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历史时期人口与移民.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82808899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章历史时期人口与移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十四章历史时期人口与移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历史时期人口与移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章历史时期人口与移民.ppt(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四章 历史时期人口与移民第一节 历史时期中国人口数量和分布基本趋势第二节:移民与中国社会地理学关于人口研究的基本问题地理学关于人口研究的基本问题(3 3 个问题)个问题)v人口及其过程:人口及其过程:人口过程就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它大致包括:v自然变动自然变动: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结果是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人口过程自然变动的三项主要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v机械变动机械变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变动结果是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改变。近百年来,人口城市化过程发展迅速。v社会变动社会变动:指人口社会结构改变,如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行业结构。v年龄结构。年龄结

2、构。v中国人口发展基本特点。中国人口发展基本特点。第四章 人口与经济发展 年龄结构年龄结构 总人口中各种年龄组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将总人口按性别和5岁一组,由小到大,绘成年龄金字塔。图图4-1 4-1 年龄金字塔年龄金字塔 高出生,高死亡,幼儿和青少年比重大,总人口具有不断增长趋势。幼儿和青少年比重缩小,成年人和老人比重扩大,总人口有衰减趋势。低出生低死亡,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增长稳定。第一节:历史时期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v先秦先秦:2000万人口,北部:阴山山脉、辽河 中部:陕甘湘川,南部稀少,至岭南。秦代:人口减少,15001800万,河套、岭南人口增加。西汉西汉:

3、1800,6000万。关东人口重心区形成。太行山、中条山以东,黄河以西,豫西淮河以北,环渤海湾地区。关中盆地、成都平原、南阳盆地是人口高密度区。东汉:东汉:20006000万,关中、西北地区人口密度下降,长江以南人口密度增加。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33.6%。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人口概况v三国战乱影响,北方人口减少,估计有3000多万,西晋大约3500万左右,有其是永嘉之永嘉之乱乱,北方人口在遭杀戮和南迁的情况下,急剧减少,南方人口比重上升(44.5%),南北大约有5000万。后期侯景之乱侯景之乱,南方人口损耗,下降到33.1%。北方相对统一,恢复到66.9%的格局。唐宋五代中国人口统计朝代南方比例

4、北方占例人口总数(约万)主要分布地区隋代46%54%56005800关中、四川、河北、河北、陕山、江浙唐代54%44%46%56%8000至9000同上,北方3860人公里/平方米,南30五代缺缺3000北宋60%66%40%34%138000河南、江浙等以江淮流域人口居多南宋69%31%140000长江中下游地区元代以来的人口趋势南方人口占比例,元至顺89.8%,明初78.5%,明末66%,清嘉庆72.4%,民国67%。目前中国人口的发展目前中国人口的发展(一一)中国人口的增长概况中国人口的增长概况 第四章 人口与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具有继承性和惯性作用。人口增长具有继承性和惯性作用。公元前,

5、大约在1 000万的水平。公元初至17世纪中期,中国人口约在5 000万6 000万,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10。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中国人口突破1亿。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中国人口突破2亿。从17601900年,经过140年由2亿增长到4亿。从19001954年,经过54年由4亿增长到6亿。从19541969年,经过15年由6亿增长到8亿。从19691982年,经过13年由8亿增长到10亿。2000年,全国人口12.95亿人。表4-1 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项项目目1949年年1960年年1970年年1980年年1990年年世界人口总数世界人口总数/亿人亿人中国人口总数

6、中国人口总数/亿人亿人中国占世界的比例中国占世界的比例/24.365.4222.2430.276.6221.8736.348.3022.8444.159.8722.3652.8411.3421.46三、历史人口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v一,人口增长缓慢,大起大落,但人口发展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增长幅度越来越大。战乱影响最为关键。v人口分布的东南迁移,唐代天宝前后分界,南方超过北方,14世纪是极点,明清是“任满东南”格局。v人口迁移的几种类型:历史时期中国境内移民类型移民类型迁移方向典型事件所在朝代影响离心型北到南永嘉、安史、靖康晋、唐、两宋之际思考?渗透型东西、西东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明 清?内聚

7、型地方到国都(外地中央)秦迁六国贵族咸阳、汉关东秦、汉、明?开发型中原到边疆中原到边疆河套屯田、卫所移民屯垦秦、唐、明(西北戍边)?海外型内陆向海外内陆向海外 东南亚 明清?少数民族类型向南、向西向南、向西匈奴南附、西迁中亚、回纥汉、唐退却型向南、边、山 少数民族流放 明、清三、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三、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v(一一)庞大的人口基数庞大的人口基数v(二二)增长型的年龄结构增长型的年龄结构 中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年轻型,但已开始向成年国人口年龄结构属年轻型,但已开始向成年型过渡,并已出现局部地区向老年型变化的型过渡,并已出现局部地区向老年型变化的趋势。趋势。(三三)日趋平衡的性别比日趋

8、平衡的性别比 (四)不均衡的人口分布(四)不均衡的人口分布 表表4-3 4-3 中国人口、面积比例变化及东西差异中国人口、面积比例变化及东西差异 东部人口密度大(稠密),西部人口稀疏。东部人口密度大(稠密),西部人口稀疏。东部人口相对稠密区扩展东部人口相对稠密区扩展 ,动态变化大。,动态变化大。西部人口稀疏区空间变化不大。西部人口稀疏区空间变化不大。第四章 人口与经济发展 注:注:19351935年的东、西部划分根据当时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年的东、西部划分根据当时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图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密度分布(7.11)思考题v2000年来中国人口分布变迁的基本走势是人么?第二节 移民与

9、中国社会 一、人满东南及其背景 东部季风区30%的土地,集中了近98%的人口。胡焕庸: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他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瑷珲腾冲(胡焕庸线)一线为界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并首次提出中国农业区划方案。是我国近代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他在培养地理人才,创建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学术刊物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汉代以来中国区域人口户数比例统计区域西汉东汉西晋隋代唐代贞观唐代天宝东部季风区97.35%99.3598.8499.2398.3298.89秦岭淮河以南26.68%46.8245.0

10、327.2154.8044.90区域北宋元代 明初明末 清中清末东部季风区99.54%99.7599.9799.9597.9398.88秦岭淮河以南62.30%88.0672.2671.7668.2471.05瑷珲腾冲v东南人口密集原因:气候影响下的东南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地理环境,农业耕作的经济基础。内陆的日益干燥的环境,土地资源恶化。政治经济重心的东南迁移,人口随着其变化。不同类型的移民,导致中国境内人口趋势的变化,主要是东南季风区人口增加。二、典型移民事件与社会v横断山民族移民走廊形成v北方移民与客家文化v“江西填湖广”与“湖广填四川”v走西口、闯关东、移台湾(一)横断山民族移民走廊形成 横

11、断山民族移民:我国甘青川滇到东南亚地区沿金沙江、澜沧江、岷江、大渡河等河谷地区受气候、社会环境影响出现的由北向南的民族大移民。甘、宁、青氐羌游牧族的南迁,形成今天纳西族、彝族,藏族有可能是蒙古族迁移形成的,缅甸、印度境内的部分少数民族是我国氐羌经横断山区移民的结果。体质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群体体质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人类群体体质特征、结构的剖析,探讨人类自身的起源、分布、演化与发展,人种的形成及其类型特点,以及现代人种、种族、民族的分类等问题。(二)北方移民与客家文化v客家人: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

12、民系之一。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因为身在异乡,对于故乡河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的眷恋,自称“河洛郎”。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v有“东方犹太人”之称。客家人形成的移民历史v秦始皇南征百越,60万人,后来50万人戍五岭v东晋“五胡乱华”时期。当时,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v唐末黄巢起义时期。先是唐代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逃入闽粤赣区。v宋南渡及宋末时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另

13、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第五次南迁是v在明末清初时期。其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带迁徙。v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当时为避战乱,有一部分客家人迁徙到南亚,有的被诱为契约劳工,被押往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地。客家文化v客家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客家文化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和返本追源的气质。v客家文化的内容包括:历史文物遗迹、方言文化教育、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风水文化和民间文艺等,移民后继承了中原古文化 是最大的特点。客家庙会祭祖(三)

14、“江西填湖广”与“湖广填四川”v出自民谣,载于魏源湖广水利论。v江西填湖广,元末民初战乱,湖广成为重灾区,人口急剧下降,江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很多人口迁入湖南湖北。v表现:明代洪武年间湖南迁入人口73万,江西占57万,湖北移民98万,江西籍69万。v湖广填四川:元末明初、明末清初持续到乾嘉时期,战乱。前次共移民120万,78%,后期除了自然移民而外,政府组织的机械移民占多数,大致从60万上升到5000万。(四)、走西口、闯关东、移台湾v闯关东:汉民族越过山海关,穿过柳条边在关外进行农业垦殖。主要在今吉林、黑龙江等地区,在乾隆后期已经有180万人左右。v走西口:西口,长城西部的张家口、独石口。西北(陕、甘、冀)地区汉民族进入蒙古开垦,后期进入外蒙古,被称为“跑口外”。移台湾:移民台湾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期已经有大陆人口迁入,从乾隆到嘉庆时期人口增加10倍,泉州、漳州、客家人是移民台湾的主体。思考题:你认为现代移民与人口流动指的是什么?它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