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答案(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375156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答案(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答案(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答案(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答案(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阅读鉴赏第二单元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参考答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思想及词风特点2.技能目标: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词人的丰富形象及作品的抒情方法和写作技巧;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及诗词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体味词人的爱国情感和战斗精神,提升自我人格,强化爱国情感。【教学重点】1.熟读成诵,品味诗词语言。2.明确词中感情,深刻理解词人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教学难点】1.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典故的内涵。2.体会词人感情,并感受其形象。【学习课时】三课时【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2、知识链接】一、 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后人评价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刻在铅山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辛弃疾墓前郭

3、沫若对他评价的楹联。 “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铁板铜琶“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 话:“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即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 “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 篇载: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

4、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二、 写作背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

5、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

6、亭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禧元年(1205),作者时年66岁。这之前,辛弃疾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人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这时宰相韩侘胄想用北伐做幌子来笼络时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扩大自己的权势。辛弃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镇江任职的。他本以为到这里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韩侘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了北固亭时,联想起历史上

7、这里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便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了出来。补充:用典的意义和作用。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三、 字词积累(一)、通读全词,结合注释,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遥岑(cn ) 玉簪(zn ) 螺髻(j ) 鲈(l)鱼 堪脍(kui) 倩(qng) 揾(wn) 舞榭(xi ) 狼居胥(x ) 佛狸祠(b)(

8、l ) (c)(二)、解释下列词语 遥岑远目:眺望远处的山岭。涔,小而高的山。 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和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风流:建立丰功伟业的英雄人物(指孙权)脍:把鱼、肉砌细 北顾:向北看。作者借宋文帝北伐失败事作为针砭。 倩:请人做某事,相当于“请” 可堪:可以忍受 揾:揩拭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四、 整体感知(一)、为了声韵和谐,词中多有语序倒置的句子,试把下列句子中语序倒置的部分找出来,诵读几遍,体会其表达效果。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远目遥岑,玉簪螺髻,献愁供恨。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

9、谋处。 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二)、在朗诵的基础上诵读词作,整体感知,并用自己的话概述词的基本内容。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明确: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天际。遥望远处的山岭,犹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叫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杆拍遍,但没有人会领会登临楼台的用意。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像许汜一样,买

10、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流水,忧愁风雨,树木犹此。请谁还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泪。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明确:大好江山永久的存在,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绩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随时光流逝了。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刘裕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刘裕率兵北伐,武器尖锐,配备精良,其实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到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建立像封狼居胥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

11、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北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一片吃祭品的乌鸦和充满了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合作探究一、 欣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分析词的上片 1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作者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明确:楚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 21)结合诗句分析这些景物描写,营造出怎样的意境?2)作者为何自称“江南游子”?3)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开篇写景,雄浑而不失清丽。“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用比喻手法,将远处小山比喻成玉簪螺髻,显出清秀,“献愁供恨”倒装句式,移情入景,变赏心悦目为满怀愁恨。词人远眺

12、大好的秋景,突然愁恨满怀,是因为江山虽然美丽多娇,可惜已成南北分裂之局,半壁江山已落敌手,且恢复无望,怎能不满怀愁恨。“落日”本是自然景物,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明确:1)苍凉空阔的意境2)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

13、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3)江南游子的愁恨:怀念中原,报国无路3、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1)看、拍、会、登(2)“吴钩”本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以物比人,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无人会、登临意”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可是无人知晓,无人理解,南宋统治者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正可谓是“

14、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二)分析词的下片1、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2结合这些历史人物,说说作者的思想倾向、人生选择(注意抓住能表现这种倾向,选择的关健词)。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反用典故)不会轻易离职退隐江湖,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 “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正面取意)不屑于买田置产贪图享受,同时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半露半隐)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

15、“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并说其写法的作用?明确:用典(借典古抒情)A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 B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C言近旨远,辞约意丰。 D以古比今、借古写怀,表达作者收复中原、鄙视享乐但年华虚度,功业未成的感慨。5、“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与上片哪一句义近而相呼应?明确:自伤英雄抱负不能实现,心头郁结,得不到慰籍。“无人会、登临意”三)感受情怀根据全文总结词人登上建康赏心亭,具体哪些情感无人领会呢? 明确:对江山沦陷的愁恨、对北方故乡的思念、对

16、壮志难酬的悲愤、对缺少知音的感慨、对乐于归隐的不懈、对谋取私利的羞耻,对时光流逝的可惜、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二、 欣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辛弃疾在文学史上被评论家讥之以“掉书袋”,原因是他的词作好用典故。思考:上阙和下阙分别用了哪些典故?明确: 孙仲谋(孙权) 上阙 寄奴(刘裕) 元嘉草草(刘义隆)下阙 佛狸祠(拓跋焘)廉颇2、分析上阙a、上阕写孙权刘裕两个人,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明确: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b、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明确: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c、写孙权

17、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明确: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3、分析下阙a、“元嘉草草”口述宋文帝北伐的经过,明确北伐失败的原因。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明确:借古讽今委婉劝阻韩侂胄: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b、“佛狸祠”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伸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

18、,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除了用典,还运用什么写法强化这种感情?明确:今昔对比:烽火扬州路神鸦社鼓,此情此景让人不堪回首。c、“廉颇”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确: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小人挑拨,使他很感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所在。4、名句赏析“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怎样理解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太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使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

19、局面,吴国出现太平气象。“风流”,指孙权的才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火,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意。这几句突出萧飒、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婉、舒缓,词人慨叹眼前之景象,表达了他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时局的担忧。5、感受情怀 a、这首词包含哪些思想情感? 抗金报国的忠义、对英雄人物及其业绩的仰慕、对太平与繁华不再的感慨、对草率出兵的暗讽、对人心安于现状的担忧、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b、诸多感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主次分明,因果相关,情理交融 仰慕 感慨 暗讽 忠心 报国 担

20、忧 悲愤自我检测一、知识复习:1、回顾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明确】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反复、通感、对比等。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等)描写手法:衬托(正衬、反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正侧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联想、想象、用典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 表现手法有哪些提问方式?【明确】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鉴赏下面的诗句?(

21、要鉴赏手法)易混点:诗人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回答情感)诗中是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回答意境)诗中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回答手法 写景的角度 )3、表现手法的答题步骤有哪些?【明确】1、明确指出手法; 2、翻译诗句解释手法;3、手法的好处表达效果; 4、表达的情感。二、习题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西江:今长江自南京到江西一段。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他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明,袁宏从此

22、声名大振。(1)颔联中“空忆谢将军”一句用典,简要分析其用意。答案:以古人自况,袁宏能得到谢将军的赏识,而“我”虽然也有袁的文才却不能得到像谢将军那样的人的信赖,寓含着世无知音、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2)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中的情景,请简要赏析。答案:尾联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牛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的情怀。三、高考链接(09年安徽卷)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

23、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