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341516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1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9 巩留县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案 课题名称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2、球性练习 年 级 高一(1、3)班 科 目 体育与健康 主备教师 单俊峰 授课教师 单俊峰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2016.3.18 上课时间 2015.3.21 教 学 目 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要领,领会全身协调用力;提高球性;2 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 95%以上的学生在初步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同时,50%左右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80%以上的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

2、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教学重点 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动作、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教学难点 脚内侧传接球动作的正确性、传球的方向性和力量。教学方法 示范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组织与教法 教师教法 学生活动 时间 准 备 部 分 一 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二 师生问好 三 宣布本节课的要求:声音宏亮,精神饱满,注重仪表,语言亲切。一体育委员四列横队整队 二要求:快、静、齐 三集合队形 2/9 内容 四 安排见习生 一热身跑 学生先绕篮球场拍球慢跑三圈,教师带动学生一起做徒手操。二徒手操(1)伸展运动(2)扩胸运动(3)腰部运动(4)弓步压腿(5)侧压腿(6)手腕脚踝关节运动(7

3、)活动手指(8)活动肩部 一 组织:集体热身跑和徒手操练习 二 教法与步骤:1)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领做口令指挥学生练,注意预备口号:预备起、转、换、停等。3)集体纠正 一组织:成两路纵队绕篮球场慢跑 要求:队伍整齐,跑中要保持安静 要求:队伍整齐,跑中要保持安静 二 学练法与步骤 1)观察教师示范、理解动作要领 2)听口令练习 目的:热开身体,预防损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9 基本部分 一球性练习(1)手指、手腕弹拨球(2)双手胸前抛接球(3)球绕身体交换球(4)“8”字绕球(5)原地胯下交接球(6)双手体前抛接球 二 学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24 分钟)传球动作:两脚左右(或前后)

4、稍开列,双膝微曲,身体稍向前倾。两臂屈肘自然下垂,身体成基本站立姿势,眼平视传球目标。双手五指自然分开,大拇指成八字形,指根以上部位持球的两侧后下方,将球置于胸腹之间。传球时后脚蹬地发力,身体重心前一 组织:每人一球,同时进行练习 二 教法与步骤:1)教师示范,同时归纳、讲解动作要领 2)观察学生练习 3)集体纠正 一组织:集体练习 二教法与步骤:1)教师示范,同时归纳、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练习 3)归纳、诱导、纠正错误动作 4)教师示范、讲解 5)学生练习时巡回辅导,给予学生提一组织队形 二 学练法与步骤 1)观察教师示范,理解动作要领 2)一人一球练习 一讲解示范队形 一 学练法与步骤

5、1、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示范、理解重点 2、观察对比示范、回答教师提问 3、集体练习方法:3、1、学生先原地模仿双手胸前传球接球动作。(无球)3、2、原地持球练习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4/9 移,双臂充分前伸,手腕随之内旋,拇指用力下压。食、中指用力拨球并将球传出。球出手后,两手略向外翻。接球动作:接球时,两眼注视来球,两臂迎球前伸,五指自然分开,拇指成八字形,其他手指向前上方伸,双手成半圆形,双手握球后两臂顺势屈肘后引缓冲来球力量。动作要点:持球动作正确,用力协调连贯,食指、中指拨球。球追球比赛:规则:两名传球技术最好的学生作队长,其余学生围成圈,左右间隔一臂,示与鼓励 6)提示学生如何观察与评

6、价动作 一接力组织:全班围成圆形,并分成 A.B 两组 二教法与步骤:1)教师示范、讲解比赛方法 2)提出比赛规则 3)组织学生比赛 3、3、对墙练习双手胸前传球动作。3.4.迎面上步接球、双手胸前传球练习。3.5.学生两人一组,间隔 4 米,练习双手胸前传接球。5/9 1 指 2 报数,1 数为 A队,2 数为 B 对。两队长各手持一球背靠背站于圆圈内。游戏开始,两队长均以上手胸前传球方式把球传给自己的队员,队员接球后迅速将球回传给队长,如此进行。两队所传的球互相追逐,接球队员超过对方为胜。三游戏规则 1.只能采用双手胸前传接球 2.队长只能在中圈中移动 一 组织队形 二学练法与步骤 1.认

7、真听讲,理解掌握游戏规则。2)学生练习 3)分组传球比赛 三游戏目的 练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提高学生的快速传接球能力。6/9 结束部分 一放松活动 放松操 二总结本课 三布置课外作业 四回收器材 五师生再见 一 组织:全班集体进行 二 教法与步骤:1)学生练习时,提示学生放松 2)组织集体放松 一 队形同上四列横队(同上)二 学练法与步骤:1)全身放松,抖动手臂和大小腿 2)二人一组,互拍大小腿 要求:集合迅速,认真听小结,积极完成作业 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 篮球 50 个 密度 练习密度:3035 心率 平均心率:125130 次/分 课后小结 7/9 足球脚内侧传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本

8、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通过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积极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变教师“教”的要求为学生“学”的需要。二、教材分析:足球运动趣味性强、集体性强、竞争性强,所以锻炼效果明显,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有的学生在小学期间接触过足球,有一定基础,根据本阶段学生的身体心

9、理发展特点,我选择“脚内侧传球”为本课内容。传球技术是足球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之一,也最为基本的技术之一,是足球战术配合的基础。而脚内侧传球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球技术,它也是在比赛中运用最多的传球技术之一。据统计,足球比赛中 80%的传球来自于脚内侧传球。三、教法设计:为了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坚持以“促进发展每一位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本课按“导学、点拨、练习、评价”的教学步骤进行,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1、根据杜威“玩中学”的理论指导,本课在练习中采用了一些小游戏竞赛的教学策略。通过竞赛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足球技术学习的各种潜能,提高技术水平。2、针对高

10、中学生心理状态的特点,设计了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练习策略进行练习,发扬集体主义精神。8/9 3、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了激励评价策略,尽可能的多鼓励学生的练习,肯定学生的练习结果,激励每一位有高质量完成练习的愿望,并能把这种愿望付之到团队练习中去。四、学法设计:在学法的选择上,主要是引导学生采用了观察法,自主体验法,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帮助学生完成教学预定目标,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体育,锻炼身体提供学法储备。五、负荷设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达到中等水平,预计平均心率 130140 次/分。六、本课关注点:1、教师的角色的多样化。在这堂课中我不仅担任了“导演”,对课堂整体进行设计组织和

11、调控,而且担当了这堂课的“参与者”,通过有机的串连,主动的参与,及时点评、鼓励和调度,让学生与老师相融合,让师生成为运动的和谐伙伴。2、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时采用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与总体发展的统一。3、预设、生成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敏感地捕捉偶发性和隐蔽性信息,随即应变,即时调整预案,促进动态生成。脚内侧传接球动作图解 9/9 脚内侧踢球动作方法:直线助跑,支撑脚踏在球侧 15 厘米左右,膝关节微屈,在支撑脚着地的同时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由后向前摆,在前摆过程中屈膝外展,踢球脚的脚内侧正对出球方向,小腿急速前摆,脚尖

12、稍翘起,脚底与地面平行,用脚内侧部位击球的后中部,踢球脚随球前摆落地。易犯错误:1、踢球腿屈膝外展不充分,脚尖没翘起。2、摆腿动作过分紧张,使摆速受到限制。3、在踢球腿前摆时膝关节伸直,形成直腿扫踢。4、踢球时上体向踢球腿一侧倾斜,脚掌内翻。脚内侧停球的动作方法:根据来球的路线和选择的停球位置,及时移动到位。支撑脚正对来球,膝关节微屈。停球腿屈膝外展,脚尖翘起,当脚与球接触前的刹那开始后撤,在后撤过程中用脚内侧接触球,把球控制在衔接下一动作需要的位置上。易犯错误:1、踢球脚的踝关节没有充分放松,使球触脚弹离过远,而失去控制。2、踢球脚离地过高,使球漏过,过低使球飞出。3、对球落地的时间判断不准,使球漏过,或用力下压而停不稳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