读教学,教什么、学生学会什么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课文。而每一篇课文,尽

6、管表达形式各异,但总有一条线索。这条线索就是课文的纲。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这条线索上去,紧紧把住它,把课文学活。备每一课时,我都认真钻研教材,抓住课文的线索,把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引到点子上,然后再发散开来。努力做到“捕捉中心,把握整体,沟通思路,明了部分”。立足于教师“引线”,让学生自己“穿针”,即教“引”,而学“发”。要达到上述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言路的“广”与“窄”影响很大。于是我就注意在“广”字上下功夫,就是必须照顾到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真正做到各抒已见。我的具体做法是:(一)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使之有利于对儿童进行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儿童初步的学

7、习能力。我组织学生应用汉语拼音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般经过三个环 节。1.应用汉语拼音疏通文字,扫清障碍。我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音节和汉字对照,发现错的声、韵、调立即订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又能正音学好普通话。2.读文解题。教学找骆驼一课时,我问学生:“从课题上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最后一致同意这篇课文是讲怎样才能找到骆驼。因此课题中的关键词是“找”。接着我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找”学懂课文。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迅速捕捉中心。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老师不要定“框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老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听取他们的发言,并及

8、时加以指导,仍以找骆驼为例,我问学生找骆驼这课书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甲回答说:“这课书是讲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去找骆驼的事。”我接着又问:“老人没有见过商人的骆驼,为什么能指点商人呢?请同学们说得完整些。”这时同学乙抢着回答说:“通过记叙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去找骆驼这件事,说明了老人随时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且动脑思考问题,所以能指点商人去找骆驼。”同学丙补充说:“老人就像密蜂引路里的列宁,我们也要像他那样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阅读中经常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二)只“引”不“逼”,让儿童质疑问难 儿童在阅读课文时,在教师引导下,如果能自己发现问题。提

9、出疑难,说明他思维活跃起来了,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懂。教师不要一味的“逼”学生答问。如:教学被饿死的猫一课时,我首先“引”了一下:“从课文的题目你想到什么?罗雷小朋友经过思考提出:“这篇课文不好,猫的本性就是捉老鼠,不会被饿死的。”我没有马上表态,只“引”大家对罗雷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经过讨论,弄清楚了课文是一篇童话,用“假设”的方式说道理。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对童话的表现手法也领悟了。(三)精心设问,引起争论,发展求异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要注意启发性,善于调动和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学牧羊人和狼一课时,我只向学生发了一问:“如果你是牧羊人会怎么办?”问题一提出,学生们争先恐后,讨论得十分

10、热烈。绝大多数小朋友说如果自己是牧羊人,一定不轻信狼的话,要仔细,调查弄清羊死的原因。有的小朋友甚至说要像电影上的大侦探波洛一样,把狼的诡计戳穿。儿童思维各异,而殊途同归,达到了教学目的。(四)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教师在课堂上,要十分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状况,抓住学生思路能否畅通的关键,即主要矛盾。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各抒己见,解决矛盾,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比如教学飞行员的背心一课时,学生对“橙黄色的背心”疑意重重。提出在海水中“白色”、“鲜红”等也很显眼,为什么专用“橙黄”?我是可以立即解释的,白色易和海鸟,如海鸥混淆;鲜红易和水上浮标混淆等等。我没有轻易回答,我认为学生不甚理解的主要矛

11、盾在于“保护色”。保护色有两个作用,其一是显,其二是隐;有自然状态和人为规定两类。对六七岁的儿童不能光用讲道理来解决。我就提出“保护色”来让学生 发表见闻,他们争先恐后发言:交通警蓝上衣上的袖套,红白相间的标杆、各色指示灯、草绿色军装,鸟的羽毛颜色等等。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样既让儿童进行了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的思维训练,又使道理化难为易,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总之,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中,要逐步克服重写轻说的倾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广开言路,让思维之路畅通,课堂里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在书声琅琅,各抒已见,议论纷纷的环境中养成多语善言,熟读精思的习惯,使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