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历史时期人口.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555653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章 历史时期人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十四章 历史时期人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章 历史时期人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章 历史时期人口.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四章 历史时期人口与移民 第一节 历史时期中国人口数量和分布基本趋势 第二节:移民与中国社会 地理学关于人口研究的基本问题(3 个问题) 人口及其过程:人口过程就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它大致包括: 自然变动: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结果是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人口过程自然变动的三项主要指标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机械变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变动结果是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改变。近百年来,人口城市化过程发展迅速。 社会变动:指人口社会结构改变,如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行业结构。 年龄结构。 中国人口发展基本特点。 第一节:历史时期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 先秦:2000万

2、人口,北部:阴山山脉、辽河 中部:陕甘湘川,南部稀少,至岭南。 秦代:人口减少,15001800万,河套、岭南人口增加。 西汉:1800,6000万。关东人口重心区形成。太行山、中条山以东,黄河以西,豫西淮河以北,环渤海湾地区。关中盆地、成都平原、南阳盆地是人口高密度区。 东汉:20006000万,关中、西北地区人口密度下降,长江以南人口密度增加。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33.6%。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人口概况 三国战乱影响,北方人口减少,估计有3000多万,西晋大约3500万左右,有其是永嘉之乱,北方人口在遭杀戮和南迁的情况下,急剧减少,南方人口比重上升(44.5%),南北大约有5000万。后期侯

3、景之乱,南方人口损耗,下降到33.1%。北方相对统一,恢复到66.9%的格局。 唐宋五代中国人口统计 元代以来的人口趋势 三、历史人口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 一,人口增长缓慢,大起大落,但人口发展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增长幅度越来越大。战乱影响最为关键。 人口分布的东南迁移,唐代天宝前后分界,南方超过北方,14世纪是极点,明清是“任满东南”格局。 人口迁移的几种类型: 历史时期中国境内移民类型 三、中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一 庞大的人口基数 二 增长型的年龄结构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年轻型,但已开始向成年型过渡,并已出现局部地区向老年型变化的趋势。 三 日趋平衡的性别比 (四)不均衡的人口分布 思考题 2

4、000年来中国人口分布变迁的基本走势是人么? 第二节 移民与中国社会 一、人满东南及其背景 东部季风区30%的土地,集中了近98%的人口。 胡焕庸: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他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瑷珲腾冲(胡焕庸线)一线为界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并首次提出中国农业区划方案。是我国近代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他在培养地理人才,创建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学术刊物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代以来中国区域人口户数比例统计 东南人口密集原因: 气候影响下的东南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地理环境,农业耕作的经济基础。内

5、陆的日益干燥的环境,土地资源恶化。 政治经济重心的东南迁移,人口随着其变化。 不同类型的移民,导致中国境内人口趋势的变化,主要是东南季风区人口增加。 二、典型移民事件与社会 横断山民族移民走廊形成 北方移民与客家文化 “江西填湖广” 与“湖广填四川” 走西口、闯关东、移台湾 一 横断山民族移民走廊形成 横断山民族移民: 我国甘青川滇到东南亚地区沿金沙江、澜沧江、岷江、大渡河等河谷地区受气候、社会环境影响出现的由北向南的民族大移民。 甘、宁、青氐羌游牧族的南迁,形成今天纳西族、彝族,藏族有可能是蒙古族迁移形成的,缅甸、印度境内的部分少数民族是我国氐羌经横断山区移民的结果。 体质人类学:是研究人类

6、群体体质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人类群体体质特征、结构的剖析,探讨人类自身的起源、分布、演化与发展,人种的形成及其类型特点,以及现代人种、种族、民族的分类等问题。 (二)北方移民与客家文化 客家人: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因为身在异乡,对于故乡河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的眷恋,自称“河洛郎”。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 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客家人形成的移民历史

7、 秦始皇南征百越,60万人,后来50万人戍五岭 东晋“五胡乱华”时期。当时,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 唐末黄巢起义时期。先是唐代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逃入闽粤赣区。 宋南渡及宋末时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第五次南迁是 在明末清初时期。其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带迁徙。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当时为避战乱,有一部分客家人迁徙到南亚,有的被诱为契约劳工,被押往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

8、西等地。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客家文化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和返本追源的气质。 客家文化的内容包括:历史文物遗迹、方言文化教育、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风水文化和民间文艺等,移民后继承了中原古文化 是最大的特点。 客家庙会 祭祖 (三)“江西填湖广” 与“湖广填四川” 出自民谣,载于魏源湖广水利论。 江西填湖广,元末民初战乱,湖广成为重灾区,人口急剧下降,江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很多人口迁入湖南湖北。 表现:明代洪武年间湖南迁入人口73万,江西占57万,湖北移民98万,江西籍69万。 湖广填四川:元末明初、明末

9、清初持续到乾嘉时期,战乱。前次共移民120万,78%,后期除了自然移民而外,政府组织的机械移民占多数,大致从60万上升到5000万。 (四)、走西口、闯关东、移台湾 闯关东:汉民族越过山海关,穿过柳条边在关外进行农业垦殖。主要在今吉林、黑龙江等地区,在乾隆后期已经有180万人左右。 走西口:西口,长城西部的张家口、独石口。西北(陕、甘、冀)地区汉民族进入蒙古开垦,后期进入外蒙古,被称为“跑口外”。 移台湾:移民台湾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期已经有大陆人口迁入,从乾隆到嘉庆时期人口增加10倍,泉州、漳州、客家人是移民台湾的主体。 思考题:你认为现代移民与人口流动指的是什么?它的社会

10、意义是什么? * * 第四章 人口与经济发展 年龄结构 总人口中各种年龄组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 将总人口按性别和5岁一组,由小到大,绘成年龄金字塔。 图4-1 年龄金字塔 高出生,高死亡,幼儿和青少年比重大,总人口具有不断增长趋势。 幼儿和青少年比重缩小,成年人和老人比重扩大,总人口有衰减趋势。 低出生低死亡,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增长稳定。 长江中下游地区 河南、江浙等以江淮流域人口居多 同上,北方3860人公里/平方米,南30 关中、四川、河北、河北、陕山、江浙 主要分布地区 31% 69% 南宋 40% 34% 60% 66% 北宋 3000 缺 缺 五代 800

11、0至 9000 46% 56% 54% 44% 唐代 56005800 54% 46% 隋代 人口总数 (约万) 北方占例 南方比例 朝代 南方人口占比例,元至顺89.8%,明初78.5%,明末66%,清嘉庆72.4%,民国67%。 目前中国人口的发展 一 中国人口的增长概况 第四章 人口与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具有继承性和惯性作用。 公元前,大约在1 000万的水平。 公元初至17世纪中期,中国人口约在5 000万6 000万,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10。 1684年 康熙二十三年 ,中国人口突破1亿。 1760年 乾隆二十五年 ,中国人口突破2亿。 从17601900年,经过140年由2亿增长到4

12、亿。 从19001954年,经过54年由4亿增长到6亿。 从19541969年,经过15年由6亿增长到8亿。 从19691982年,经过13年由8亿增长到10亿。 2000年,全国人口12.95亿人。 表4-1 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 项 目 1949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世界人口总数/亿人 中国人口总数/亿人 中国占世界的比例/ 24.36 5.42 22.24 30.27 6.62 21.87 36.34 8.30 22.84 44.15 9.87 22.36 52.84 11.34 21.46 明、清 少数民族流放 向南、边、山 退却型 汉、唐

13、匈奴南附、西迁中亚、回纥 向南、向西 少数民族类型 ? 明清 东南亚 内陆向海外 海外型 ? 秦、唐、明 (西北戍边) 河套屯田、卫所移民屯垦 中原到边疆 开发型 ? 秦、汉、明 秦迁六国贵族咸阳、汉关东 地方到国都 (外地中央) 内聚型 ? 明 清 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 东西、西东 渗透型 思考? 晋、唐、 两宋之际 永嘉、安史、靖康 北到南 离心型 影响 所在朝代 典型事件 迁移方向 移民类型 表4-3 中国人口、面积比例变化及东西差异? 东部人口密度大(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东部人口相对稠密区扩展 ,动态变化大。 西部人口稀疏区空间变化不大。 第四章 人口与经济发展 注:1935年的东、西部划分根据当时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图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密度分布(7.11) 71.05 68.24 71.76 72.26 88.06 62.30 % 秦岭淮河以南 98.88 97.93 99.95 99.97 99.75 99.54 % 东部季风区 清末 清中 明末 明初 元代 北宋 区域 44.90 54.80 27.21 45.03 46.82 26.68 % 秦岭淮河以南 98.89 98.32 99.23 98.84 99.35 97.35 % 东部季风区 唐代天宝 唐代 贞观 隋代 西晋 东汉 西汉 区域 瑷珲 腾冲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