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初二年级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学教案(1).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82378838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初二年级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学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初二年级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学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初二年级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学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初二年级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学教案(1).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努力!加油!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课外古诗词诵读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感情。第 1 课时一、导入新课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物保护单位。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走近作者常建,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集,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这首诗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二)朗诵指导1.

2、自由朗读2.把握节奏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韵脚是林、深、心、音3.译文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更显得幽深。山光明净,使飞鸟更加欢悦,深潭倒影,使人的心境得到净化。各种声音都消失了,只能听到寺院里撞击钟磬发出的悠扬声音。(三)品析诗文1 赏析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明确: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2.赏析颔

3、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明确: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显静,形象地描绘了破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3.赏析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明确: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的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内心宁静的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努力!加油!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4.赏析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明确:此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声

4、衬静,反衬出破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四)课堂小结明确:本诗通过写破山寺中的高林、曲径、花木、山水等景物,运用以静显静、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营造出幽深寂静、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意境,表现了作者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思想。目标导学二:学习送友人(一)导入新课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君问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离愁别绪。所以,多数送别诗情调低沉,那么,豪放如李白是否也是这样?咱们今天就赏析一首送别诗李白的佳作送友人。(二)走近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

5、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三)整体感知1.理解诗意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意思是:青山横列在城北,白水绕过了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是:你我在这里分别,就像孤零的蓬草万里远行。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意思是:浮云飘动像是游子不宁的心绪,落日迟迟如同友人难舍的深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意思是:挥一挥手从这时离去,连马儿也在嘶嘶悲鸣。2.播放示范朗读(四)诗文品析1.赏析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明确: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

6、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2.赏析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明确: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3.赏析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明确: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努力!加油!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4.赏析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明确: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

7、“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五)课堂小结明确: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三、板书设计题破山寺后禅院首联幽雅和宁静颔联幽深清寂颈联愉悦宁

8、静尾联以声衬静送友人首联对偶寥廓秀丽颔联对朋友深切关怀颈联隐喻依依惜别尾联烘托出缱绻情谊第 2 课时一、导入新课【乌台诗案】是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

9、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走近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努力!加油!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二)整体感知1.听示范朗读,把握节奏。2 反复品读,体会词的意境明确: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

10、愿受苦。(三)诗文品析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明确:上阕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营造出萧疏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调色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的反映。2.“独往来”“缥缈”写出了一种怎样的情境?明确:生命的孤独、漂泊无依、孤傲高洁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明确: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4.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明确:词人以比兴(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飘零失所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

11、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的心境。5.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明确: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6.请联系你积累的诗词,说说“鸿雁”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有哪些含义。明确: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发思乡怀亲之情。如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

12、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比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如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如苏轼卜算子:努力!加油!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如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

13、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四)课堂小结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目标导学二:学习卜算子咏梅一、导入新课梅是历来文人墨客赞扬的对象,“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向来冰雪凝

14、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都是对梅的歌咏,陆游对梅有用怎样的赞颂,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卜算子咏梅。二、教学新课(一)走近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这首词。2.听示范朗诵,把握节奏。(三)诗文品析1.这首词上阙写环境,下阙写品格。思考词人是怎样描写环境,有什么目的。明确:词人选取的意象是梅、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梅是(野梅),烘托了孤独、寂寞的意境;驿外断桥烘托了荒凉、破败;黄昏烘托了惆怅、萧瑟;风、雨烘托了凄凉、惨淡。写出了梅花孤寂凄凉的境遇以及它的愁苦之情。2.这首词

15、上阙写环境,下阙写品格。思考词人是怎样写品格,从哪里体现。明确: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写出了梅的孤傲高洁。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写出了梅的矢志不渝。写梅实际是写人,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3.总结明确: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写出了凄凉的境遇、愁苦之情,喻陆游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严酷的政治打击。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梅花的品格,陆游不屑媚俗邀宠,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陆游即便粉努力!加油!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身碎骨也还要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群芳暗喻当权的投降派。(四)课堂小结明确:作者

16、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三、板书设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上阙寒冷凄清、萧疏凄冷、幽冷寂寞下阙寂寞孤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象征 高洁自许、不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卜算子咏梅上阙环境梅、驿外断桥、黄昏、风、雨下阙品格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托物言志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可取之处以朗读为突破口,给学生提供了诗歌朗读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读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不足之处古诗词具有语言凝练、意象丰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本身的品读尽情展开想象,与古诗词进行灵性的对话,对诗的意境有更深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