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示范教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14716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示范教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二示范教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示范教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示范教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2.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知道可以利用直线与圆的交点的个数以及圆心与直线的距离d 与半径 r 的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但是,在初中学习时,利用圆心与直线的距离d 与半径 r 的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却以结论性的形式呈现.在高一学习了解析几何以后,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掌握由直线和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几何法和代数法.其中几何法应该是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所学的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圆心与直线的距离d 后,比较与半径r 的关系从而作出判断.适可而止地引

2、进用联立方程组转化为二次方程判别根的“纯代数判别法”,并与“几何法”欣赏比较,以决优劣,从而也深化了基本的“几何法”.含参数的问题、简单的弦的问题、切线问题等综合问题作为进一步的拓展提高或综合应用,也适度地引入课堂教学中,但以深化“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目的,要控制难度.虽然学生学习解析几何了,但把几何问题代数化无论是思维习惯还是具体转化方法,学生仍是似懂非懂,因此应不断强化,逐渐内化为学生的习惯和基本素质.三维目标1.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明确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2.会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会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相关的

3、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明确数与形的统一性和联系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图形及其判断方法.教学难点:用坐标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 1 课时导入新课思路 1.平面解析几何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每年的高考试题中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考查的知识点有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的建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本节主要学习直线与圆的关系.思路 2.(复习 导入)(1)直线方程Ax+By+C=0(A,B不同时为零).(2)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圆心为(a,b),半径为 r.(3)圆 的 一 般 方 程x2+y2+Dx+Ey+F=0(其

4、 中D2+E2-4F 0),圆 心 为(-2D,-2E),半 径 为21FED422.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初中学过的平面几何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类?在初中,我们怎样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如何用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呢?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方法?它们的特点是什么?讨论结果:初中学过的平面几何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直线与圆相离、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交三种.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含义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共点个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 r 的关系图形相交两个dr 相切只有一个d=r 相离没有dr 方法一,判断直线l 与圆的位置关系,就是看由它们的方程组

5、成的方程组有无实数解;方法二,可以依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长的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几何方法步骤:1 把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求出圆心和半径.2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3 作判断:当dr 时,直线与圆相离;当d=r 时,直线与圆相切;当 dr 时,直线与圆相交.代数方法步骤:1 将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成方程组.2 利用消元法,得到关于另一个元的一元二次方程.3 求出其判别式的值.4 比较 与 0 的大小关系,若 0,则直线与圆相离;若=0,则直线与圆相切;若 0,则直线与圆相交.反之也成立.应用示例思路 1例 1 已知直线l:3x+y-

6、6=0 和圆心为 C 的圆 x2+y2-2y-4=0,判断直线 l 与圆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活动:学生思考或交流,回顾判断的方法与步骤,教师引导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必要时提示,对学生的思维作出评价;方法一,判断直线l 与圆的位置关系,就是看由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无实数解;方法二,可以依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长的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法一:由直线 l 与圆的方程,得)2(.042)1(,06322yyxyx消去 y,得 x2-3x+2=0,因为 =(-3)2-4 1 2=10,所以直线l 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解法二:圆 x2+y2-2y-4=0 可化为 x

7、2+(y-1)2=5,其圆心 C 的坐标为(0,1),半径长为5,圆心 C 到直线 l 的距离 d=2213|1603|=1055.所以直线l 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由 x2-3x+2=0,得 x1=2,x2=1.把 x1=2 代入方程,得 y1=0;把 x2=1 代入方程,得 y2=3.所以直线l 与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它们的坐标分别是(2,0)和(1,3).点评:比较两种解法,我们可以看出,几何法判断要比代数法判断快得多,但是若要求交点,仍需联立方程组求解.例 2 已知圆的方程是x2+y2=2,直线 y=x+b,当 b 为何值时,圆与直线有两个公共点,只有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活动:学生

8、思考或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必要时提示,对学生的思维作出评价.我们知道,判断直线l 与圆的位置关系,就是看由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有无实数解,或依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长的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反过来,当已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时,也 可 求 字 母 的 取 值 范 围,所 求 曲 线 公 共 点 问 题 可 转 化 为b 为 何 值 时,方 程 组bxyyx,222有两组不同实数根、有两组相同实根、无实根的问题.圆与直线有两个公共点、只有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的问题,可转化为b 为何值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半径、等于半径、大于半径的问题.解法一:若直线 l:y=x+b 和

9、圆 x2+y2=2 有两个公共点、只有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点,则方程组bxyyx,222有两个不同解、有两个相同解、没有实数解,消去 y,得 2x2+2bx+b2-2=0,所以=(2b)2-4 2(b2-2)=16-4b2.所以,当=16-4b20,即-2b2 时,圆与直线有两个公共点;当=16-4b2=0,即 b=2 时,圆与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当=16-4b20,即 b2 或 b-2 时,圆与直线没有公共点.解法二:圆 x2+y2=2 的圆心C 的坐标为(0,0),半径长为2,圆心C 到直线l:y=x+b的距离d=2|11|0101|22bb.当 dr 时,即2|b2,即|b|2,即 b2

10、 或 b-2 时,圆与直线没有公共点;当 d=r 时,即2|b=2,即|b|=2,即 b=2 时,圆与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当 dr 时,即2|b2,即|b|2,即-2b 2 时,圆与直线有两个公共点.点评:由于圆的特殊性,判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多采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进行比较的方法,而以后我们将要学习的圆锥曲线与直线位置关系的判断,则需要利用方程组解的个数来判断.变式训练已知直线 l 过点 P(4,0),且与圆 O:x2+y2=8 相交,求直线 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解法一:设直线 l 的方程为y=k(x-4),即 kx-y-4k=0,因为直线l 与圆 O 相交,所以圆心O 到直

11、线 l 的距离小于半径,即1|4|2kk22,化简得 k21,所以-1k1,即-1tan 1.当 0tan 1 时,0 4;当-1tan 0 时,43 .所以 的取值范围是0,4)(43,).解法二:设直线 l 的方程为y=k(x-4),由,8),4(22yxxky,消去 y 得(k2+1)x2-8k2x+16k2-8=0.因为直线l 与圆 O 相交,所以=(-8k2)2-4(k2+1)(16k2-8)0,化简得 k2 1.(以下同解法一)点评:涉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常可运用以上两种方法.本题若改为选择题或填空题,也可利用图形直接得到答案.思路 2例 1 已知圆的方程是x2+y2=r2

12、,求经过圆上一点M(x0,y0)的切线方程.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示学生解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回顾直线方程的求法,既考虑通法又考虑图形的几何性质.此切线过点(x0,y0),要确定其方程,只需求出其斜率k,可利用待定系数法(或直接求解).直线与圆相切的几何特征是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切线与法线垂直.解法一:当点 M 不在坐标轴上时,设切线的斜率为k,半径 OM 的斜率为k1,因为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所以 k=-11k.因为 k1=00 xy所以 k=-00yx.所以经过点M 的切线方程是y-y0=-00yx(x-x0).整理得 x0 x+y0y=x02+y02.又因为点M(x0

13、,y0)在圆上,所以 x02+y02=r2.所以所求的切线方程是x0 x+y0y=r2.当点 M 在坐标轴上时,可以验证上面的方程同样适用.解法二:设 P(x,y)为所求切线上的任意一点,当 P 与 M 不重合时,OPM 为直角三角形,OP 为斜边,所以 OP2=OM2+MP2,即 x2+y2=x02+y02+(x-x0)2+(y-y0)2.整理得 x0 x+y0y=r2.可以验证,当 P与 M 重合时同样适合上式,故所求的切线方程是x0 x+y0y=r2.解法三:设P(x,y)为所求切线上的任意一点,当点M 不在坐标轴上时,由OMMP得kOM kMP=-1,即00 xyxxyy00=-1,整

14、理得 x0 x+y0y=r2.可以验证,当点 M 在坐标轴上时,P 与 M 重合,同样适合上式,故所求的切线方程是x0 x+y0y=r2.点评:如果已知圆上一点的坐标,我们可直接利用上述方程写出过这一点的切线方程.变式训练求过圆 C:(x-a)2+(y-b)2=r2上一点 M(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解:设x0 a,y0 b,所 求 切 线 斜 率 为k,则 由 圆 的 切 线 垂 直 于 过 切 点 的 半 径,得k=byaxkCM001,所以所求方程为y-y0=byax00(x-x0),即(y-b)(y0-b)+(x-a)(x0-a)=(x0-a)2+(y0-b)2.又点 M(x0,y

15、0)在圆上,则有(x0-a)2+(y0-b)2=r2.代入上式,得(y-b)(y0-b)+(x-a)(x0-a)=r2.当 x0=a,y0=b 时仍然成立,所以过圆C:(x-a)2+(y-b)2=r2上一点M(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b)(y0-b)+(x-a)(x0-a)=r2.例 2 从点 P(4,5)向圆(x2)2y2=4 引切线,求切线方程.活动:学生思考交流,提出解题的方法,回想直线方程的求法,先验证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再利用几何性质解题.解:把点 P(4,5)代入(x 2)2y2=4,得(42)252=294,所以点 P在圆(x2)2y2=4 外.设切线斜率为 k,则切线方

16、程为y5=k(x 4),即 kx y54k=0.又圆心坐标为(2,0),r=2.因为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1|4502|2kkk=2,k=2021.所以切线方程为21x20y16=0.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还有一条切线是x=4.点评:过圆外已知点P(x,y)的圆的切线必有两条,一般可设切线斜率为k,写出点斜式方程,再利用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写出有关k 的方程.求出 k,因为有两条,所以应有两个不同的k值,当求得的 k 值只有一个时,说明有一条切线斜率不存在,即为垂直于x 轴的直线,所以补上一条切线 x=x1.变式训练求过点 M(3,1),且与圆(x-1)2+y2=4 相切的直线l 的

17、方程.解:设切线方程为y-1=k(x-3),即 kx-y-3k+1=0,因为圆心(1,0)到切线 l 的距离等于半径2,所以22)1(|13|kkk=2,解得 k=-43.所以切线方程为y-1=-43(x-3),即 3x+4y-13=0.当过点 M 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其方程为x=3,圆心(1,0)到此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2,故直线x=3 也符合题意.所以直线l 的方程是3x+4y-12=0 或 x=3.例 3(1)已知直线l:y=x+b 与曲线 C:y=21x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求实数 b 的取值范围;(2)若关于 x 的不等式21xx+b 解集为 R,求实数 b 的取值范围.图 1 解:(

18、1)如图 1(数形结合),方程 y=x+b 表示斜率为1,在 y 轴上截距为b 的直线 l;方程 y=21x表示单位圆在x 轴上及其上方的半圆,当直线过 B 点时,它与半圆交于两点,此时 b=1,直线记为l1;当直线与半圆相切时,b=2,直线记为 l2.直线 l 要与半圆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必须满足l 在 l1与 l2之间(包括 l1但不包括l2),所以 1b2,即所求的b 的取值范围是1,2).(2)不等式21x x+b 恒成立,即半圆 y=21x在直线 y=x+b 上方,当直线 l 过点(1,0)时,b=-1,所以所求的b 的取值范围是(-,-1).点评:利用数形结合解题,有时非常方便直观

19、.知能训练本节练习2、3、4.拓展提升圆 x2+y2=8 内有一点P0(-1,2),AB 为过点 P0且倾斜角为的弦.(1)当=43时,求 AB 的长;(2)当 AB 的长最短时,求直线 AB 的方程.解:(1)当=43时,直线AB 的斜率为k=tan43=-1,所以直线AB 的方程为y-2=-(x+1),即y=-x+1.解法一:(用弦长公式)由,8,122yxxy消去 y,得 2x2-2x-7=0,设 A(x1,y1),B(x2,y2),则 x1+x2=1,x1x2=-27,所以|AB|=2)1(1|x1-x2|=2212214)(xxxx=2)27(41=30.解法二:(几何法)弦心距 d

20、=21,半径 r=22,弦长|AB|=230218222dr.(2)当 AB 的长最短时,OP0AB,因为 kOP0=-2,kAB=21,直线 AB 的方程为 y-2=21(x+1),即 x-2y+5=0.课堂小结(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几何法和代数法.(2)求切线方程.作业习题 4.2 A 组 1、2、3.设计感想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本节的主题是直线和圆,在解析几何中,直线与圆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可以对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很好的锻炼,将几种重要的数学思想灌输给学生.首先,一开始的复习提问全面又突出重点,特

21、别是“初中学习的如何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个问题,为学生思考提供了很好的引导.其次对于例题的选择有很高的要求,好的例题是一个好教案的重要保证.在例题的设计方面,本教案共分为三个层次来一步步的推进,让学生由浅入深,从思维容量上层层递进,对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通过思路1 的例题 1、2 对直线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作了巩固,是每个学生都必须也能够掌握的.但这几题虽是基础题也并不是平淡无奇的题,它印证了判定的条件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通过思路2 的例题1、2,对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进行了说明和总结.这个知识点与“直线与圆”联系起来,而且同时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通过自主地思考、研究,来体会数学思想对我们解题和研究的作用.例题 3 的设计给学生留下了讨论的空间,不仅将与直线与圆有关的各知识点联系了起来,而且还通过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综合应用,组织学生一起思考起来,对应用的加强更是体现了“分类活动,激发潜能”的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