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学习-问答题.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816513 上传时间:2019-07-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基础知识学习-问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法律基础知识学习-问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基础知识学习-问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基础知识学习-问答题.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法学基础知识法学基础知识课程性质课程性质 1、作为法学专业本科补修课,它是非法学专科学员攻读法学本科必须补修的一门综合基础课程,4 学分,72 学时。 2、作为通识课,供非法学专业选用,2 学分,36 学时。 宪法的特征是什么?宪法的特征是什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与同一法律体系之下的普通法律相比,宪法有如下三个特征: 1、宪法的内容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或立法基础。 (2)普通法律与宪法不相抵触的原则。如果普通法律的规定、原则、精神同宪法的规定、原则、精神相抵触,那么普

2、通法律应该被撤销、改变或宣布无效。 (3)一切宪法主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最根本的活动准则。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复杂。 /(1)宪法的制定一般是要求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我国的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宪法的修改与普通法律的修改在提起主体和通过程序上不一样。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 15 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除了这两个特定的主体以外的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有效的修宪议案。在修改程序上,修改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 以上的多数通过。 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为哪几类?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为哪几类? 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

3、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目前的公务员考试主要是针对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进行公开招录,专业技术类职位更多是采用其他方式招录。 请问公务员职务如何划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之规定,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请问人身权的种类包括哪些?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

4、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 请问专利法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有哪些? 专利法规定的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包括: 1、科学发现;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动物和植物的品种; 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对以上第 4 条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专利法授予专利权。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也不授予。 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所特有的,贯穿于刑法规范始终、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知道和约束作用的基本准则。 1、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第 3 条规定:“法律明文

5、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刑。” 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刑法第四条规定:“对犯罪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刑法第 5 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姚来燕:延长工作时间的法定标准工资是多少姚来燕:延长工作时间的法定标准工资是多少?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 (一)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 150%支付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

6、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 200%支付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 300%支付工资。 诉讼证据种类有哪些?诉讼证据种类有哪些?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有下列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 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有: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行政诉讼

7、法规定的证据有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材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什么是国际公法?什么是国际公法? 国际公法也称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又称为“主权在民原则”,是指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来源于人民。凡是制定宪法的国家,在宪法中无不明确确认和体现人民主权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

8、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基本人权原则最先在资产阶级政治宣言中得到体现,如美国的独立宣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也在宪法中确认了基本人权原则。如我国宪法第 33 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三)法治原则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指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重要的民主原则。其核心思想在于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四)权力制约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

9、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它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的规定,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效力的概念 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包括法律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对其所指向的对象的约束力和保护力,是法不可缺少的因素。

10、法律效力与国家和法的合法性,权威性和社会控制能力密切相关,是法律秩序的核心问题。法律效力的本质:是要从更深层次回答法律效力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西方法学家在研究法律效力时,就此建立了一些不同的理论。其中,主要有以下四种理论,即逻辑效力观,伦理效力观,事实效力观和心理效力观。 什么是法的移植? 法的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 法的执行原则应该有哪些? /准确、合法、及时、合理和公正。 法律监督的主体是什么? 我认为你想问法律监督的主体是什么。一般说来可概括为三类: 一是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

11、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二是社会组织。包括各政党、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这种监督不同于国家机关的监督,它不以国家名义进行,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它有组织性、广泛的代表性,因而是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三是公民。按照人民主权原则,每个公民是政治权利的主体和国家的主人,因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监督主体。 什么是法律关系的要素? 法律关系有三个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宪法的法律特征? 应该是宪法的特征有哪些?作为根本法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内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的创制程序比法

12、律、法规的创制程序要复杂和严格。宪法的监督、调控的方式和手段也不同于普通法律。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基本原则是宪法精神及所追求价值的集中体现,具体是指宪法在规定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内容时应遵循的原则。各国宪法应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1、人民主权原则 2、基本人权原则 3、法治原则 4、权力制约原则 行政法律的关系? 所谓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在行政关系以及监督行政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有:从主体上看,这种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并且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另一方则是行政相对人;从内容上看,当事人不能自由约定和自由

13、选择权利和义务;从解决争议的方式来看,行政主体一方可以先行处理行政争议。 法学知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依法,守法,学法,用法。 关于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我国为什么要发展自主创新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就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和管理经验以及具有商业信誉的识别性标记等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的特征 1、知识产权的客体具有无形性 2、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 3、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 4、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 什么是证明责任,在三大诉讼法中,分别由哪一方承担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又称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中,应当由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提供证据并予以证明,若诉讼终结时根据全案证据仍不能判明当事人

14、主张的事实真伪,则由该当事人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刑事诉讼中的各种证据,都是由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主动收集并查证属实的。自诉案件自诉人举证。在行政诉讼中,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由行政主体承担举证责任。 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高校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当今社会需要具备各种素质的人才,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现代法制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学法、知法、守法,依照法律从事生产和生活,一切活动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在行为上依法办事。法律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法制教育,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他们是

15、祖国的未来,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法制观念的树立,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学校法制教育。一个人的法律素质不会自发的形成,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其培养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灌输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价值观;二是普及法律常识。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应该把重点放在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价值观教育方面。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作为 21 世纪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如果没有相应的法

16、律知识,没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较高的法律素质,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培养良好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增强公民权利义务和当家作主的责任感,为将来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在社会生活中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减少犯罪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改变我们民族多年来形成的轻视法律的心理、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其重要的作用。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刑罚的种类:刑罚分为主刑

17、和附加刑两大类:/(一)主刑1管制2拘役3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5死刑(二)附加刑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4驱逐出境法律文书还有法律特有的要求法律文书还有法律特有的要求法律文书除了语言较为流畅,用词基本准确,表达方式较为得当,无明显语义模糊外,还有法律特有的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表现为三个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表现为三个方面:1我国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2我国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3我国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文书对于一个法律工作者而言是基本素

18、质要求法律文书对于一个法律工作者而言是基本素质要求法律文书这门课程的考核要求是,培养和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全面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重点考察学生实际制作具体法律文书的能力和水平。明朝为什么会产生宦官专权?明朝为什么会产生宦官专权?明朝的皇帝重用宦官,长此以往,宦官专权是必然的。法学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重点是每一个部门法的基础理论和制度,难点是如何把握掌握学习的范围、尺度、深度。法理学的期末复习依据法理学的期末复习依据法理学的期末复习依据是文字教材、教学大纲。其他一切辅助资源是用来帮助学习、理解、加深记忆的,不能作为复习依据。教学大纲所列的知识点都在考试范围之内。需要注意

19、的是,在每一个大的知识点里可能包含若干小的知识点,在复习时一定要细致。法的概念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的基本特征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法律规范具有高度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规范性是指法律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为人们确立了明确的行为模式和标准。概括性是指法律规范提供的行为标准是从各种具体行为中概括出来的一般尺度,而不是针对某

20、一特定场合和特定主体的个别性指令。可预测性是指法律规范的内容具有稳定性,可以反复适用,人们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可以预先知晓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法律后果,以便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社会规范,这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制定”,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原先并没有某种行为规则,立法者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认可”则是指对社会生活中原来已经实际存在着某种行为规则(如习惯、道德等),国家以一定形式承认并且赋予其法律效力。可见,无论是法律规范的制定还是认可,都与国家权力有着不可分割

21、的联系,并且/正是这一特点使得法律规范的效力在形式上具有了普遍性和统一性,全社会必须人人遵守。3法的实现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任何社会规范的实现都要有一定保障机制。法律规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违反了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同时也要看到,国家机关强制措施的保障只是法的实现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特点,而不是法律得以实现的必经途径或惟一方式。4法规定了权利和义务。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是规定人们之间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法正是通过规定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当中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2、法的本质法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法的本质。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法,故又称“制定法”。不成文法是由国家机关以一定形式认可其法律效力,但不表现为成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英美法系的判例法是由法院通过判决创制的法,它虽然表现为文字形式的判决,但不同于由法定立法机关制定的规范性

23、法律文件,因此通常将判例法视为与制定法相对应的一种法律渊源,也归入不成文法。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一定不利后果的责任。法律责任的特点是:它与违法有不可分的联系,违法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和根据;它体现了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它通常只能由有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组织予以认定;它是国家对违法行为实行法律制裁的根据。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国家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惩罚措施。法律制裁的目的在于保护权利,惩罚违法行为,恢复被损害的法律秩序。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

24、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的规定,不可能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社会关系,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国家会动用强制力进行矫正或恢复。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治的概念法治的概念法治就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就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则,即依法办事的原则。法治不同于法制,它们是两个概念。1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整个法律上层建筑系统。法制主要包括(1)一国的法律规范系统;(2)一国的法律实践;(3)法律意识。法制是与国家政权相伴而生的,任何国

25、家政权都有法制。2法治则是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普遍的守法原则,依法办事的原则。法治是同政治民主相联系的,与民主政治相伴而生,一个国家可以有健全的法制,但不等于实行了法治。有了民主政治才可能实行依法办事。社会主义法治与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与依法治国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必然要求依法治国。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于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作了全面系统阐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

26、改变。”具体来说,依法治国应该包括以下涵义:(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所当然的是治理国家的主体。(2)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3)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必须严格按照体现人民意志、集中群众智慧和反映客观规律的宪法和法律来进行。(4)依法治国的目标,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5)依法治国的方式,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程序治理国

27、家,确保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吴丽娟:回复:社会主义法治与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是把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三者结合起来;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把依法治国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说来,应该包含以下内容:(1)是具有人们可以遵循的代表人民意志、反映人民利益、体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富有时代精神和切实可行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国家。(2)是具有健全的民主制度、完善的行政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和有力的监督制度,有着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人员,有着崇尚法治的人民群众的

28、国家。(3)是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立法机关依法立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司法,公民依法活动,国家机构权力受到法律有效制约,公民权利和自由有充分和切实保障的国家。(4)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5)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本经济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追求共同富裕的国家。宪法的概念宪法的概念作为法律形式的“宪法”,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根本大法法律地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中,宪法渊源是其外部表现形式,宪法规范是其实质内容。这种意义上的宪法,其内涵主要是指与一般普通法律相对应的根本法。/宪法作为根本法,它处于一个

29、国家统一和完整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宪法的根本法作用在于法律、法规必须依照宪法的规定产生,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法律、法规通过具体的制度来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等等。另外,宪法也是一个国家实行法治的基础,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在宪法得不到实施或者在违宪的状态下是无法实行依法治国的。不突出宪法的权威,就不可能真正地通过宪法来反映人民的意志,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民的利益。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又称为“主权在民原则”,是指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为人民所有,来源于人民。凡是制定宪法的国家,在宪法中无不明确确认和体现人民主权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

30、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二)基本人权原则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基本人权原则最先在资产阶级政治宣言中得到体现,如美国的独立宣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也在宪法中确认了基本人权原则。如我国宪法第 33 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三)法治原则/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指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重要的民主原则。其核心思想在于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

31、的特权。(四)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它既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也包括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也是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与政体同属国家形式。它指的是特定国家统治阶级根据什么原则,采取何种形式,来划分国家内部的组成以及调整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代国家基本上有两种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和联邦制。单一制是指由若干普通的行政区域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全国只有一部宪法,只有一个中央国家机关体系,中央与地方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每个公民只有一个统一的国籍,国

32、家整体是代表国家进行国家交往的唯一主体。而联邦制是指国家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组成的国家结构形式,其特征是除了有联邦宪法外,各成员国还有自己的宪法;公民既有联邦的国籍又有成员国的国籍;剩余权(在二者之间归属不明的权力)归属于联邦成员;等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民族状况的必然要求,符合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权利与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就是公民所享有的基本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权利,是一国权利体系的基础。在权利体系中,基本权利具有重要地位,是由宪法规范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不可缺少的权利。从世界各国来看,一般都以宪法

33、规范的形式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确认和表述,并加以保障和实施。所以,基本权利往往被称之为宪法权利,但更确切地说,应称之为“宪法所保障的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指宪法上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作出某种作为或作出某种不作为的基本责任。基本权利与义务的主体是公民。所谓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我国宪法第 33 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公民是基本权利与义务的一般的、经常性的主体。公民不完全等同于人民的概念。一般来说,公民是法律概念、个体概念,而人民是政治概念、整体概念。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行使国家权力,按照一点的组织原则而建立的具有不同职能和层次,又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国家机关的总称。在我国,按照/国家机关的不同职能,可分为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按照国家机关的不同等级,又可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行政法行政法行政法是指对行政活动过程特别是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加以规范、监督与补救,调整行政与监督行政的主体及其行为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有关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