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舌质望舌色教学讲义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2454141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舌质望舌色教学讲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望舌质望舌色教学讲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舌质望舌色教学讲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舌质望舌色教学讲义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望舌质望舌质-望舌色望舌色.2、淡白舌、淡白舌 舌象特征:比正常舌象特征:比正常舌色浅淡。舌色浅淡。枯白舌枯白舌 形成机理:阳气不形成机理:阳气不足,气血两虚。足,气血两虚。临床意义:气血两临床意义:气血两虚,阳气虚衰。虚,阳气虚衰。3、红舌、红舌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更红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更红,呈鲜红色者。,呈鲜红色者。形成机理:邪热亢盛,气血沸形成机理:邪热亢盛,气血沸涌,舌部血络充盈。涌,舌部血络充盈。临床意义:热证临床意义:热证。实热证舌老红,苔黄实热证舌老红,苔黄 燥或起芒刺。燥或起芒刺。虚热证舌嫩红,少苔虚热证舌嫩红,少苔 或无苔。或无苔。中药灌肠法中药灌肠法中药灌肠法 定义定

2、义中药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属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煎煮并将药液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中药直肠给药的历史沿革n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开创了中药肠道给药的先河。至今已发展应用多个临床科室。中药灌肠疗法n临床常用的灌肠疗法分为类:保留灌肠法清洁灌肠法直肠滴注法。n目前儿科临床常选用直肠滴注法。因为直肠滴注法给药速度慢,对肛门直肠等局部组织的刺激相对其他灌肠疗法小,并且减少了因短时间注入药

3、量过大导致药液溢出肛门的弊端,且肠道内保留时间较长。慢性疾病多采用保留灌肠法中药灌肠中药灌肠n 目的目的镇静、催眠。用于高热等症。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症。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降低血液中的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患。中药灌肠中药灌肠n 机理机理中医学认为,大肠具有传化糟粕、中医学认为,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由于肺与大肠通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由于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药物自大肠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药物自大肠吸收入体内,通过经脉复归于肺,肺朝吸收入体内,通过经脉复归于肺,肺朝百脉,宣发通降,将药物输布于五

4、脏六百脉,宣发通降,将药物输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而达到整体治疗作用。腑四肢百骸,从而达到整体治疗作用。若病位在肠腑、盆腔等邻近部位,灌肠若病位在肠腑、盆腔等邻近部位,灌肠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充分发挥局部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充分发挥局部疗效。疗效。中药灌肠中药灌肠n 机理机理现代医学认为,直肠的肠壁组织是现代医学认为,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半透膜。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半透膜。另外直肠富有丰富的静脉丛,药物可通另外直肠富有丰富的静脉丛,药物可通过下列三条途径发挥全身疗效:一条是过下列三条途径发挥全身疗效:一条是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另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

5、进入体循环;另一条是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第三;一条是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第三;淋巴组织也参与了药物的吸收。淋巴组织也参与了药物的吸收。直肠给药的优点一、不经过上消化道,可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二、二、50%药物避免了肝脏,首个作用,减低了对肝脏的副作用;三、部分药物直达盆腔,使病所药物浓度高,作用强。所经直肠炎药比口服药生物利用度高,同样剂量的药物直肠给药的作用大于口服药物的作用。据研究,中药灌肠在吸收速度、显效速度上比丸、片、栓、汤剂均快,达峰浓度高,达峰时间短物品准备n治疗盘:量杯、50ml注射器、弯盘内放消毒肛管(1416号)、温开水、水温计、石蜡油、橡

6、胶单、治疗巾、棉签、卫生纸、便盆、止血钳。按医嘱准备中药汤剂。操作步骤n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n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n检测药液温度,注洗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筒内),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紧肛管并放入清洁弯盘内,弯盘置于臀下,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持血管钳夹入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5cm。n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灌肠筒滴入速度视病情而定),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注入时间宜在1520分

7、钟内。n药液灌毕,夹紧肛管,分离注沅器,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缓注入(或直接将温开水10ml倒入灌肠筒内滴入)。n分离注洗器,抬高肛管,反折或捏紧肛管(封闭式灌入法直接关上开关,开放式灌入法则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前段,拔出肛管放于弯盘内。n用卫生纸轻揉肛门片刻,抬高臀部,待1015分钟后取出小枕、橡胶单和治疗巾,嘱病人静卧1小时以上。n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开窗通风,观察病人反应。n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注意事项n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深度。如慢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插入的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

8、结肠或降结肠,插入深度应达1825厘米,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应采取右侧卧位。n减轻肛门刺激,宜选用小号肛管,压力宜低,药量宜小;为促进药物吸收,插入不能太浅,操作前须嘱排空大便。n一般用量200ml以内,小剂量药液灌肠时应加倍稀释,以增加吸收率。n慢性肠道疾患病人应在晚间睡前灌入,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越长越好,并减少活动。n灌肠液应温度适宜:一般为3940。可根据药性、年龄及季节作适当调整。清热解毒药温度宜偏低,以1020之间为宜;清热利湿药则稍低于体温,以2030为宜;补气温阳,温中散寒之药温度以3840之间为宜。老年人药温宜偏高。冬季药温宜偏高,夏季可偏低。n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后或大便失禁病人,不宜保留灌肠。n向病人及家属宣讲中药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及肠道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以取得病人的配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