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伴性遗传.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82081570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节伴性遗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3节伴性遗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节伴性遗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节伴性遗传.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3 节 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3.能力方面 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2.教学难点(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课时 2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探讨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提示(该问题只有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学生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回答,因此,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只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回答即可。)1.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

2、体上,因此这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2.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基因尽管都位于 X 染色体上,但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不相同,红绿色盲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则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阅读思考回答“讨论。”引入新课 伴性遗传 什么是伴性遗传(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学生回答 学会概念 一、人类红绿色盲症 问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并让学生完成“资料分析”。问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教师板画教

3、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阅读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完成“资料分析”。激发兴趣 为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做准备 拓展学生什么有关?(答案:男性。与性别有关。)(2)代中的 1 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代中的几号?(答案:3 号和 5 号。)(3)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 Y 染色体上?(答案:没有。因为代 1 号传给代 2 号的是 Y 染色体,如果色盲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则代 2 号肯定是色盲患者。)(4)为什么代 3 号和 5 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

4、?(答案:因为代 3 号和 5 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5)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教师展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供学生填表(表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由学生填写):表 21 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色盲 正常 色盲(6)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答案:男性只要 X 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 b,就表现为色盲患者;而女性有两条 X 染色体,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

5、盲基因 b,才表现为色盲患者。(7)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在形态上有差别,色盲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而在 Y 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的原因。依据表 21 教师列出六种交配方式,引导学生画出遗传图,并引导学生说出隐性遗传的特点。(如,图 2-13 是图 2-12 的延续,把这两个图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男性患者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他的女儿,再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了他的外孙。这就是交叉遗传。)总结红绿色盲(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性多于女性。(2)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3)一般

6、为隔代遗传。即第一代和第三代有病,第二代一般为色盲基因携带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答案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2.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思考并回答老提出的问题。学生到黑板画图。总结特点 思维,充分理解隐性遗传的特点 练会从事例中总结规律等 第 2 课时 二、抗维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DXD XDXd XdXd XDY XdY 学生填表 生素 D 佝偻病 依上表列出六种交配方式,引导学生画出遗传图,并引导学生说出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显性)遗传的特点。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具有时代连续几代代都有患者的现象;难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

7、者。表现型 得病 得病 正常 得病 正常 画遗传图 得出特点 三、伴 Y遗传 如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患者全为男性;遗传规律是父传子,子传孙。(全男)口诀总结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男”为患病女的父亲或儿子)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兵女正非伴性。(“女”为患病男的母亲或女儿)Y 病传男不传女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介绍多数雌雄异体或异株的动、植物,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它们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差异决定的。动物的性染色体类型分为两大类型。XY型 这一类型的动物雌性个体具有一对形态大小相同的性染色体,用 XX 表示;雄性个体则具有一对不同的性染色

8、体,其中一条是 X 染色体,另一条是 Y 染色体,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构型为 XY,称为雄异配型。属这类性染色体的动物有大多数昆虫、圆虫、海胆、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多足动物、蜘蛛、若干甲壳动物、硬骨鱼、部分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等。此外,在一部分昆虫(如蝗虫)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为 XX,雄性个体只有一条 X 染色体,没有 Y 染色体,这类雄异配型动物的性染色体用 XO 表示。ZW 型 这类动物与上述情况相反,雄性个体中有两条相同的性染色体,雌性个体中有两条不同的性染色体。因此,这类动物又称为雌异配型动物。为了与雄异配型动物相区别,这类动物的性染色体记为 ZW 型,雌性 ZW,雄性 ZZ。属于这一

9、类型的动物有鸟类、鳞翅目昆虫、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及某些鱼类。在这类动物中,也有和雄异配型动物中类似的情况,雌性个体中不存在 W 染色体,这类雌异配型个体的性染色体记为 ZO 型。无论属于哪种性染色体类型的动物,凡是异配性别个体(包括 XY 和 ZW 个体)均产生两种等比例的性染色体的配子,对于 XY 雄性而言,产生带 X 和 Y 染色体的两类精子,对于ZW 雌性而言,产生带 Z 和 W 染色体的两类卵细胞;凡是同配阅读,画出芦花鸡交配遗传图 学习伴性遗传可以为人类的优生服务,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服务 性别的个体(包括 XX 和 ZZ)只产生一种性染色体的配子。当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时,形成异配性别和同配性别子代的机会相等,因而,动物群体中两性比例总是趋于 11。总结 见口诀总结 作业 练习一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