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流行病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恋****泡 文档编号:826182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病流行病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布病流行病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病流行病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病流行病学ppt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布病流行病学桦甸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哲守,流行病学基础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流行:当某个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明显地超过该病常年的发病率水平或为散发发病率的若干倍时称作流行。散发: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这样的发病强度叫做散发。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短期内,特别是在该病的潜伏期内突然发生许多同样症状的病人称暴发。大流行:当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蔓延,波及范围很广,可达全国,甚至超过国界或州界的状况,称大流行,又称“世界流行”。,流行病学基础概念,疫

2、源地: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地区称为疫源地。疫点:通常把范围较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称为疫点。是指同一门户出入的住户或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在生活上密切相关的若干户为范围。疫区:若干疫源地连成片并且范围较大时称疫区。若在农村一般指一个村庄或一个乡,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民委或一条街道为范围。,布鲁氏菌病的概念,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病是急性传染病,也是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其为乙类传染病。临床可出现发热、多汗、关节痛、生殖系统改变以及某些患者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

3、管系统方面的症状。,病原学,布鲁氏菌属(Brucella) 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布氏菌(Br melitensis) 1、2、3型。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 1、2、3、4、5、6、7、9。猪种布氏菌(Br suis) 1、2、3、4、5型。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neotomae)。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ovis)。犬种布氏菌(Br canis),布病的危害,影响身体健康:人患布病长因误诊误治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给人体和精神带来痛苦。严重的造成死亡。,布病的危害,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家畜患布病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繁殖成活率低、牲畜头数减少。役畜患病使役能力下降

4、。产肉量减少,产奶量下降。影响优良品种的改良推广,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布病的危害,经济损失严重:人群劳动能力下降,造成经济损失。流产、空怀直接影响其繁殖能力,而且生产能力下降。乳肉产量下降,使役能力下降。据不完全统计, 2008年吉林省的洮南市、黑龙江省龙江县二县(市)一年人、畜间的经济损失为1600万元。平均每个县损失800万元。,布病流行病学,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布病流行病学,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南方、广西和广东,猪是主要传染源。,布病流行病学,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羊是

5、人类布病的最主要传染源。有的病羊不表现临床症状,外型与健康羊无差别,但从正常产胎盘、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排菌,同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绵羊感染布病后1.52年,约有23的羊能在体内检出病原体。山羊感染布病后1215个月,从脾脏或者采血培养,也可检出布氏菌,体内带菌时间较长。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42,患病率高于7。从总体看,病羊是我国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病流行病学,牛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黄牛、水牛、奶牛、牦牛均易感染布病。在牛布病疫区,人的感染率高达3040,但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人仅占0.30.5,且症状轻微。从总体看,病牛主要在牛群中传播,可引起暴发性布病流产,但对人的致病意义小于羊。,布

6、病流行病学,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猪对布病敏感,通常由猪种布氏菌侵犯。我国从接触猪的饲养员和屠宰工人检出猪种菌,证实了猪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我国广东、广西是猪3型菌为主的布病疫区。,布病流行病学,其他家畜、家禽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除了病羊、牛、猪外,其他患病动物也可以人类布病的传染源,但一般只引起个别病例。病鹿:人多由接触病鹿或吃了病鹿的生骨髓、生肉而感染,多呈散发性。病犬:犬对布氏菌有较高的易感性,对人有一定致病性。患病的马属动物(马、骡、驴):也可被布氏菌感染发病,我国部分地区调查,马、骡、驴的布氏菌感染率分别为5.64%、3.77%、1.21%。国外有报道管理马群的人因食马奶而感染发病。骆驼:我

7、国有的地区调查,骆驼布氏菌感染率为3.59%。国外有人因喝生骆驼奶或接触骆驼而患病。猫:在实验条件下,给猫注射羊、牛、猪三种布氏菌均有感染性。未见感染人的报道。家禽和鸟类(鸡、鸭、鹅及鸽子):有实验感染和自然感染的报道,没有感染人的实例,因此在流行病学和动物流行病学上意义都不大。,布病流行病学,野生动物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野羊、野牛、野猪、野马、狼、野兔、野狸、野鼠等野生动物,已由细菌学证明可以被布氏菌感染。人可由狩猎、食用野生动物而感染。冷血动物及节肢动物:冷血动物(蜥蜴、青蛙、乌龟、鱼类)及节肢动物(硬蜱、软蜱、螨、壁虱、蚊子)等在实验条件下均可被感染。在一个疫源地采集的蜱,只有很少数能检出布

8、氏菌,在传播布氏菌方面起不到重要的流行病学作用。,布病流行病学,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国内外也报道了一些感染人的实例:有的在家中护理病人感染;有的通过性生活感染。在我国经对大量布病病例的调查分析,未发现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通过病人而传染引起的病例,以及病人家庭和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病例。因此,人做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布病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再侵入新的易感者机体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即为传播途径。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经消化道感染。经呼吸道感染。,布病流行病学,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常见于与

9、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经皮肤黏膜(包括眼结膜)接触感染常发生于下列场合: 1、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 2、检查牲畜; 3、饲养放牧病畜; 4、接触病畜的尿、粪、如清扫羊圈; 5、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 6、剪羊毛或从事毛皮加工; 7、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 8、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 9、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的水、土、草料、 棚圈、工具用品等; 10、从事布氏菌实验室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布病流行病学,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体。经消化道感

10、染常发生于下列情况: 1、喜喝生奶; 2、吃生的奶制品; 3、吃生拌肉或生肝; 4、吃未熟的肉或手不洁拿吃食物;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布病流行病学,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人员易经呼吸道感染。生产布氏菌苗、冻干菌种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畜圈内牲畜的活动,尘埃飞扬,易使畜群经呼吸道感染。,布病流行病学,传播因子: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进入易感者体内之前,在外环境中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媒介物(如空气、水、食物、蝇、日常生活用品等),这些参与病原体传播的媒介物称为传播因子。病畜流产物:布病流产胎儿、胎盘、胎膜、羊水

11、等都含有很多布氏菌。病畜的乳、肉、内脏:牛患病后3-7年仍可在乳中检出布氏菌;布病流产的母羊乳的布氏菌检出率可达80%。皮毛:布氏菌在羊毛中可生存42个月,传染期比较长。水:布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可以直接污染水源;也可有污染的地区经雨水灌流或尘埃落入水中。土壤、尘埃:病畜的排泄物(粪、尿)污染土壤,随着牲畜的活动,扬起尘埃,传染布病;羊毛夹杂的尘土中也含有布氏菌。,布病流行病学,人群对布氏菌的易感性人类对布氏菌属中的大多数细菌都易感。布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因为青壮年与牲畜接触机会较多,所以感染率高。学龄前儿童及老年感染率低。布病从性别上,看不出易感性的差别。不同人群布病感染率的高低,取决于接触

12、牲畜等传染源机会的多少,不同人群不存在易感性的差异。,布病流行病学,布病的流行特点分布不同疫区流行特点,布病流行病学,分布职业:有明显的职业性,凡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性别:人对布氏菌易感,无性别差异。在牧区男、女感染率基本一致。在农区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年龄:青壮年感染率比其他年龄组高。季节:一年四季各月均可发病。 1、羊种布氏菌流行区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我国北方牧区羊群布病性流产高峰在2-4月,人间发病高峰在4-5月。夏季剪羊毛和奶食增多,也可出现一个小的发病高峰。 2、猪种菌和牛种菌流行区,发病季节性不明显。地区:一般情况下,牧区感染率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镇。 1、牧区居住

13、分散,病人分布广,很少集中暴发流行。 2、农区或半农区半牧区,由于居住较密集,发病易呈点状暴发。 3、城市病人多集中在一些皮毛、乳肉加工企业或城郊羊畜户。,布病流行病学,不同疫区流行特点羊种布氏菌疫区:主要传染源是病羊。羊种菌1.2.3.生物型易引起人、畜间布病暴发流行,疫情重。大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牛种布氏菌疫区:主要传染源是病牛。牛种菌对人致病较轻,感染率高而发病率低,呈散发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病程短,后遗症少。猪种布氏菌疫区:主要传染源是病猪。通常由猪1型和猪2型菌对人感染率高,发病少,除少数病例病情较重外,大多数无急性期临床表现。犬种布氏菌疫区: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感染

14、犬种布氏菌,症状轻。混合型布氏菌疫区:混合型疫区流行特点取决于当地存在的主要菌种。,布病流行病学,影响流行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布病流行病学,自然因素:布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关系非常密切,旱涝灾害,暴风大雪,寒流侵袭,既作用于传染源,也影响人群易感性。气候恶劣,水草不足,病畜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流产,增加感染机会,又使健康畜体质减弱,对布病易感。寒流、酷暑,也影响人的抵抗力,容易发病。有的畜群被暴风驱使,顺风野跑至远处牧场扩大疫源地,造成新的流行。,布病流行病学,社会因素:卫生状况不良,有的地方人、畜混居,人畜同用一处水源,有的人剥食病死羔、食生肉、喝生奶;有的人缺乏布病防治知识,不注意防

15、护,不讲究卫生,容易染病。由于经济体制的改变或饲养管理的需要对牲畜要作分群、合群、组合新畜群的变动,在有传染源存在和检疫或免疫措施未落实的情况下,易使新的畜群发生布病流行。不经检疫或检疫不彻底,从外地(病区)购买或调运牲畜时混有病畜,使驱赶沿途和到达地发生布病。集市贸易活跃,皮、毛、乳、肉大量上市,布病检疫工作跟不上,染菌物品、食品未能查出,易引起感染和发病。战争和灾荒,迫使居民和畜群流动,容易发生流行。各级政府对布病防治工作重视程度,卫生、畜牧、工商、检验检疫等部门能否协同配合,专业防治力量的强弱,群众卫生知识普及水平,与布病的发生和流行关系非常密切。,布病流行病学,布病的自然疫源性:系指布

16、氏菌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传播,它独立于人、家畜布病之外的一个完整的传播疾病的循环。布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依据: 1、从布病疫区中捕获的54,000份蜱、螨等材料中分离到30株布氏菌。 2、迄今已知有60余种野生动物对布病血清学检查呈阳性反应,有30余种动物分离到布氏菌。 3、在布氏菌属的六个种中,沙林鼠种已肯定是自然疫源性菌种,在沙林鼠中自然地循环着。 4、布氏菌原来可能寄生在最适的野生动物中,某些条件改变促成布氏菌也可以在非最适宿主中存在。,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确定布病疫区,分布范围和流行程度,掌握布病流行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适合当地的布病的综合防

17、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评价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效果,为完善防治措施提供反馈。一次布病流调的成效,取决于调查前根据调查目的所进行周密的设计,包括调查方法、实验方法、抽样技术和资料整理等。,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布病流行病学调查一般分为五种类型:个案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暴发点调查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感染和现患调查布病流行病学侦察,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个案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布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通常是对新发病例的调查。确定是否布病,查明发病原因,提出治疗方案和预防方法,防止疫情扩大。(一)调查方法 1、询问患者病史:除了询问患者现病史和既往史外,要特别注 意与家畜、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接触史,饮食生奶、生肉史,接

18、触和操作布氏菌史。 2、填写布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3、检查体征。 4、采血作布病特异性血清学试验。必要时作血液、关节液、滑囊液的布氏菌分离培养,以确定诊断。 5、除了对患者本人作调查外,也应了解当地有无类似病人。,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二)分析内容 1、确定是否布病,核实发病日期,确定临床类型,作疫情报告。 2、追查传染源。 3、判断传播途径和传播因子。 4、分析传染可能发生的范围和蔓延条件。 5、找出发病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办法。,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暴发点调查布病的暴发疫情一般是指在一个潜伏期内,局部地区或一个单位内发生了3例以上病人称为暴发。这种调查要求尽快查明人、畜间疫情,分析

19、暴发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扑灭疫情。调查方法和步骤:1、首先向当地卫生和兽医部门了解暴发开始时间和经过。2、访问、检查最先发生的病例,然后对每个病例逐一检查、化验。3、填写布病流行病学调查表。4、对可疑的传染源做布病检查,追究来源。5、对可疑的传播因子做布氏菌培养。6、边调查边采取防治措施。7、调查历史疫情及周围有无布病。8、整理调查资料,绘制报表和疫情地图,上报有关部门。,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地区流行病学调查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是对一个地区、县、乡或牧场范围内的调查,以了解布病在该地区内的流行规律、动态,查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和对生产建设的影响,以便制定防治规划。(一)掌握地区的一般资料

20、 1、人口资料:人口数,性别,职业,人口迁入、迁出资料。 2、自然地理、气象资料:土壤,地势,草原和耕地面积,气温,湿度,风向。 3、牲畜种类、数量,饲养方式,改良、配种情况。 4、居民生活习惯,居住条件,卫生水平,布病免疫接种情况。 5、医疗卫生和牲畜兽医防治力量,当地人、畜间有哪些疫病。,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二)掌握布病疫情资料 1、人间布病发生情况 历年新发布病人数; 现有布病患者人数; 患者年龄、性别、职业; 临床症状类型及死亡情况; 各项布病化验结果; 传播途径和传播因子; 影响流行因素。,2、畜间布病情况 各种家畜历年流产、空怀数; 历年布氏菌检出情况; 不同种、不同畜龄、雌雄

21、性家畜布病化验阳性率比较; 病畜体征; 疫史追溯,布病从何时、何地、何种牲畜传入; 形成疫源地的原因; 疫情变动趋势; 布病造成经济损失的统计。,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感染和现患调查感染和现患调查用来测定某一地区人或动物对布病的感染和致病情况。人间以感染率、患病率和发病率表示疫情。畜间一般只作感染率(血清学阳性率)调查,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做布氏菌检出率调查。对化验阳性牲畜要做布病体征统计。 1、感染调查:对从来没有做过布病调查且未做过布氏菌苗预防接种的地区,或为了某项科学试验的需要,可以用普查或抽查方式,借助化验的手段调查人间和畜间感染率,以了解布病感染情况。 2、现患调查:是在短时间内调查

22、人群中布病患病情况的一种方法,了解一定时间内布病在空间和人群中分布的横断面情况,反映疫情严重程度。 3、现患调查形式 普查:对一个地区所有的人逐个进行布病检查。 线索调查:对一个地区人群中有疑似布病症状的人进行检查,发现患者(包括旧患和新患)。 抽查:在一个地区或单位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查找病人,或仅对受威胁的职业人群查找病人。普查和线索调查可以计算该地区的患病率和发病率,而抽查只能计算患病率,但患病率比该地区(单位)实际患病率偏高。,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布病流行病学侦查为了判定一个地区或单位是否有布病,常采用流行病学侦察方法,有意识地选择一部分易受布病感染的职业人群做调查,并对家畜做布病化验

23、检查,以了解当地是否有传染源,人间是否有布病,并推测能否引起流行等。这种方法不能掌握布病流行强度和广度,只能判定该地区有无布病存在,适合于疫情不明的地区。,常用的统计学指标,布病患病率= K为100%、1000、万/万或10万/10万(下同)患病率=布病感染率=,某年新发生病例数,该年平均人口数,K,检查发现的现症布病人数,受检查人数,K,感染布病人数,检查人数,K,常用的统计学指标,布氏菌检出率=布病死亡率=布病病死率=,检出布氏菌数,检查标本份数,100%,因布病死亡人数,该地当年平均人口数,100%,某时期内布病死亡人数,同时期布病患者例数,100%,布病的预防和控制,预防与控制预防和控

24、制布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突出政府行为,部门协作,依靠科学,动员全社会参与,达到预防控制和消除布病的目的。,布病的预防和控制,基本防治原则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布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疾病,涉及面广,要控制消除布病,必须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农牧、卫生、工商、检验检疫、铁路、交通等部门密切协作,把布病防治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计划中去,作为共同任务,统一规划,分工协作,认真负责。从实际出发,制定布病防治规划。各地要根据当地布病流行情况,畜牧业发展计划和疾病预防控制规划的要求,本着积极、稳妥、量

25、力而行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布病防治规划。,布病的预防和控制,组织措施落实部门和机构的责任。各级农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当好政府的参谋,共同做好布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技术培训和健康教育。各级畜牧兽医防疫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体落实布病预防控制的实施方案,加强监测,分析预测其发生和流行趋势,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网络,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兽医、卫生监督机构要定期对家畜交易市场、屠宰场及其他畜产品加工单位等进行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布病的预防和控制,加强部门协作,搞好地区联防农牧部门要掌握畜间布病疫情,控制畜间布病,消灭布病传染源。卫生部门要掌握人间布病疫情,做好接触人群的

26、预防工作。工商部门要做好家畜和畜产品交易、销售的管理。铁路、交通、检验检疫部门应做好运输过程中和进出口家畜的检疫证件的检查工作,没有检疫证,不得运输。为了最终控制消除布病,地区之间还应组织联防协作。依靠群众,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让群众认识布病对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严重危害,自觉配合专业人员,贯彻执行各项防治措施。,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技术措施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开展人、畜间布病监测。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作用,实施科学防治。我国布病防治专业机构有中央和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兽医站)承担。应充分发挥这些专业机构

27、在布病防治工作中的技术指导作用,提高各级专业人员的防治技术水平,结合实际,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防治能力。,布病的预防和控制,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科学饲养方式的培训,提高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促进健康概念、卫生习惯、防病意识的形成,能够有效地控制传播和传染源的流动,保护易感人群。,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控制传染源发现疑似布病病畜后,畜主应立即将其隔离,并限制其流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实验室诊断等。阳性畜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处理。,布病的预防和控制,疫情报告疫情报告是管理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也是正确制定传染病防治措施的科学依据。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布病病人,必须按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在24h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各行各业的人员均为义务报告人,发现疑似布病病人均有报告义务,可用口头、电话、书面等方式向就近的村、乡镇、街道、县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上述单位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确诊或排除,并按规定处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